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節
書迷正在閱讀:極品農民混都市、變身之九尾狐仙、脫軌、穿成太子撿的狗、百日情人:總裁,請繞道、相公要從良、爽文主角他弟[快穿]、海島生存記、愛麗絲沒有仙境、時來
王三麻子急忙睜開眼睛,向官道看去,這年頭能騎馬的除了大頭兵,可都是貴人。不說別人,就是縣令的兒子,都沒資格買一匹好馬呢!王三麻子很清楚的記得,就是去年,因為私自購買戰馬,縣令的兒子就被一個叫武安國的將軍狠狠的抽了一頓皮鞭。 對于老百姓來說,這真是一件好事,自從被武安國將軍揍了一頓,縣令的兒子老實多了呢,也不敢隨便調戲大姑娘、小媳婦了。 不過王三麻子只聽到馬蹄聲,并沒有見到騎士,等了好一會兒,王三麻子終于在官道上見到三個人影,兩人前行、一人隨后,而這三個人朝這個方向看了一眼,就奔著王三麻子的麥田而來了。 “也不怕臟了你們的靴子!”王三麻子暗地里笑了一聲,這情景他也見過幾次了,都是趙王派出來調查民生的,不過這些人很少讓泥土弄臟他們的靴子,大多數人都是站在官道之上、把自己招呼過去詢問而已,不過這些人問的卻很仔細,還有隨從在旁邊做記錄。 有幾次王三麻子也很好奇,伸長脖子也沒看清人家寫的是什么,當然了,看清了他也不認識字。 這一次也不例外,雖然聽不到說什么,但王三麻子也能看得出來,有一個人想過來看看,其余兩個人搖頭阻攔,指了指腳下,意思很明顯。 但到了最后,三個人還是下了官道,來到麥田之中。 為首之人看上去三十上下,長得一表人才,顧盼生威,王三麻子到不知道顧盼生威這個詞,不過王三麻子能感覺出來,這個人比縣令威風多了。 第二個人是個俊俏女人……別看她女扮男裝,但也是女人,王三麻子一眼就看出來了,哪有男人皮膚這么白嫩的?不過他也沒敢多看,這種女人多看幾眼沒準兒都能惹出禍端來,最后那個人王三麻子都沒細看,遠遠的站在一邊,一看就是個隨從。 “老人家好(五十歲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為首之人倒很有禮貌,抱拳說道。 王三麻子急忙回禮說道:“客人好,不知道幾位有什么事嗎?” 為首之人笑道:“也沒什么事,路過此地,看你種的莊稼不錯,下來看看而已?!闭f著話,這人看看了地下,竟然和王三麻子面對面的蹲了下來。 這雖然是一個很普通的姿勢,卻讓王三麻子感覺到這個貴人很平易近人。 貴人接著說道:“老人家,不知道這幾年收成如何啊,生活可否過得去?” 王三麻子苦笑道:“頭幾年還可以,雖然稅賦很重,但還能勉強填飽肚子,不過去年老天不長眼啊,都沒什么收成,不少人餓死了呢?!?/br> 貴人也跟著苦笑一聲,嘆了口氣,說道:“哎,有什么辦法呢,連年征戰,稅負不重,哪有錢糧打仗呢?!?/br> 王三麻子附和道:“這一打仗,老百姓就要遭殃??!也不知道這亂世是么時候是個頭,老百姓都要挺不住了?!?/br> 聽到這里,那女扮男裝之人忽然一笑,捏著嗓子說道:“這還不是怪那個趙王,窮兵黷武的,不是和曹cao打仗,就是和打仗,他最該死了!” 這話嚇得王三麻子差點沒落荒而逃,李重的治地雖然言論很開放,也讓老百姓隨意談論朝政,但還真沒敢明目張膽的誹謗李重這個大魔王。 不過王三麻子很快就定下心來回想一下,這些年還真沒有因為大嘴巴被治罪的,至于說皇帝,也就是趙王的壞話,那是你們倆說的,老漢我可沒說。 為了不引火燒身,王三麻子還是決定給趙王說幾句好話,慢吞吞的說道:“話也不能這么說吧,趙王確實年年打仗,不過我們老百姓還是覺得沒啥錯的,就算趙王不打別人,別人也會打趙王的,這些年老漢早就看透了?!?/br> 頓了頓,王三麻子接著說道:“總體來說,還是打別人的好,最起碼我們還能安心種地,雖然稅賦重了點,就是不知道這仗要打多少年啊?!?/br> 貴人和女扮男裝之人對視了一眼,笑道:“今年能好一點,稅賦只有往年的一半?!?/br> “真的?你沒騙我?”王三麻子頓時睜大眼睛問道。 求求紅票,訂閱啥的,一個星期紅票都不過百,郁悶??! 