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節
夏竦又召了夏思菱身邊的人詢問,那晚的情形逐漸逐漸明朗起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當天燕三等人定然是跟張黑子等人鬧翻了,從燕三的手下的舉止來看,燕三定然是一不做二不休殺光張黑子等人之后覺得事情不能了局所以萌生劫掠jian.yin一番的想法,自己這算是引狼入室了,明知這伙人是亡命之徒,但為了報復蘇錦居然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其次便是,那晚一共有三股人馬進行了火拼,除了燕三和張黑子等人之外,還有一幫神秘的黑衣人進了宅子,最后將燕三等人盡數誅殺;從后院的鐵門上的破損來看,顯然有人在鐵門上插了利器當臺階翻.墻入宅;雖然外墻上并無痕跡,但靠墻的大樹上斷了一根粗大的枝椏,足以證明這一點。 第三便是,這伙人似乎是有備而來,而據夏思菱身邊的人交代,夏思菱最后似乎便是跟著這伙人走的,雖然大家都被綁著丟在廂房里,嘴巴堵上但耳朵可是能聽見的,隱隱約約的感覺夏思菱并無一絲反抗便乖乖的跟著那幫蒙面人走了。 第四點便是開封府提供的仵作的驗尸結論,燕三的尸首在小腹上又個巨大的創面,跟在玉璋樓死的人的臉上被打了滿臉的鐵砂一樣,燕三的肚子上也是千瘡百孔被打入大量的鐵砂,不用問這又是火器所為。 夏竦頭皮發麻,玉璋樓中之事他已經認定是蘇錦所為,當然依據不是火器,而是救走那名叫做柔娘的女子的舉動;而這一次的火器傷口跟上一次完全一樣,這只能說明一點,這伙黑衣人和玉璋樓兇案的元兇是同一伙人,只能是蘇錦所為。 這樣的推測也恰好能說明夏思菱為何毫無反抗便跟著那群黑衣人走的原因。 夏竦不知道是該恨蘇錦還是該感謝蘇錦,很顯然,當晚燕三一伙是占了上風的額,張黑子等人盡數死在燕三手上,燕三已經帶人充入了內宅;而燕三的尸身在夏思菱的樓上閨房中被發現,這些都說明燕三是要對夏思菱意圖不軌。 若非后面來的這幫人,夏思菱怕是難逃被污之局;從這一點上來說,夏竦倒是有些感激之意;但蘇錦膽大妄為居然連番的侵入自己的宅院,上一回不知怎地沒帶走夏思菱,這一回則干脆連人帶錢一掃而空,完全的將自己不放在眼里了。 夏竦陰沉著臉在房中踱步,如今女兒算是跟著蘇錦跑了,自己沒有證據證明是蘇錦帶走了他,雖然明知是他無疑,但畢竟全是臆測,也無人看清蘇錦的臉;除非是在蘇宅中搜出夏思菱來,否則這個啞巴虧還要繼續的咽下肚去。 而且眼下還有一樁最最緊要的事情要辦,那便是燕三死后,他的相貌被刑部的緝捕司給認出來了,這是今天自己剛剛的得到的消息。 燕三以前的底子是匪徒,這幾年在江湖上做了不少采花殺人大案,各地官府都在畫影通緝,卻死在自己的宅子里,還有仆役證明他是自己請來的護院,這件事著實有些棘手。 想來想去,夏竦決定先將夏思菱之事暗中查訪不露聲色,集中精力先將燕三之事撇清再說,此事倒也不難,只需要仆役翻供說那晚沒看清楚,燕三一伙根本就非自家護院,那晚是他們登堂入室欲作案,為自家護院張黑子等人所察覺,遂引發了惡斗。 夏竦雖心中憤懣難平,但理清了思緒之后,夏竦也恢復了冷靜自若,而整件事也并非全是壞消息,也有讓夏竦欣慰之處,那便是夏思菱十之**還活著,雖然不肖,但畢竟是自己的女兒,能知道她身在何處,且還活得好好的,自己也算是放下了一件心事。 