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
“其實龍指揮應該放棄陸路走水路的,這樣會安全的多,只不過若是提前幾日還可行,這場大雪一下來,河面全部封凍,水路怕是也不通了,這事可難辦了?!?/br> 龍真道:“便走陸路又如何?我兩百馬軍還怕那小股土匪不成?” 唐紀元瞪眼道:“小股?怕是有上千之眾,而且武器輜重精良,據說有什么重型床弩,你想,廬州淮南兩鎮軍五六千之眾都沒剿滅,這股子土匪人數還能少么?” 龍真倒吸一口涼氣,數千之眾的土匪,這他娘的怎么抵擋,這不是找死么? 第三零六章差點玩死自己 >縱*橫*書*海字大好看保護你的眼睛更新時間:20121115 龍真臉色難看,唐紀元看在眼里倒有些后悔,久聞京城禁軍是草包,個個都是老爺兵,今日一見名不虛傳,按照常理,兩百騎兵對付短兵刃的步兵有以一當十之力,更何況只是些烏合之眾的土匪。 八公山土匪撐死不超過四五百之眾,唐紀元夸大其詞說成是上千人馬,其目的便是要龍真在遇到土匪時怯戰,最好是棄糧車而逃,這樣便能順利的讓糧食被劫走;可看這龍真的摸樣,看來自己的話嚇得他不輕,萬一他過于膽怯,根本不敢運糧出城,豈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的一番算計成了泡影么。 想到這里,唐紀元趕緊補救道:“不過,龍指揮也無需擔心,經過幾次圍剿,匪徒的實力大減,人數也減少了不少,只要不激起他們兇性,二百騎兵對付他們綽綽有余?!?/br> 龍真察覺到自己的失態,怕是怕,但是這要放在心里,面子上怎么也要充英雄好漢,挺胸道:“我擔心什么?些許土匪能和我手下精銳相比么?” 唐紀元心道:你手下的兵玩女人倒是把好手,那晚宴席之后,個個進了青樓招妓,幾家青樓被這些禁軍糟蹋的不輕,還打了好幾個嫖客,若不是知府大人從中斡旋,人家早就不肯罷休了。 “龍指揮豪氣干云,手下兄弟個個精挑細選,當然不足為慮,老夫說錯話了,當罰一杯?!碧萍o元端起酒杯灌進肚子里,光棍的一塌糊涂。 龍真道:“唐會長為本人著想,本人甚是感激,你提醒的也沒錯,咱們兄弟辦差,原該小心在意,不過這土匪在八公山上,官道離八公山有上百里之遙,他們有這么大的膽子來么?本人看來決計不會?!?/br> 唐紀元呵呵笑道:“那是,那是,更何況冰雪滿地,行路困難,借他們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br> 龍真道:“原來車行是怕這個,倒也難怪他們不肯?!?/br> 唐紀元朝座上的幾位車行東家一伸手道:“正因為如此,老夫特意今日將幾位請來,讓幾位車行東家看看龍指揮的風采,也打消他們的顧慮,相信幾位東家已經一塊石頭落了地了吧?!?/br> 幾位車行東家紛紛拱手道:“有龍指揮這等人物坐鎮,手下又有兩百精兵,土匪天大的膽子也不敢來sao擾,我等多慮了?!?/br> 唐紀元呵呵笑道:“幾位倒也干脆,那么今日我便代龍指揮問諸位一句,可愿意將車行中的大車雇于龍指揮運糧呢?龍指揮這兒的價格可是沒得說,再說是朝廷的差事,一旦辦好了,龍指揮升官發財也感激你們幾位不是?” 