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節
蘇錦道:“那不就結了么?既然案情已經水落石出,為何偏偏要送往廄呢?既勞力又勞財,何必多此一舉?!?/br> 呂夷簡喝道:“大膽,你是說皇上行為不當是么?皇上要發什么旨意,還要你來同意不成?天子旨意一言九鼎,皇上既然下了第二道旨意,你們便遵旨而行便是,難不成還要討價還價不成?” 蘇錦毫不相讓的瞪了回去:“呂相,你身在廄豈能了解揚州城當時的情形,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你若硬是說我抗旨,那我便承認是抗旨,而且是我一人故意抗旨,歐陽大人和宋知府想攔我都沒攔住,我就是要在圣旨宣讀之前斬了那幫蛀蟲,因為這是替皇上著想,替社稷江山著想?!?/br> 呂夷簡嗤笑道:“你果然是抗旨,既然自行承認了,本相也不跟你多說,這條罪名便是成立了?!?/br> 蘇錦暗罵一聲‘老狐貍’,居然給自己往下解釋的機會。 晏殊及時跟進,上前道:“蘇專使自承抗旨,卻又說是為皇上著想,為大宋社稷著想,想來必有緣故,不妨說說看?” 呂夷簡冷聲道:“狡辯而已,有什么好說的?!?/br> 晏殊漫不經心的道:“他已自承抗旨,罪名已定,但聽聽理由又有何妨?便是草民犯罪也有申辯的機會,何況蘇錦乃是辦理糧務的有功之臣,呂相襟懷廣闊,卻不容三言兩語么?” 呂夷簡冷哼一聲不再說話,眾人將目光轉向趙禎,就聽趙禎輕咳一聲道:“那便說說看,朕也想聽聽為何抗旨倒還是為了朕著想,這倒有趣了?!?/br> 第五六一章大慶殿風云(七) .. 蘇錦早在揚州抗旨殺人之后便已經想好了托辭,此刻更是不假思索,將準備好的說辭滔滔道來。 “皇上難道以為微臣想背上這個殺人的名聲么?想微臣過了年才十七歲而已,為了辦糧務殺了那么多的人,就算殺的是該殺之人,于我名聲似乎也沒多大好處;微臣回廬州之后,四鄉八鄰皆敬而遠之,渾不似以前在廬州之時那般親密,微臣還狠納悶,后來微臣的娘親點破了窗戶紙,原來眾鄉鄰都說我殺了不少人,身上有股子煞氣,都不愿與我交往;微臣原本看上城東李員外家的千金,擬回鄉托人求聘,原本是十拿九穩之事,卻吃了個憋,人家一口便回絕了;媒人婆子回信說,那家小姐嫌微臣殺戮過重,不愿嫁我?;噬夏f,微臣弄得人人敬而遠之,媳婦都娶不上為了什么?微臣這不是自討苦吃么?” 群臣中有人不由自主的笑出聲來,晏殊大皺眉頭,這小子信口胡謅,也不顧體統,大殿之上拿自家的瑣事來說道,真是教人無語。 呂夷簡杜衍等人冷眼看著蘇錦,心道:看你還能出多少的丑,此事解釋不清楚,必不與你干休。 趙禎本板著臉,聞聽此言不禁莞爾,忙咳嗽一聲掩飾住,肅容道:“這是何道理?蘇專使為朝廷辦事,鏟除貪官本是大快人心之事,百姓當愛戴推崇才是,怎會有此等事發生?!?/br> ” 趙禎安慰道:“蘇專使一表人才,別人看不上你是他們沒有這個福氣,百姓們暫時會有誤解,一旦了解真相之后,必會愛戴尊敬于你?!?/br> 蘇錦拱手道:“多謝皇上夸獎,微臣也不是為此事煩惱,微臣只要能為朝廷為百姓做些事情,哪怕受人誤解,一輩子打光棍也無所謂?!?/br> 呂夷簡終究忍不住,喝道:“蘇專使便是因為此事才抗旨?” 蘇錦沒理他,面朝趙禎繼續道:“微臣也曾和歐陽中丞商議過干脆將此案移交刑部審理,落得個無事一身輕;可是當時揚州的形勢實在不容樂觀,眾多官員在押,馮犯的手下門徒甚眾,很多官員的私養的護衛和龍虎門的眾多弟子皆在城中,可疑情形每日可見,也有人趁亂煽動,散布謠言,百姓們也驚慌失措。