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
先時知趣的信誓旦旦的形勢分析,似乎有些,不那么靠譜了…… 水伯找上知趣,道,“這是春秋的手筆,知趣,你要小心。春秋,可遠比東睿寧王更厲害?!?/br> 知趣沒有半點兒頹喪,勾唇一笑,道,“先時我還奇怪呢,他躲到哪兒去了。原來,薛家背后的人是他。阿伯,你說,接下來,咱們要如何做呢?” 水伯呵呵一笑,“現在不是我的戰場了,我不管那些。我只等著漁翁得利,到時,你幫我抓住春秋就成。別殺了他,留給我好好調教?!?/br> 知趣的眼睛望向遠方:夏春秋,我是不會給你任何機會的! 第一九九章 暫時安全 看著東睿寧王恭恭敬敬的退出去,夏春秋闔上眼睛,繼續打座。盡管進展順利,但,其實事情并沒有按照他預計的計劃在發展。 從孔藍到人間界的那一刻,夏春秋就明白,事情已經脫離他的掌控。 夏春秋與水伯糾纏多年,他對于妖神氣息的了解,更勝于常人。他不是羅浮界那些粗暴的家伙,以為靠蠻力就可以奪取妖神的神力。妖神之所以被稱為神,并不僅僅是源于他們強大的力量。就是尋常妖物在危急之時都可以自爆內丹,更不要說朱雀有涅槃之能,稍一不慎,便是雞飛蛋打。 想得到朱雀神力,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妖族,妖族的人來了又如何? 林央現在不過是朱雀轉世,又非朱雀之身,只要稍避嫌疑,他對林央出手,就是妖族也無話好說。 唯一可惜之處,這次人間界之行,遠不比當年與水伯并肩作戰馳騁殺場來的快意,想到東睿寧王那滿幅擔憂的模樣,夏春秋不禁冷笑:這還是無數人仰慕的東睿寧王呢?視賢名如性命??尚?!賢名有什么用!實力,只有實力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實力,不賢也是賢!名聲,不過是做給別人看的! 蠢貨! 夏春秋成竹在胸,只是,他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這樣的心理素質。 繼“東睿寧王用計借先帝之后鴆殺南安平王”的流言再次興起之后,再有“東睿寧王殺先帝篡皇位”的流言傳的沸沸揚揚、天下皆知。 當然,此事若想傳的天下皆知,少不了穆流年的配合。 穆流年能有如今的勢力,其智商是無庸置疑的。知趣在得知東睿寧王登基為帝之后,立刻促成了林央與穆流年之間短暫的合作。 很顯然,穆流年對東睿寧王沒有半分好感,于是,兩種流言在林央與穆流年的有效運作下,給東睿寧王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壓力。 這個時候,依東睿寧王的意思,自然是施恩于朝臣百姓以穩定人心。偏偏,夏春秋并不做此看,在夏春秋的眼里,朝廷百官已糜爛腐化至無可救要,軍隊里各方勢力交錯,想要穩住帝都形勢,只有,血洗,血洗,再血洗。 與修士合作的東睿寧王卻不敢違抗夏春秋的命令。 終于,等不到朝廷合理解釋先帝之死的林央,在先帝發喪之日,打著“為先帝報仇,誅東睿寧王”的名義正式對朝廷舉兵。并且,林央不承認自己是反賊,他堅稱先帝死于東睿寧王之手,先帝待他恩重如山,他要給先帝討個公道云云。 總之,這一系列帶有知趣鮮明個人風格的舉措,讓穆流年看完一遍從林央那方流過來的“討逆檄文”后,穆流年險些沒將昨天的晚飯給吐了。 “阿初,你說,這惡心東西是林央那個做軍師的先生給弄的,還是那位夏春秋的后人編排出來的?!蹦铝髂陠?。 秦初是與穆流年一并長大的發小,初就跟隨穆流年謀反,如今自然是穆流年的頭號心腹,道,“要我說,應該是羅軍師的手筆?!?/br> “是啊?!蹦铝髂甑?,“不過,看來林央他們早有準備,不然怎么夏家后人說出現就出現呢?!闭f到夏家后人的出現相當有傳奇色彩,說話就在前些日子,就在先帝死后沒幾天,當年追隨太祖皇帝逐鹿天下的軍師夏春秋的墳忽然從中間裂開了,墳里跳出一石碑,上面一行字,頗令人心驚rou跳:夏氏興之,夏氏亡之。 然后,夏春秋的后人突然打著先祖之命的旗號造訪林央大營,受到林央的熱烈歡迎。聽聞林央的啟蒙恩師,先時被任命為軍師的羅先生羅知趣一見夏先生,一番談吐對答之后,羅先生對夏先生的學識是仰慕有加,自愧不如,主動讓出軍師之位。 這一系列的把戲,但凡如穆流年、東睿寧王等是死都不能信的,一看就知是林央在裝神弄鬼,大人物不信,架不住天下愚民何其多也。 