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胤禛直接準備命人試制海船,等到海船造得差不多了,也能將改良旗務的事情透出去,這段時間里頭,也得好好調查一下,看看先在哪個旗進行改制,還是干脆一起來。 胤禛之所以急著改良旗務,實際上是因為他已經決定將八旗擴大化,準備放開抬旗的口子,先是讓官員都入旗,然后將漢人乃至是其他民族的精英都納入到八旗這個體系中來,再配合聯姻制度,如此延續個幾代帝王,只怕整個大清,除了極少數因為犯罪等緣故被排除出八旗體系的,大家也就都是旗人了。到時候,自然也就沒有多少滿漢之分了。 胤禛這個想法跟弘暉仔細商議過,覺得只要原本的八旗能夠得到足夠的好處,那么,他們大概率不會反對,這事也就成了,至于漢人,他們也未必不愿意加入,畢竟,誰真的樂意一直是下等人,做了官也比那些旗人官員低半等呢!像是在京城,一個普通的旗人,對于漢人官員都是沒什么畏懼之心的,因為他們就算沒有官職,也是特權階級。 胤禛這回跟訥爾蘇稍微提了一嘴,訥爾蘇不得不佩服胤禛的魄力,這般百年時間,的確也就不會有什么滿漢之別了,當一個群體的數量急劇加大之后,所謂的特權自然會被分薄,最后其實就相當于一個自然人應有的人權,那么,這也就不稀罕了。 見訥爾蘇對此并無什么反對的意思,反而非常贊成,胤禛不由松了口氣,再一想到其他那些宗室,胤禛就有些心煩,宗室里頭,尤其是那幾位老旗主,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燈,他們其實最希望的還是恢復到從前八王議政的制度,那個時候,他們才是真的實權在握,之所以他們愿意支持胤禩,也是因為胤禩隱約表露過,他們只要愿意支持自己,那么,八王議政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胤禛作為皇帝,集權還來不及呢,誰樂意將自己手里的權柄分給那些宗室里頭的老王爺啊,尤其那些人他還不怎么順眼。這次趁著胤禩謀逆的事情,好幾個原本的鐵帽子親王爵位被削掉了,像是安郡王府,本來也不是鐵帽子王,但是他們家在宗室里頭的影響力卻一直不低,這一次卻是徹底完蛋,瑪爾琿被賜死,其他那些牽扯到胤禩逼宮篡位之事的也被賜死,另外那些以后也就是閑散宗室了,要不是不想造成太多的物議,叫人覺得胤禛對宗室太刻薄,胤禛甚至想要將安郡王府一大家子全流放到寧古塔去。 至于什么簡親王府,雅爾江阿這一支算是徹底完蛋,雅爾江阿也是光棍,直接自盡,算是保全了妻兒,看在他識相的份上,胤禛也沒趕盡殺絕,還給他這一支保留了一個輔國公的爵位,而簡親王府被削為郡王府,給了雅爾江阿的一個跟他不對付的庶弟繼承。 倒是莊親王府運氣應該說是還不錯,莊親王府其實也是倒霉,老莊親王無嗣,原本其實是看中了一個嗣子的,只是康熙那邊一直不允,康熙巴不得這些親王都無嗣呢,好將自個兒子過繼出去,平白撈一個鐵帽子王的爵位,然后,這個嗣子就跟胤禩摻和到一塊了,但是,這個所謂的嗣子原本康熙沒認,這就變成了莊親王府的生路,他們直接不認這事了,只說對方覬覦王位,癡心妄想,話說到這個份上,胤禛還能怎么說,好在博果鐸本身年紀也大了,這幾年一直身體也不好,按照太醫的意思,本來也活不了多久了,也就是說,莊親王府的爵位定然是要落到胤禛的兄弟手里了,胤禛如今就在琢磨著,到底該將這個爵位給誰。 其實胤禛挺想要給十四的,畢竟,以十四的本事,這輩子是撈不著一個鐵帽子親王的爵位了,能做個親王,多半都是因為他親哥是自己,但是,這事得考慮太后的意思,畢竟,過繼出去了,那就不能算是太后的兒子了,太后一向寵愛十四,大概率是不樂意的。何況,博果鐸就算是死了,他那個繼福晉其實還年輕了,嗣子還得孝敬那個繼福晉,自然日子不會過得太舒服,太后又不是什么傻瓜,自然不會愿意自家兒子再去孝敬一個便宜額娘。 不過這事跟訥爾蘇關系不大,訥爾蘇素來不關心這些跟自己無關的事,接下來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如今該趕緊將以前封存起來的計劃拿出來了。 第108章 一晃三年時間過去了, 這三年時間,整個大清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雍正元年的時候,第一批海船下水, 這些海船其實是都拼西湊來的, 朝廷自個打造的海船還沒完工的, 不過,即便是康熙禁海,但是海貿利益巨大,十三行那邊一些相關的人家,哪家沒幾艘船呢, 弘暉當年南下, 對于那些商人的德性可是知道不少, 甚至還有一些商人跟海盜勾結, 在南海那邊打劫商船的,你要是不交保護費,你的船和貨物過一段時間, 就會改頭換面,甚至連這一步都省了,就變成其他海商的貨物了。 因此,弘暉得了主持海貿的差事之后, 他覺得造船實在是太慢, 就打上了那些海商海盜的主意。大清對于商人素來是當韭菜割的,尤其,這些商人歷朝歷代都是死性不改,為了賺錢,什么都敢賣, 什么都敢做,因此小辮子那是一抓一大把,弘暉很快抓住了把柄,找準了脈門,恩威并施,最終從那些海商那里弄到了近百艘海船,然后就開始了海貿。 雍正二年的時候,雍正就召集各旗的旗主領主都統之類的,商議改革旗務的事情,這自然是遭到了不少反對的,即便如今這些旗主一流的權勢已經縮水了不少,但是,真要是按照雍正的意思去改,他們的權勢還得再縮水一大截,再往后,甚至就只剩下名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