第七零一章掩飾 汴梁城中連出大案,趙禎的面子上著實掛不住,動輒便是滅門慘案,一次比一次死的人多,這還了得?而且是針對朝廷要員,再不下狠心治理,京城都快成匪徒肆虐之地了。 兇案發生之后,趙禎便第一時間召來開封府權知大加斥責,并限定十日內必須查明案情緝捕元兇,十日后若無說法,開封府自上而下全部官降三級以示懲戒。 文彥博快也郁悶死了,自從玉璋樓大案之后,開封府已經不遺余力的在城中加強了治安,小偷小摸的抓了不少,就連以前積壓下來的未破的案子也一鼓作氣破了幾十宗,開封府大牢中已經人滿為患了;本以為京畿治安將會大為好轉,卻不料又出了驚天大案,不用趙禎斥責,文彥博自己也是過意不去。 皇上壓自己,自己便只能壓下邊,文彥博嚴令開封府提刑司對案情深究細挖,一定要找到蛛絲馬跡之處;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死去的燕三的身份居然被爆了光,此人正是官府緝拿多年的流寇,再經一一核實,死去之人中起碼有近二十名是燕三的手下,同為流寇一類。 文彥博深感棘手,這些人是怎么跟夏竦扯上關系的?據夏家仆役交代,燕三一伙是一個月前受雇成為夏家護院身份,難道夏竦跟這些人之間竟然有些什么勾連不成?這一發現驚得文彥博渾身冒汗。 文彥博頗為精明,他跟夏竦也無冤仇,也不像歐陽修那般逢到這種事情必然如貓兒聞腥蒼蠅逐臭一般的興奮,相反他感到極為的麻煩,夏竦來當朝名臣,不管他私下里的名聲如何,但在朝廷大事上卻一直是盡心竭力的;這幾年,夏竦在西北坐鎮,跟龐籍、范仲淹、韓琦等一起力拒西賊于國門之外,堪稱中流砥柱,這樣的人豈會和這些江湖上的流寇扯上關系? 想來想去,文彥博決定將此事通報給夏竦,探探他的口風。 還沒等文彥博上門拜訪夏竦,夏竦倒是親自找上了開封府衙門,帶來了一系列的畫押之后的供狀。 事情突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夏竦宣稱此案情已經告破,原因是關鍵證人的出現將此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夏家一名叫劉二奎的護院突然現身,據說還帶回了夏小姐,這劉二奎是夏竦專門安排在后院中保護夏小姐的專職護衛。 據劉二奎聲稱,當晚燕三一伙闖入夏宅劫掠,二進的張黑子帶人與之死戰,雙方均死傷慘重,劉二奎為了保護夏小姐并未參加廝殺,但后來燕三等人得勝之后闖入內宅之后,劉二奎率手下十幾人以逸待勞一舉將身負重傷的燕三一伙兒盡數擊殺,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怕再有匪徒前來,故而帶著夏小姐從后院翻.墻逃了出去。 于此同時,夏家的仆役盡數改口,將原來開封府傳喚之時所交代的口供全部推翻,他們都說當時害怕的緊,腦子也嚇的發懵了,其實他們根本不認識燕三這個人,此人是當天傍晚趁著大雨沖進宅子里行兇搶.劫的,只是這人行兇之時自稱燕三,所以才知道了他的名字。 