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和歐陽中丞才決定向皇上請旨,將犯人在揚州正.法?!?/br> 趙禎托著下巴,緩緩道:“你們是想借正.法之際震懾宵小,壓服余孽?” 蘇錦點頭道:“正是作此想法,揚州經歷數十天的饑荒動亂,微臣負皇命前往,雖然拿了首惡,懲了墨吏,但若不能讓形勢平息下來,這差事也只算是辦成了一半;微臣可不想做一半留一半,要做便做到位?!?/br> 趙禎贊道:“這種態度還是可取的,百姓們自然希望有個安定的生活,光是拿了人,城中的人心不能平復,還是會釀出事端?!?/br> 蘇錦道:“皇上圣明,加之街頭上不知何時傳出一股謠言,說這些官員若是押解上京便會無罪釋放,有人謠言傳的有鼻子有眼,說某官和朝中某大員之間有何種關系,又說可使錢買命,這幫墨吏個個身家巨萬,買命錢對他們而言絕對不成問題云云。謠言讓百姓們人心惶惶,我等還未請旨,百姓們已經開始自發的聯名請愿了,他們聚集在府衙廣場上聯名寫下請愿書遞交上來,這才堅定了我和歐陽中丞請旨的決心?!?/br> 趙禎道:“那萬人聯名請愿書朕倒是看到了?!?/br> 蘇錦道:“是啊,這便是民意,當圣上下達就地正.法的圣旨之后,揚州城中父老奔走相告,終于能親眼目睹禍害他們數年的禍首被正是他們做夢也想的事情;百姓們也為皇上的圣明所感動,我和歐陽中丞騎馬巡街宣布皇上圣意的時候,沿街父老盡皆跪地高呼萬歲;那場面簡直太感人了,微臣敢說,現在的揚州城中,人人對皇上奉若神明,都說皇上是百姓的貼心人,大救星。還有百姓編了歌謠歌頌皇上呢?!?/br> 趙禎雙目放光道:謠念來聽聽?!?/br> 蘇錦清清嗓子道:“東方紅,太陽升,大宋出了個大救星;他為百姓謀福利,他是百姓的大恩人!” 這不倫不類不文不白的歌謠,竟讓趙禎感動不已,雙目也似乎濕潤了,只見他輕敲龍椅扶手,嘆息道:“民意啊,民心所向,乃是朕畢生所望,朕登基以來,致力藏富于民,輕徭役減賦稅,便是想讓百姓們過上安居升平的r姓們雖罹遭饑荒,但朝廷但有片恩,也懂得回報,實在是叫朕汗顏?!?/br> 蘇錦道:“皇上也不必如此,這都是皇上施仁政的成果,是您應得的?!?/br> 趙禎嘆道:“朕明白你的苦心了,朕知道你拒不執行第二道圣旨,是怕讓百姓失望,怕揚州城重新陷入混亂之中,你考慮的周全,這一項抗旨之罪,朕赦免你了?!?/br> 蘇錦高呼萬歲,跪倒謝恩。 滿朝文武眼珠子亂蹦,很多人暗挑大指一個個鉆研馬屁功,自以為爐火純青見到高手了,眨眼間連皇上都被弄得差點哭了,連抗旨之罪都免了,這份本事,豈是自己那種只會阿諛溜須的蹩腳馬屁功所能比的;馬屁拍到最高境界,便是如蘇錦這般直拍進皇上的內心之中了。 呂夷簡不甘心這事就這么過去了,忙道:“皇上三思啊,這抗旨之罪豈能就此赦免,若都如此,今后皇上的旨意誰還遵從?豈不是亂了套了么?” 趙禎擺手道:“朕的旨意誰敢不尊?難道不要腦袋不成?蘇錦此舉乃是從大局著想,確如他所言,他在為朕著想,替朕收攏人心呢;而且朕遠在京城,自然不如他了解揚州的情形;若非你們堅持要朕慎重,朕怎會發出第二道旨意,說起來這第二道旨意有些倉促,考慮的不太周全呢?!?/br> 呂夷簡趕緊閉嘴,再糾纏下去,皇上說不定會把火燒到自己身上,既然圣意已決,該放手便放手,呂夷簡可不是個一根筋的人。 