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
書迷正在閱讀:極品農民混都市、變身之九尾狐仙、脫軌、穿成太子撿的狗、百日情人:總裁,請繞道、相公要從良、爽文主角他弟[快穿]、海島生存記、愛麗絲沒有仙境、時來
三位許貢的門客,在歷史都沒能留下名字的三個無名小卒,在富春江畔,上演了一場逆天屠龍大戲,徹底將東吳集團推向深淵。 就連趕到附近的張飛都被這慘烈的場面震撼住了,離著十余丈遠就慢慢停下戰馬,目不轉睛的看著孫策,眼中有狂喜、有憐憫、有唏噓、有傷感…… 東吳的兵卒圍攏在孫策周圍,對著張飛怒目而視。張飛伸手止住身后的軍隊,以張飛的眼力,不難看出孫策已經再無生機了,孫策能活到現在,靠的是異常出色的身體素質,換個人早就魂歸地府了。 孫策也看到張飛到了眼前,稅收讓兵卒散開,沖著張飛勉力說道:“張……翼德,你贏了……但是我孫策不服啊……” 張飛策馬上前幾步,低聲道:“不錯,你孫伯符并不是敗在我張飛手里?!?/br> 孫策猛地咳嗽兩聲,斷斷續續的說道:“可恨我孫策……縱橫江東,今日……卻死于……小人之手……” 小人之手么?張飛看了看三個門客的尸體,輕輕的搖了搖頭,但孫策顯然已經要死了,張飛也不打算和一個死人爭辯,呵呵一笑,并沒有回答孫策的話。 孫策看了看周圍的兵卒,喘息道:“張翼德,不要殺……他們,他們……對你已經沒有威脅了?!?/br> 張飛帶你了點頭,低聲道:“可以……” 這不存在放虎歸山的問題,這些兵卒早就失去了銳氣,孫策一死,他們更會失去蘇由的精氣神,在家務農還好一些,如果上戰場就跟死尸一樣了。當然,如果給孫策報仇的話,這些兵卒到能奮起余勇,可這跟張飛一點關系也沒有,那是孫策和許貢的恩恩怨怨,報仇也輪不到他。 孫策慢慢閉上眼睛,呼吸漸漸緩慢下來,漸漸變得無聲無息……好像睡過去了一樣,周圍的吳兵慢慢哭泣出聲,江畔彌漫著哀傷的氣氛。 “撤……”張飛見到孫策已經身死,張飛也徹底放下心來,帶兵撤走了。 夕陽西下,江邊只剩下數百哭泣的吳兵,就連許貢三個門客帶來的兵卒也在三個門客身死的同時乘著小船離開了。 張飛也就是放過孫策的尸體而已,這還是看在孫策是員猛將的份上,不然的話,張飛一定會將孫策的尸體繳獲回去。 但張飛卻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進一步打擊東吳。 一回到余暨縣,張飛就和諸葛亮陳到二人商議,北上攻打錢塘縣,這個計劃立即得到了諸葛亮和陳到的贊成。 如今孫策身死,所以山陰縣的軍隊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攻打他們實在是得不償失。 試想一下,孫策一死,山陰的軍中群龍無首,必然會出現一個權力真空期,這不是孫策提前安排就能解決的。比如,就像孫策安排的一樣,吳軍之中必然會出現決戰、投降、隱退幾種意見。 如果這時候張飛選擇進兵,那么各種意見頓時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聯合起來對抗張飛。 就算想要投降的也會先表現一下,以便顯示自己的價值。 如果不進攻山陰,這些人就會陷入一段時間的爭吵之中,從而無力威脅張飛,張飛也就可以從容的抽調兵力北上錢塘縣。 現在也是錢塘縣最虛弱的時候,孫暠身死,錢塘縣同樣群龍無首,攻克錢塘縣易如反掌。 一旦拿下了錢塘縣,張飛就會轉變戰略進攻方向,進攻烏程縣,聯合陽羨縣的黃忠再次進攻吳縣。到那個時候,打不打山陰縣已經沒什么必要了,現在要討論的是誰去攻打強塘縣,分出多少兵力攻打錢塘縣。 最后張飛還是決定自己親自北上,這里面張飛就有私心了,余暨縣這里是防守為主,沒機會立什么功勞了。北上則不同,攻克錢塘縣之后,再拿下烏程,就可以兵鋒直指吳縣了,這是多么大的功勞? 再加上在南線擊敗孫策,張飛的軍功太大了,簡直是滅國的功勞,裂地封侯都有可能,換做是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把這個功勞留給諸葛亮的。 