文彥博滿頭霧水,這種理由實在過于牽強,而且漏洞百出,尚有很多的疑點沒有澄清,譬如燕三的傷口,譬如后院的鐵門上的攀爬痕跡,再譬如斷折的樹干,以及昨日在汴河下游被打漁之人無意發現的兩艘沉船,有人認識那兩艘船,說是汴河上送貨的船夫老王頭和老孫頭的船,而且老孫頭和老王頭也交代了,那天傍晚有人重金買了自己的兩艘小船,種種跡象表明,案情跟夏竦所說的經過大相徑庭。 文彥博隱晦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夏竦一番大笑之后拍著文彥博的肩膀道:“文權知,本官可是為了你著想,本官實在是不忍眾人為了我府中的案子丟了烏紗帽啊?!?/br> 文彥博更是不解,忙問道:“求大人明言?!?/br> 夏竦道:“皇上下了十日之期要你們破案,否則便將開封府所有人等官降三級,今日已經是第幾日了?” 文彥博愁眉苦臉的道:“第七日了,下官無能啊?!?/br> 夏竦微笑道:“還有三天你們能破得了這個案子么?能夠抓到元兇么?” 文彥博頹然長嘆道:“唯一的線索便是兩名船夫見過的買船之人,下官判斷他們正是最后闖入貴府劫走令愛之人,只可惜兩名船夫老眼昏花全然沒看到那伙人的面孔,這可無從著手了?!?/br> 夏竦冷笑道:“這顯然是一起有預謀有計劃的行動,怎會輕易的被你查出來;看來剩下的三天對你們而言也是白搭,然則十日期限之后你堂堂開封府權知便要被貶到不知何處去當個芝麻綠豆大的縣令小官了,你手下的跟著你混飯吃的這些官兒也統統要被降職,有人的人就靠在衙門混薪水養家,這么一來豈不害苦了大家么?背地里這些人不會罵作案匪徒,恐怕是要戳著你的后脊梁罵娘了?!?/br> 文彥博面色發青,夏竦說的確實是實情,這事該怎么辦?自己是毫無章程可言。 “所以本官給你個臺階下,便是為了讓你們能保住烏紗,在皇上那邊有個交代,反正案情只有你開封府和本官知道,本官不捅破,這案子在明面上便算是結案了?!?/br> 文彥博一驚道:“這豈非是欺君么?” 夏竦冷笑道:“文權知是讀書讀傻了么?這是權宜變通之策,為官不知變通還能當官么?皇上那邊先有個交代,老夫也不會捅破你的窗戶紙,這樣明面上結案,暗地里繼續查,時間上極為寬裕,從查案的策略上也是一招妙手;一旦宣布案情告破,你相信真正的元兇能不松一口氣么?這樣便容易漏出馬腳來,也便于你們開封府真正的將此案查清,你當老夫宅中吃了這么大的虧便這么算了么?老夫這可是完完全全的為了你們著想?!?/br> 文彥博如醍醐灌頂,一拍腦袋自嘲道:“哎呀,瞧我這榆木疙瘩腦子,夏大人一番好意,我竟然當了驢肝肺;聽大人一番教誨勝讀十年圣賢之書啊?!?/br> 夏竦微笑道:“你明白這其中的關竅便好,其實老夫也不想對上隱瞞,但兇手如此狡猾,咱們必須要棋行奇招;老夫知道,燕三的身份讓你們對老夫有所疑問,其實老夫也是才知道燕三是朝廷通緝的慣匪,老夫久在西北御敵,焉知福建地方上的事情,這一次回京任職,因出了玉璋樓之事所以經人引薦收了這伙人當護院,主要是為了保護家宅安寧,沒想到卻出了這檔子事;但好在燕三一伙兒盡數授首,我家護院張黑子等人雖然也死了,但也算是為朝廷捐軀,本官也算是歪打正著為朝廷除了這一禍害?!?/br> 文彥博算是徹底的服了,這件事居然能被夏竦說成是功勞,而且還說的頗有道理,光是這份移花接木的本事,便是自己所望塵莫及的。 “夏副使,本官在此立誓,定盡快尋回令愛捕獲兇酋,不負大人厚愛之恩,今后大人有何差遣只需知會一聲,下官義不容辭?!?