呂夷簡肚里有氣,一言不發退回錦凳上坐下,似乎再沒有歷數蘇錦罪責的興趣了;杜衍郁悶之極,呂相受挫看樣子不打算再說話,自己可不答應;相位的爭奪自己也有機會,而晏殊是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打擊晏殊的最好辦法便是將蘇錦治罪。拔出蘿卜帶出泥,蘇錦倒霉,晏殊便跟著倒霉,那才是最佳的結果,所以即便呂相不出手,他也絕不能收手。 “呂愛卿,對蘇錦你還有何責詢的么?”趙禎問道。 “老臣沒有話說了?!眳我暮啔夂艉舻牡?,臉上能刮下三斤屎來。 趙禎道:“還有那位愛卿,對蘇錦所辦糧務之事有所質詢的么?若沒有的話,便請提出此次嘉獎的方案,讓朕斟酌?!?/br> 眾人紛紛搖頭,表示沒有,誰都看得出來上是偏袒蘇錦了,連抗旨之罪都能赦免,誰還會去找不自在觸霉頭?呂相的面子都落了,皇上還會在乎其他人的面子么? 趙禎剛要說‘那便開始議功吧’,話沒出口,就見杜衍緩步出列,沉聲道:“皇上,臣有一疑問想請教蘇專使?!?/br> 第五六二章大慶殿風云(八) .. > 在趙禎的點頭默許下,杜衍挪著黑胖的身子,來到蘇錦面前,拱手道:“蘇專使力挽狂瀾,為朝廷糧務打開局面,有勇有謀,老夫甚是欣賞?!?/br> “多謝杜樞密夸獎,為朝廷效力雖萬死而不辭?!碧K錦抱拳還禮道。 “專使不必過謙,然官員行事,須得考量權衡,以不違朝廷法度為前提,蘇專使抗旨不遵之事,即便是皇上赦免了你的罪,但老夫還需提醒你,此事有欠考慮,可一不可二,否則便是為我大宋官員樹立了反面的形象?!?/br> 蘇錦躬身道:“受教了,定將杜樞密金玉良言謹記在心;皇上厚愛,下官豈能不知好歹,定不會再犯?!?/br> 杜衍微笑道:“那就好,蘇專使能幡然醒悟,也不枉圣上一番愛才惜才之心;但老夫還有一件事要問問專使,還請專使解釋清楚?!?/br> 蘇錦道:“請杜樞密垂詢,下官知無不答?!?/br> 杜衍習慣捏了捏下巴上肥厚的贅rou,靜靜的道:“蘇專使辦差之際,曾率我京城侍衛馬軍二百隨從聽用,并由馬軍副指揮使龍真領帶,如今糧務之事已經圓滿,馬軍除捐軀二十六人之外,其余一百七十四人盡數歸列,兩位馬軍都頭也凱旋而回,但龍真卻為何遲遲不見現身呢?龍真是協助蘇專使辦差的下屬,也可以說是蘇專使的副手,怎地蘇專使對龍真的消失只字不提呢?” 蘇錦就知道這件事躲不過去,別人不問,身為樞密使的杜衍肯定要問的,因為他已經從晏殊口中得知,龍真便是杜衍舉薦跟隨自己辦差的,現在一個堂堂馬軍指揮副使失蹤了,杜衍豈能干休。 ) 蘇錦只字未提此事,引起諸多人的聯想;明白人都知道,龍真是杜衍舉薦跟隨蘇錦辦差,實際上便是安插在蘇錦身邊的暗樁;聯系到蘇錦是晏殊舉薦,而晏殊和杜衍之間半公開化的奪相之爭,這里邊的彎彎繞可謂是微妙之極;而如今糧務圓滿完成,在這件事上也能分一杯羹的龍真卻人間蒸發,倒是頗為耐人尋味。 眾人看向蘇錦,希望蘇錦能給個解釋,自己的副手消失了,身為其上官,蘇錦確實欠缺一個解釋。 蘇錦顯得有些激憤,語氣也有些冷漠:“杜樞密,此事下官還想問您呢,他是禁軍指揮使,自視甚高,跟隨我辦差之際便數次違抗我的命令,本人為大局著想,并未于他太過計較;八公山土匪劫糧之時,此人竟然毫不抵抗,任由四百余名烏合之眾在他率領的兩百騎兵的眼皮子底下將糧食搶走,簡直丟盡了我大宋官兵的臉;據稱此人乃是杜樞密所舉薦,我還想問問杜樞密,為何會舉薦這么個膿包來丟皇上的臉丟朝廷的臉呢?!?