車行東家們紛紛笑道:“豈敢要龍指揮感謝咱們,這車自然是要雇給官家運糧,價格嘛就按照市價,剩下來的部分給龍指揮買酒吃,表示一下我等的敬意,明日一早咱們四大車行五百輛大車便歸龍指揮調度了?!?/br> 龍真目瞪口呆的看著唐紀元代自己便將大車雇傭下來,他其實還在糾結土匪的問題,打算回去好好跟兄弟們商量一下,萬一土匪真的來了,他手下這二百酒囊飯袋怕是個個要送命,要拼命,那是決計不肯的。 然而事已至此,送上門的大車也不能不要,于是拱手致謝,那唐紀元熱心過頭,當席又決定將商會的兩百輛大車免費交予龍真調度,加上原本征集到的一百輛,總計已經有八百輛大車了,五十萬石糧食基本上可以運走了,就算差點,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一下原本自己還愁著沒車運糧,忽然之間,又有了幸福的煩惱,糧食可以運了,萬一遇到土匪咋辦? 沒車愁死人,怕被怪罪辦事無能,有車也糾結,怕土匪搶糧,要了小命,龍真接下來心緒不寧,滿桌好菜嚼在口中形同嚼蠟,這一頓飯的下半段吃的索然無味。 宴后,龍真居然拒絕了商會安排的風流節目,急吼吼的告辭回兵營去了。 …… 十一月初二下午,蘇錦帶著王朝馬漢,帶著那封宋庠的‘親筆’公文來到了位于揚州城北保揚湖畔的揚州官倉,官倉選擇在這里是因為保揚湖直通運河,臨近碼頭,運輸來往方便,同時此地也是揚州廂軍的軍營所在,正因如此,在揚州幾次作亂時,暴民們都沒有敢靠近官倉半步。 由于城中形勢緊張,五千揚州廂軍被派往城中各處實行禁嚴,留守糧倉是一個指揮的兵力,一指揮轄五都,每都一百人,共計五百人;一個小小的官倉派了五百士兵坐鎮,可見宋庠對于糧倉的重視程度。 糧倉廂軍指揮使潘江是個矮小精干的四十來歲的漢子,蘇錦亮明身份之后,此人表現出的是謹慎的恭敬之意。 在將蘇錦帶來的知府公文仔仔細細的查看一番后,潘江拱手對負手觀賞雪景的蘇錦道:“專使大人,這可是軍糧,知府大人曾經嚴令吩咐過,無論如何都不能動軍糧分毫,為何此番下這樣的決定呢?” 蘇錦轉身瞪著他道:“潘指揮,本使有必要向你解釋么?知府大人的公文在此,你依命行事便罷?!?/br> 潘江有些尷尬,但是還不死心,湊上來賠笑到:“專使大人息怒,卑職不是責問,只是拿軍糧開倉賑濟乃是大事,知府大人為何不親自前來,還有本府倉司為何也不來呢?” 蘇錦忽然暴起,反手一個耳光打得潘江眼冒金星,怒罵道:“放肆!” 潘江被打得發懵,指著蘇錦道:“你……” 手下的士兵見頭兒被打,紛紛鼓噪上前,王朝馬漢鐵塔般的身子往前一橫,凝神準備動手。 就聽蘇錦道:“打的便是你這不長眼的,本使是什么人?是皇上親自詔封的糧務專使,聽清楚了沒有?這個官職的名稱已經說明了一切,關于糧食的一切事務均由我來做決斷,本來要你家知府的公文開倉已屬多余,沒想到你一個小小的指揮使也來廢話,我只問你,你是不是要抗命?” 潘江捂著嘴巴,氣的七竅生煙,但他實在搞不懂蘇錦的底細,轉著眼珠子猶疑不決。 蘇錦指著他的鼻子道:“好,好,沒想到朝廷欽命的專使竟然被一個小小的廂軍指揮使阻撓公務,也罷,本使這便離揚州回京,我要將此事稟明圣上,不但是你這個小小的指揮使,就連你家知府大人也要一并給參了;揚州府下居然有這般下屬,當真是奇葩一朵?!?