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初中的時候。 初三畢業典禮,在新落成的食堂舉行。 臺上教導主任慷慨激昂,臺下同學們坐立難安。 九年義務教育即將結束,我們迎來第一次離別,也迎來了每一屆畢業生的固定環節──同學錄。 一個人的人緣怎樣,在別人眼里的形象如何,只用“認識的人多不多”是不能下結論的,但是同學錄能。 鄙人不才,壓根兒就沒參加這項活動,一來是那年頭好看點的同學錄都要二十來塊錢,這錢還不如我給自己多買幾盒老酸奶;二來是我跟大家的關系真的就是再普通不過的同學,僅此而已。 如果真要說舍不得,大概只有許嘉允吧??墒俏覀z家都住一起,別說什么聯系方式,連聯系鑰匙都有,還要啥同學錄。 所以當第二天就要奔赴考場,大家只能以臺上的演講為掩護,在底下傳同學錄傳的飛起的時候,我無比淡定地夾了張卷子奮筆疾書。 托許嘉允這個年級第一的福,我也算是突飛猛進,是沖擊省重點的種子選手,勉勉強強算得上個十八線學霸。 洛鎮實在是太小了,大部分有錢人都是靠在外面跑生意發家,然后你幫我我幫你,一波帶一波。更重要的是因為上一輩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我們這一輩覺得上學無所謂的大有人在。 后來這一點也確實被證實了,初中我們班有六十個人,中考結束有學讀的有四十個,再后來上了大學的十個不到。 就這,我們班還算這個初中少有的“有出息”的班級。 長大以后無數次回首往日,我都在慶幸自己考上了好的高中,離開了得過且過的氛圍,讓自己有了出去看看世界的機會。 典禮結束以后,就是各班有序退場,這一退就不回來了。 好吧,填志愿和復讀除外。 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女同學會遞同學錄給我。 怎么說,驚訝是多于喜悅的,畢竟在外人看來我們算是“鬧翻了”的一對塑料姐妹。 一開始發現我被排除在外的時候,還是有不少人對我表示了同情的,但是那個時候我已經謹記許嘉允的“諄諄教誨”,將心思全部放在了學習上,一來二去大家也沒有什么多余的時間浪費在我身上了。 小孩并不都是單純的,至少在我的記憶里,包括我在里面的每一個人都是現實且自私的。 好吧,也不排除我身體里暗藏了個反社會人格,所以看什么都覺得是不好的。 這種現實其實很好理解,翻譯過來可能就是──“慕強”? 仔細想想學生時代里人緣好的人,大部分都有以下幾個特點:玩得開,長得好,成績賊好或者成績賊差,有點閑錢,愿意浪費時間。 以上幾點里同時占了兩點的,基本就已經成功躋身為學?!帮L云人物”了。 大家提到許嘉允──一個常年第一的帥哥。 大家提到趙喻津──許嘉允的發小。 吸取到女同學的教訓以后,我也大概能夠分辨,大家究竟是想和我做朋友,還是想通過我跟許嘉允做朋友。 現實是男同學前者居多但大多追求荷爾蒙刺激,后者女同學居多但大多故事與我無關。 那會兒我還沒有接觸到青春言情小說,后來接觸了,再把我這段經歷往里面一帶,嗐,這不就是男主太耀眼女主淪為附庸然后狠心分手兩人分分合合最后be的疼痛文學嗎? 當然了,許嘉允不是光芒萬丈的男主,我也不是自怨自艾的女主,我們之間有的也不是什么地位懸殊的艱難戀愛,我們是互相支持著一同進步的革命友軍,準備一起跳出去一起看更大的世界。放在宮廷劇里,就是守望相助永不反目的好姐妹。 所以我的沮喪很快變成了一股催我上進的動力,那就是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讓自己認識更好的人。 扯遠了,話說回女同學。 她給我遞的同學錄以后,我接受了也表示自己會好好寫的,她可能沒想到我這么好說話,還有些不好意思給我說了好幾句謝謝。 我揮手說這都小事,我早就不在乎了。 畢竟我倆住的地方一南一北,成績中間也隔了不少,以后見面機會可能不多,更不用朝夕相處,這個面子給了也沒啥不好的。 我光速填完同學錄,趕在放學的檔口遞給了她。 女同學看我的眼眸竟然罕見的浮起了水汽,我一臉懵逼,轉念一想估計是這離別氛圍讓她多愁善感了。 翻譯過來就是──不關我事。 然后女同學沖上前來一把抱住了我。 不瞞大家,那一刻我真的是出于人道主義關懷精神才沒有把她推開。(不過這種人道在許嘉允看來就是懦弱。)女同學抱夠了以后,開始了她的自爆,“許嘉允應該都告訴你了,但我還是要跟你道歉。對不起,當初我不應該跟許嘉允面前說你壞話?!?/br> 嗐,我當什么……等等?說我壞話? “我喜歡許嘉允,所以看你不大順眼,就偷偷在他面前說你跟張天瑞的……現在我也想明白了,許嘉允不喜歡我跟你沒什么關系,是我自己不爭氣,就我這個成績能不能上高中都不一定……” 她后面講的什么話我都沒怎么聽了。 原來當初許嘉允讓我離她遠點,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