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諸事皆宜
1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先是王自力傳來了好消息。通過他和牛高峰的協商,牛高峰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方案,就是之前王強定的共同采購及代管協議。不過牛高峰將訂量增加到了二十五萬斤,也許是今年嘗到了甜頭,想在明年再撈一把。 但有一點很是出乎王強和王自力的預料,就是在以貨換貨的事情上,牛高峰居然主動提出一比一,而且讓王自力在庫存里任選。并且還說,王爺這么大的恩惠,他要是再計較那些雞毛蒜皮,就說不過去了。 王自力見他這般說辭,也沒再說什么,直接將三萬斤好果換了回來。一則怕他生變,二則車間馬上要開始試生產,時間不等人。這樣一來,王爺在今年下果期前就有三萬斤品質上乘的好果供應市場了。 隨后,王自力跟經銷商簽好了合同,最后訂的一百二十五萬斤。 他在合同中注明了,要求李國輝他們組織一千五百萬的貨源備選,條件是在選貨時預付40%的款項,收貨時付50%,驗收入庫再付最后的10%。最后那百分之十是為了讓李國輝配合運輸加上去的,畢竟這么大宗的交易量,需要經過海關和船運,而主管這方面工作的都是海北當地人。 調整部分的內容是王自力在請示了王強才訂立的,隨后他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蓋上了公司的合同專用章。 這幾件事情做下來,算是去了王強的一塊心病,同時也為王爺解決了大問題,王強大加贊賞。 王自力趕緊告了兩天假,說是有個表弟結婚,得去幫忙,王強自然應允。 其實這小子賊得很,他知道清閑時就不要在人前瞎晃悠,會讓別人覺得你事兒少。要躲就躲遠點,這樣就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了。 2 衛霞這邊也有進展。她連續鏖戰幾個晝夜,在王興國和李進軍的指導配合下,完成了立項報告。 經過王強的修改及認可后,分別報送了市發改委和區政府。 立項的事再要向前推進就需要王強親自出馬了。 時下,國內的行政體制突顯了重要人物的決定性作用。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市發改委的夏侯天主任和區里的關河書記了。關河那里自不必說,相信夏侯天也不會橫加阻礙。畢竟,譚大山之前放了話,王強只要在形式上把流程走完就可以了。 王強當然沒閑著。他認真梳理了一下產品上市前的重點工作,發現自己主要任務還是查漏補缺。 外圍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跟政府和銀行對接,只要立項及時批復,授信能如期通過,資金就能快速到位。 而內部的首要任務還是找到管理方向的人才,同時在生產和營銷兩方面進行督促檢查。 他想,人員方面還是應該再給衛霞多一點時間,心急也吃不了熱豆腐,也就沒急著催促。自己便展開了單獨行動。 所謂單獨行動,就是一個人去之前那些主要領導的辦公室串門,也叫拜碼頭,聯絡和鞏固一下新建的關系紐帶。之前他沒有這么做過,并不是他不通世故,只是那個時期沒這種需求。人情社會里,這些功課是必須的,哪怕持有譚副市長的尚方寶劍,也應該足夠重視這些分管具體工作的首腦們,否則事情進展起來就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變得坎坷波折。 在與人交往這一點上,王強是自信的。他堅信,只要是真誠的,善意的,沒有什么是溝通不了的。 他用了整整一周時間,把發改委、財政局、鄉企局和工行的一把手辦公室挨著坐了個遍,局面跟他預料的差不多。領導們都很熱情,都在盡力加快辦理他的事情,同時保證在自己的檔口暢行無阻,請他放心。 王強當然知道,他們賣的是譚副市長的面子,也是請譚副市長放心。所謂的大樹底下好乘涼,說的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他心里卻充滿了感激,一直記掛著什么時候要當面答謝一下這位貴人。 目前顯然不合時宜,一則市長大人公務繁忙,二則也實在找不到什么名目,名不正則言不順。此事可能還是要與關河一道從長計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