第三百八十一章李重的文治武功 貴人笑道:“我說稅賦收一半就一半,那就肯定收一半,誰要是敢多收稅賦,你就去官府告他,一準贏的?!?/br> 王三麻子奇怪地問道:“為什么今年稅負減半,不可能吧?” 貴人笑道:“有什么不可能的,我有內部消息……”說到這里,貴人壓低聲音,眨眨眼睛說道:“今年不打仗的……” “哈哈哈……”聽到今年不打仗了,王三麻子發出憨厚的笑容,臉上的褶子都擠在一起,變得更深了,就像田地里的溝渠一樣。 笑了幾聲,王三麻子抓起地上的野兔,說道:“這真是一個好消息,多謝這位先生相告,看到沒有,今天小老兒運氣好,撿了一只肥兔子,幾位要是不嫌棄的話,就到我家吃口飯吧,管飽!” 說到這里,王三麻子好像想起了什么,臉色漲紅,期期艾艾的說道:“家里的碗筷……還算干凈的?!?/br> 那貴人爽朗的一笑,說道:“不干凈也沒關系的,俗話說得好,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天天聽磚家叫獸的,還不得餓死?!?/br> “還有這道理?磚家叫獸有事什么東西?”旁邊的女子聽得兩眼翻白,實在是有些無語,不用說,能說出這么先進話語的,在這個漢末,除了李重沒有第二個人了,李重身邊的女人自然就是孫尚香了。 不多時,李重跟著王三麻子來到家中,叫隨從將野兔拿出去剝皮剔骨,自己和王三麻子聊起家常來。臨到傍晚時分,王三麻子的老婆抱著兒子回到家中,看到這標準的老夫少妻形象,李重忍不住咋了咂嘴。 不過李重也知道,現在連年征戰,人丁銳減,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別說王三麻子娶一個小媳婦了,就是娶三五個媳婦都正常。古代可不比現代,女人很難單獨生存下去的,這也是男尊女卑的由來。 很久沒有吃過普通飯菜了,李重倒是吃的不亦說乎,可孫尚香自幼錦衣玉食,真吃不下這粗茶淡飯,淺嘗了幾口,就放下筷子。 王三麻子的小媳婦剛想讓讓,就被王三麻子狠狠剜了一眼,嚇得噤若寒蟬,立即閉上嘴巴。 等到李重等人走后,王三麻子的俊俏媳婦這才問道:“當家的,剛才那些人是誰啊,你怎么不讓我給人家添飯,家里糧食雖然不多,但人家也留了些錢糧呀?!?/br> 王三麻子抹了一把額頭,開開窗戶看了一眼,這才低聲道:“傻娘們,剛才那人十有八九就是趙王?!?/br> “你怎么知道?”俊俏媳婦奇怪的問道:“那么大的人物能到咱們家來,還吃得還挺香的?!?/br> 王三麻子狡黠的一笑,說道:“基本上就是了,除了趙王自己,誰敢確定今年不打仗了,誰敢向他那么瞎咧咧,說完這個大人說那個大人,找死??!你這傻娘們,還給人家盛飯,人家能吃下你那豬食嗎?” “那趙王為什么吃的下去?”王三麻子的俊俏媳婦奇怪地問道。 王三麻子眨眨眼睛,慢慢說道:“這個啊,我還真知道,咱們的趙王除了祖宗顯赫一點,其實也是平民出身,什么苦沒吃過……”王三麻子這邊給老婆滔滔不絕的講李重南征北戰的故事,而李重這邊也打道回府了。 這次李重出來就是微服私訪的,李重雖然沒有當皇帝的經驗,但也知道,永遠不要小看各級官員捂蓋子的能力,這個后世隨處可見,想要知道老百姓活的怎么樣,除非你親自去看,不然的話,你永遠也看不到最真實的一面。 一路走來,總體來說,李重治下的官員還算不錯,雖然也有欺壓百姓的現象,但并不普遍,白白浪費了李重數十張草席。 草席是干什么的,當然是裹尸體的了,再來次這里可沒什么雙2規一說。 除了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李重也沒閑著,從祏縣回來之后,李重干了許多大事。 第一,李重把自己熟知的神話故事聯系到一起,編寫了一個中國神話故事集,也就是從盤古開天地一直編到封神演義那一塊。 李重絕對不是閑的蛋疼,而是要給老百姓一個明確的信仰和心靈依托,在李重的人編寫的書中,最主要體現的是華夏民族是最高貴的民族,其余的異族都是劣等民族,女媧造人的殘次品。 沒錯,李重給老百姓灌輸的就是狹隘的大沙文民族主義。 