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總之,若是賈敬有本事發動賈家和賈家那些親朋故舊的族人來學習這些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那么許多事情也就好辦了。 賈敬在知道顧衡的意圖之后,簡直是目瞪口呆。但是想想又覺得這的確是個好主意,說白了,勛貴家族的那些族人其實地位很尷尬,他們雖說能夠得到一定的培養,比如說家里有家學族學,可以免費去上學,學堂里面還提供一兩頓飯,還有筆墨紙硯什么的,也都是學堂出,許多人去讀書,甚至為的就是那一兩頓飯,還有不花錢的筆墨紙硯,硯臺也就罷了,這個不好折騰,有的直接會將家學發的筆墨紙拿出去倒賣。 畢竟,在家學里面讀書,他們看不到什么希望,除了能將常用字認識得差不多之外,真要是讓他們去考什么功名,那肯定是白瞎,因為,勛貴家的那些先生首先自個水平就有限得很,真正有本事的,是不會到這些勛貴人家教書的。另外就是學風比較差,有那么幾個混日子的,就能將其他人也帶得怠惰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考不上功名,又不可能占用家族的資源去從軍或者是干別的什么事,這些子弟最多也不過就是指望著認識幾個字之后,在族中領個差事。 可是,各家都繁衍這么多年來,家生子都生了好幾茬,比起輕不得重不得,不好處置的族人,還是那些家生子更好用,起碼族人要是吃里扒外,中飽私囊,想要處理,一般都有一群求情的,總不能真的將人除族,而家生子呢,要是干得不好,不管是直接提腳賣了,還是直接打殺了,都不是什么大事。 而若是學習這些自然科學,情況就不一樣了,顧衡許諾表示,他們若是學有所成,起碼能夠混幾個□□品的小官當一當,甚至運作一下,再往上幾步也不是問題。再不濟,也能學點掙錢的手藝,總比在家學里頭浪費時間來得強。 顧衡從來沒考慮過在顧家找人,顧家世代書香,最多會在族中傳播數學方面的知識,將來起碼能做賬,但是其他的,他們就不以為然了,畢竟,他們世代是以做官為己任的,要做就做清流,那等濁流的小官,他們是看不上的。老家那邊的族人或許會有類似的想法,但是顧衡心知肚明,他表現出了這樣的才能,圣上才不會隨便放他離開京城呢! 其他清流文官家的孩子或者是那些寒門學子,指望他們轉過來學這些理工科的東西也不太靠譜,他們能一直堅持著讀下去,為的就是功名,而跟著顧衡學這些,根本不可能有功名,除非朝廷另外開幾門科舉,如同唐朝時候那樣,多考什么明經,明法,明算之類,要不然的話,這些志在官場的,一個個只會盯著四書五經不放。 這也是宋朝和前朝留下來的遺毒,大家都以清談為高,以實務為恥。一個個只想著放嘴炮,做鍵盤俠,真要是讓他們自個去做,他們就要喊著此非儒臣待遇云云。 所以,顧衡干脆放棄了這個階層,直接找勛貴家的子弟,他們一般都會在家學中完成啟蒙工作,然后就可以轉過來學這些了! 賈敬沉吟了一番,說道:“那我回頭試著問問看吧!” 顧衡點了點頭,說道:“現在日子越來越好,往后讀書識字的人越來越多,考功名也只會越來越難!不僅如此,考上了功名,也未必有那么多官給你做,別說是往后了,就算是現在,許多進士若是沒有門路,也只能在吏部那邊候補,你們勛貴家族原本在科舉上頭就沒有多少經驗,像是你這樣的,經驗根本是不能復制的,所以,除非是真的有天分,否則的話,真沒必要在這上頭浪費時間!” 顧衡想著自己上輩子的世界,學文科的,就業面是真的很窄,反倒是理工科,就業要容易許多。在現在也是一樣的,通曉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差不多就能自個搞個家庭作坊,總歸是有用的。甚至就算是公務員,在那個時代,許多職位也要求一定的專業知識,因此誕生了一大堆的技術官僚, 這些顧衡并沒有跟賈敬說,賈敬本來也就是想著讓族人學個一技之長,總不能都靠著寧榮二府養著,這么多年下來,族人繁衍生息,光是京城這邊,榮寧街都要不夠住了,再往后,還不知道會是什么情況呢! 寧國府乃是族長一支,自從賈代化為賈敬請封了世子之后,賈敬就開始接手一部分的家族事務,光是族里的開支,年年都在增長,就這樣,還有許多族人三五不時地上門打秋風,要是一直這樣下去,族人對于寧榮二府來說,就真的是個沉重的負擔了! 寧榮二府正在逐漸放棄軍中的勢力,也是族人也沒幾個樂意干刀口舔血的交易,在族里面靠著兩個國公府混日子多簡單,真要是上了戰場,那是一個不注意就要送命的!當年賈演要不是有焦大這么個忠仆在,是真的要死在戰場上了。 焦大功勞是有的,就是個碎嘴皮子,又有些倚老賣老,賈代化對焦大還算是器重,偏偏焦大除了打仗什么也不會,因此,賈代化只好花錢將人養著,結果焦大心里頭頗有些不舒服,難免在外頭碎嘴,因此,賈家的族人一個個都知道,戰場是何等危險的地方,就算是一軍主帥,一個不注意,一根流矢就能要了他的命! 有著這樣的前車之鑒,就算是賈家為此奮斗出了兩個國公,這些族人也對上戰場敬謝不敏,所以,從軍是不可能從軍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從軍的!只有在族里頭混日子,等著族里發救濟才算是過得下去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