而且在軍事上說,諸葛亮這種謀士并不適合領導長途奔襲的戰斗。 但是張飛并不知道,正是因為如此,諸葛亮對他產生了一絲怨意。在諸葛亮看來,咋還能夠飛作為主將,就應該穩守城池,分兵出擊的任務,就應該交給自己和陳到來做。 再說了,難道你張翼德不知道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區別嗎? 這不是張飛和諸葛亮不顧大局,實際上在孫策身死的一刻,東吳集團的覆滅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在勝局已定,瓜分戰果的情況下,劉備手下的外來集團(關羽、張飛、簡雍等老人)和荊州集團的權利碰撞不可避免。 對于諸葛亮人品的問題,蜘蛛不想過多討論,反正諸葛亮絕對做不到高大全,想一想白帝城托孤的李嚴。 第二天一早張飛就派人收集船只,準備渡江。到了中午,張飛就帶著先鋒部隊開赴到錢塘縣城下,張飛的兵卒不多,也就五百人而已,但就算如此,錢塘縣的守軍也不敢出城迎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荊州兵卒陸續渡過富春江,聚集到錢塘縣城下,到了傍晚,張飛手下已經有一萬五千兵卒了。 雖然沒有攻城的舉動,但這一萬五千人也給錢塘守軍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城墻上的吳兵都戰戰兢兢,心懷恐懼。 而張飛有火上澆油了一把,名利兵卒在城下大喊:“錢塘的吳兵聽了,速速開門投降,不然的話,破城之后,雞犬不留……” 這絕對不是恐嚇,錢塘守軍要是不出來投降,破城之后張飛肯定會屠城的。不然的話,張飛的話還有什么威信,以后還怎么震懾敵軍。這個道理錢塘縣的各級官員也知道,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這些人終于屈服了,心理面默念著“我這是為了滿城百姓,不是屈服在張飛的yin威之下”,七手八腳的打開城門,迎接張飛入城。 張飛這邊一分兵,山陰的程普就知道了,立即召集眾人商議對策。 毫無疑問,眾人分成三個派系,第一個派系是以孫翊為首,孫翊主張是由海路撤回吳縣,以保證吳縣安全。 第二個派系是程普為首的主戰集團,他們認為,現在最應該做的是猛攻余暨縣,逼迫張飛回兵救援。 第三個派系是搖擺派,這個派系人最多,他們并不反對孫翊會吳縣的做法,但堅決反對程普的軍事計劃。 在搖擺派看來,程普的決定是極其愚蠢的舉動,余暨縣現在最少有一萬五千守軍,如果山陰所有的兵力都調動起來,還有可能攻下余暨縣,但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更別說孫翊還要帶一部分兵卒回吳縣了,莫不如聽孫策的遺囑,以守為主,徐徐反攻呢。 當然,這些人說得好聽,里有多少人是打算投降劉備的就不得而知了。 新的一年到了,祝大家新年快樂,家人安康。 求求票!^^^^ 第三百四十五章周瑜再布天下局 其中還有個人不一樣,那就是魯肅,和其他人不一樣,魯肅是臨淮東城人,也就是徐州人,和江東并沒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而魯肅則是因為和周瑜關系良好才投靠孫策的。 可以這么說,現在的魯肅對東吳沒有什么歸屬感,所以魯肅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怎么抵抗劉備,而是周瑜的安危。 所以魯肅根本就沒參與山陰城中的爭吵,自己輕騎直奔牛渚找周瑜去了。而孫翊是孫氏宗族,也不用聽程普號令,帶著八千兵卒取水路直奔吳縣去了,山陰縣四萬軍隊只剩下三萬余人。 旦說魯肅晝夜兼程,趕赴牛渚去見周瑜。二月十五孫策身死,到了二月二十二這天,魯肅就北上八百里,趕到了牛渚。