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虛空》第9章 人工意識的起源
茅菖蒲足足抖了十秒鐘。 要不是胡周主動松了手,他能一直抖到死。 這十秒鐘就像過了一個世紀。 想他茅公子自幼就是遠近聞名的俊才,本次高考中更是北方六行省的狀元,幾時出過這種丑? 更讓他不安的是,在這場角斗中,他完全沒有感應到對方的提線者。 就像是一名提刀而來的武士,還沒見到對手,就被人放倒了。 就針刺和肌rou痙攣的感覺來講,與其說是在數字pk中失敗,倒不如說是觸電。 可是,人體又不是電鰻,怎么可能發電?這個胡周太怪異了! 痙攣抽搐既是觸電的表現,也是數字pk落敗的典型表現。 旁觀者很難分辨茅菖蒲是提線者遭到入侵還是觸電,便理解為茅菖蒲打輸了。 學生們議論紛紛: “茅菖蒲輸了??!” “這個胡周不簡單!” “看來特招有特招的道理?!?/br> “誰知道他是不是特招?也許另有其人,只是沒有承認罷了?!?/br> 茅菖蒲羞得滿面通紅,憤憤道:“你用了什么手段?不太正當吧?” 胡周攤了攤手,懶得理他。 這算什么態度?敢做還不敢認了? 茅菖蒲都快氣得七竅生煙了。 這時,每個人都收到了一條提示:“測試開始,請在二十分鐘內完成答題?!?/br> 分級測試突如其來,就在此時,就在此地,連場地都不換,當場就考。 每個學生面前都浮現出半透明的全息鍵盤供大家輸入文字答案。 學生們驚訝道:“就在這里考試?不屏蔽提線者通訊嗎?難道可以互相商量?” 下一刻,當他們看到試題,便知道互相商量沒有意義。 試題一共有兩道。 第一道:試評價鐘悟道在人工智能意識方面的探索及意義,并嘗試提出最合理的計算模型。 第二道:試評價“孟塵跡孟洄猜想”,并嘗試構建宇宙模型。 這兩個話題都是存在較大爭議的,因此沒有標準答案可言。 出題者想要了解的是學生的知識面和研究能力。 只有知識面足夠寬廣,才能站到更高的高度來審視當今最新的科研成果。 只有研究能力足夠強,才能有理有據地對現有的科研成果進行科學的批判。 回答這種問題,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互相抄襲并不能得到超出平均水平的高分。 我們的主角臉皮在抽搐。 鐘悟道?孟塵跡?人工智能意識?猜想? 這些名詞他聞所未聞,只能當場用萬度去搜。 萬度的搜索結果么,你們懂的,前面三頁基本上都是娛樂八卦,想正兒八經查點資料是要翻無數頁的。 幸好小艾臨時編了一個插件,幫胡周去除掉不少無關信息。 在看了數篇大篇幅的科普材料之后,胡周總算獲得了一些常識性的知識。 …… …… 先說清水大學教授鐘悟道。 他在三十多年前率先提出了比較完備的電子義腦設想,并建立了一個基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模型。 在鐘悟道看來,宇宙的本質是數字,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用數字表達。 就連人類的思維也同樣可以解構為一個個計算過程。 任何復雜的運動都可以轉化為最基本的0和1。 比如看這本書的時候,無論你們褒貶如何,可供選擇的只有“追”或者“棄”兩種。 又比如你們面對困難挑戰的時候,無論考慮多少利弊因素,最終的選擇只有“慫茍逃”和“干它涼”兩種。 還有就是你們喜聞樂見的追妹子,不管有膽沒膽、有條件沒條件,最后你只需要回答自己一個問題——你愛她還是不愛她。 基于這樣的認識,鐘悟道嘗試論證人工智能能夠產生意識。 這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意識向來被視作人類所獨有。人工智能只是機器,機器怎么可能產生意識?他的觀點讓人類失去了安全感,因而為宗教界所不容。 連物種進化都不予承認的圣騎士們,又怎么可能容忍人造靈魂呢? 另外,關于什么是“意識”,又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辯題,科學無法解決,需要交給哲學來論證。 他不僅試圖用科學來描述意識,甚至要用科學來創造一個意識體,這又得罪了大半個哲學界。 對于各界的質疑,鐘悟道的反駁顯得十分乏力?;蛘哒f,他根本沒有反駁,只是說:“我不知道我的假設是否成立,我正在嘗試論證?!?/br> 科學的基礎和前提,就是承認自己不知道。這種不確定令人不安。 而某些非科學的世界觀卻始終向人們證明自己無所不知,因此給了人們極大的安全感。 所以說科學始終是不受多數人待見的。 那么,在輿論上處于絕對劣勢的鐘悟道居然能將自己的研究堅持下來,并且樹立起一方學派,就足以證明他的理論和實踐具有相當的生命力。 鐘悟道的實踐是基于深度學習的。 首先用卷積神經網絡( nvlutnal neural rks)創造一個deep?leaing的基本模型。 然后用仿生學的成果構建了一個仿造人腦神經元結構的電子腦模型,被稱為b(ass yber?brain,大規模數字腦)。 我們知道,人腦是用生物化學能進行計算的,在能源上無法與電子設備使用的電能相比。 但是,人腦的計算效率卻并不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領先于集成電路。 這是因為人腦神經元細胞采用了多層復合排布。 詳細的就不解釋了,免得又有人吐槽看不懂。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一本一百五十多年前出版的古書,叫做《奇點臨近》,庫茲韋爾寫的。里面有詳細論述。 總之把人腦的計算方式和電子計算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就能實現計算效率的極大提升。 至于為什么鐘悟道能做到,而他之前的人無法做到,那是因為他很聰明,而且他在持續深度思考的過程中有所頓悟。 正如達爾文在假期中連續三天持續思考,寫出了進化論的初稿。 任何考驗思維水平的成果,都是在持續穩定的長期思考中誕生的。 如果你們的生活被瑣碎的事所充斥,讓你們無法集中精神思考,那你們還是看看肥皂劇、喝喝啤酒了卻殘生算了。 來,我先干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