/br> 夏竦心中大樂,摟草順便打兔子,自己輕松說服文彥博這個戇貨停止追查燕三之事,還能順便獲得文彥博的好感,這可算是大難之后的后福了。 “文權知說哪里話來,你我同朝為官,豈能像他人一般見文權知將受罰而不加援手的,再說此事因老夫宅中之事而起,焉能袖手;差遣是不必了,文權知記著老夫的好意便是?!毕鸟岛呛嵌?,拍拍屁股告辭了。 …… 夏思菱被救了出來,蘇錦不敢掉以輕心,早早的將夏思菱送到城西晏家的一座莊園中居住,從而躲過了開封府接下來幾日發瘋般的大搜捕。 雖然官員的宅子一般不讓搜捕,但這回不同,這么大的案子,在皇上重壓之下,文彥博也顧不得顏面,開始幾天的搜捕確實夠細,竟然從女囚牢中的獄卒中拉了十幾個女獄卒專門對官宦內宅進行搜捕。 虧得蘇錦心里明白這一回的動靜實在太大,必會有一番折騰,這才沒露餡,蘇家后宅自然也大大方方的讓前來搜查的女獄卒們逛了個遍。 夏思菱放在城外只是權宜之計,蘇錦即將去渭州上任,隨行的名單上自然而然便加上了夏思菱的名字,將她帶去西北,夏竦的手再長,怕也是鞭長莫及了。 第七零二章離京 (感謝書友6655665賜予月票,感謝野鶴道人的打賞。) 時間飛逝,忽忽已是六月下旬,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 而蘇錦也辦妥了各項赴任手續,王朝等人也從兵部領了兵符回來,晏碧云精打細算抽出三百萬貫錢讓蘇錦帶著隨行,在渭州開辦銀莊主要是將朝廷在西北的軍餉和官員的俸祿就地解決,于其他方面倒也沒什么追求。 本來秦鳳路各地駐扎的兵馬和官員的俸祿一旬也不過六十萬貫,之所以帶足三百萬貫便是因為來往運輸困難,又不安全,只要這一次帶足了錢銀,可保一年之需,那便不怕路途遙遠,也不至于朝廷的軍餉俸祿拖欠影響軍心了。 三司和樞密院也有大批的軍需物資隨同前往,既然蘇錦赴任,隨行的有五百馬軍護送,那么再加上這批物資的隨行護送的上前官兵和幾千民夫,這一路上當可確保完全無虞。 蘇錦是老大的不愿意跟這些輜重一起同路,因為既然同路便免不了擔上干系,而且輜重行進緩慢,這一路上千里迢迢,怕最少也要行個十天半個月才成。 但是形勢所迫,不得不為之,再說這些兵器糧草之類的物資也干系著西北的戰局,自己去渭州上任之后將來也免不了跟兵器司和三司打交道,還是跟他們搞好關系為好。 家中隨行的人員業已敲定,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是被封了馬軍都頭的,自然要跟著去,本來蘇錦想讓他們其中一兩位在家中護衛,現在卻泡了湯;好在晏碧云原來的護衛中有幾名好手,晏碧云回娘家去向晏殊要了來當了蘇宅的護院頭領,這才讓蘇錦放下心來。 女眷中晏碧云是絕對不能跟著去的,生意上的事倒在其次,主要是她懷胎已經三個多月,那肚子就像是發了酵的面粉上了籠屜,眼瞅著便鼓了起來,按都按不??;本來身子就弱,更不能經受這一路的顛婆。 況且眾人談及西北個個色變,說是連洗臉的水都是從地下深井中抽出來的,而且見天的狂沙漫漫,勁風如刀,白日里曬得蛻皮,晚上卻又冷到骨髓;不管是真是假,蘇錦更加不能帶著晏碧云前去了。 小穗兒天不怕地不怕,蘇錦有心讓她在家中伺候晏碧云,她人聰明機靈,也能幫晏碧云跑跑腿兒,可是這小妮子死活不愿,哪怕是蘇錦嚇唬她會曬得跟個挖煤的一樣黑,她也死活要跟著去。 