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勉
凌晨五點被護士r叫醒,表示有個小孩出現氣喘,家屬十分著急,不肯聽她的解釋,希望我能給個說法。 起床穿上白大褂,拿出聽診器聽了一下,雙肺都有比較明顯的濕啰音和喘鳴音,于是讓護士r給孩子吸痰和霧化。 雖然處理之后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是下半夜出現病情變化,家屬已經有點坐立不安,解釋的話根本聽不進去多少。于是我的情緒也跟著被挑動,不復最初的耐心,冷冷說了幾句就轉身走掉。 閉著眼睛躺在床上想了想,這次的表現確實有點過了:作為一名醫生,在醫院這個環境里,有著天然的身份優勢,看到一臉仿徨的家屬,即使不提救死扶傷的使命,出言安慰幾句也是應該的舉止。 何況向來自詡淡定從容,還一度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座右銘。如今卻輕易被別人的情緒左右,仿佛一顆一點就燃的炸彈,冷言冷語四處亂竄。 家屬怎么對我是家屬的事情,而怎么對家屬則是我的事情。矛盾的發生,往往由于溝通的缺失,像我這樣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終究不是正確的道路。長此以往,總有一天會鬧出事來。 懂得理解家屬的心情,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并且以專業的知識,對之進行合適的引導,共同促進和諧關系的發展,是一名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畢竟肩上承擔著那么多人的寄托。 想起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