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節
婦人點頭答應,邱大寶摸著婦人滑膩的肌膚,忍不住將婦人按倒梅開二度,兩人摟抱休息多時,眼見外邊人聲漸起,雞鳴狗吠之聲不絕于耳,邱大寶方記起有要事要辦。 “你今兒個去城里幫我探探消息,打聽打聽城中守軍是否有異動,在探聽探聽昨日是否有一大隊的糧食發出?!?/br> 婦人驚道:“你們又要搶……?” 邱大寶瞪眼道:“不該問的別問,速去速回,我在這兒睡上一覺,你將門鎖了去便是?!?/br> 婦人忙起身穿衣,烤了兩塊面餅端了一杯茶來輕輕放在床邊道:“吃了再睡,一夜怕是累壞了?!?/br> 邱大寶伸手在她面團兒般的臉上捏了捏道:“我邱大寶總算時來運轉,能有這么疼我的一個人兒?!?/br> 婦人一笑,閃身鎖門而出,挎著竹籃去跟著趕集的人流往廬州府而去。 …… 揚州府衙中,知府宋庠從迷蒙睡意中醒來,只感覺頭重腳輕,昏昏沉沉,一瞅天光竟然是紅日東升,霞光萬道,頓時覺得有些犯迷糊。 依稀記得昨日那蘇專使來謝罪賠禮,自己多喝了兩杯醉倒了,難不成這一醉便從昨日下午醉到了今天早晨么? 宋庠懵懂不已,邊洗漱邊問伺候的小廝道:“我怎地睡了恁長時辰?你們怎么也不叫老爺起身?” 那小廝道:“蘇專使和少公子吩咐了說老爺身子困頓,醉酒瞌睡,嚴令我等不準來打攪?!?/br> 宋庠哦了一聲問道:“可有人來求見本官么?” 那小廝道:“那可多了,什么路倉司大人,揚州倉司大人,幾位都頭,還有同知、師爺等人?!?/br> 宋庠驚訝道:“那為何還不叫醒我?” 小廝小聲道:“少公子一直在這里守著,來了人便說老爺身子不適,昏睡當中不能見客,小人有什么辦法?” 宋庠更加奇怪道:“宋銓在這里擋駕?那是為何,城中可有什么事發生么?” 小廝喜道:“這倒是有,說起來還要感謝老爺呢,若不是老爺下令開倉賑濟,我家里也不能領到八升白米,小的這里謝謝老爺了?!?/br> 小廝納頭便拜,宋庠呆住了道:“等等,什么開倉放糧賑濟?說清楚?!?/br> 小廝眨巴著眼道:“老爺下了公文,命蘇專使去保揚湖官倉開倉賑濟百姓啊,昨日一下午,家家戶戶都分到了糧食,個個夸贊老爺愛民如子,是青天大老爺呢?!?/br> “哐當”一聲,宋庠洗面的銅盆翻落地上,熱水灑了一地,小廝連忙上前收拾,之間宋庠氣的面色鐵青,渾身顫抖,哆嗦著嘴唇吼道:“快將蘇錦給我叫來,還有那個不肖的逆子……” 那小廝嚇得屁滾尿流,還從未見過老爺這幅摸樣,亂滾帶爬的逃了出來,來到外間,卻見齊刷刷七八個人正端坐外間,蘇專使、少公子宋銓、還有昨日來見的路倉司茍大人赫然在目。 蘇錦一眼看出奔出來的這個小廝受了驚嚇,知道知府大人已經醒來,笑著上前道:“小哥,府尊大人可醒了么?” 小廝結結巴巴的道:“醒了……醒了,正大發雷霆之怒,要小的去請你和少公子前去呢?!?/br> 蘇錦呵呵笑道:“你進去回稟一聲,便說我們在外間已經等候多時了,有事向他稟報?!?/br> 話音剛落,就聽腳步咚咚響,宋庠人未到,聲先至,由于憤怒而變得尖利的怒吼聲傳了出來:“蘇錦,逆子宋銓,你們膽大包天,已經闖了彌天大禍了,老夫……老夫要拿了你們上京請罪!” 