其次,再來次編寫的書中,著重體現的是天庭和十八層地獄,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思想,也就是變相的教育老百姓要做好事,孝敬父母,忠君愛國等等等等。 對于這件事,李重真的思索了好長時間,但到最后,李重覺得還是有神仙的好。本來李重就是一個穿越人士,對神仙的有無就處在模棱兩可中,再者,人是不能沒信仰的,黨派會變質,會墜落,但神仙不會,神仙是活在人們心中的。 第二,整頓吏治,李重確實有心推行科舉制度,但現在還真沒那個條件,不是反對的人多,河北集團的士族并不多,就是相反對也沒有效果,關鍵是這個時代文化普及程度實在是不高,識字的就那幾個人,還科什么舉??! 其實李重手下的士族還真沒反對科舉制度,在陳宮等人的心里,科舉不就讀書論策嗎?他們先天條件好,藏書豐厚,大多數人都文武雙全,如果這樣都害怕和泥腿子比考試,那還當個屁士族??! 不得不說,漢代的士族還是比較高傲的,或者說信心十足。 既然科舉暫時實施不了,論策正在和眾人商議九品中正制這個東西,經過一段時間的協商,已經快拿出一個方案來了。 第三,書籍推廣,李重推廣的不是四籍,而是生活百科全是怎么種植莊稼啊,預防疾病、鍛煉身體,還有一些治療發燒感冒等疾病的手段。 不要小看這樣的書籍,在知識口口相傳的年代,李重推廣這樣的書籍簡直就是知識大爆炸,對于提高人口數量,糧食產量很有幫助。 最起碼,華佗等人編的藥房就能拯救無數人的生命。 第四,建立學校,李重允許人自由辦學,這一舉動受到了管寧等大儒的熱烈歡迎,但李重也有條件,就是學校不允許打壓其余學說,也就是學生愛學什么就學什么,獨尊儒術這東西絕對不可以出現,但你要愿意學儒家的學術,李重也不會強加禁止,這時老師和學生的自由。 第五,基礎建設,基礎建設就是修道修橋,疏通河道等等舉動,這個工作不是老百姓來做的,而是由軍隊來完成的,不打仗,也不能讓兵卒白吃飯。 這樣做雖然會多消耗一些糧草,但是由于兵卒消耗都是附近州縣提供,還不至于做不下去。 第六,鼓勵生育,說實話,李重對于鼓勵生育真沒什么興趣,在李重看來,繁衍生息是人類的本能,生幾個孩子政府沒權干涉。但現在李重也沒辦法,連年災荒征戰,人口銳減,不生孩子真不行啊。 不過李重也給出個年限,就是二十年,鼓勵生育的政策只維持二十年的時間。 鼓勵生育可以,李重絕對沒有計劃生育的打算,在李重看來,計劃生育完全就是一種反人性無能的表現,什么時候人口數量竟然成了朝廷的負擔了。 這真有點不要臉了,是百姓養活朝廷,而不是朝廷養活百姓好不好,都不知道是哪個王八蛋提出的人口密度過大一說。 沒有土地,向外擴張就是了,李重真是一點也不在乎。 老百姓吃不飽飯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后世某朝代不是說解決了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嗎,解決了溫飽問題還用計劃生育嗎? 其實李重也算是看出來了,老百姓就不用誰誰來解決溫飽問題,自從三皇五帝開始,全世界的人口數量是越來越多的,也沒說由于饑餓問題,人類就要滅絕了??!當然了,人口也有減少的時候,那都是天災人禍,戰爭什么的。 可就是號稱歌舞升平的天朝,一旦出現天災人禍,也一樣要死人,所以就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解決個屁溫飽問題,這個問題老百姓會自己解決的,一旦養活不起孩子了,他們自己就會避孕的。 這在后世已經得到證明,普通的工薪階層,你就是讓他要三五個孩子,他也不敢要,真心養活不起。 第七,給百官加點俸祿,這也很正常,當官的也是人,誰不想錦衣玉食,吃香的喝辣的,那點俸祿確實不夠。 不過李重加俸祿的手段有點特別,根據品級來分,九品官員一百畝地,八品二百畝,以此類推。土地在哪里出?塞外異族有都是土地,自己搶就是了,李重只給出了上限而已,當然,這些土地在名義上還是國家的,官員只有使用權,沒有買賣權。 什么?你是文官不敢搶嗎,那還不簡單,你找武將一起配合啊,他出親兵你管理,收益對半不就行了。 