/br> 杜衍冷喝道:“蘇專使,說話可要小心些,龍真押運糧食為土匪所劫之事的起因其實在你的身上;若非你決策失誤,舍水路而走陸路,怎會有此事發生?” 蘇錦冷笑道:“杜樞密這話我聽出來了,您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買刀殺人,殺人的沒有罪,卻是賣刀有罪,這事也只是在朝廷上說說,若是傳了出去,豈非讓人笑掉大牙么?” 杜衍臉上發燙,也覺得自己這話說的有些強詞奪理,好在面龐黝黑,臉紅倒也無人覺察,只強辯道:“蘇專使這個比方不太妥當,一條是安全的水道,一條是土匪出沒的危險陸路,你卻偏偏舍棄安全的那一條,選擇危險的那一條,這難道不是你的錯么?” 蘇錦笑道:“杜樞密是真不知道還是裝糊涂?也罷,下官不妨解釋解釋此事,也免得有人說我蘇錦辦事不按常理;實際的情形是,其一時值隆冬季節,又經歷半年大旱,江水回落,河道枯竭,而且全部冰凍上了,即便這些因素可以克服,走水路也要大批船只溯流至廬州城南碼頭上貨,然后沿江而下到達揚州南碼頭,再沿著運河往北抵達揚州?!?/br> 杜衍道:“這不是很順趟么?” 蘇錦嗤笑道:“聽起來是很順趟,但首先,船從何來?其二即便有船,糧食上船要雇大車人力,下船也要雇大車人力,這中間要耽擱多少時間,揚州城中每日都有饑民餓斃有流民嘯聚,能耽擱的起么?何況船只根本開不到碼頭上,兩端連接長江的淝水和運河干的像個小河溝,澡盆都浮不起來,難道請海龍王作法呼風喚雨不成?” 杜衍翻翻白眼道:“那也比明知土匪搶.劫卻偏偏鋌而走險要好。實際上為土匪劫去之后,耽擱的時間反而更長?!?/br> 蘇錦呵呵笑道:“這正是下官所疑惑的,為何兩百馬軍卻敵不過幾百裝備簡陋的烏合之眾呢?不是土匪太狡猾,而是龍真無能而已?!?/br> 杜衍喝道:“休得詆毀禁軍將官,此事早有定論,運糧的時間乃是在天降大雪之后,馬軍的優勢在于馬上,雪后道路泥濘,馬軍的優勢如何發揮?你不懂軍務,根本就沒有指謫的權利;龍真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br> 蘇錦笑的打跌,有些肆無忌憚,晏殊皺眉喝道:“蘇專使,這是朝堂之上,皇上也在此,注意你的言行舉止?!?/br> 蘇錦滿不在乎的道:“皇上,諸位大人,難為你們還能如此鎮定,你們不覺的杜樞密說話實在好笑么?” 杜衍喝道:“有何可笑之處?” 蘇錦笑道:“請問杜樞密,在你看來,是兩百馬軍在平地上阻擊四百土匪容易,還是等土匪上了山寨之后再帶人去攻容易呢?您懂軍務識戰法,不妨替下官解釋解釋?!?/br> 杜衍冷冷的道:“還輪不到你來考究老夫?!?/br> 蘇錦笑道:“你不屑跟我談論軍務,那我便問別人;請問哪位大人是領軍之人,可否幫蘇錦解此疑惑?” 眾官一個不動,雖也不想在這時候趟渾水,雖然不知道蘇錦這么問的用意,但顯然是有后招的。 趙禎發話道:“龐愛卿,你在西北久經沙場,對軍務捻熟之極,你來給蘇專使解惑?!?/br> 龐籍轉了轉眼珠子道:“啟奏陛下,老臣大多主管后勤糧草之事,這等具體的戰例剖析恐剖析的不夠全面,還是請他人回答比較好?!?/br> 殿上人人暗罵:形勢不明之時,不惜自承無能以求明哲保身,確實是老狐貍一個。 趙禎無奈,在群臣中掃了幾眼,指著吏部侍郎范雍道:“范愛卿,你來說吧,你曾出知延州邊陲,也數度率兵與敵交手,當能解釋的清楚?!?/br> 范雍翻翻白眼,只得出列行禮道:“那老臣便站在自己的角度試為剖析一番;蘇專使所言兩例其實是野戰和攻堅戰的對比,在臣看來,這二者的難易程度跟很多因素有關,譬如兵力對比,天氣,地形,士氣,兵戈等等;若想簡單的得出結論,卻也不太容易?!?