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
“看樣子,是時候用些非常的手段了?!壁w游舟看著黑暗中一地的鮮血,喃喃自語。 作者有話要說:你的好朋友ai上線啦,開不開心,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小蘇:! 第179章 、三十七 錦衣衛列隊出大同,揚塵如云霧,輕騎趕赴京都。 這并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軍鎮是天子暫住之地,而北京畢竟還是京師,兩年來錦衣衛往返兩地的次數多了去。 只是這一次,錦衣衛鎮撫使趙游舟也藏身在了這支隊伍之中,換上了錦衣衛小旗的衣裝,不叫人看出他的身份。來到京都之后稍作休整,趙游舟的第一件事是帶著幾人拜訪了韓國公府。 杜家的人對于這群天子身邊的鷹犬自然是警惕的,但趙游舟只說,自己是為私事而來。 什么私事? 送信。 韓國公夫人的侄兒眼下任職于錦衣衛,拜托回京的同僚替自己為姑母捎去書信及禮物,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杜家人也聽說了康懋將孫兒送去女帝身邊的事,一面唾棄康懋賣子孫求榮,一面擔憂這是康懋打算倒向女皇陣營的征兆。京中時不時會收到邊鎮傳來的消息,聽說那位康家的子孫在女帝跟前并不受待見,甚至還幾度因觸怒君王而下獄,卻又聽說陛下實際上對那康家公子十分愛重,無論走到哪里都一定要其隨侍左右。 總之宮闈之事,變幻莫測,既然是在天子跟前伺候的,終歸是得罪不起,萬一哪天有了什么大造化,說不定便會是那扶搖萬里的鯤鵬。因此縱然心不甘情不愿,杜府的下人也還是將眼前的錦衣衛恭恭敬敬的請了進來,以茶水招待,不過男女有別,康氏一個婦人自然不便會見外客,只命侍女出了后院,在前堂的屏風后,朝著這幾人致謝,并問他們,她的侄兒近況如何。 扮作錦衣衛低階武官的趙游舟并未開口,低眉斂目,極不惹眼,身旁口齒伶俐的百戶則按照他來之前的吩咐,在杜家人面前大力的吹噓了一番蘇徽的受寵程度,仿佛那年輕人眼下真在天子跟前熾手可熱,馬上就能坐擁半邊江山似的。 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夸張,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康懋專挑自己年輕雋秀的孫兒送到女帝身邊是為什么。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天底下除了和尚道士,可都要成婚的,康彥徽要是娶了皇帝,可不就是坐擁半邊江山。就算不能真娶了皇帝,做個男貴妃也不是什么壞事。君不見董偃因館陶而富貴,張昌宗因武皇而顯達么? 不過女皇而今二九之歲,慈寧宮中卻一直未傳出要為皇帝選夫家的意思。誰也不知道將來能夠有幸娶了這個女子的人是誰。奈何這名錦衣衛百戶實在是口才了得,言之鑿鑿,好像那康家的小公子當真是男人中的禍水,將女皇迷得七葷八素,恨不得馬上以身相許似的。 待到這群錦衣衛離去之后,康夫人的侍女將自己從屏風后聽到的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主子,做了十余年國公夫人的女子靜靜的倚著軒窗,默然無語。 這名由她從娘家帶來的侍婢覺察到了主子心緒不佳,于是僵硬的笑了笑,“夫人,一會還要去侍奉老爺喝藥呢,咱們動身吧?!?