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90年的春天
書迷正在閱讀:悸動漸眠(1V1校園,偽骨科)、萬人嫌的二流貨色師妹生涯(仙俠 np)、娘子苑(sp sm 黃暴 不平等h 調教 追妻)、癡情女配下崗后被強制愛了(nph)、殊途同歸(NP)、能讀檔后我無敵了、紅顏亦是少年郎、溫柔似晚風、簽到仙人、藏于心里的喜歡
89年秋,張興隆技校二年級,新一屆的技校還有職高學生已經入校。 那俊飛終于考了進來,成為張興隆低一屆的學妹。不過兩個人已經沒有了什么交集,也就是見面點頭說句話。 技校在招生上很有點針對性,不招收農業戶口,非本廠礦子弟錄取分數線會提高一大截,而女生的待遇不管你是不是本廠子弟都和外廠人員看齊。 所以每屆女生都少到不足一只手,全是真正的學霸。 這就是時代的局限性了,其實在這個時期,重工業地區的學生們真的有點冤,很多都是受了大環境影響選擇了中?;蛘叽髮?。 幾年以后沒有不后悔的,可惜沒有后悔藥可吃。 那俊飛家這會兒已經從七號樓搬走了,搬到了醫院后面的新樓。她父親因為工傷去世了。 工傷是個老話題,廠里的安全生產條例像一本字典那么厚,但仍然在不斷的出事兒。 主要就是習慣性作業,工人每天重復著一件相同的事情,慢慢的精神上就懈怠了。 就像規定女職工不準留長發,但廠里大部分女職工都是一頭飄逸的長發,沒有人真的去執行規定。女人愛發是沒有道理的。 然后就左一次右一次的出現事故。到處都是傳動設備,風一吹發絲飄到設備上就會被卷進去,然后整個人被拖進去,自己是沒有力氣掙脫的。 因此受傷的人不少,但仍然擋不住女人對頭發的熱愛。 …… 89年平平淡淡,平平靜靜,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沒有什么大事發生。 中蘇恢復了正常邦交關系,結束了長達近二十年的對抗。越南人民感覺有點冤。 總設計師發表講話,要更換領導層,要年輕化,要制度化,同時要求做幾件‘實事’向人民證明反腐不是說一說,而是要動真格的。 經過兩岸協商,臺灣開始正式啟用中華臺北的名稱從事國際活動。 澳門回歸在即,澳府宣布特赦十八歲以下的非法入境者,很多人拖家契口的前去報道登記。 張興隆的初戀還沒開始就宣告結束。 89年底,大雪覆蓋了整個東北,今年的氣溫比往年要低一些。 張興軍所在部隊奉令參加了黑河實戰演習,張興軍同志的照片印上了前進報,通報表揚,授功授獎,成為標兵。 張興軍特意把印著他照片的前進報郵到了家里表功,還把團長獎勵他的一支鋼筆送給了張興隆。 這個年他沒有回家過,團里發生了一些事情,所有人的探親假都被取消了。 有個戰士把一支手槍藏到了大白菜里,準備探親假的時候帶回家,幸虧被及時發現了。 這個年代的火車還沒有安檢沒有實名制,帶些東西特別方便。 …… 90年的春天跚跚來遲。 五月底六月初,陽光總算是給這個東北小鎮帶來了溫暖,人們脫下了毛衣,告別了臃腫,開始迎接短暫的夏天,這個一年里唯一能打扮一下展示一下身材的季節。 雖然它僅僅只有兩個月。 技校cao場邊上的荒草一下子煥發了生命力,短短的幾天就長的半人高到處都是。 主要還是校內學生太少,活動范圍太小,放在高中或者初中哪里還有荒草的地盤兒。 隨著天氣的炎熱,張興隆所在年級的結業考試來到了。 說句實話,技校學生就沒有認真學習的,甚至大部分老師也沒有認真教。大家都是廠里的工人而已,一畢業就是同事,或許將來還是自己領導,誰也不想找那個麻煩。 結業考試就這樣半開卷半開玩笑的草草了事,接下來假期就開始了,暑假。 從下學期開始張興隆和同學們就將入廠實習。 四月中的時候,張興隆認識了下屆的一個職高生,女生,叫趙爽。 說是認識,其實是又一次見面。 是同學呂德權的姑姑家的表妹,小學的時候張興隆和呂德權經常帶著她一起玩兒。 在初中的時候她比張興隆小一屆,也是學校里比較有‘名’的學生,拎著凳子板打架的女生里經常就有她的身影,不過本人長的到是瘦瘦小小的,大眼睛,只是皮膚稍有些黑。 那是一次團委組織的集體看電影接受思想再教育活動。 技校的團委和初中高中這樣的正規學校又不一樣,基本上就不存在于學生當中。 活動也只是通過班主任宣布了一下,給了一堆電影票,想看的學生就去班主任那拿幾張,也沒有限制,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去。 張興隆沒事兒干,去拿了張票。 電影是晚場,張興隆買了包瓜子去了選礦廠職工俱樂部,同學一個也沒來,或者有來的沒遇到。 等電影開演了以后,身邊的空位上坐過來一個人,張興隆扭頭看了看,是個女生,還認識。 “你也來看電影?” “嗯,學校給票,閑著也沒事兒?!?/br> “你們也發票啦?我以為只有技校這邊發?!?/br> “都發了,今天看電影這些都是發票,廠里搞的活動?!?/br> “你不是露天的嗎?怎么跑選礦來了?” “我平時住我姥家,這邊招生我舅給我報的名,報名了就念唄,也沒什么意思,又不分配?!?/br> “呂德權現在怎么樣?挺長時間沒見著了?!?/br> “在市里念高中,住校,我也挺長時間沒看見過他了,就是放假能回來呆幾天?!?/br> 張興隆把手里的瓜子遞過去,兩個人邊嗑瓜子邊聊天,電影演的什么完全不知道。 她說的姥姥家就是呂德權家,在下河套,廠子小門那邊的平房,她姥姥一輩子嫁了兩次生了十幾個孩子,活下來七個姑娘一個小子,現在就和兒子住在一起。 不過是同院不同屋,老太太過自己的,平時都是自己動手種地挑水做飯,基本不用兒孫們管。 趙爽的mama是老太太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六個姐一個哥。 大姨二姨三姨五姨都在丹東那邊,四姨和張興隆家一棟樓,六姨在六號樓,也是選礦廠職工,和張清之劉桂新都熟悉,關系處的都挺好。 地方小,算來算去其實都是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