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總之,楚留香如今已經跟六扇門達成了一致,比如說幫著抓一些通緝犯什么的,他這回也不是跑鎮北公府偷東西的,所以,當他拿出了一部分武學作為交換之后,不僅順利拿走了可以洗去身上墨跡的藥水,連同配方都拿走了。 夜帝當年也差不多是天下無敵了,他的武功也是別出機杼,對于顧衡有著很大的啟發,天下武學,如今顧衡不知道的已經不多了,他的內功心法已經又更新了好幾版,內力也在不斷增長,而且非常純粹,他沒有急著打通玄關一竅,將內力轉化為真氣,他還想要多觀察一下內力的情況。 在清則看來,這個名為徒孫,實際上是徒弟的孩子是真的省心,人家是舉一反三,他能夠聞一知十還不止,不僅省心,還特別能讓人有成就感。顧衡短短數年時間,已經給逍遙派增加了好幾門武功,像是那一門以醫術為根基,被清則取名為《靈素寶典》的武功,還有一門“傀儡術”,甚至,顧衡還模擬禽鳥百獸的動作,創出了一門鍛體的武功,比起五禽戲的效率更高,對于身體的鍛煉也更強,這是一門典型的由內而外的外功,雖說一開始的時候比不得什么降龍十八掌,但是,其立意卻要高得多,將自己立于眾生之上,取眾生之長,彌補己身之短,因此,這一門武功被清則取名為《眾生訣》。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武功,像是顧衡聽說泰山派有一門劍法叫做“岱宗如何”的劍法,就是通過計算來確定敵人的招數,然后立刻就能做出相應的應對,可惜的是,這門劍法對于計算力要求實在是太高了,你腦子要比別人快許多倍,手還得跟得上,所以這門劍法從創出來之后,能夠練成的人幾乎沒有。 而顧衡卻是受到這門劍法的啟發,以天算為名,創出了一門處處料敵于先的武功,這門武功倒不僅僅是通過計算,而是敏銳地觀察,通過對人體的了解,就能知道對方下一招是什么。畢竟,人體結構很精密,你想要做出相應的動作,就得調用相應的肌rou和骨骼,而習武之人,除非是少數那種玩遠程或者是走那種“一力降十會”道路的,大家出招的時候都有跡可循,所以,只要精通人體解剖學,那么,對方一個動作,你就能判斷出對方下一招會是什么樣子。 當然,真要是那等算力超強的,如顧衡,的確可以算清楚對方的招式,可問題是,天底下有這樣腦子的人那真的是寥寥無幾。 除了這些相對高屋建瓴的,顧衡也還搞出了一些比較基礎的,或者說是比較笨的武功,你按部就班地去修煉,就算是個朽木,都能修煉出一點明堂來。 也虧得逍遙派不是全真派這種,要不然,逍遙派完全可以借此培養出一大批出于中堅階層的武林中人出來。 顧衡對于自己創出來的武功并不上心,還是那句話,在這個世界的生產力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前,不管是追求武力,還是追求進化,暫時都是想都別想。 至于說什么促進生產力變化,顧衡其實也再做,只是,如果讓這個世界也走向那種武學沒落的正統科技世界,顧衡又覺得有些不太好,所以,他一直在研究如何能夠利用內力,或者是真氣之類的手段催動的技術。 至于說什么引進改良良種的事情,也有些問題,習武之人,需要攝入的可不僅僅是碳水,像是什么紅薯玉米之類的,本身蛋白質含量是很低的,水分也大,要是用這些當主食,是不可能練好功夫的,練武需要的是更加高能的食物,再不濟,植物油和雞蛋都得跟上吧,不管是內功還是外功,在先天之前,攝入的蛋白質和脂肪都是一個比較夸張的數字。 沒有蛋白質和油脂的補充,普通干農活的人,一口氣吃個幾大碗的白飯都是尋常的事情,何況是習武之人。那些武林中人去客棧去酒店吃飯,動不動就要切幾斤牛rou,除此之外,還得有別的下酒菜,這還是那等消耗不是很大的武功,若是遇上那等消耗比較大的,不僅要吃得好,還得進補。江湖上各個門派都有自己進補的方子,為什么江湖上那些散人的素質多半比不得名門正派出來的?不就是因為他們野路子出身,能吃飽都不容易,吃好自然是更難,至于進補什么的,就算是尋到了什么滋補元氣的藥材,他們也不懂什么君臣使佐,使用起來效率自然比較低下。 所以,指望著生產力能夠在短時間內支撐得起全民習武,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就是,想要人習武,也得讓人看到好處才行。你別看江湖上許多少俠光鮮亮麗,一個個鮮衣怒馬,都是一副風光無限的樣子,但是你是沒看到底層的江湖人,那是真苦逼。尤其是那些沒什么背景,武功也一般的,要是不想干什么殺人越貨的事情,那真的是沒多少路子能走的。去給人做苦力吧,人家這些也是有組織的,有活計等閑也不請那些不知根底的人。就算是能掙到一點錢,但是消耗也很大。 所以,底層的江湖人,做的真的都是那等刀口舔血的買賣,為了幾十兩銀子都能豁出性命的那種??梢哉f是朝不保夕,而學武之前,你還得有大量的投入,有這個錢,干什么不去讀書呢?讀書的消耗可以小多了,書本什么的,如今印刷術已經比較發達了,最粗劣的書籍,活字印刷,用毛邊的竹紙,也不算貴,認識個一兩千個字,差不多就算是最基本的讀書人了,就算是沒有科舉的能力,也能去干一些相對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活計,工錢也更高。甚至,去學一門手藝都比習武性價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