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目前看著長勢還挺好。 甚至比何群他們種的葉子看著更綠更水靈。 可能是因為他還偷偷給果園加過餐吧。 越森那邊享受同樣待遇。 何群他們的西瓜和云頂的農場都是在幼苗定植時才會有加餐,就是這么直接的區別對待。 不過加強版的靈泉水效果更好,即使他用的量少,功效也吊打市場上大部分同類型的產品。 放下手機,兩人穿上防曬衣去翻地。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今年常規的蔬菜瓜果挪到二區種,房子后面的菜園,江林打算種點兒以前沒種過的——文玩玉米。 這種玉米顏值超高,比起吃,用來盤玩更有價值。 江林就是很好奇,反正是種來滿足自已的好奇心,一小塊土地就夠了。 二區的土地上也種了常規的糯玉米,去年都沒想起這茬,今年統統安排。 土地用翻土機翻一遍,用鋤頭挖坑,坑里先丟一把肥料,用腳后跟踢點兒土蓋住肥料再撒玉米種子,最后用鋤頭把坑填平,后續就交給時間。 等玉米長高,江林打算放一批雞進去啄草,這樣就不用人工鋤草了。 江林的大姑爺,離了家鄉也沒離開土地。 知道他們育了紅薯苗,江林就預定了一把,都種上,冬天吃香香糯糯的烤紅薯。 老家的紅薯種,到這邊也延續老家的種法。 紅薯秧子割回家,以兩張紅薯葉子為一組,彎曲的不要,太細的不要。 同樣是翻好地,用鏟子或者鋤頭挖進土里,從那條縫里直接把紅薯苗壓實,比挖坑輕松一些。 江林覺得自已又恢復懶散的狀態。 為了后期不移苗,南瓜都是隔一段距離種兩顆,一共種十顆南瓜種。 別覺得少,這東西后期藤蔓長的飛快,主枝再分側枝,種十顆還是考慮了果園的幾個工人也可以吃。 單純就他和木照,不開玩笑,兩顆種子種出來能吃到吐。 種南瓜好啊,后期幾乎不需要打理,嫩南瓜,南瓜也可以掐尖,記住一定要撕掉上面的“毛衣”,清炒或者蒜泥味道都清爽,但是又很下飯。 這里的下飯不是說它咸,就真的是很下飯,不好形容,但是嘗過就知道,這絕對是一道鄉野美食。 南瓜花也可以吃。 南瓜是雌雄同株異花傳粉植物。 簡單說就是同一棵藤蔓上會生長能結瓜的花和不能結瓜的花。 平時入菜的都是不結瓜的南瓜花。 一般早上摘花,花朵是盛開狀態,顏色是最漂亮的,也是南瓜花最舒展的姿態,方便后期清洗。 要是下午去摘,南瓜花大多都已經閉合,這種開過的南瓜花很招小蟲子,清洗的時候就得格外注意。 南瓜尖適合炒菜,南瓜花就更適合煮湯,尤其是豆米火鍋里煮南瓜花,煮成半透明的南瓜花裹著豆米的粉,哎呀,想起來都要流口水。 好久沒吃豆米火鍋,等會兒去把去年偷懶摘回來沒剝皮的老四季豆找出來,剝一碗豆米,明天做豆米火鍋。 第228章 種地吧,為了美食 去年種的空心菜,長得超級好,但是江林就嘗鮮吃過一次,剩下的整個夏天,江林都沒再正眼瞧過它。 不是他的種植有問題,也不是他的靈泉水失效了,江林就是單純的不愛吃空心菜。 今年就不種了,種了不吃,也是一種資源浪費。一年四季都能生長的生菜必不可少。 此外,還種了黃瓜,絲瓜,都能跟雞蛋完美搭配。 自產自銷。 老式品種的番茄,自然成熟,生吃都帶勁兒,炒雞蛋涼拌煮湯都可以。 酸酸甜甜的味道,很難有人不愛。 辣椒也得種,常規的二荊條用來炒菜,涼菜里放幾粒朝天椒,提味又不會很辣。 種多了也不怕,清洗干凈瀝干水分裝進保鮮盒里冷凍,之后要做涼菜蘸碟拿出來直接切碎混進去,和新鮮的口感是一樣的。 能吃辣的也能曬成干辣椒,全憑自已喜歡。 和土地打交道,不管什么時候,心里都有一種踏實感。 李阿姨今天放假,他們需要自已動手做晚餐。 新鮮的豬rou先煮后切片,配上今年新做的蘿卜絲一起炒,要出鍋之前加豆瓣醬蒜苗蔥葉增色提香。 臘rou三拼拼盤,再加一道豌豆尖粉絲湯,齊活兒。 “很久沒做飯,但是手藝沒有退步,給你點贊?!苯重撠煻送氤燥?,再附贈幾句夸獎,木照就能高興的順手接過收拾的工作。 誰說獅子座眼光差?他眼光不就挺好的,一眼就看中了木照。 大哥,你那是被美色迷昏了頭。 晚飯后兩人就安靜的坐在院子里看夕陽西下。 這種一句話都不需要多言的氛圍,簡直是太讓人沉溺了。 去年摘回來曬干之后就一直沒管的豆角,現在外殼一捏就碎。 這個豆種好,江林記得摘回家的時候豆角都老了,每根豆角都有他大拇指粗.細,剝開已經帶花的外皮,里面的豆米每顆都是胖嘟嘟的,現在晾干了水分,豆米依舊是圓乎乎的,一個蟲眼都沒有。 剝好的豆米用溫水先泡 可以有效縮短煮豆米的時間。 有豆米怎么能沒有臘rou呢? 上好的臘五花rou,洗干凈切片再燜煮,也是為了節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