最令人火大的是,當初史書記載夏春秋之死與太祖皇帝有些說不清的關系,后來傳說夏春秋有神鬼之能,他的墳是東一座西一座,全國上下有十幾座,成為了游客的悼念祭奠的勝地,要說哪個是真,哪個是假,誰也沒大把握。 于是,十幾座墳同一天開裂,紛紛往外噴石碑,石碑上有天機。 這效果,比知趣費了血勁的發傳單,散播流言,侮辱東睿寧王的名譽,要有效用的多。因為,這時候的百姓,十有八九是不識字的。有關東睿寧王的流言,百姓膽小,他們只敢私下叨咕叨咕,相對國之大事,他們更關心自己的一日三餐。 但是,百姓對神鬼之事,天性中就有一種說不清的敬畏。否則,也不會有“不問蒼生問鬼神”之言。 知趣此舉,就是夏春秋也狠狠的罵了回娘,這個陰損小子! 秦初道,“看林央在戰場上的風格,與羅軍師并不相似?!?/br> 穆流年道,“沙場之上的本事,不是誰教的。是自己打出來、自己悟出來的。這位羅軍師,還真是滿肚子的陰謀詭計?!?/br> 秦初想說什么,尚未開口,就見穆流年身邊的謀士任曉何進來回稟:將軍,朝廷的使臣到了,就在城外,屬下讓他們進來了。 穆流年點了點頭,接見使臣。 其實就倆官老頭兒,后面還帶著一串被鎖著雙手、身穿囚衣的人。遠路而來,官員尚且面目憔悴,何況犯人。 穆流年一看這排場,猜也猜到是怎么回事了。果然不出他所料,這幾人皆是東睿寧王送來給他的,說是當初調唆先帝殺害南安平王的人,送來給穆流年處置。 穆流年冷冷一笑,半分不領情,“東睿寧王尚且活著,怎么能說犯人都在這兒了呢!你告訴他!他一日不死,我一日絕不罷休!將來,我必定攻入帝都城,親自取他項上人頭!” 任曉何對這兩位官員道,“先帝死因尚且不明,jian王已然登基,你們也是讀過圣賢書之人,焉何為虎作悵、以助暴虐!” 身為使臣,別的不好使,嘴皮子肯定是好使的。 東睿寧王派他們來,這倆人已經做好穆流年一個不悅要他們腦袋的準備。好在穆流年暫時并無此打算,還聽他們廢話辯白幾句,大家都是讀書人,使臣與穆流年手下的謀士種種唇槍舌箭之后,天已近黑。兩國相交,不斬來使。 穆流年早自立為王,倒也守規矩,沒要這倆老頭的命,命人帶他們下去安置,第二天滾蛋。那些被使臣帶來領罪的人,穆流年根本未曾理會。聽使臣講,路上來的途中已死了三人,當然,人死了,尸身也到了。這些人,怎么來的,穆流年令他們怎么帶回去。 事到如此,他反都反了,再無后路可退!不論他父親的死與東睿寧王有無關系,東睿寧王都不配坐到那個位子之上! 同一時間,林央也見到了朝廷使臣。 林央一身銀盔軟甲,袖系黑紗。雖然不大擅長哭功,林央還是按知趣的建議很悲切的悼念了一回先帝,并表示,“暗殺先帝的反賊一日不服誅,他林央一日不答應!” 接著,夏氏后人夏軍師出來晃了一圈,裝模作樣道,“昔日先祖與太祖皇帝輾轉十三年得此天下,先祖臨去時,曾有話留下,道‘十三載取天下,必十三代亡之’。如今再看先祖之言,句句真知,字字灼見哪?!?/br> 然后,夏軍師神棍似的一抬頭,仰望,悵然一嘆,“難道你們沒看到,隨著先帝崩天,新的帝星已在西北方冉冉升起?!?/br> 倆使臣肚子里罵娘,老子抬頭見房梁,哪里看的到帝星啥啥的。不過,給夏軍師神棍一忽悠,此二人也心下無底了。 迷信多年,到底也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 夏軍師滿面憂國憂民的嘆息著: “先帝之死,真的無蹊蹺嗎?” “東睿寧王坐在帝位之上,真的不心虧嗎?” “如今帝都血流成河,那些各種方法死去的人,都該死嗎?” “如果不為堵悠悠之口,帝都焉何至此??!” “觀東睿寧王如今所作所為,實不配先時賢王之名!” 倆使臣也是有些口才的人,結果他們的口才完全不敵夏軍師稟天意承祖志的神棍表演,很快敗下陣去。著兩位使臣下去歇息,夏軍師還念叨呢,“助紂為虐,何處是岸哪?” 直到兩位使臣走遠了,林央忍不住笑出聲來,知趣瞪他一眼,林央笑的更大聲了。 把夏員外他們弄到林央營中,無非就是做個人質,林家人還在帝都,若是夏春秋敢以林家人威脅林央,知趣保管讓老夏家斷子絕孫。 甭以為夏春秋真就不在乎夏氏族人的安全了,修士也是娘生爹養的,若不在乎夏氏族人,何以在當初夏春秋死遁前安排夏氏族人去了臨水村呢。臨水村的位置,背山臨水,現下想來非常不錯,定是夏春秋悉心安排所致。 其實,林家人死活,林央哪里會放在眼里,不過是為個名聲罷了。難道當初劉邦“分吾一杯羹”的事很好聽嗎? 