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圣上聽了,便不再多說,顧衡這些日子根據他的身體隨時調整藥方,還以金針之法為他導引體內元氣,他身體舒服了很多,可惜的是,顧衡身份非同一般,否則的話,他這樣的醫術,就該留在宮里做個供奉才是。只是如今他在,讓顧衡留在宮中無妨,等到有朝一日,他駕崩了,顧衡也就該回玄清觀,老老實實做自己的玉陵道長了。 圣上的這般想法,顧衡也并不想理會,他也沒打算在宮廷之中多待,等到將秘藏的書籍都看過之后,顧衡琢磨著自己也可以出去歷練一下,搞明白那些妖魔鬼怪是怎么回事。人是怎么回事,顧衡覺得自己已經比較清楚了,但是那些妖魔鬼怪的情況,不多解剖幾個,怎么能夠搞明白呢? 第159章 顧衡自主入道的事情, 已經被道錄司傳給了各自的師門,許多人心里頭都有些想法,對于這些宗門來說, 其實,什么功德,什么傳教,那那是虛的, 真正重要的還得是人才。這么多年下來, 這些宗門可是足足有好幾百年沒人能夠飛升了, 就算是天上祖師爺還算是給力, 但是徒子徒孫不爭氣,難免叫祖師爺也面上無光。 這個世界的修行某種意義上來說, 是入世之道,你就算是積累再多的法力, 也得先積累外功才行。外功就是功德,這個從何而來, 自然不是閉門造車,那是得與天道, 與地道,與人道有功的。問題是, 這么多年下來, 能夠獲得的天道地道功德早就被那些上古大神給分完了, 能夠分到的也就是人道了, 誰讓人族是這個紀元的天道主角呢, 如今天庭許多帝君神明,可都是靠著人道功德上去的。 像是現在的修行者,他們能夠爭取的也是人道功德, 好在人道功德來源比較多,像是尋常的官員,若是主政一方,能夠明辨是非,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這就是功德,所謂公門之中好修行便是如此了。這等能臣,活著的時候確實不會有什么神通,但是死后要么進入陰土龍庭主持陰土的龍氣,要么呢,功德足夠,也足以擔任一個神職。 而修行者他們實力強,做的最多的無非是斬妖除魔,另外就是遇到天災**的時候搭一把手。問題是,天底下妖魔就那么多,還有一些算是比較老實的,你殺了未必能有什么功德,反而平白添了業力,至于天災**什么的,雖說天下這么大,難免旱的旱,澇的澇,但是只要朝廷還沒有腐朽到那個份上,其實也沒多少修行者能夠插手的余地。 因此,在整體環境比較太平的情況下,修行者能撈到的功德就很少了,沒個十萬外功,你想飛升,你在想桃子! 因此,人間許多修行者,如今就處在那種法力境界足夠,外功不足,只能等著徒子徒孫幫忙積攢外功,才能飛升的階段。但是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一個宗門的氣運是有限的,上頭的老祖宗不走,他們就占據了大多數的氣運,以至于下面的弟子,如今就有些青黃不接,好些宗門已經有一陣子沒收到什么出挑的弟子了,如今出了個自主入道的,自然有許多宗門都打起了主意,只是礙于顧衡皇族的身份,大家都有些猶豫不決。 顧衡雖說對這個世界各個宗門的道法其實很感興趣,但是他在看過了許多道書,還有皇家收集起來的一些修行功法之后,就發現,這個世界的道法其實也都是一個脈絡,那就是先結成法力種子,然后依次作為根基修煉。 正統的修行門派,就是通過各種手段,讓門人自己結成法力種子,而那些散修還有一些小宗門,一般就是讓師長或者是引路之人幫忙結成法力種子。第二種就是捷徑,為了掃除捷徑帶來的后患,就得想辦法純化法力,這也是為什么許多散修和小宗門的弟子在修行境界上頭很難趕得上那等正統宗門的緣故,起步就有問題。 之所以自主入道的人修行之路很順,就是因為他們在無人引領的情況下,自己與天地產生了功名,結成了一顆純粹的法力種子,大多數的修行功法,對于他們來說都不會是什么問題。 顧衡研究了一下皇室的那些功法,這些中就算是能自主凝結成法力種子,也是那種質量比較差,前途很渺茫的那種。這也難怪,真正高深的道法往往不落文字,皇家能收集到才怪了呢! 圣上之所以放任顧衡研究這些,也是希望顧衡能夠自主修行,最后成為皇室的庇護者。 不過很可惜的是,顧衡對于皇室還真沒有那么多的認同感,他覺得自己看這些根本就是等價交換,他救了圣上的命,難道還不能看看書嗎? 圣上也沒有逼迫顧衡的意思,他需要觀察這個孫子,任何人都有弱點,抓住了弱點,那么這個人自然就能為自己所用。所謂的帝王心術,其實就是這些東西。 顧衡幾次轉生都在權力的中心,他對于許多事情其實比別人明白的多,因此,即便是圣上幾次試探,都被顧衡輕描淡寫地推開了,這讓圣上難免有些遺憾。 圣上也沒這么多時間跟顧衡耗著,之前之所以著急,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命不久長,如今,圣上卻是覺得自己還有時間,所以也就不那么著急了。他現在正在矮個子里面挑高個子,準備從自己剩下的那些兒子里頭挑出一個適合做太子的。 折騰了一年多的時間,圣上總算是下定了決心,立了一個生母已經過世,養母也早就失寵,以前近乎就是個小透明的皇子做了太子。當然,這個皇子有他的優勢,他母族妻族都不強勢,自然不容易出現外戚擅權的事情,另外就是,這位雖說一直很低調,本人卻不是什么蠢人,相反,他其實頗有些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