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第39章 顧憬這些年已經心態失衡, 他不及弱冠就中了進士, 入了翰林, 可以說是有名的青年才俊。因為家族的緣故,顧憬一輩子也只能在翰林之類的官職上晃悠。但是,顧憬不是那等安于現狀的人,他覺得自己就算是不能做宰輔之臣, 也得做個大儒名士。 問題是,大儒名士哪里是那么好當的, 又不是什么水貨,多灌點水就能搞定。那些經義什么的,早就被前人翻來覆去都解析過一遍了, 你得有點新鮮的, 最重要的是, 不能為了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 你搞出來的理論注解,總要能夠自圓其說,起碼要能吸引一部分讀書人,也就是說,你得有開宗立派的本事。別看下面那些秀才童生,都將當地的學政稱作是大宗師,實際上這就是個尊稱,正兒八經能稱作是大宗師的,那肯定都得是大儒一流了。不能像是王陽明那等以立地成圣為目標,好歹也得如同黃宗羲或者說是方孝孺這樣的吧! 顧憬要說天分, 肯定是有的,但是自古以來,像是這等大儒,真正成就,怎么著也得是三四十歲之后的事情了,顧憬若是一門心思沉心修學,未必無此成就。 但是,架不住顧衡的存在感實在是太高。顧衡接二連三有新鮮的東西問世,還出過好幾本書,又給天下百姓帶來了許多好處,立言立德立功算是都有了!哪怕顧衡搞出來的東西,跟儒家就沒什么關系,但是,即便是儒家的那些清流文人,也不得不佩服顧衡的能耐。 如此,跟顧衡比起來,顧憬那就顯得有些拿不出手了。有的時候,顧憬甚至羨慕遠在老家的顧慎。顧慎在那邊,雖說只是個舉人,但是,他已經掌管顧家族學,在老家那邊,已經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當地的官員士紳,都得給顧慎一點面子。顧慎在那里,日子過得是真的不錯。不會有人拿顧慎跟顧憬和顧衡相比,因為離得很遠,老家那邊的顧氏族人對于京城這邊,甚至未必搞得清楚誰是誰!縣官不如現管,自家娃兒在顧慎手底下讀書,誰也不會沒事找顧慎的不痛快。 顧慎嬌妻在懷,如今也有了兩個孩子,可以盡享天倫之樂,小日子過得非常滋潤。 而顧憬呢,他作為嫡長子,原本對自己的要求就很高,他的妻子,同樣是名門淑女,自然也盼望著夫榮妻貴。顧憬也希望在自己的孩子眼里,自己才是最強大的父親,可惜的是,他的一切光彩都被淹沒在顧衡的風光之中。 這些年,顧憬真的是很不愿意想起顧衡這個弟弟,甚至,他都覺得顧家的一些族人暗中嘀咕,是不是讓顧衡獎勵啊執掌顧家,會給顧家帶來更大的好處。 顧憬的心理素質并不是那么強悍,因此,他如今不過而立之年,看著居然已經有了幾分衰色。 顧衡常年不在承恩公府居住,顧憬也很少跟顧衡有什么往來,但是,皇莊上的事情并瞞不住人,畢竟,當日甘薯的出現,京中四品以上的官員幾乎都瞧見了,還都有幸嘗過甘薯的味道。 偏偏顧衡作為顧家人,一點也沒想著家族,居然將這么一件大好事,直接給了圣上,自己最多也就是個首倡之功,而皇家卻能因此收盡民心,顧家在這里頭,卻是半點好處也沒撈到。 顧憬有的時候,甚至都覺得,只怕等到父親過世,若是自個有什么不是的地方,圣上都能直接奪了承恩公的名頭,將這個爵位給顧衡。這種事情,皇家不是做不出來。反正這個爵位是因為皇后或者是太后封的,只要繼承爵位的是皇后的父親和兄弟,那半點問題也沒有。 以前的時候,顧憬覺得承恩公這個爵位是束縛,但是如今面臨咄咄相逼的顧衡,顧憬忽然覺得,這幾乎是他唯一能夠比顧衡強的地方了。 顧憬是這個時代教導出來的標準的士族,那就是家國天下,家才在最前頭,圣人都說了,要修身齊家,之后才能治國平天下,所以,在圣人眼里,也是家族為重。顧憬理所當然地覺得,個人應該為家族犧牲,當然,他不敢去想,如果犧牲的是自己,那么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顧憬希望顧衡為家族犧牲,沒有顧家,也沒有顧衡,顧衡手里頭那么多好東西,將功勞留給家族,讓家族長盛不衰不好嗎?就如同衍圣公府,就因為一個孔圣人,如此才能數千年長盛不衰,不管是誰當政,都得將孔家尊奉起來。 顧憬忽視了孔家在歷次改朝換代的時候,做出來的那一系列叫孔子都恨不得從墳墓里頭跳出來的行為。別的不說,孔子當年說了:“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結果輪到孔家,為了自家的榮華富貴,蠻人入關之后,孔家是跪得最快的那一批。 顧衡聽到顧憬說到這些,就是撇了撇嘴:“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哪有什么長盛不衰的家族,孔家能夠延續至今,孔圣人早就只是一個牌坊了!至于我做的這些事情,本來也不是為了家族如何!” 顧憬聽得面色一變,幾乎是有些扭曲起來:“我等與家族本是一體,若是沒有家族,哪來如今的你?” 顧衡有些奇異地看了顧憬一眼:“這般來說的話,家族難道與國家不是一體嗎?若是沒有國家,也沒有家族???顧家因為前朝而興盛,也不曾見到顧家真的為前朝而犧牲。本朝對顧家也算是優容有加,但是,顧家拿著朝廷的俸祿,也不曾見顧家為國為民做出多少事情來!顧家作為一個整體,也不曾為了國家而犧牲,為什么就要求個體為了家族來犧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