但還沒見到周瑜,魯肅就已經被千叮嚀萬囑咐了,周瑜病體初愈,千不要刺激周瑜。 魯肅無奈之下,只得應付幾句,心里卻想著怎么將孫策的死訊告知周瑜,。 現在周瑜的病情已經好多了,聽到魯肅前來,周瑜立即出來迎接魯肅,將魯肅迎到帳中。 由于被孫權斷了糧草,所以韓當等人也回到牛渚了。 等到眾人坐定,周瑜先吩咐親兵退到十步開外,給魯肅奉上凈水,這才沉聲問道:“子敬,你如實答我……伯符是不是已經不在了?” “啊……”魯肅一下子驚叫出聲來,完全不知所措了,他怎么也弄不明白,周瑜為什么一張口就說孫策已經死了。 周瑜不顧魯肅驚懼的神色,自顧說道:“孫權叛逆,切斷我軍糧草,伯符必然會北上救援牛渚。但至今為止,已經有十天了,援軍卻毫無蹤跡,反而是你魯肅獨自前來,事情還不清楚嗎?” 魯肅哀嘆一聲,垂下頭來。 如果說周瑜說孫策身死眾人還有些驚疑的話,那現在魯肅默認的態度就震驚了眾人,一時間眾人就感到天塌地陷,不知所措,七嘴八舌的說個不停,差點沒把周瑜的軍帳都掀起來。 周瑜倒是十分平靜,一動不動的端坐在帥位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到了現在,魯肅是真心佩服周瑜的心理素質了,孫策身死這么大的事情都沒有讓周瑜亂了方寸,當真稱得上心若磐石了。這和孫權反叛不一樣,孫權反叛屬于意外事件,禍起蕭墻,這是周瑜沒辦法控制的。 足足過了一刻鐘,周瑜這才厲聲喝道:“都給我安靜,帥帳喧嘩,成何體統?!?/br> 眾人被周瑜嚇得一愣,急忙停止議論,紛紛速手而立。 周瑜環視一周,慢慢說道:“如今主公身死,現在我給你們三個選擇。第一,諸位和我扶孫紹(孫策長子)就位,回兵吳縣,繼續抵抗劉備?!?/br> “第二,諸位隨我退守壽春,向李子悔借兵,鏟除孫權,為主攻報仇雪恨?!?/br> “第三,諸位就此別過,各奔前程吧!” 周瑜話音一落,帳中眾人又開始議論起來,不過這次聲音倒小了許多,都是三兩成群,交頭接耳。 不多時,朱桓顧雍等人紛紛表示愿意為孫策效死,返回吳縣,誓死抵抗劉備。不過也有人表示劉備勢大,還是北上九江,向李子悔借兵為上。當然,還沒人傻到選最后一條,各奔前程。 周瑜這三個選擇是很有深意的,并不能像字面上那么看。 是死路,也是活路,死路的意思是大勢已去,東吳根本就無力抵抗劉備了,死守吳縣又能如何,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城破國亡只是時間問題。這點不光是周瑜,但凡有點軍事眼光的人都能推測出來。 死路中的活路就是投降劉備,至于是在城破之時投降,還是暗地里拋媚眼,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周瑜也看不出來。 相比來說,第二條路才是周瑜想看到的,向李重借兵根本就是一個掩飾之詞,實際上和寄人籬下是一樣的,但卻真有機會替孫策報仇雪恨。而選擇這一條路的人,肯定是死忠于孫策的。 要知道在座的眾人大多數都是江南人士,跟隨周瑜到九江郡打拼,跟拋家舍業沒什么區別了。 但讓周瑜感嘆的是,除了凌cao和韓當兩人,竟然沒有人再選擇這一條??吹竭@里,周瑜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南人無用,還真不是污蔑他們,這些人的心中只有家族利益而已。一旦形勢不妙,馬上就會變成一盤散沙,不堪大用。 既然事情到了這一步,周瑜也不勉強他們,當即就同意了這些人的想法,讓他們各自安排去了,只是單獨叫韓當、凌cao、魯肅三人進內帳說話。 如果說在大帳之內周瑜還精神抖擻,王霸之氣亂放的話,一進到內帳,周瑜立即就像撒了氣的皮球一樣,萎靡下來,整個人的精氣神都被抽空了。 凌cao和韓當剛想要勸解幾句,卻見到魯肅沖著他們擺擺手,眼中露出無可奈何的神色。 作為周瑜的好友,魯肅非常清楚,周瑜是一個十分高傲的人,周瑜這一聲只有一個理想,那就是輔佐孫策一統天下。