/br> 康夫人未染丹朱的淡色雙唇緊抿成一線,聽到侍女的話之后,仍舊固執的坐在窗邊貴妃軟榻上不動。 侍婢知道主子心中不好受,嘆道:“夫人的娘家若是真能有一番造化,這對夫人來說也是好事?!?/br> “好事?”康夫人譏誚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他們的錦繡大道,與我又有什么關系呢?我不過是繼續被困在這高墻大院之中,做我的金絲雀兒罷了。你別說什么我是杜家主母,身份尊貴,你看看,我有半點主母的樣子嗎?” “夫人……” “我過得一點兒也不自在,”她凄然冷笑,“我有時候就會想,憑什么我要忍受這樣的不自在,真恨不得這世上所有人都與我一般苦命。我的好侄兒——呵,聽起來,他仿佛是過得不錯?那就但愿他能遂了我父親的意,帶著康家上下雞犬升天,讓他們也體會一把做楊國忠的快樂?!?/br> 這樣的一番話委實算得上是刻薄,假若落到了旁人的耳中,不孝、悖逆的罵名,康夫人只怕怎么都逃不掉。然而侍女不忍心多說什么,這些年康夫人所受的苦,她一直都看在心中。雖然她貴為誥命,享錦衣玉食,但人并不是有吃有穿便能活得開心了。 說來好笑,康夫人之所以這般刻薄,其實是在嫉妒自己的侄兒。女皇再不濟也好過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康彥徽做面首,再屈辱也至少是得到了女皇的愛幸,不像她,嫁進杜家十多年,紅顏隨水逝,甚至連個自己的孩子都沒有。 更讓她恐懼的是她的母族或許很快就要拋棄她了??凳弦蛔蹇恳鲇H維持地位,女皇怎么看都比韓國公更有價值??捣蛉穗m是后宅之中的女子,卻也敏銳的意識到了杜氏與女皇之間遲早會有撕破臉皮的那一天,到時候康家會站在哪一方?一想到這里,康夫人便覺得自己十指冰涼,在春暖之日如墜冰窟。 “這信夫人您是看還是不看?”侍女小心翼翼的問:“還有這禮……” 康夫人心下煩悶,隨手抓過那薄薄信箋,撕開之后飛快的瀏覽了一遍——蘇徽的字不算好看,甚至還比不得康夫人,她一邊看一邊冷笑,最后索性將信紙揉搓成團,丟進了一旁養著錦鯉的斗彩瓷缸中。 信上沒有多少內容,不過是作為一個晚輩對姑母規規矩矩的問候之詞而已。只是那字里行間之中,充斥著滿滿的敷衍,比起關心康夫人,蘇徽在心中問得更多的還是杜雍,問他病勢如何,問他近來都去了哪里說了什么,問他膝下子孫可有在他膝前盡孝。 蘇徽寫這封信是因為得到了嘉禾的叮囑。嘉禾讓他與康夫人時常聯絡,實際上是暗示他要利用康氏來打探韓國公府的動向。這讓蘇徽很是為難,他并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更別說像那些八面玲瓏之人一般,用言語做武器套話或是蠱惑人心。盡管在寫信的時候他已經十分注意措辭了,可還是不□□露出了幾分無力的虛偽,畢竟他與康夫人之間實在沒有多少感情,裝的再像也不可能裝出一副情真意切,這封信在康夫人看來,就是自己那位得了皇帝寵信的侄兒,在急不可待的向她問——你那個礙了皇帝眼的丈夫什么時候死? 信在送來之前,當然是由錦衣衛拆開讀過,趙游舟看到了這樣一份書信之后啼笑皆非,卻一字未改,將其再度裝入了信匣之中。因為趙游舟給康夫人裝備的大禮根本不在于這封信,而在于隨信送上的禮。 對于人情世故一竅不通的蘇徽在寫信的時候根本就忘了還得給自己的姑母隨幾份禮,不過禮物趙游舟替他備下了,跟著書信一起從大同送來了韓國公府。 