第三一五章全部上賊船 更新時間:20121120 布簾掀起,滿臉怒容的宋庠已經完全不在乎自己謙謙君子的形象,臉洗了一半,還沒擦干,衣服敞著襟口,露出里邊的小衣,原本飄逸瀟灑的長髯,此刻亂糟糟的被噏動的嘴唇吹得飛起老高,有幾縷還粘在濕漉漉的臉上,看來是動了真怒。 蘇錦有些不忍,自己鋌而走險,硬是將宋庠逼上絕路,難怪他如此惱怒,于是趨步上前攙扶踉蹌的宋庠,口中道:“府尊大人莫要動怒,傷了身體可就是我等無法彌補的罪過了?!?/br> 宋庠一把揮開蘇錦伸來的手,指著他的鼻子道:“蘇錦,你這個無知的小兒,私自開倉放糧,罪無可恕,本官要將你解送去京城,到皇上面前治你之罪?!?/br> 蘇錦連聲道:“應該的,應該的,本使此來便是向府尊大人負荊請罪的,府尊大人盡可拿我去京城問罪,本人毫無怨言?!?/br> 宋庠怒道:“你還敢有怨言么?參與此事之人一個也跑不了,本府將你們全部拿問?!?/br> 蘇錦忙道:“此事乃是我一人所為,與他人無赦。請你喝蒙汗藥酒的是我,假冒公文的是我,開倉放糧的也是我,府尊大人要拿問,只需拿我一人就行了?!?/br> “什么?你給本官吃的是蒙汗藥酒?我說本官怎么一覺睡了一天,原來是你這小人搗鬼,枉我還如此信任你,真是氣煞我也?!?/br> 宋庠捶胸頓足,一疊聲的叫道:“來人來人,將蘇錦立時收押,押解上京?!?/br> 站在一邊的宋銓趕緊上前跪倒道:“爹爹,爹爹,不可啊,蘇專使是為了我揚州百姓才鋌而走險的,您不能因此而治罪于他,再說此事兒子事前也知曉,那公文便是兒子偽造,您的大印也是兒子親手偷出來的,要拿連兒子一起拿吧?!?/br> 宋庠痛心疾首,咬牙道:“那便一起拿了,莫怪為父的心狠,你們這已經是犯了誅天大罪,此罪別無可赦,說不得也要拿了你們上京了。來人!將此二人一并拿下?!?/br> 門口伺候的衙役們聽到老爺發生,連忙跑來,但一聽要拿專使和少公子,均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拿呀,還在等什么?”宋庠抄起一只茶盅便朝瞻前顧后猶豫不決的衙役班頭砸去,狀若瘋狂。 班頭無奈,只得吆喝上前,只聽角落里一個聲音道:“宋知府,要拿便連本官一起拿了吧?!?/br> 宋庠扭頭去看,只見胖乎乎的茍大勝坐在那里,臉上一片拂然之色;宋庠雖怒火攻心,但并未糊涂,忙拱手上前道:“茍倉司,您不知詳情,這二人……” 茍大勝一擺手道:“別說的,事情經過我都知道,昨日下午我便到了揚州城,來見你時令郎說你染病昏睡便沒敢打攪,后來本官去了倉司,蘇專使的一舉一動本官全程目睹?!?/br> 宋庠跺腳道:“那你干什么不阻止,難道任由他們踐踏朝廷法紀,連自家的性命也要不保了么?” 茍大勝心道:你當我不想啊,折騰了半天,挨了一鞭子,最后還不是被拉上的賊船。 “是這樣,但本官以為……蘇專使所為乃是正確的選擇?!逼埓髣俚?。 “什么?茍倉司,你不是在跟老夫說笑吧,動用軍糧這等大罪你居然說是正確的選擇,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彼吴詺饧睌牡牧R道。 