當然,我們必須承認,拋開運氣問題、周瑜確實有這個能力。 現在孫策身死,東吳分崩離析,周瑜立即就是去了奮斗目標,要不是還有替孫策報仇的信念支撐周瑜,怕周瑜早就再一次臥病在床了。 可問題是,為了報仇而活著的人,他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呢? 周瑜開在床榻上,示意三人坐下,慢慢問道:“子敬,詳細說說和張飛作戰的情況?!?/br> 魯肅知道事關重大,慢慢的訴說起事情經過。本來孫策的死因就錯綜復雜,再加上魯肅說道不厭其煩,足足說了兩個時辰,魯肅這才將事情的經過講述一邊。 聽過詳情,周瑜慢慢思索起來,過了一會兒,周瑜問道:“子敬,山陰還有誰能信任?” 魯肅思索了一下,這才答道:“除了孫翊、孫登兄弟,大概也就程普和董襲二人可以信任了?!?/br> 韓當也插口道:“德謀(程普)和元代(董襲)都是東吳老臣,絕對值得信任?!?/br> 凌cao也點頭符合道:“德謀和元代深明大義,定然不會坐視……江東基業毀于一旦的?!?/br> “哼……”周瑜冷哼一聲,慢慢說道:“江東基業已經毀于一旦了,還說什么坐視不坐視,現在不比當初,凌cao、曹cao、劉備都是天下梟雄,實力雄厚,絕對不會會給我們東山再起的機會。子敬,現在周瑜有事相求,不知子敬答應與否?” 魯肅如何不知道周瑜的心思,周瑜的語氣純粹是請求,以朋友之間的情誼相托,而不是用官職命令自己,急忙說道:“公瑾言重了,你我相識多年,但有吩咐,魯肅定然竭力而為?!?/br> 周瑜苦笑一聲,幽幽說道:“如今有識之士都已看出,東吳大廈將傾,不可扶也,所以為兄只能做一件事了,那就是替伯符報仇。然李子悔乃是無利不起早之人,不會無緣無故幫助我們的,所以,我們要給李子悔一些好處才行?!?/br> 此話一出,三人都點頭稱是,誰都知道、借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仗是要死人的。 至于幫助周瑜鏟除孫權,看似李重占便宜,其實不然,李重更好的選擇是坐山觀虎斗,等到周瑜和孫權、劉備打的差不多了,再伸手摘桃子。 而且李重也不怕周瑜投奔別人,除非周瑜鐵心歸隱,也只有李重可以投奔了。 周瑜接著說道:“程普將軍不是諸葛亮和張飛的對手,所以子敬,我需要你回到山陰,協助程普?!?/br> 魯肅苦笑一聲,剛要表示自己無能威力,周瑜就接著說道:“子敬不要誤會,我不是讓你輔佐程普守住山陰,那是不可能。但章安、永寧等地地勢偏遠,程普如果一心周旋,能堅持很長時間?!?/br> 韓當奇道:“大都督如你所說,章安、永寧二縣地勢偏遠,物產貧瘠,就是保住了這兩個縣也于事無補啊?!?/br> 頓了頓,韓當接著說道:“不是韓當不想為主公效死,但如今形勢已定,就算留住了章安、永寧二縣又能如何?不是末將泄氣,這兩個縣怕放不到劉備眼里吧?!?/br> 周瑜點頭道:“劉備肯定不把這來那個各縣放到眼里,但我們這樣看,張飛分兵吳縣,與黃忠合兵一處,兵力接近三萬,吳縣的兵卒肯定抵擋不住?!?/br> 說到這里,周瑜狠狠地捶了一下床榻,發出“砰……”的一聲悶響,恨恨道:“更何況吳縣各級官員也不會一心抵抗劉備的,他們真要是能做到人在城在,周瑜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救吳縣?!?/br> 話音一落,三人全都黯然無語。 周瑜這句話才是東吳分崩離析的主要原因,一次兵敗就能讓偌大的東吳再無反抗之力嗎?顯然不可能,關鍵是東吳各層官員的態度。 孫策活著的時候還好,能壓制住私心作祟的各大家族,但現在孫策以薨,孫權爭權,孫氏家族群龍無首,已經壓不住各大家族了,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利益,想要他們為江東賣命,實屬癡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