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躁動的心
燒麥一邊包著,先包好的就進鍋蒸上了。 一大鍋燒麥出鍋,蘭澤把蒸簾整體起出來,換了蒸簾繼續蒸新的。 他從熱氣騰騰的蒸簾上夾了幾個燒麥,裝盤子里,吹了吹。 嘗了一口,發現味兒不錯,不比好哥們的手藝差。 吃了小半個,他發現自己又飽了。 長rou最大的障礙,就是不餓他不想吃東西。 這些燒麥的命運,就是今晚上玩好了,扔冰箱凍上,以待來日。 相比之下,不可能存在的核廢料微生物什么的……哎?他好像可以做。很簡單嘛! 現在地球上活著的生物,之所以怕核輻射,是因為保護層進化得還不夠。 生命極限并不真在這里。 其實連人體皮膚都能阻擋部分輻射。只不過,皮膚干這活也不太專業。畢竟,生物進化就是湊活。 多細胞生物可以靠皮毛外殼阻擋輻射,所以核污染地區只聽說生物變異,從來沒聽說哪個地方的生物徹底死絕了。微生物就可憐了。 阿爾法射線、貝塔射線、伽馬射線,這三種輻射,也就是亂竄的氦原子核、電子和高能光子,再加上亂跑的中子,哪一樣進入微生物的細胞內部,都足以把遺傳物質整殘廢了。 用微生物提煉核廢料,就意味著,微生物必須把核廢料吃進細胞里面。這就是引狼入室。 原核細胞壓根沒有細胞核,環形dna鏈直接飄在細胞液里。 真核細胞倒是有核膜,隔出了叫做細胞核的小房間。所有的dna鏈都安置在房間里。真核細胞就是以此得名的。 但是這核膜,有它沒它一個樣。雖說號稱是雙層的,實際渾身窟窿眼,眼還特別大,說是篩子都是美化它。小生物想進去溜達一圈都暢通無阻,何況核輻射呢? 要想讓微生物處理核廢料,必須用可靠的方式保護遺傳物質。真核細胞那圈核膜,充其量是架屏風。他得砌堵結實的墻。 只要為新的微生物設計出可靠的膜結構。就不用怕核輻射了。那才是真正由細胞核保護遺傳物質的生物。到時候現在那些真核生物也該改名,叫假核生物算了。 以后核膜內外進出也不能隨便,得有口令。 就是細胞分裂有點麻煩。在新的膜結構下,分裂期很可能成為保護薄弱的時期。所以,必須設計好合理的細胞分裂步驟。 蘭澤發現自己又開始渾身躁動不安了。 這種表現,就和去年開始增肥之前自己的表現一樣。 他要完蛋了! 他知道自己又想作死了。 設計什么膜結構?他沒錢! 這只是個單細胞,他應該能做出來的。 沒錢,沒錢做實驗,沒錢租設備;測試新東西必須拿大把錢砸實驗! 蘭澤接了一大杯冷水,大口大口喝下去。想讓自己冷靜一點。 但他的大腦,不完全由他控制。思考只要開始,就會自動進行下去。 人類思維愛自由,開始馳騁就不會輕易停下。 他一邊灌冷水,一邊緊急尋找合理的角度,試著用理由欺騙自己的大腦同意放棄。 比如說,這個理由不錯:要有足夠的防護力,膜結構必須厚重,所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一定慢得令人著急,這種東西不可能有什么實用價值。 他的大腦表示同意。但是,大腦提出質疑:誰說膜一定要厚重的? 質疑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于是他再次尋找新的說服角度:收集鉛離子造膜結構,過程應該是相當慢的,因為地表上鉛的含量并不高;在造出有效的核膜之前,微生物應該已經被輻射照死了。 大腦繼續表示同意。繼續質疑:誰說要用鉛了? 蘭澤灌了一肚子冷水,坐下來看廚房窗外。 小區里大樹上一家一戶的燈光,星星點點。好像一個大果園。天空上的星都被地面的燈光掩蓋了。 張荷大概還在地面,但也說不準。不知道她什么時候重新上天。工作上的事情,她從來不說。 倆人在一起,主要內容只有一個:玩。 各種玩。 輔助內容:吃。 jiejie不在家的日子,一直都很寂寞。 蘭澤繼續玩燒麥,把面皮用完,剩下的餡裝保鮮盒扔冷凍室。所有燒麥蒸好之后,他都放在廚房臺面上晾著。然后,收拾東西,清理垃圾,洗洗涮涮。 之后,按時睡覺。 睡夢里天人交戰也好。內心的兩個聲音誰能說服誰,各看本事吧。 第二天早上,蘭澤成功找到了說服自己放棄的新角度。 防輻射膜結構的具體形態、結構、采用哪些特別的物質元素,他都想象不到。這樣的活,他的編輯器沒法干。所以,還是得先修改編輯器。把用目標蛋白質推導的方式改成用條件推導。 推導的算法并不復雜。所以,他應該考慮改用一個復雜而有效的算法,多多花時間比較現有算法,回頭再翻翻當年的學位論文,開發幾個新算法試試。 總而言之,活能干多慢,先就干多慢吧。精益求精嘛。 躁動不安的心啊,請先平靜下來吧。 記得當年在大學里,寫原始版本的生化編輯器,貌似他花了三個晚上。半大小孩做事情毫無規律可循,絕對不能參考這個。 作為有理智也有計劃的成熟穩重白胡子老爺爺,蘭澤把改寫編輯器的任務,果斷細分了。分配在大概一年以內完成。 如果覺得太清閑了,他決定,那就去育兒所看寶寶。 這個安排簡直完美。 頭一天他參觀育兒所,和所長阿姨聊過天。所長阿姨發送給他義工的報名通道之后,一再告誡他:線上考核必須一次性通過,所以一定要留出整塊的時間用來做測試題。 于是蘭澤選擇用這個上午做義工測試題。 題目倒是不難,就是挺多的??己岁P注到的知識細節相當瑣碎。 蘭澤小心地完成了線上考核,之后預約了——培訓的時間。 雖然他不明白,照顧裝水的罐子,有什么復雜技能要學;但育兒所的培訓,足足安排了四個整天。蘭澤把時間選定在了兩周之內,每周用兩個整天去育兒所受訓。 等到培訓結束,時間就在半個月之后了。 說不定,到那時,就可以在培養柜里找到自己的孩子了。 很可惜,育兒所的義工時間和參觀時間都有限制。不然的話,他想每天都花半天時間,守在育兒所的柜子和罐子旁邊,看著寶貝們從大眼蟲發育成人。 他和張荷倆人的義工時間合并在一起,每年可以在育兒所服務不超過兩個月,平均到每周只攤到一天多。 這樣一來,日子和平時幾乎沒什么兩樣。 就算是每天上班的人也可以選擇休息日來作義工。何況他不用上班。唯一不同的是,他可以把時間安排在,育兒所最需要人幫忙的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