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
書迷正在閱讀:看云集、卿卿如此多嬌(重生)、女仙編號零九九、[一人之下同人] 如遇觀音、一點點喜歡、?;ǖ臉O品狂醫、你仔細聽(先婚后愛1V1)、[網王同人] 星夜以北處光年、帶著淘寶穿成七零女配、[系統]每一任都對我念念不忘怎么辦
我在東京的頭兩年,雖然在學日文,但是平常讀的卻多是英文書,因為那時還是英文比較方便,一方面對于日本的文學作品也還未甚了解。手頭有幾塊錢的時候常去的地方不是東京堂而是中西屋,丸善自然更是可喜,不但書多而且態度很好,不比中西屋常有小伙計跟著監視。我讀林譯說部叢書的影響還是存在,一面又注意于所謂弱小民族的文學,此外俄法兩國小說的英譯本也想收羅,可是每月三十一圓的留學費實在不能買書,所以往往像小孩走過耍貨攤只好廢然而返。一九〇六至八年中間翻譯過三部小說,現在印出的有英國哈葛得與安度闌二氏合著的《紅星佚史》,有丁未二月的序,又匈加利育珂摩耳的《匈奴奇士錄》,有戊申五月的序。這種書稿賣價至多兩文錢一個字,但于我卻不無小補,伽納忒夫人譯屠介涅夫集十五冊以及勃闌特思博士的《波闌印象記》這些英書都是用這款買來的。還有一部譯本是別一托爾斯泰的小說《銀公爵》,改題“勁草”,是司各德式的很有趣味的歷史小說,沒有能賣掉,后來連原稿都弄丟了。戊申以后遂不再賣稿,雖然譯還是譯一點,也仍是譯歐洲的作品,日本的東西沒有一篇,到后來為《新青年》譯小說才選了江馬修的短篇《小小的一個人》,那已經是民國七八年的事情了。 但是,日本報紙當然每天都看,像普通的學生們一樣,總是《讀賣》與《朝日》兩種新聞,此外也買點文學雜志,這樣地便與日本新文學也慢慢接近。四年前我為張我軍先生的《文學論》譯本寫一篇小序,有一節云: “不過夏目的文章是我素所喜歡的,我的讀日本文書也可以說是從夏目起手。我初到東京時夏目在雜志《保登登岐須》(此言子規)上發表的小說《我是貓》正很有名,其單行本上卷也就出版,接著他在大學的講義也陸續給書店去要了來付印,即這本《文學論》和講英國十八世紀文學的一冊《文學評論》?!哪康男≌f,自《我是貓》,《漾虛集》,《鶉籠》以至《三四郎》和《門》,從前在赤羽橋邊的小樓上偷懶不去上課的時候,差不多都讀而且愛讀過,雖然我所最愛的還是《貓》,但別的也都頗可喜,可喜的卻并不一定是意思,有時便只為文章覺得令人流連不忍放手。夏目而外這樣的似乎很少,后輩中只是志賀直哉有此風味,其次或者是佐藤春夫罷?!?/br> 上文末尾所說的話仔細想來或不十分確切,只說他們兩位文章也都很好就是了,風味實在不大相同,蓋夏目的文章特別是早期的很有他獨自的特色,這或者可以說是英國紳士的幽默與江戶子的灑脫之和合吧。他專攻英文學,又通和漢古典,同了正岡子規做俳句與寫生文,把這個結果全用在小說上邊,這就成了他一派作品的特種風味?!段沂秦垺放c《鶉籠》中的一篇《哥兒》,我自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