/br> 趙禎皺眉道:“也沒讓你長篇大論,蘇專使不是已經提的很具體了么?兩百馬軍對四五百土匪在平地作戰,另一邊是攻擊土匪山寨,只比較這二者的難易而已?!?/br> 范雍忙道:“是是,若是拿此兩例作比較,顯然是攻山較為難一些;平地對壘,若是地形適合的話,騎兵可以以一當十,五六十馬軍足可沖垮裝備不數百土匪陣型,或許殺傷不了多少人員,但戰而勝之當無慮?!?/br> 趙禎道:“雪后呢?雪后有何變數?” 范雍道:“雪后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以兩百之數,應該不至于落敗,我禁衛馬軍裝備全身都有甲胄,配備長槍、弓箭和短刃,就算是當步兵使,四五百土匪也休想討了便宜?!?/br> 杜衍狠狠的盯著范雍,暗罵這老小子今天干什么分析的這般的實在,這不是在說龍真的馬軍必勝卻怯戰么。 范雍視而不見,心道:我也想為你說話,可是滿朝文武在此,不乏軍事之人,我若睜眼說瞎話,豈非讓皇上和眾官以為我是膿包一個,什么都不懂么? “攻擊山寨需要的條件便更為苛刻了,不但要數倍于敵的人數,還要有遠程攻堅武器,還要付出數倍的死傷方可奏效;若四五百土匪盤踞險要地勢,若想攻而破之,起碼需要五倍的兵力,還需要看臨場運道如何?!?/br> 蘇錦插口道:“若是以一千兵力對一千呢?” 范雍搖頭道:“那可就難于登天了。老夫是做不到的?!?/br> 蘇錦拱手道:“受教了?!?/br> 范雍朝皇上施了一禮,低頭鉆入人群之中。 蘇錦看著杜衍道:“杜樞密,您聽到了,對于范大人之言,你有異議么?” 杜衍哼了一聲,范雍說的都是實話,自己能有什么異議,軍事上的事一是一二是二,因素恒定的情況下,勝負變數極少,自己怎么也不會蠢到硬是強詞奪理的說范雍的分析不對。 “并無異議,不過這能說明什么呢?” 蘇錦微笑道:“剛才您說雪后馬軍無法發揮優勢,這一點我同意,下官可不是要問能否發揮優勢,而是問能否保住糧食戰而勝之;范大人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馬軍裝備即便是放棄馬匹,也可戰而勝之,這說明龍真根本就是怯戰而逃,而非其他?!?/br> 杜衍道:“便是能勝也是慘勝之局,龍真定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決定退而求其次,時候召集大軍再行討伐也未可知?!?/br> 蘇錦笑道:“杜樞密真是貼心人,替龍真考慮的那么周到;您怎么就沒考慮考慮數十萬揚州百姓的生死呢?便是兩百馬軍盡數捐軀跟揚州數十萬百姓的想必,跟社稷的穩定相比,孰輕孰重呢?” 杜衍啞口無言。 “更何況情形不至于那般的糟糕,只要龍真敢于交戰,土匪們必然會土崩瓦解,傷亡也大不了多少;相較于本人事后被迫只率一千余官兵去攻打千余土匪盤踞的山寨之事,您不覺得龍真當時面對的敵人簡直不值一提么?范大人說了,一千官兵對一千土匪的攻堅之戰,想打勝難于登天;而我只是您口中的不懂軍務之人,尚且能一舉蕩平賊寇,龍真率兩百有什么理由怯戰而逃呢?天降大雪,道路泥濘,這也算是失敗的借口的話,那我蘇錦完全可以找出千萬種理由任由土匪逍遙,可是,我們能這么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