茍大勝撓撓頭道:“宋知府莫要著急,你且聽我說來,揚州城中斷糧越來越嚴重,再不行非常之策,怕是百姓們都要餓死凍死,更嚴重的是釀出大規模的民變來,那可就真的出大事了;事急從權,動用閑置軍糧也無不可,再者蘇專使說了,廬州運糧隊伍不日到達,到時候悄悄充倉便是?!?/br> 宋庠眼淚都快出來了:“廬州運糧隊?你信他的鬼話?他連本官都敢下藥迷倒,連公文都敢偽造,還有什么他不敢做的,你也不想一想,他哪來五十萬石糧食周濟揚州?” 茍大勝被他說得心頭發毛,狐疑的看著蘇錦,蘇錦知道這是關鍵時刻,這時候要是讓茍大勝對自己產生疑惑,那自己和茍大勝之間的聯盟會頃刻間瓦解,于是正色道:“本使指天為誓,廬州糧食一事若有半句虛言,叫我不得好死;本使正準備派人前去催促,耽擱日久,想必是因為下雪之故,官道并不好走,上千輛車輛一路上頗費周折,懇請知府大人能否派人前去接應如何?” 宋庠怒道:“你還待欺騙我等到何時?你乃欽命皇差,卻做出這等事來,你對得起圣上對你的信任么?” 蘇錦聞言臉上勃然變色道:“宋知府,好話歹話說了一籮筐,你就是認這這個死理,難道任由滿城百姓餓死凍斃便是對得起皇上了么?本使來揚州以來,好好的揚州府被你宋知府的不作為變成這幅摸樣,你不自省,反倒怪我等盡力救助百姓之人,難道百姓們流離失所餓殍滿地,你便能安心的守著你那一倉軍糧睡大覺不成?” 茍大勝伸手拉拉蘇錦,生怕他這番激烈言辭在此刺激到宋庠;蘇錦一把將他推開,指著宋庠繼續道:“既然如此,你便綁了本使去京城問罪便是;本使絕不拖累他人,一切罪責我一力承擔,你長著眼睛,張著耳朵,你出去看看,衙門廣場上黑壓壓的十余萬百姓跪在雪地里,就是來謝你知府大人之恩,我蘇錦死不足惜,這份百姓心中的念想也沒貪墨你半點,你若不信便去府衙外看看,看我蘇錦是不是說了假話?!?/br> 宋庠聽著蘇錦的激憤之語,心里也在自省,若說他當真拉的下臉皮來將蘇錦、茍大勝、宋銓一并拿問押解進京,他其實也做不到,此事一出,別管你拿了多少當事人,自己總是脫不了干系,剛才怒火滿胸,此刻卻也慢慢平息下來。 蘇錦說罷,氣呼呼的站在那里,梗著脖子咬牙切齒,宋庠則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揉著額頭嘆氣;蘇錦說的何嘗沒有道理,自己總想邁出那一步,卻又總是畏首畏尾不敢動作,蘇錦一來便不管不顧開倉賑濟,這份勇氣實際上是宋庠心底所欽佩的,只是……這件事如何了局,當真令人頭疼。 衙門里數人不言不語,個個如泥塑木雕一般,但是衙門外的嘈雜聲卻是越來越大,猛然間百姓自發的發出震天的吶喊,將整座揚州城淹沒。 “專使大人一心為民,我等百姓祝您多福多壽!” “知府大人是青天大老爺,出來見我等一面,我等給您磕頭了!” “倉司大人出來見面,揚州百姓感謝您的大恩大德!” “……” 百姓們自發的吶喊聲震得屋內茶盅都嗡嗡作響,任誰在這樣的陣勢下都會難免心生感慨;蘇錦倒也罷了,宋庠、茍大勝兩人當官經年,謀求升官發財之余,誰不想落個百姓愛戴的官聲,只可惜這么多年來不是背地里被人詬病,便是被人謾罵,何曾有過今日,百姓的吶喊聲在二人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終于,宋庠緩緩起身,眼睛里居然有著淚花閃動,嘆了口氣道:“事已至此,慢慢再想辦法彌補吧,你我出門去見見揚州百姓,總不能教百姓們再外邊受凍吧?!?