這名心腹侍女見康氏面有怒色,擔心康氏失態的模樣傳開會不利于她的名聲,到時候想要鎮住府中的妾室和下人便更是難上加難,于是趕緊將屋內伺候著的其余人都打發了出去,待到康氏的情緒稍微平緩一些了,方看向那只擱在信匣邊的紫檀雕花木盒,“要打開么?” 康夫人陰沉著臉點頭。此時的她尚有些許理智,知道自己那個侄兒她如今得罪不起,再說了,人家既然給她送來了禮,她看都不看一眼,未免失了長輩的氣度。 然而木盒打開,里頭的東西再次讓康夫人怒不可遏。 那是一只白玉雕成的觀音像——送子觀音。 無子一直是康夫人心中之痛,她未嫁之前也曾幻想過有體貼良人乖巧孩兒,可她的夫君年老體衰,一年之中根本連她的房間都幾乎很少踏足,她成婚多年,始終未有身孕。這也是為什么她認為自己不像杜家主母的緣故。韓國公的子嗣,大多是他結發妻子所生,等到杜雍死了,繼承爵位的新任韓國公就算礙于聲名對她表面上恭敬,她也不覺得自己會有好日子過。 這座送子觀音簡直就是對她的嘲弄,康夫人看見眼前精美的玉雕,就仿佛是看見了侄兒張狂的臉、仿佛是看見了父親失望的眼神、仿佛是看見了自己無望的未來。 她這一生沒有得到過丈夫的愛,沒有子女作為依靠,仔細想想唯一的寄托竟然就只剩下她那個將她當做是貨物商品的母族。 如果就連母族也都拋棄她了,她這一生活著的意義在哪? 恍惚與憤怒交織,康夫人揮袖砸了那尊玉像。伴隨著白玉破碎的聲音,侍女低聲驚呼了起來。 玉片之中混雜著白色的絹帛,上面寫著密密的文字。 “你講給康夫人的東西,究竟是什么?”走出韓國公府大門之后,同行的錦衣衛小聲問道。 “一個會叫她怒不可遏的禮物?!壁w游舟滿不在乎的回答,“禮物中藏著一份邀請函。我請她倒戈,為我們做事。我們找不到杜雍謀反的證據,她找得到?!?/br> “可這……行得通么?”百戶一臉遲疑,“杜雍可是她的夫婿?!?/br> “我承諾了她許多東西,自由、親族的愛重、嶄新的人生?!壁w游舟騎馬徐行,“她會心動的?!?/br> 飛蛾看見了亮光便會往前撲,魚兒遇上了餌料便會一口咬下,毀滅起于貪婪。 第180章 、三十八 端和五年春,曾被調離天子身側將近兩年的御前翰林方延歲歸京。 這兩年的時間里,他先是奉命前往京畿之地為縣官,之后又被調往淮河一帶,再然后是江南,在一個地方的任期往往不會超過幾個月,而每一次調官,都離北京越來越遠。 世人都道方延歲是失了圣心,被趙氏兄弟這等jian人構陷,所以才會有如此顛簸流離之苦,卻不知這兩年時間來,方延歲便等同于是嘉禾的眼睛與雙足,替她走過千里河山,看民風世情。 如無意外,方延歲應當還會在地方再磨煉幾年,等到什么時候女皇覺得他閱歷足夠豐厚了,再將他調回身邊委以重任。方延歲是御前翰林中最是年輕的一位,倒也不用怕這些蹉跎。 可是才調離京師不過兩年,方延歲便被召回了京師。使他能夠回京的人是昆山玉,昆山玉答應為嘉禾對付韓國公一族,但指明了他需要一名馬前卒——方延歲。 外出歷練過兩年的方延歲仍然是少年人的容貌,但眉宇間的沉穩與英氣更勝從前。他并未攜帶多少隨從,只以兩名護衛跟隨,舍去了相對舒適卻也行程緩慢的轎輦馬車,揚鞭策馬而來。昆山玉站在京師南城門外迎接故人,遠遠看見煙塵飛揚,駿馬嘶鳴之后被穩穩勒住,馬上少年身形矮小卻身手利落,翻身下馬之后理了理沾上了灰塵的儒袍,朝著昆山玉一揖。 “別來無恙否,辭遠?”昆山玉笑道,以方延歲的字“辭遠”呼之。他是帝師方翰林之幼子,出生之后父母愛惜至極,常言道男兒志在四方,可方氏夫婦卻為兒子起名“延歲”,在他舉行冠禮之時為其賜字“辭遠”,意為希望這個幼子能夠不經世事風霜,就留在他們老倆口身邊,平安順遂一生。