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顧旻作為所謂的主角,就算是如今未必有主角光環護體,其實還是有眼光的,只不過之前的時候,就算是顧諺將股權交給了他,也正在逐步做交接工作,但是,公司里面總有一些倚老賣老的,顧諺自個也不是真的愿意放權,在這樣的情況下,顧旻想要做點什么事情,都要受到掣肘。如今顧老爺子親自出山給顧旻撐腰,顧旻的許多想法頓時就能付諸實施了。 顧氏集團的情況不過就是國內許多企業的一個縮影,這些年新科技層出不窮,許多主打科技牌的公司跟在后面吃灰都來不及,當然,也有許多公司搭上了順風車,很短時間內就發展壯大了起來。 國內情況一片向好,國外這會兒真的是焦頭爛額,真的是趕不上趟??!誰也搞不清楚,大洋對面這個國家怎么運氣這么好,新的科技大爆發居然在他們那里發生了呢? 科技爆發這種東西,很多時候是不講道理的,只要路子走對了,再加上幾分運氣,那么,科技的發展那叫一個日新月異,目不暇接。當然,要是走錯了路,也可能一直就在原地兜兜轉轉,前途一片迷茫。 顧衡之所以能夠屢次有新發現,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因為他被氣運眷顧,有道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搞科研也是一樣,運氣好了,那就是如有神助,靈感爆發,你隨便打個盹,說不定就有思路,運氣不好,那就像是沒頭蒼蠅一樣,只能是到處碰壁,甚至到了臨門一腳的地方,都不知道伸腳。每年各國的研究經費,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用在各種試錯上頭,而并非所有的失敗都是有價值的,你別說什么,每失敗一次,就是排除了一個錯誤的選項,這有的時候就是個謬論,你怎么知道你排除的就一定是錯誤選項!說不定你就是差了一步呢? 顧衡本身引領過兩個世界的科技進步,一方面是鴻運當頭,另一方面,他自身的智商和思考方式也遠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的,加上虛擬世界的出現,讓試錯的成本變得很低,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要是之前顧衡沒有先搞出虛擬世界試試? 顧衡甚至不知道顧氏集團內部的變動,甚至其他國家的上躥下跳,國家也不會沒事將壓力施加在他這個層次的科研人員身上,總不能因為那些跳梁小丑,科技就不進步了吧!當年國外工業革命羊吃人的時候,也沒人在意過那些被羊毛逼死的農民的意見呢!再近一點,利用貿易剪刀差,搞得那些小國欲生欲死的也是他們呢! 所以,事情放到別人身上你覺得理所應當,落到自己頭上,就喊著要公平公正公開,科技是大家的,是全人類的了,那你當年搞出那些技術封鎖又是為了啥呢? 國家如今不是從前了,有著虛擬現實技術,足以將各種軍事設施都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隱藏起來,可以說,就算是衛星沒問題,也是無法分辨出用全息光學設備隱形了的軍事設施的,你精度再高,找不到目的有什么用,真要是想要搞什么無差別攻擊,那真的就是徹底撕破臉了。 顧衡如今在航天技術上頭卻是做出了突破,成功地將科幻里面所說的曲率引擎化作了現實,當然,曲率引擎也只能讓飛船在亞光速行駛,真要是想要探索宇宙,在以光年為單位的宇宙中顯然是不夠的。很可能,你這邊一個來回,地球上都過去好幾十年了,所以,比較靠譜的還是類似于星門,亞空間之類的技術,不過暫時這個還做不到,因為目前的理論還難以支撐這方面的研究。 不過,這對于在太陽系內部探索,暫時也夠用了。尋找生命星球這種事情,一方面要靠運氣,另一方面也得在航天技術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行,何況,其他的生命星球是否孕育出了智慧生命,人家的文明達到了什么程度,這也是個問題。因此,與其想著趕緊走出去,不如先考慮行星改造,將太陽系打造成人類的基本盤,穩打穩扎再走出去。要不然,你就算是想要飛行,也得有足夠的資源才行,真以為宇宙飛船像是虛擬空間里面一樣,想想就有了?真正能夠用于殖民的宇宙飛船,體積要比所謂的航母還得大百倍千倍甚至更多,這樣的飛船需要多少能源驅動,每天需要消耗多少資源,就算是如今已經可以通過生物技術和3D打印技術人工制作各種食物,問題是,物質能量這種東西也不是憑空就能生出來的,你總得有相應的資源才行,別的不說,你想打印一塊牛排出來,你總得先培育出相應的蛋白質細胞和脂肪細胞出來吧! 如果不能夠統合整個太陽系的資源,以地球的資源想要建造這樣的飛船,只怕將家底都掏空了,也建不了幾艘。 顧衡想得挺遠,國家這邊也沒這么大的野心,從第一個宇航員進入太空開始,如今都大半個世紀過去了,在航天上頭,至今也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因此,國家制定的科學發展計劃之中,只是希望能夠在三十年內,探索到太陽系的邊緣,至于什么行星改造,太空殖民,國家覺得還是從長計議為好,畢竟,這種事情,聽著熱血沸騰,實際上困難還是很多的。 別的不說,像是最有可能實現殖民的火星,重力就比地球小不少,在那里長期生活,勢必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像是那些航天員每次從太空回來,以他們的身體素質,都是需要調整一段時間的,而搞太空殖民,過去的肯定有相當一批人就是普通人,而且還是長期生活,他們能否適應這樣的環境呢?萬一殖民的人在那里懷孕生子了,孩子會是什么樣子,會不會有什么問題?這些都是需要考慮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