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一統天下
“雖我不羨慕、追求一些美好,但我愿意相信它們的存在??扇绻@些事物成為我之道路的阻礙,我一樣會鏟除它?!?/br> “然無論做何事,都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若無底線、若無原則,那還是自己?” 蘇啟對荀子道謝,倒非對荀子說他在逐漸喪失人性,而是荀子的話提醒了他,當不忘初心。 蘇啟在小圣賢莊呆了幾天,每日與荀子進行交流,或談儒論道、或講農說墨……諸子百家,天下之事,盡在兩人交談之中。 與荀子的交流,讓蘇啟獲益良多。 尤其是對諸子百家經典的理解,荀子某些獨到之處,是蘇啟所未能想到的。 與這種古之大賢交流,是一場思維與智慧上的碰撞。 可惜…… 按照時代而言,生在戰國的荀子對于來自現代的蘇啟,無疑是一個古人,其眼界學識受于時代局限,不如蘇啟。 因而,兩人無法在同一程度上,進行一次真正的智慧交流。 蘇啟只感嘆,兩人不屬一個時代! 可荀子若生于現代,哪還會有荀子? 蘇啟為荀子留了一些書籍后離去,有自然之學,也有人文之學。 因為按原著來算,荀子至少還能活十多年。 蘇啟很期待荀子這位大賢在接觸了現代的思想后,會有何新的成就。 在蘇啟離開小圣賢莊后,儒家的改革也從小圣賢莊開始。 伏念已然想明白儒家所要面臨的是什么,要做什么。 對儒家的改革,在小圣賢莊時,伏念向蘇啟請教過,蘇啟跟伏念仔細談過。 蘇啟從未想要滅儒家,儒家許多思想都有其益處,特別是其教人修身做人的一些道理,能流傳千古,只要刨除儒家的一些糟粕,防止其變得腐朽,便是一個很好的百家學派。 之所以被許多現代人厭視,是因儒家為迎合統治者,改變或被人扭曲了本身一些好的東西,而在變成統治者的工具后,造出了一些新的缺點同時,本就存在的缺點又被放大了。 儒家、名家等一些學派可以作為研究人文科學的學派,若刨除了缺點,儒家更是教書育人的上上之選。 此時儒家,非后來歷史上那被許多現代人所厭視的儒家,儒生并非人們一提起來,就覺得是只會拽著“之乎者也”、手無縛雞之力的窮酸書生。 儒家教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簡直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此時之儒生,遠非后來只為科舉,拼命讀幾本書的儒生可比。 而且,這個世界非正常歷史世界,百家學派的頂尖人士都是武學好手,儒家也不例外,荀子、伏念、顏路,一身武功都是不弱。 蘇啟機器人訪小圣賢莊,有人想要小圣賢莊與蘇啟起沖突。 儒家與墨家、農家為天下幾大顯學,是百家中力量最強的幾派,若儒家能反秦,對他們是大大的助力。 可看到蘇啟安然離開,小圣賢莊居然自我改革起來,有人忍不住暗罵儒家沒有骨氣,一群慫包,竟然痿了。 天下的局勢,隨燕國覆滅、齊國投降,已沒多大變數,楚國便是再想頑強抵抗,在秦軍鐵蹄下,終歸無力。 想當年,周成王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始立楚國,歷時至今,已有八百年。 八百年風雨,周王朝已經覆滅,多少個國家已滅亡?而楚一直存在! 楚,曾是春秋五霸,也是戰國七雄,其之國土廣袤,人口眾多,便是到強秦崛起,一統天下時,國土依舊不小。 可至如今,終究是將被掃入歷史的塵埃中。 楚有五大軍團、有項氏一族,可隨五大軍團被秦軍炮火摧毀,項氏一族的人不停戰死,楚國最終沒能逆天,都城壽春被攻陷,楚王負芻被俘,楚國滅亡。 至此,這片亂了數百年的大地,再次統一成為一個聲音,一個國家,一個巨大的秦,在這世界的東方冉冉升起! 蘇啟看著秦一統六國,嬴政登基稱皇帝,雖他是幕后策劃,心里卻未有多少波瀾,這一切沒有他,也會發生,他只是讓時間提前了些,讓秦更加強大。 一晃,三年過去,秦國一統之后的各種問題,也逐漸被平息下來。 時間是治愈創傷最好的良藥,除了少措頑固分子,大多的人們也慢慢接受了秦的統治。 但蘇啟沒關注這些,他現更加關注怎么去樓蘭。 樓蘭,為一西域小國,位于大秦之西,在原世界大夏歷史上,西域曾也有一小國名樓蘭。 但此樓蘭非彼樓蘭。 至少從神奇程度來說,這世界的樓蘭更加神奇。 其雖小國,卻有這世界兩大仙神之物,且這兩物還非死物,而是活物,可能具有仙神之力。 一為九天玄女之淚的化身,二為神龍之子。 仙神這玩意兒,蘇啟以前從沒見過,無法準確估計其有何等偉力,既不知,自無法猜測自己之力是否能與其相抗,為求穩妥,只能盡可能增強己方力量,以求能與之抗衡。 所以,蘇啟一直并不著急進入樓蘭。 他以往去尋找樓蘭的機器人,都失蹤了。 在這世界造了許多枚核彈,萬一跟女神之淚化身、神龍之子鬧翻,直接進行核洗地。 “大人,這是剛接到的密報?!?/br> 墨鴉將一封密信遞給了蘇啟。 蘇啟將密信接過一看,上面印著“特急”的標志,表明這信中的情報非常緊急重要,將信拆開一覽,信中的內容與樓蘭有關。 幾年前,守護樓蘭的龍魂無端失蹤,驚動樓蘭上下。 樓蘭之國,并不位于尋常的山野平原上,而在沙漠之中。 隨著沙漠不斷變化,擴大,許多在沙漠中的國家都消失了,唯獨樓蘭有龍魂守護,方能安然存于沙漠中。 龍魂為樓蘭的國民帶來了沙漠中珍惜的水源,又守護著樓蘭不受外界紛擾,有龍魂在,樓蘭才能成為一方凈土。 可龍魂現在丟了,不提會不會被外敵給趁機入侵,便是沙漠不斷擴大,國內水源干涸,樓蘭若不遷走,遲早也得滅國。 而有多少人愿意放棄自己故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