熟料方延歲卻走上了一條完全與父母相反的道路,小小年紀躋身仕途,之后便是長年的東奔西走,流離不定。比起在京中生活的那些文人士子,方延歲的面容中看得出明顯的風霜痕跡,少年人的青澀稚氣在他的眉宇中已然褪去,在他臉上所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如同成人一般的堅毅。 “我一切安好?!彼_口,變聲期的嗓音略為沙啞,“陛下如何?” “果然一開口問得就是陛下。你放心陛下也一切都好,眼下正在大同,等到你手頭的差使忙完了,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看看她?!崩ド接褚砸环N算是輕快的語氣說道。 “可我聽說陛下在大同城下遭遇了一場伏殺?!狈窖託q眉宇緊鎖,“是什么人膽敢謀害陛下,這樣的逆賊當誅九族,以正綱紀?!?/br> “陛下將你調回京師,為的便是此事?!?/br> 方延歲點頭,“我已得到消息,陛下希望我能夠追查逆賊。你放心我必不辜負陛下所托?!?/br> 昆山玉頷首,臉色忽然一變,“方延歲接旨——” 圣旨是不久前才寫就的,天子授意、內閣擬旨,越過了司禮監批紅,直接頒發出來,交到了昆山玉手中,只等著昆山玉念給方延歲聽。 這是一道授予方延歲官職的圣旨,命未滿二十的方延歲為刑部主事,掌律令及奏讞。這是莫大的榮耀與責任,方延歲稍顯猶豫,最終還是坦然接旨。待到他握住了圣旨從地上起身之時,昆山玉親自攙扶了他一把,對他說:“你過去便博學廣聞,尤擅律法,你的父親又是名聲赫赫的儒者,天下士子之首腦,我們這些人之中,除了你我想不出還有別的什么人可以但當此任。陛下對你寄予厚望,原是想直接任用你為員外郎,你雖年少,卻不知比那些成日里尸位素餐的老臣強不知多少倍??墒悄惝吘鼓晟?,貿然將你捧上過高的位子,恐怕會為你惹來災禍,故而陛下只授你主事一職。然你需知,你身負皇命,有陛下的旨意為你撐腰,若刑部之中有誰阻礙你查案審人,你大可告知內閣稟報陛下?!?/br> “我明白的?!闭驹谶@人煙稀少的城郊官道,方延歲眺望了一眼遠處北京的巍峨城墻,闊別多年再回到京城,這里是他的故鄉也是這天下最危險的角逐場,他心中感慨萬千,各種復雜的情感交織,“關于逆賊之事,陛下……可有線索?” 他知道是有的,在匆忙趕赴京城這一路上,他已經得到了不少相關的消息,有關長公主的戰場失蹤,杜氏一族的蠢蠢欲動。 “想要害陛下的人是誰,你我都心里有數。只是要阻止他們的野心,不容易?!崩ド接駭n著雙手,淡淡然的惆悵。 “皇太后會出手么?” “太后已經出手了?!崩ド接裾f道:“派去了梁覃前往大同,監視陛下。不過你放心,這一次內閣是站在陛下身后的?!?/br> “內閣站在陛下身后便是忠于陛下么?”方延歲忽然扭頭看向昆山玉,目光冷厲如刀劍。 昆山玉并不躲避他的眼神,說:“我是內閣首輔之重孫,我若是為內閣說什么好話,你必然覺得我是存心包庇??晌疫€是想說,為人臣者,不效忠于陛下還能效忠于誰?我輩儒生,學得文武藝便是為了賣入帝王家,盡心竭力,為的是修身治國平天下,若是這天下亂了,禮崩樂壞,綱紀廢弛,于我們有什么好處,后世人讀史會不會笑話我輩儒生無能?陰謀家求亂,而儒者但求安穩泰平?!?/br> 方延歲沒有再說什么。他也是儒生,能明白昆山玉這番話的涵義。 “我這些年輾轉各地,見到了多地之世情民風?!彼麪恐R率先往京城方向走去,邊走邊說:“當年我從陛下身邊離開的時候,她就叮囑過我要緊盯著杜氏一族,她高瞻遠矚,想來是早就覺察到了杜家的不妥。