/br> 蘇錦一揮手,帶著王朝馬漢轉身便走,那潘江一言不發,喘著粗氣看著蘇錦等三人走向官倉院門,蘇錦邊走心里邊犯嘀咕,走出二十多步也沒見這潘江出聲,心里嘀咕:別弄巧成拙了,萬一這潘江不鳥自己這個茬兒,那可就是個笑話了。 眼見即將走出官倉大門,蘇錦的心越來越涼,暗罵自己演戲演過了,要是上來便好好的跟他解釋糊弄一番,也許事情會是另一個局面;當蘇錦的腳步踏上院門外的積雪的時候,蘇錦已經絕望了,這件事徹底的辦砸了。 為今之計,須得立刻離開揚州,公文之事一旦敗露,宋庠定然會參奏自己,然則自己又能去哪兒呢?一番算計到頭來卻成了自己的枷鎖,蘇錦郁悶的差點要哭了。 “專使大人留步!”潘江的聲音如天籟一般的從身后傳來。 蘇錦激動地差點一屁股坐到地上,停下身形,卻不轉身,強自壓抑住自己的激動情緒。 身后腳步沙沙,潘江一溜小跑趕到蘇錦身后,‘噗通’跪倒在地道:“卑職無禮,請專使大人恕罪,糧倉已經打開,請專使大人驗糧?!?/br> 蘇錦轉過身來,哼了一聲道:“這才像話,本使還當你真的是蠢到連命令都要違抗,起來吧,本使也不是記仇之人?!?/br> 潘江忙謝過起身,臉上掌印宛然,但表情卻是如釋重負,蘇錦知道他也跟自己一樣猶豫不決了半天;此人心中始終有懷疑難以釋懷,開倉放糧之事須得趕緊行事,以免節外生枝。 蘇錦不再理他,闊步回到官倉,一頭扎了進去。 縱*橫*書*海字大好看保護你的眼睛 第三零七章開倉放糧 >.更新時間:20121116 揚州城中轟動了,幾十名士兵兩兩分組拿著銅鑼沿街叫喊:“諸位父老鄉親聽著,朝廷糧務專使蘇大人和咱們府尊宋知府,體念鄉親們饑寒困頓,無以為生,特下令開官倉放糧,每家每戶憑戶籍冊上人丁登記數目每人領取一升稻米,速去保揚湖南官倉憑冊領取,官糧數量有限,先到者先得……” 銅鑼哐哐響徹全城,這鑼聲仿佛是一聲聲濟世的天籟之音,將人們絕望、悲哀、憤怒、無助的內心溫暖過來,人們奔走相告,聚集在廣場上的百姓們相互打聽議論。 有人表示懷疑,這么多天來,也有百姓請愿要求官府救濟放糧,但換來的是嚴厲的呵斥和官倉無糧的回答,這會子又哪來糧食發放? 將信將疑中,有的人忽然發現很多拿著米袋前去碰運氣的鄉親們居然喜笑顏開的背著沉甸甸的大米喜氣洋洋的回家來,這一下事實勝于雄辯,眾人不再猶豫,頓時連滾帶爬的趕回家中拿戶冊拿米袋發瘋般的往保揚湖南側的官倉跑。 許多準備出城流浪他鄉的百姓,得到消息之后也跌跌滾滾的跑回來,氣都顧不上喘一口,便拿著物事飛奔官倉。 蘇錦站在官倉大院內,微笑的看著熙攘而至的百姓,原本死氣沉沉的百姓們,只是因為有了活命的糧食而變得光彩起來,蘇錦有些感嘆。 “潘指揮,注意維持好秩序,這么擁擠的話會傷到人的?!碧K錦道。 “專使大人說的是,在下立刻設立隔離帶,排隊進入,同時增加分發糧食的人手?!迸私脖话傩諅儦g騰的情緒所感染,大聲道。 蘇錦笑道:“辛苦了,天黑之前爭取全部散光,讓百姓們晚上能都美美吃個飽,做個好夢?!?/br> “卑職遵命?!?/br> 發糧點增設到十個,百姓們也按照官兵的指示排成十條長龍,每次十名百姓上前領糧食,速度大大的加快了許多;與此同時十名識字的士兵將糧食分發的數量和百姓的姓名一一登記造冊,防止有人渾水摸魚重復領取。 