這天下,關乎到許多人的生死存亡,甚至關系到他與夏春秋之間的勝負何分!知趣是不會有半分大意的! 知趣提醒林央,“派個人給穆流年送信,他那里會有高階修士偷襲,讓他防著些?!?/br> 鳳鴛忍不住道,“難道夏春秋會親對穆流年出手?”高階修士!如今鳳鴛眼界漸開,他因朱雀印的機緣化形,實際修為并未提高多少。但是,見識到孔藍的強悍氣息,鳳鴛已是仰慕的不得了了。 知趣道,“不是夏春秋,若是幾個金丹同時出手偷襲,穆流年身邊不一定有足夠的防御能力?!?/br> “當然,他死了對我們而言并不是壞事?!敝ご浇青咧唤z別樣意味兒,“可是,萬一他死不了呢?有今日提醒,他日或者穆流年就是我們的盟友也說不定?!?/br> 穆流年與東睿寧王實力相仿,客觀的說,西北出身的林央稍遜一籌。知趣與夏春秋是死對頭,散布東睿寧王是穆流年的殺父仇人,這次又給穆流年提個醒,知趣的用意,無非是暫時交好穆流年,這樣起碼在某些方面可以減少穆流年與東睿寧王結盟的可能性。 至于,到底夏春秋會不會令修士偷襲穆流年,知趣也不是很有把握。但是,從夏春秋對帝都的處置來看,此人殺伐決斷,手段之凌厲,遠超常人。 知趣可以確定,這是個擅使快刀的人! 以往夏春秋對他這里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但是,自孔藍到來之后,再不見夏春秋出現。那么,夏春秋應該是感受到孔藍的威脅了,畢竟,孔藍還帶著蒼鷹,蒼鷹修為不及孔藍深厚,卻也是化形靈禽。 夏春秋快刀斬亂麻的穩住了帝都的形勢,在知趣看來,一系列手段堪稱精彩至極!只是不曉得東睿寧王知不知夏春秋的情了? 哼,依東睿寧王賢王面具下的勃勃野心,他會甘心只做一個傀儡嗎? 夏春秋雖有殺伐決斷之能,不過,他是個聰明人,應該明白,如今,早不是太祖時期了。東睿寧王也遠不能與水伯對他的信任相提并論。 孔藍的到來給夏春秋帶來了威脅感,夏春秋極迅速的穩住帝都的形勢,但是,知趣依舊猜測,夏春秋不愿將林央的事拖的太久,并且他絕不愿意林央脫離他的掌控。 那么,夏春秋會用最快的速度獲得天下。 他此舉,倒不是為了東睿寧王。 只是現在,林央身邊的修士不少,夏春秋再想像以往那般單純以修士之力來對付他與林央,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夏春秋不在乎南玄洲誰勝誰負、誰成王誰敗寇,但,南玄洲的修士在乎!他們久居此地,誰不在乎自己的門派洞府? 夏春秋哪怕是修真界元嬰,想以一人之力號令人間界修士,這是妄談!修士的驕傲,不只修真界才有! 如今,夏春秋再想擒獲林央,要先過了孔藍、文斐然他們這關。哪怕夏春秋再加上整個幻雪峰薛家之力,知趣相信,這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何況,薛家并不一定愿意這樣硬碰硬,再者,還有想爭霸天下的穆流年在一畔虎視眈眈。 事情到此處,想要抓住林央,唯有爭霸天下! 擊敗林央,文斐然這些人自然散去,孔藍再厲害,獨木難支,依夏春秋的聰明,單單一個孔藍就不算什么了。 可是,夏春秋,我怎么會如你所愿呢? 林央爭霸天下為的什么? 你以為,我真就看重這凡世天下嗎?不,文斐然等人才是我的意圖所在! “妖妖,我們暫時安全了呢,你說呢?!?/br> 第二零零章 三寸之舌 知趣是個可以安定人心的人。 自林央請知趣出馬,他整個陣營的凝聚力增強了一倍不止。 知趣先私下與羅妖商議,接著再同孔藍、文斐然、沈留白討論后,給林央制定了二十四小時最嚴密的保護措施。知趣相信,哪怕夏春秋親來,也動不得林央分毫。 甚至,哪怕在知趣先時的一番分析天下大勢略有差錯的情況下,修士妖族對他的態度也沒有多大的改變。在他們看來,知趣比他們任何人都擅長謀奪天下。想一想吧,在林央十五歲到西北時,人家對天下大勢已了然于胸了。 這么精心于造反的修士,文斐然、沈留白、孔藍,沒一個不服的。 知趣同時也跟他們介紹了夏春秋的情況,“夏春秋是從修真界來的,不過,我還沒有打聽出他的來歷。但,此人修為極高,約摸是元嬰修為?!贝搜砸怀?,文斐然與沈留白都不禁面色微沉,知趣道,“在我們這里,暫時不必擔心夏春秋,他雖是元嬰,孔藍與蒼鷹同樣的是化形靈禽。人妖二族一向和平共處,這個時候,孔藍、蒼鷹是我們共同的戰斗伙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