/br> 蘇錦梗著脖子不吱聲,心道:老子提著腦袋辦事,給你們換來這么大的名聲,還要受你言語,真他媽不值。 宋庠上前來一把挽住蘇錦的胳膊道:“專使大人,莫要生氣啦,先隨本府出去見人在說?!?/br> 蘇錦道:“要去你去,我不去?!?/br> 宋庠碰個釘子,老臉一紅道:“難道要本官跪下來請你么?” 說罷朝茍大勝一使眼色,茍大勝會意,趕上前來,挎起蘇錦的另一只胳膊,兩人半拖半拽拉著蘇錦往衙門外行去。 第三一六章懵懂無知 更新時間:20121120 府衙廣場上人山人海,小小的廣場擠得水泄不通,足足數萬百姓聚集在這里,廣場四周的大街上也擠滿了人,人們提老攜幼,紛紛趕來感謝幾位大人的救命之恩,官兵衙役們忙的滿頭大汗的維持秩序,防止有人乘機作亂。 蘇錦、宋庠、茍大勝三人現身府衙門前的時候,人們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紛紛高聲感謝三位大人的大恩大德,為官多年的宋庠和茍大勝都是第一次見這場面,恍惚間有一種人生若此夫復何求的感慨。 “青天大老爺,救百姓于危難,揚州百姓深感大恩,祝三位大人事事如意,官運亨通?!卑傩諅兒艉暗?。 “待來年豐收,我等要集資在揚州給三位大人立祠建廟,禱祝三位大人多福多壽!”百姓們流著淚呼喊道。 宋庠心情激動,跨上一步舉手示意眾人平靜下來,高聲道:“諸位父老鄉親,宋庠無能,讓諸位受苦了,請受我宋庠一拜致歉?!闭f罷撩起袍子跪倒朝百姓們拜了一拜。 眾百姓呼啦啦趕緊跪倒還禮,廣場上黑壓壓的跪倒一片,場面甚是壯觀。 蘇錦心道:這宋庠還不是一味的書呆子,剛在在里邊是一副嘴臉,出了門見了百姓卻又這般的會煽情,快趕上后世某電視臺的某主持人了,采訪某些老藝術家,總是喜歡煽情煽的人家哭鼻子。 宋庠起身拱手道:“今年大旱之年,本府未能未雨綢繆,教諸位受了許多苦,幸而朝廷派來糧務專使蘇大人,若不是他提醒,本府確實是有些束手無策,還有路倉司茍大人,冒著風寒雪滑趕來揚州,你們要感謝的應該是他們?!?/br> 人群振臂高呼:“蘇大人!蘇大人!”喊茍大勝的卻很少,很多人都目睹了官倉中的一幕,對這位倉司大人都不太感冒。 蘇錦微笑拱手,朗聲道:“各位父老兄弟,今日其實你們不應該來感謝我們,你們謝錯人了!” 眾人一愣,此人這話是什么意思,大家巴巴的來致謝,你卻說謝錯人了。 “你們最應該感謝的是身處京城,心憂揚州百姓的當今圣上,若不是皇上高瞻遠矚,知道揚州百姓正在受苦,所以拍本使來協調糧務,我等焉能有這么大的膽子開官倉放糧,所以我提議咱們面朝京城,跪謝皇恩如何?” 蘇錦說罷,也不顧眾人反應,轉身面朝西北汴梁方向跪倒在地,宋庠和茍大勝以及一干官員趕忙跟著跪下,宋庠糊里糊涂到也罷了,茍大勝對蘇錦可是五體投地了。 揚州這么大的動靜,數萬百姓來謝自己三人,傳到京城中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拋開私放軍糧之事不說,光是數萬人朝自己三人跪拜,便足以讓人產生諸多的聯想,金鑾殿里的那一位一向耳根子軟,若是信了某人的話,光是這一條便足以讓自己三人陷入沽名釣譽的猜忌之中了。 