這樣一來也省的將來天下安定,文人瞧不起武人的現象出現,大家的錢袋子在一起,誰也別小看誰。 第八,還是別第八了,就這七條就夠李重忙活一陣子的了。 昏庸的李重可沒什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心思,他還想將養一下呢,連年征戰誰不累??! 第三百八十二章曹cao劉備分西蜀 這幾天來李重就一直和周瑜、李儒、程昱處理政事,現在耕已經完畢了,他們要快點統計出今年耕地的數量,估算收獲的糧食,為將來的戰爭做好準備 就在眾人忙的不亦說乎之時,傳令的親兵手持一封書信,飛快的跑進正堂,高聲喊道:“主公,太史將軍的加急書信,里面有重要軍情?!?/br> 李重聞言霍然起身,幾步走下高臺,一伸手搶下書信,細細看了起來。 但就算李重看的非常仔細,也忍不住將書信又讀了一遍,越看李重的臉sè越差,到了最后,李重簡直都樂出聲來,隨手將書信扔到地上,口中喃喃低語:“劉季玉啊劉季玉,你究竟還能廢物到什么地步……廢物……不當人子!” 聽到李重破口大罵劉璋,周瑜等人感到十分奇怪,急忙撿起李重扔到地上的書信,幾個人未在一起看了起來。 看過之后,三個人齊齊苦笑出聲,他們終于明白李重為什么痛罵劉璋了,別說痛罵劉璋了,三個人都有把劉璋扯到身前胖揍一頓的心思了。 原因是劉璋把益州丟了,劉璋丟了益州并不稀奇,李重等人也沒奢望劉璋能打過曹cāo,關鍵是劉璋丟益州丟的太快了,太愚蠢了。 看一看劉璋到底是怎么丟的益州吧!曹cāo在中原大戰中以退為進,讓出虎牢陳留,將兵力都集中到益州,圍攻成都。 當時曹cāo手中大約有七萬人上下,詐稱十五萬人馬,嚇得劉璋魂不附體。 說句實話,曹cāo這招虛張聲勢也就能嚇唬一下劉璋這個廢物而已,他也不想想,曹cāo要是真能調動十五大軍,還用得著把虎牢陳留讓給李重嗎?曹cāo的腦袋又沒進水。也不是說曹cāo沒實力調動十五萬大軍,可問題是前年大饑荒,曹cāo也跑不了,糧草物資都跟不上。 就連占據數州之地的李重也只能湊個十來萬軍隊出征,曹cāo又能好到哪去??善珓㈣熬托帕?,信了你就信了唄,死守成都不就完了,萬一曹cāo后方有變撤兵呢?但劉璋不,劉璋居然像劉備求援了。 這真是前門進狼,后門進虎,愚蠢透頂的舉動。 說實話,劉璋真不是一點辦法沒有,當時成都城內大約有三萬守軍,還有嚴顏、張任這樣的大將御敵,曹cāo想要快速的攻破成都絕不可能。 劉璋可以這么辦,先封閉巴郡和荊州的聯系,防止劉備西進,這個一點也不難,劉備剛被李重胖揍一頓,根本就沒有能力發動戰爭,只要劉璋不引狼入室,劉備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曹cāo和劉璋相互攻伐。 第二,四處聯絡個郡太守,攻打曹cāo的后路??偹苤?,益州道路艱險,阡陌縱橫,曹cāo的糧草是個大問題。只要各郡太守不yin奉陽違,四處饒襲曹cāo的后路,曹cāo定然焦頭爛額,這么做不一定能打敗曹cāo,但這么做卻有打敗曹cāo的希望。 而且這時各郡太守還是聽從劉璋命令的,像高、楊懷、吳蘭、雷銅、吳懿等人都對劉璋很是是忠心,還有黃權、王累等一班文士輔佐,結果真不好說。 但劉璋這個廢物偏偏就被嚇住了,聽信了曹cāo手中有十五萬大軍這一說,派人向荊州的劉備求援。 對于劉備來說,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時候別說是剛剛兵敗了,就是砸鍋賣鐵,劉備也不會放過進入益州的機會。 于是劉備立即調兵遣將,帶著李嚴、陳到等人前往巴郡。和另一個歷史不一樣,這次劉備沒有了龐統、魏延、黃忠實力削減了許多,但這次劉備的胃口也小了許多,劉備的胃口僅僅是為了巴郡而已。 所以劉備到了江州,立即就不往前走了,借口自然一大堆,什么糧草不濟啊,兵卒疲憊啊,反正我就是不去了曹cāo2死磕,能占據一個巴郡我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