蘇錦滿意的看著有秩序的場面,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眼前這道難關終于可以挨過去了,每人一升糧食,只要不浪費,起碼可以頂上六七天,到那時,廬州的糧食也該到了,這樣正好可以交接的上,然后再騰出手來整頓黑市,將揚州城中數百萬石的米糧給挖出來,這個冬天的饑荒之憂便可以完滿的解決。 領到糧食的百姓們自發的朝蘇錦磕頭大叫:“大人們積善行德,將來必有好報,我等百姓祝愿大人們升官發財家道旺盛……” 蘇錦揮手道:“要感謝的不是我,要感謝便感謝皇恩浩蕩,天恩蒞臨;圣上身在京城,心憂揚州之事,所以特派本官來解決諸位的燃眉之急,你們的府尊宋大人也是把自己的俸祿糧食拿出來賑濟你們,所以你們要謝便明日早間去府衙門前給他磕頭請安去?!?/br> 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淚水淋漓磕頭高呼:“宋知府,宋青天啊,我等這便去府衙給他老人家磕頭去?!?/br> 蘇錦呵呵笑道:“莫急,宋知府有要務在辦理,不能受打攪,明日一早你們都去府衙廣場給他磕頭,本官也會和他一起出來見見諸位,如何?” “原來如此,使得使得,這位少年大人尊號是……?” “什么少年大人?我家大人乃是朝廷欽命的糧務專使蘇大人。.”一邊的王朝喝道。 “欽命?那不是皇上派的官兒么?蘇大人少年俊杰,以后一定是官居極品,多子多孫,福壽滿??;小老兒祝愿大人一生鴻福,榮華富貴享用不盡?!蹦抢险哌B連給蘇錦磕頭;身后的眾百姓也紛紛跪倒一大片高聲頌贊,磕頭不已。 蘇錦趕緊道:“快快起來,這不是折殺我么?都說了這是皇上的恩典和府尊大人的功勞,我只是代皇上辦事,執行宋知府的命令罷了;地上雪寒,家中父母妻兒嗷嗷待哺,諸位趕緊起來回去,今晚好好吃個飽飯,美美睡上一覺?!?/br> 眾人這才起身,扛著米,抹著淚去了。 蘇錦心頭感嘆,這個時代人的要求真的不多,餓了有飯吃,凍了有衣穿,這便是他們最大的幸福了,像賑濟之事,其實是朝廷必需要做的事,豐年百姓納捐稅養活統治者們成為理所當然,饑荒年月,統治者們施舍點錢糧便成了恩惠了;民智未開,這些事百姓們怕是從來沒考慮過應不應該這樣,為什么會這樣了。 蘇錦正自感嘆,忽見官倉外氣勢洶洶的走進來十幾個人,為首一人矮胖油光,滿臉肥膘,跟周圍的百姓形成強烈的對比。 一位婦人剛領到糧食,背著往外走,身子單薄的她被米袋壓著走路踉蹌,正好撞到進來的那十幾個人面前,米袋一角擦到了那矮胖之人的官服上,頓時擦出一片污垢。 那胖子怒罵一聲,一腳踹去,婦人應聲倒在雪地上,米袋散開,糧食灑了一地。 “直娘賊的泥腿子!走路不戴眼睛么?你知道本官這套新官服花了多少錢新作的么?” “大人恕罪,奴家不小心,奴家知錯了?!蹦菋D人驚嚇不已,連連磕頭賠罪,同時將雪地上灑出的米捧著往米袋里送。 “說的倒輕巧,我這官服料子加做工共十貫三百文,你說咋辦?” 那婦人囁嚅不敢出聲,十貫錢,賣兒賣女也沒這么多錢賠,怯怯的伏在冰冷的雪地上身子索索發抖。 