茍大勝看出來這一點,蘇錦也看出了這一點,茍大勝一時沒招,但蘇錦可不能授人以柄,這份功勞怎么著也要歸到皇上頭上,一來免災,二來也給日后放糧之事敗露找個臺階下,這臺階不僅是自己的,也是皇上的。 百姓們跟隨蘇錦等人面朝東京跪拜,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做足了排場之后,才紛紛起身。 蘇錦高聲道:“諸位的心意,本使回京之日定然向皇上傳達,天寒地凍,各位提老攜幼實不宜在雪地里久待,本人懇請諸位回家,不過本使對諸位有個幾點要求,希望諸位能夠配合本使?!?/br> “專使大人,您有話就說吧,我等無不遵從?!?/br> “是啊,是啊,您是我等的恩人,有什么話就說出來?!?/br> 眾人紛紛叫道。 蘇錦一笑,低聲跟宋庠和茍大勝商量了兩句,取得兩位同意之后,方轉身道:“如此,我便代宋知府和茍倉司向諸位提出三點期盼,期望能得到諸位的回應?!?/br> “第一,我們希望諸位回家之后恢復正常的生活,經商的開門迎客,做工的勤快做工,該干什么的去干什么,不要擔心糧食之事,此事本使會同兩位大人會著力解決?!?/br> “第二,我們希望諸位停止購買黑市米,讓囤積米糧的jian商無利可圖,同時我也奉勸囤積糧米的商家,不要抱有幻想,距離朝廷公布的十一月二十日的期限僅有十日,逾期不糶出屯糧,本使將會按照朝廷法令加以嚴懲?!?/br> “第三,我們希望諸位能將流浪在外的親人家眷召喚回來,流浪在外天寒地凍,難保有性命之憂,回到揚州來,揚州官家不會讓大家挨餓;即日起在衙門廣場搭建粥棚二十座,每日三餐供應熱粥,供應無家可歸之人,從今日起,本使代表兩位大人在此宣布,絕不讓揚州城餓死一個百姓?!?/br> 蘇錦三條宣布完,眾百姓歡聲雷動,紛紛高聲擁護,在官兵的引導下,百姓們興高采烈的議論著慢慢散去。 一個時辰之后,揚州街道上全民出動,拿著掃把、木锨等各種工具開始清理傷痕累累的揚州城,將滿大街的枯枝敗葉、牛屎馬糞、破衣爛衫、泥漿積雪全部掃除拉走,不到半日,揚州城煥然一新,恢復了往日的整潔和秩序。 中午過后,商鋪紛紛開業,歇業的伙計和掌柜的也都個個衣著整潔在店中迎客,雖然客人并不多,但是這種復蘇的景象已經讓人們心中的傷痕開始愈合,一旦有了事情做,人們的心思越來越平穩和安定。 宋庠也不得不感嘆蘇錦有一手了,人心何其的重要,站在百姓的立場,打動他們的內心,跟他們進行真誠的交流,才能引起巨大的共鳴,才能讓他們立刻煥發出如此巨大的激情。 在派出數十小隊士兵維護穩定的同時,宋庠也答應了派人前去接應運糧的隊伍,由王朝帶路,衛都頭率領一百廂兵沿著官道前去接應運糧的馬軍隊伍。 在蘇錦的提議下,全城的官倉開始盤點集中,不分軍糧官糧還是俸祿糧,一律集中到保揚湖南側的軍糧庫中統一存放,重兵把守,雖然即便集中起來也不過六萬石糧食,但在運糧隊伍到達之前,這六萬石便是整個揚州城賴以穩定的最后砝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