本來晏碧云也要蘇錦帶上柔娘或者浣娘前去伺候,但蘇錦拒絕了她的提議,兩姐妹和小嫻兒還是呆在晏碧云身邊為好,晏碧云身懷六甲,身邊支應貼心之人越多越好,再說蘇錦也不愿將自己的女人帶去那種地方,一個個被糟蹋的像個老太婆一樣的回來。 萬事具備,六月末的一天,臨行前的一天晚上,蘇宅舉行家宴給蘇錦踐行;王夫人出來坐了一會兒便回房歇息去了,蘇錦知道王夫人是傷心自己又要離家,但她盡量不在眾人面前表露出來,這回回房中還指不定怎么抹淚去了。 對于即將到來的離別,眾人都有些無奈,酒席上的氣氛也有些沉悶;晏碧云自然知道是大家舍不得蘇錦離開,寬慰了一番之后,請柔娘和浣娘唱個曲子活躍一下氣氛。 柔娘浣娘兩姐妹其實根本沒有心思唱曲兒,蘇錦這一去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習慣了他在身邊,什么事都依靠著他,這一走心里頓時空落落的。 但少夫人開口了,姐妹兩也不好推辭,于是一人撫琴一人琵琶唱了一首《琵琶行》。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日浮梁買茶去……” 蘇錦大翻白眼,本來是要活躍氣氛,這曲子這般哀婉,搞得生離死別一般,而且隱隱還透著一股指桑罵槐之意,好像自己便是那重利輕別離的滿身銅臭的商賈一般,著實教人郁悶。 晏碧云捂嘴直樂,聰明如她自然知道這姐妹兩心里想的是什么,于是待兩姐妹唱完之后,親自起身替她們斟酒;柔娘和浣娘趕緊道謝,晏碧云既為少夫人,再不能像以前那樣隨便的談笑了,身份有別,尊卑便有別,更何況自己姐妹到現在連個名分都沒有。 晏碧云笑道:“兩位meimei唱的極好,趁著相公今夜還在家中,有件事兒想跟兩位meimei商量一下?!?/br> 柔娘忙笑道:“晏jiejie這般客氣作甚,有什么吩咐我姐妹照做便是?!?/br> 晏碧云輕笑道:“那好,那日我和老夫人商議了,相公不在場,但此事他決計不會反對,說的便是你姐妹二人的名分之事?!?/br> 柔娘和浣娘騰地紅了臉,柔娘跺腳道:“jiejie說的什么話?!?/br> 晏碧云笑道:“你們不愿意么?要是不愿意就算了,強扭的瓜不甜,沒得叫人說咱們相公強娶民女,那可就冤枉了?!?/br> 柔娘和浣娘嬌聲不依,晏碧云拿自己姐妹取樂,明知是一百二十個愿意,偏偏要拿這話來笑話人。 “呆相公,這時候還不出來說句話么?”晏碧云推了蘇錦一把,蘇錦這才如夢方醒悟,忙道:“對對,這事早該辦了,具體的cao辦我也不懂,晏jiejie幫著cao辦?!?/br> 晏碧云笑道:“自然要正正經經的娶進門來,風光熱鬧一番,兩位meimei出身也是官宦之家,可不能馬虎,奴家看先寫了婚書定了名分,待選個好日子,相公回來京述職或者是有了省親的假期正好一并辦了?!?/br> 柔娘和浣娘珠淚閃閃盈盈下拜,晏碧云到底是大方豁達,大婦張羅著給夫君納妾,這事說出去恐怕誰也不信。 “晏jiejie,奴家姐妹有個請求,望公子爺和晏jiejie準許?!变侥镙p聲道。 蘇錦道:“有什么就說,都是自家人,今兒這氣氛怎么這么別扭?!?/br> 浣娘道:“我和jiejie自然是蘇家之人,此生除了侍奉老夫人和公子爺晏jiejie之外別無他念;晏jiejie能為我姐妹著想,我姐妹銘感于心;我和jiejie私下商議了,自然要求個名分,但婚事還要等尋了爹爹之后在辦,爹爹也許還在人世,公子爺說會派人去打聽,若是確實不在人世,那也罷了;但若在人世的話,女兒結婚,爹爹卻不在場,實為我姐妹憾事,我爹爹也比會傷心?!?