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主要是杜氏弄的都不是什么比較難伺候的種子,像是菘菜之類的,將種子丟進地里,一開始稍微澆幾次水,也就發芽生長了。另外還種了一些韭菜蘿卜,同樣長起來很快。 新長出來的嫩韭菜,杜氏叫人用來做了餡,搟了皮,包了韭菜rou餡和韭菜雞蛋餡甚至還有韭菜蝦仁餡的餃子,親自帶著食盒送到了顧衡這里。 顧衡放下手里的圖紙,看著杜氏如今的精神狀態,不免笑了起來,連忙上前接過食盒,口中說道:“又是母親親手做的嗎?兒子真是有口福了!” 杜氏就喜歡小兒子不跟自己客氣,她以前的時候,偶然難得下廚,做了一道羹湯,結果送給長子顧憬,顧憬就是一副誠惶誠恐的客氣模樣,道謝個沒完,又說什么家里有廚子,何必母親親自動手云云,弄得杜氏一肚子的別扭,一家人,有什么好客氣的,她一個做親媽的,給了做頓飯,難不成是要毒死他不成! 而顧衡就不一樣了,不管她做什么,都很捧場,各種甜言蜜語,就算是一杯白水,都能被他吹出花來,杜氏這會兒都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當日就在自個的院子里頭單獨設一個小廚房,兒子從宮學回來的時候,自己就能親自下廚,雖說廚房里頭的廚娘水準也不錯,但是終究少了那么一點味道。 顧衡其實也是想要給杜氏找點事情做,杜氏如今這樣就很好,不管是做飯還是種菜,其實杜氏也就是稍微參與一下,絕大多數活計都有別人打下手,但是杜氏卻能夠從中體會到極大的滿足感,這對杜氏來說至關重要,這能讓杜氏找到足夠的成就感呢。 杜氏慈愛地看著顧衡三兩口就是一個餃子下肚,臉上笑容更加舒心,等到顧衡放下筷子,打了個嗝,杜氏不免埋怨道:“用飯哪能過于飽腹,如此對身體不好!” 顧衡笑嘻嘻地說道:“是母親做得好吃,所以忍不住就吃多了嘛!” 杜氏被逗得一樂,等到下人將碗盆收走,這才說道:“恒兒,之前你說,你的婚事圣上想要做主,不知道圣上是什么打算?” 顧衡搖了搖頭,有些無奈地說道:“我也不知道,應該是找個宗室女吧!” 杜氏想想也是如此,只是,同樣是宗世女,這里頭也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圣上的親侄女,和宗室之中血緣早就遠了的宗女,那能一樣嗎? 只是圣上那么多的親兄弟,比圣上年長的那些暫且不談,畢竟如今多半不在了,就算是在的,爵位也不高,只能說是尋常宗室,圣上下面倒是還有七八個弟弟,但是多半都只是冊封了郡王,唯一一位吳王呢,還是因為他出身還算是可以,他生母當年乃是九嬪之首,后來圣上被冊封為太子之后,先帝宮中妃位幾乎都沒了,便將吳王生母冊封為平妃,平妃也是個老實的,雖說算是當時宮中唯一的妃位,卻也很是本分,不僅沒有給當時還是太子妃的元后添堵,還很是幫了不少忙,后來圣上登基,平妃便成了平太妃,沒有太后,這位就是先帝后宮中最大的一個,也很好地約束了那些先帝遺留的妃嬪,并未給圣上帶來什么麻煩。因此,圣上冊封平妃之子為吳王,也算是酬功了。 吳王在圣上登基之后,存在感一如既往地很低,他算是圣上這一輩兄弟之中如今領頭的了,但是,在見識過上頭那些兄長是如何搞得你死我活的之后,吳王就變得乖巧起來。他并不指望能夠如同上頭那些兄長一樣,掌握什么權柄,因此,開府之后,就是老老實實做著自己的太平王爺,平太妃過世之后,吳王更是小心謹慎起來,等閑幾乎聽不到他的聲音。 因此,在杜氏看來,如果娶的是這些毫無存在感的宗室王爺家的女兒,還不如給顧衡選一個世交家的嫡女為妻呢! 聽著杜氏在那里琢磨著到底會是哪位王爺家的女兒,顧衡有些哭笑不得:“母親,這些可能性不大,差著輩分呢!” 杜氏搖了搖頭,說道:“又不是圣上自個的公主,其實沒那么多講究!不過要真是講究這個的話,那能選擇的就更少了!” 說到這里,杜氏甚至是有些發愁起來。后世有個說法,說是對于女性來說,結婚就相當于再投一次胎,在這個時代也是一樣。對于男性來說,婚姻的意義可比后世重要多了。后世的時候,因為自我意識地增強,婚姻很多時候簡直如同兒戲一般,看對了眼,說不定才認識兩小時,大家就拿了東西去領證,不到二十四小時,又會因為三觀不合,跑到民政局去離婚。越發達的地方,婚姻對于人生的約束也就越少。有孩子的還好,負責一點的父母總要考慮孩子的想法,沒孩子的,好一點的好聚好散,差的直接就撕破了臉,毫無體面。 而在這個時候,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尋常小門小戶,婚姻都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而且意義也非常重大,代表的是兩個家族的聯姻,就算是小兩口相看兩厭,但是休妻和離這種話,不到萬不得已,最好想都別想。 以顧衡如今的身份和影響力,他在婚姻市場上絕對屬于優質股,但是,在有的人眼里,顧家就是他的減分項,畢竟,顧衡跟顧家顯然并不是那么親密,跟顧衡結親,就不是跟顧家結親了,因此,許多人家就算是有心,也會有不少顧慮。 而圣上要是執意選擇宗室女的話,符合條件的那些,在杜氏看來,早就是皇室的邊緣人物了,也就是聽起來好聽而已,這樣的宗室女,家里不講究一些,說不定就直接被拿去換聘禮,這樣的妻子,能給顧衡帶來什么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