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書迷正在閱讀:悸動漸眠(1V1校園,偽骨科)、萬人嫌的二流貨色師妹生涯(仙俠 np)、娘子苑(sp sm 黃暴 不平等h 調教 追妻)、癡情女配下崗后被強制愛了(nph)、殊途同歸(NP)、能讀檔后我無敵了、紅顏亦是少年郎、溫柔似晚風、簽到仙人、藏于心里的喜歡
考完試就等著初中開學了。 這次考試不會公布成績,只是做為初一分班的依據。 然后就沒人管了,小學這邊其他年級還在上課沒放假,張興隆他們等于多了一塊假期出來,又不用賣冰棍,終于可以放飛自我。 這個假期,劉桂新終于狠了狠心,掏錢買了一臺電視,黃河牌的,十二寸黑白電視機,小哥仨再也不用厚著臉皮跑到別人家里去蹭電視了。 買電視的原因,一是家里有了老人,給她們解悶,二是孩子出去蹭電視總是有點招人煩,雖然明面上不會說什么,但是話里話外的,背后總會捎帶幾句,做為家長怎么的聽著也難受。 這一層樓是四家,張家正對門那個兩居室姓左,他家挨著的單室是對小倆口,孩子一歲多不到兩歲,男的姓刑,女的姓田,是南山醫院牙科的大夫。 另一個單室的張興隆不認識,沒見過。從來都是鎖著門不見人。 田姨是個性格開朗的,和劉桂新的關系相處的很要好,有時候會把孩子托付在張興隆家里。 小兩口條件挺好,家里電視錄音機洗衣機什么的都有,平時張興隆和張興軍就總跑過去看電視或者聽歌。 小孩子,再懂事也不是大人,由其是在看電視這樣特別有吸引力的事情上。 而這邊小兩口又正是情濃密意的時候,就難免有了時間上的沖突。有時候哥倆看電視一直看到電視臺說白白,那邊田姨委婉的催了好多次了:“晚啦,回家去睡覺吧?!?/br> “沒事兒,不困,再看一會兒?!?/br> 然后小兩口就蓋著被躺在床上干忍著等電視再見。 一來二去的誰也受不了啊,田姨就當開玩笑和劉桂新提過兩次,劉桂新心里也不是滋味兒,但是人家又沒錯。干脆一咬牙,買一臺。 電視都買了,也不差洗衣機了,樓上樓下的都有了,天天鞥鞥的轉著,就也買了一臺回來。 這時候的洗衣機還是單桶,除了洗什么功能也沒有,連上水都沒有,還得人工往里接水,不過,這也是朝前邁了一大步了。 張興隆是最高興的,隨著他一點點長大,活也就越干越多,洗衣服是最愁人的,有了洗衣機,雖然大件厚重的還是得手洗,但是也輕松了不是一點。 其實家里活兒還是張清之干的最多也最累,再怎么也不可能壓一個孩子頭上,只不過相對于不干活的張興軍和張興兵來說,張興隆經常干活。40%吧,和張清之比。 劉桂新除了做衣服織毛衣這些是不做家務的,沒時間。從上樓以后,她連飯都沒做過。 家里已經完全變成了劉桂新主外,張清之主內的格局。 這邊天天往南山跑去做衣服,另一邊劉桂新也沒閑著,開始打算著準備新的生意。 在這個暑假還沒完的時候,家里的新生意開始了,賣水果。 冰棍車閑置了,張清之重新焊了帶車子回來。上下里外的隔板搪板都弄好,還惹的劉桂新不太高興,嫌他弄的太笨重了。確實也笨重,雖然結實。 這時候,南芬就有跑市里的貨車了,街里和趙家那邊早早就有了水果攤,都需要上貨,就有人發現了商機開始跑運輸。 大家合起來,運費均攤,每天定時跑一趟。早上四點左右出發,中午回來。 上貨的地點在市里一洞橋農貿水果批發市場?;疖囌竞竺?。 貨車拉著人頂著月色順著山路直接到達市場邊上停好,然后大家下車去吃早餐,上貨,扛回來裝車。 車裝好以后自己往回走,上貨這些人去坐火車或者長途客車回來。車拉了貨就裝不了人。 貨車滿載走山路很慢,會比人后到南芬,然后一家一家送過去。 貨卸下來以后,要拉回家里分揀,清理,挑出不好的,然后分類裝箱才能拿出去賣。 存放也是個問題,要不時的倒堆兒,就是活動一下,要不然會上熱爛掉。蔬菜水果都是‘活’的,也會呼吸。 于是家里的廚房就被水果占領了,大箱小盒左一堆右一堆的。 “這屋這么一弄,挑水和煤的太擠了。廠里現在弄液化氣,一個罐子里面裝著什么氣兒,當煤燒,現在不少家都弄呢,要不咱們也弄一個?不燒煤了?!?/br> “多少錢?劃算不?” “一個罐二十來塊錢,用完了再換,劃不劃算的,沒用過呀。到是干凈,也不用挑水和煤了,也不用挖黃土,也沒有煙?,F在不少家都辦了?!?/br> 劉桂新皺著眉頭在心里算賬,考慮著是燒煤還是燒罐劃算。 家里的每一分錢都是經過這樣的精打細算最后做出的決定,不是小氣,也談不上節儉,只是一種無奈。 節儉是一個無法定義的概念,是完全相對的,就看你的參照物,而且沒有具體的范圍和定義。中國老百姓的節儉往往只是來源于生活的艱難。窮的。 “那,辦一個吧,先用用看看,你不是說干凈嘛。要是用用太費錢就還是煤爐子,這爐子先不拆。反正弄一個用完了換不換不也是咱們自己說了算嗎?” “嗯,自己說了算。罐有押金,要是不想用了把罐還回去押金就給退回來?!?/br> “那行,那就弄一個吧?!?/br> “要不再弄個電飯鍋得了,那玩藝兒煮飯快,米淘好放里加水就不用管了,也不糊也不用看著?,F在這弄點飯都離不開人?!?/br> “……,也行,貴不?” “我明天去看看,單位老耿剛買了一個,在班上噓火呢,明天我問問他?!?/br> 做生意越來越深入人心,市場越來越活躍,人們的意識還有生活在慢慢改變,生活水平也在慢慢的,無聲無息的提高。這就是八十年代的貢獻。 劉桂新的水果攤子正在十字路口,原來老逮家賣冰棍的地方。老頭兩口子年紀太大了,今年也收了攤子,干不動了。 市場很簡陋,就是在路邊用磚頭和預制板搭起來一條“攤位”,也沒人管,都是自發的維護著規則,更多的人都是擺著地攤:在地上鋪塊塑料布或者紙殼子就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