我費心搜羅證據多年,也的確找到了不少杜氏朋黨為禍地方的證據——但我不確定那些證據用來對付杜家是否足夠?!?/br> “車到山前必有路?!崩ド接窀谒砗笕缡钦f道:“陛下打定了主意要先清算她的母舅,我們做臣子的竭力輔佐便是?!?/br>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要去大同見陛下一面?!?/br> “我自會為你安排恰當的時間帶你趕赴大同?!?/br> 方延歲沒再說什么。 他要去大同不僅是為了韓國公,還是為了另一樁事情。當初他從嘉禾身邊離開的時候,嘉禾交待了他兩件事,一件事針對杜家,另一件事則有些莫名奇妙,是讓他在徽州一帶尋找一個周姓的孩子。 徽州姓周的孩子多不勝數,即便嘉禾還給出了另一些限制條件,譬如說那孩子是農戶出身,父親早逝母親守寡、比她要年幼九歲之類的,可符合要求的仍舊是一抓一大把。 方延歲到江南的時日不算長,短時間內未能完成嘉禾的要求,他打算去大同一趟陳明此事,不過,這件事他并不打算對昆山玉細說。 回京一路上,他們二人聊得更多的還是杜家的事情,這些年杜雍稱病,看似無官無職,可是他的幾個兒子都陸續出仕,品階不低。而這些功勛出身的國公,當年在打天下的過程之中攢下了一批心腹,雖說現在已不是有蓄養食客風氣的先秦,也不是講究門生故吏之誼的秦漢,可那些曾經效命過杜雍的人,會自然而然的與杜家結為一黨,這也著實讓人頭疼。 說著說著,昆山玉停住了腳步。 方延歲抬頭,順著他的目光往遠處望去,看見了一群錦袍輕騎的年輕人,正馭馬疾行而來。 “趙游舟?”方延歲記性不錯,還記得那張在男子中堪稱禍水的臉。當初他之所以被調往外地為官,明面上的理由就是這個男人對他的構陷。 “小方大人,好久不見?!壁w游舟勒住坐騎韁繩,在馬上朗聲說道:“我聽說小方大人回京,特來迎接?!?/br> “趙鎮撫使不在陛下身邊,為何到了此地?” 趙游舟輕嗤,因自己的弟弟是被秘密送往南方的,其余人對此并不知曉,故而他也就大大方方答道:“我的弟弟陪在陛下身邊,我也就可以安心從大同離開,回到京師為她辦事。聽說小方大人有了新的官職?恭喜?!?/br> 趙游舟的“恭喜”二字聽起來頗有些虛偽,方延歲卻也無心與他糾纏,拱手回應道:“官銜授之于陛下,鎮撫使如有異議,找陛下便是。官印官袍都在刑部官署,我要去那里走一趟,就不與鎮撫使多聊?!?/br> 趙游舟卻從馬上跳了下來,“方大人既然已是刑部之官,便該管刑訊之事,對不對?” 方延歲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迷惑的看著他。 “京中新出了一樁命案,大人若是好奇,不妨跟我前去一探究竟?!?/br> 方延歲與昆山玉對視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的盡是茫然。但他們終究還是跟在了趙游舟身后,和他一起走到了——韓國公府。 “韓國公府發生什么命案了?”才回到北京的方延歲對許多事情都還摸不著頭腦,忍不住問道。 “不急?!壁w游舟瞥了他一眼。 話音才落,杜府側門打開,有小廝走出,在大門裝點上素白的麻布——這是表明,府中死了重要的人物。 “杜雍死了?”方延歲激動到聲音略顫。他聽說杜雍病重,似乎已經到了氣息奄奄的地步。如果他真能這樣病死,那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