/br> 晏碧云看了蘇錦一眼,蘇錦道:“說的在理,你們放心,我去了渭州安頓之后便專門派人去益州打探消息,必然會給你們回話,說到底這是我的不是,早該要替你們著想,是我疏忽了?!?/br> 柔娘和浣娘大喜,兩姐妹跪地給蘇錦和晏碧云磕頭,蘇錦趕緊將兩人扶起來,責怪道:“這是做什么,咱們家沒這么多規矩?!?/br> 晏碧云笑瞇瞇的道:“好了,這下心里的大石頭落定了吧,剛才指桑罵槐的好一頓挖苦,也不知某人聽出來了沒有?!?/br> 蘇錦笑道:“如何不知,我要求補償,重唱一首?!?/br> 柔娘紅臉道:“唱什么呢?” 蘇錦道:“離別沒那么凄慘,人說小別勝新婚,離別是為了更甜蜜的團聚?!?/br> 浣娘道:“那只有唱公子爺的《鵲橋仙》了?!?/br> 眾人拍手叫好,于是兩姐妹重新落座一人撫琴一人高唱:“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br> 蘇錦端著酒杯,眼光在兩姐妹玲瓏有致的身子上來回梭巡,不經意跟兩人投過來的含情目光相遇,頓時便黏在一起,糾纏不開了。 當晚蘇錦安頓好晏碧云之后,大著膽子將浣娘和柔娘姐妹叫在一處,離別之際自然極盡纏綿癲狂,兩姐妹被蘇錦各種花樣玩的死去活來,最后精疲力竭告饒認輸。 意氣風發的蘇錦又摸到了小嫻兒的床上,將長腿美女好一頓折騰,天色將明之時,蘇錦才罷手;腰背隱隱作酸,不覺感嘆身為古代男子艷福不淺,但消耗確實也不小,今后便是為了性福,也要勤加鍛煉,保重身子,否則可就真的應了那句粗俗的話叫做‘望叉空流淚’了。 睡了不到一個時辰,蘇錦便起身了,梳洗已畢,去王夫人房中告了別,便在眾人的簇擁之下出了府門。 王朝馬漢等人帶領五百馬軍早已將東西準備完畢,大隊人馬出了西門,和在西門外等候的三司押送糧草物資的官員以及兵部兵器司的押送兵器物資官員回合。 十幾位交好的官員前來送行,其中竟然有夏竦的身影,這讓蘇錦著實加了一層防備。 晏殊拉著蘇錦道:“西北范帥和韓帥,以及經原路經略安撫招討使王沿大人哪里我都已經提前打了招呼,此去西北多聽聽三位大人的教誨,小心行事當無大礙,切忌妄為,哪里可是邊陲,渭州是最前線,你須得加十二分小心?!?/br> 蘇錦點頭稱是,由于其他官員一一話別,安慰了一番哭的淚人兒一般的晏碧云和柔娘等人,轉身欲上馬開動;忽然見夏竦快步上前,對蘇錦道:“蘇大人,借一步說話?!?/br> 蘇錦滿腹狐疑的跟隨夏竦來到路邊站定,夏竦盯著蘇錦看了半晌,忽然輕聲道:“蘇錦,老夫知道菱兒在你手上,你也莫要狡辯,老夫知道你必不會承認;我也非是向你興師問罪,事實上老夫手中并無證據,但菱兒是我愛女,老夫只請你善待于她,至于你我之間的事情,本不該涉及他人;身在官場之中,有些事不得不為之,即便將來你我到了勢成水火之時,老夫還是要請你善待于她,因為她確實是真心對你?!?/br> 蘇錦不能多說半句,誰知道這老狐貍是不是在套自己的話,聞言只是抱拳道:“夏副使,這話我記著了,其他的恕在下不能承諾,但對于令愛,我蘇錦亦是至誠以對,夏副使大可放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