第368章 物是人非已經年
書迷正在閱讀:悸動漸眠(1V1校園,偽骨科)、萬人嫌的二流貨色師妹生涯(仙俠 np)、娘子苑(sp sm 黃暴 不平等h 調教 追妻)、癡情女配下崗后被強制愛了(nph)、殊途同歸(NP)、能讀檔后我無敵了、紅顏亦是少年郎、溫柔似晚風、簽到仙人、藏于心里的喜歡
92年就這么過去了,好像發生了不少事兒,又好像挺平靜的。 93年春天,張興軍分配了,分到了本鋼新建的冷軋廠,算是相當相當好的單位,福利待遇都比其他廠礦高一塊,是引進的全套德國技術。 冷軋在市里,福金溝那邊兒,張興軍開始通勤。 這是他小時候就盼望著的生活了,天天坐大火車,還不用花錢買票。 冷軋這會兒還沒有投產,工人都是學習培訓,長白班。 張興兵又要畢業了。 對于他的這個,二次畢業,張清之和劉桂新都相當重視,請了小舅叢樹發來給做參謀。家里的親戚朋友里面也就是小舅和小舅媽的文化水平要高一些了。 小舅今年已經離開了選礦技校,或者說離開了選礦廠,考進了區檢察院,成為了一名檢察官。 這會兒政企還沒有分家,國企干部和市政干部一樣享受國家干部級別和待遇,而且可以互調。選礦廠廠長是正處級,和南芬區區長區高官平級。 南芬雖然比較偏僻封閉,但是正處級干部一點兒也不少,中學的校長,高中的校長,幾大廠礦的廠長書記工會主席,還有小部分二級廠的一把手。 技校是廠屬學校,級別是正科。 小舅在廠里是副科,級別上擔任檢察官不存在問題,經過一番努力終于如愿以償。 不是在檢察院上班就能被叫做檢察官的,就像法院,能被叫做法官的也就是那么十幾個人。 小舅經過一番考慮研究,建議張興兵考鐵嶺衛校:區衛生局有一批委培名額。 于是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 …… 六月初,張萬智去世了。 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就那么悄悄的睡過去了。 還是張景義早上起來叫了幾聲沒動靜,這才發現人已經走了。把張景義嚇的夠嗆。 那天張興隆正好是下夜班,回到家里的時候老人已經被抬到了倉房里,靈棚已經搭起來了。 張清之動手給張萬智換的壽衣。其實過年的時候張清之和劉桂新已經有這個預感了,壽衣這些東西已經提前準備好了。 老頭這一輩子有點坎坷,出生那會兒正是列強入侵大清,國內開始動蕩的時候,很小就沒了雙親,跟著哥哥長大,風里雨里上山下河的熬到了新中國建立。 從小到大和哥哥相依為命,一直到五十了才算娶上一門媳婦兒。 一輩子無兒無女,幫著張景義把劉桂新養育成人,視為親生一樣,從來未有半點怨言,七幾年省吃儉用幫著存點糧食,后來劉照豐賣掉他的老宅,張淑英把他趕出家門,他也沒有反罵過一句。 逆來順受的一個善良好人,勤勤懇懇辛苦一生,也就是老了老了在劉桂新這里算是享了幾年清福。 劉桂新有些傷心,哭了好久,不停的和張清之念叼著記憶里小時候的一些事情。 選礦廠工會那邊派了人和車過來。 工人家屬故去都享受這個待遇,還會給一筆喪葬費,條件就是火化。這會兒這邊土葬抓的特別嚴厲。 張興隆張興軍和張清之一起坐車送張萬智去市里的火化場。 車就是大解放,老人蓋著床單放在車廂里,張清之爺仨站在車廂前面,轟轟隆隆的開到了臥龍青沙嶺。 誰也沒有哭,到不是沒感情,一個是心里早有準備,二一個老頭實在是到了年齡了,走的又安詳,沒病沒災的,算是喜喪。 趙爽和她mama從礦里叫了臺車來了,到火葬場送老人最后一程,盡個禮節。 劉照豐也來了,張興隆也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時候通知的大舅,反正除了正上學的二紅都過來了。 劉照豐出錢給買了骨灰盒。 也沒有什么告別儀式,直接排隊進入煉人爐,然后裝到骨灰盒里捧了出來。 老人的墳地早就選好了,就在張家堡,張萬禮的墳邊上。 老人一早就說過,等他死了要把他埋過來,和哥哥在一起。這是他這一輩子唯一的一個血脈至親。 車到張家堡的時候,墳坑已經挖好了:堡子里的村民趕過來幫的忙,也算是送別吧,大家在一個堡子過了好幾十年,見了面一聲二舅是少不了的。 劉桂新和張景義都沒來,張清之沒叫她們過來,怕傷心出什么意外。也是離的太遠了。 老人入土,壘起簇新的墳包,又連帶著把張萬禮的墳也修葺了一下,燒了紙錢磕了頭也就算完事了。 一個老人默默的走完了他的一生。 張興隆特意跑到姥姥家原來的地方去看了看。 什么都沒有了,一點兒痕跡沒剩,已經變成了一條小路和一片菜地。 只有在這里住過的人才知道,小路就從原來的老院子里穿過。 那棵老核桃樹還在,大山楂樹和樹下的那塊大青石也在,不過已經物是人非,只能觸動著讓心底一陣發酸了。 …… 辦完事情,劉照豐笑著邀請張清之爺仨去偏嶺他家里坐坐,被張清之婉拒了。 也沒回堡子里,直接帶著張興隆張興軍又走了一遍西山嶺口,從松樹臺坐火車返回了南芬。 這條路,從此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走了。 從爬嶺開始,爺仨就誰也沒有說話,各自想著心事,各有感觸。路還是那條彎彎曲曲的山路,人,已經都不是當年的人了。 …… 張萬智的去世,并沒有引起家里的什么變化。 只有張景義,好像比以前更愿意發呆了,偶爾會說一句什么,然后突然停下來。想說話的人已經不在了。 老伴老伴,老來相伴,雖然就是這么平平靜靜平平淡淡的過著每一天,但是有,和沒有,就全然不同。 …… 六月底的時候,張興軍和他的工友們被統一派到了武漢,去武鋼學習。幾百個人像征兵那會兒一樣,帶著小行李包包火車去了湖北。 張興兵參加了衛校招生考試。 張興隆每天上班下班,去飯店幫忙,偶爾和汪玉剛逛逛街,約人打打麻將,回郭堡家里的時候越來越少,大有一副常駐趙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