周圍的百姓們紛紛看著這一幕,也沒人敢說句話,但目光中的怒意卻掩飾不住。 那胖官員似乎感覺到了百姓們的不善的眼光,伸手指著眾人喝道:“看什么看?一幫竊米賊,誰要你們來領糧食的?這可是軍糧,你們一個個不想活了么?都給我滾蛋,停止分米,這些領了米的人,也要限時將米送回官倉,違抗者要拿他進大獄?!?/br> 百姓們哪懂這些,相顧愕然,怎地有官兒要發米,有的卻說這是犯法,這是怎么了? 地上那婦人趁此機會偷偷的將沾了泥水的米連捧了幾把塞入布袋中,扛起來便跑,胖官員伸手頗為敏捷,三步兩步趕上,一把抓住那女子的發髻往后一拉,那女子仰天便倒,胖官員兀自不肯罷休,伸腳在她身上亂踢,那女子吃痛哭叫哀求不休,那袋米也徹底的灑了滿地,被踩來踩去成了泥糊糊。 “叫你們這幫偷米賊,居然不經過本官的同意便私自來領軍糧,老子打死你們……打死你們?!?/br> 胖官員氣喘吁吁,連踢數腳,腳尖被婦人身上的一塊骨頭給硌了一下,疼的鉆心,頓時更加的惱怒,伸手叫道:“鞭子拿來,我要抽掉她一層皮?!?/br> 隨從從腰間抽出鞭子交給他,那官員執鞭在手舉鞭便打,鞭子帶著一股風聲朝婦人瘦骨嶙峋的身體上抽去…… 只聽‘啪’的一聲爆響,那胖官員的臉上從額頭到下巴忽然出現一道火辣辣的血痕,血痕由淺變深,由紅變紫,緊接著滲出細細的血珠子來。 胖官員愣了幾息,沒反應過來,忽然間捂臉殺豬介大叫起來道:“哎吆喂,打死我了,疼死我了……” 旁邊的人看的清楚,那官員的身邊站著一個戇頭戇腦的大漢,剛才正是他在鞭子下來的一瞬間握住胖官員的手腕一拉,鞭子改變了方向,摟頭蓋腦的抽在胖官員白面般的肥臉上,不偏不倚,鞭痕將那張臉分割成黃金切割般的兩半。 隨同而來的十余名差役和士兵看的真切,一見有人襲擊大人,‘倉瑯瑯’之聲大作,紛紛抽出樸刀,圍攏上來。 “拿下這賊人,膽敢毆打本官,他要是敢拘捕,便就地格殺?!迸止賳T捂臉退后,厲聲大叫。 衙役們得令紛紛挽著刀花逼近,將那黑黝黝的漢子逼得往后連退,眼見一場流血沖突不可避免。 胖官員咬牙切齒的跳腳,邊擦拭臉上的血痕,邊催促手下快些動手,連罵帶跳,氣焰囂張之極。 就在此時,胖官員的身后響起一聲冷笑:“這位大人好大的官威啊,可惜也膿包的很……” 胖官員大怒轉身,眼前站立著一位眉宇清秀的少年,雙手籠袖,正冷冷的看著自己。 第三零八章一石二鳥 >更新時間:20121116 龍真赴宴歸來,心情極其復雜,大車的事兒已經沒多大問題,八百輛大車就算是缺也缺不了多少,但是那唐會長所說的土匪一事倒是如一根尖刺戳在喉嚨里,讓人怎么也不舒服。 龍真也算是見過陣仗的人,剿匪也曾參加過幾次,京西路房州匪患、夔州路云安匪患,朝廷都曾派禁軍前去協助當地廂軍進行圍剿,雖然都以勝利而告終,但是對于悍匪的驍勇龍真深有體會。 房州鹿鳴山,土匪僅四百人,硬是殺了近八百官兵,匪首李老順身中十三箭依舊連殺四人放力竭而死;當時的龍真還是個小小都頭,禁軍在戰場上也不過是縮在后面給地方上的廂軍壯膽子,但是那匪首大刀揮舞,砍進士兵的骨頭里的刺耳的喀嚓聲依舊聽得人心驚rou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