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節
孔夫人剛弄到一半,便見近身伺候的章嬤嬤風急火燎地走了進來,低頭在她耳邊一陣嘀咕。 原本孔夫人見女兒受苦,哪還有心思管其他人的事?可一聽章嬤嬤說完,立刻將手中的藥酒放了下來,低聲道:“你說什么?聶家的公子求見老爺?” 直覺覺得孔恩霈昨天鬧的這出肯定跟這聶定遠有關,孔夫人如今也管不得這么多,趕緊停了手上的動作凈手出去了。 誰知剛到正堂,便見孔老爺怒發沖冠,而聶家的兒郎則跪在聶老爺面前,一副負荊請罪任君責罰的模樣。 “荒唐,真真是荒唐!” “你好歹也是名門之后,怎能做出這樣不合禮數的事情!難怪小女昨日回來會這般反常!” 孔夫人見自家夫君對著外人動這么大的肝火還真是十分少見,又想到這聶家兒郎日后是自家女兒要仰仗的夫婿,就算做得再錯也多少要給他留幾分薄面才是。 剛開聲勸阻,孔老爺見夫人出了來,便將聶定遠方才說的話又當面轉述了一遍。 孔夫人一聽,哪還能維持住什么風度,別說是替聶定遠說好話了,沒當場氣背過去已經算是心理素質強的了。 “什么?你是聽到外邊的傳言說我家女兒臉上不好,便打聽了她昨日要去圍場練馬的行程,故意趁著空隙去堵了她,還說了各種難聽的話想逼她退婚?!” 聶定遠點頭道:“我溜進圍場去的時候,小姐遠遠地就發現了我,我還沒看清她的樣子。她用把面紗把臉圍了起來?!?/br> “等我說完那些難聽話之后,恰好有一陣大風吹來,這才讓我看到了小姐的臉?!?/br> 聶定遠道:“我如今才知傳言不可盡信,可說出去的話卻是覆水難收,我想必是傷透了小姐的心?!?/br> “不過大丈夫敢作敢當,這件事是因我誤信傳言而起,昨日我也被爹和項大哥狠狠地教訓了一番?!?/br> “今日才聽小妹說小姐因為我的無賴行徑受了罰,只覺得良心不安?!?/br> “這次登門請罪,還請孔大人高抬貴手,莫要為難那原本就沒有錯處的小姐。若大人有什么怨氣只管罰我便是,定遠任憑大人處置,絕無二話?!?/br> 聶定遠說得利落,孔老爺這下倒是犯了難。 雖說這聶定遠是太后給孔恩霈指婚的對象,但只要一天不成婚,那便還是外人,哪有動家法處罰外人的道理? 再說,就算今日教訓了聶定遠一頓又能如何?日后自家女兒不也還是得嫁到聶家去?若聶定遠記仇,等孔恩霈入門之后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受罪的最后不也還是自家閨女? 孔老爺雖被氣得七竅生煙,但好歹在官場上混久了,頭腦還是很清醒的。 讓聶定遠起了來,孔老爺皺眉道:“既然你都把話說開了,那老夫便問你一句,你到底是不是真心愿意娶我女兒?” 聶定遠拱手道:“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我與孔小姐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如今我也認定了她就是我的妻,自會遵旨擇日迎娶?!?/br> 孔老爺孔夫人一聽聶定遠表了態,心下倒是松了口氣,對孔恩霈昨日的無禮行為也不氣了,想起自己被罰跪了整整一個晚上的閨女只覺得心疼,頓時后悔當時下了那么重的手罰了個本就沒甚錯處的人。 孔老爺聽罷朝聶定遠揮了揮手:“你且走罷,女兒既然已經被太后指給了你,以后也只能是你聶家的人。只是在成婚之前你們二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像這樣私下會面了。女兒家不同男人,名節之事最為重要。昨日之事就我等幾人知道,千萬要爛在肚子里才是?!?/br> 聶定遠直言遵命,替孔恩霈脫了“罪”之后才出了孔家的門,之前的陰霾一掃而空,反而開始期待起成婚這件事來。 可惜聶定遠樂顛樂顛地做了這事,卻沒有跟家里人和項望山報備。 倒不是因為忘了,而是他這般反復無常的,之前還斬釘截鐵地說要悔婚,還沒過幾天又屁顛屁顛地上門求人去了。一想起自己之前做過的混事,聶定遠都覺得臉上臊得慌。于是這一心虛之下就不想多提了,還想著反正只要他自己不鬧騰,這婚事肯定是十拿九穩的事,竟想著這樣就掀過去了。 對于聶定遠這種混不吝的主兒,估計就連老天都看不過去,硬是又橫插了一杠進來,無端生出些意想不到的枝節來,活脫脫地跌破了一干人等的眼鏡。 說起這事,還要從今年新鮮出爐的新科狀元說起。 大齊的科舉每三年舉辦一次,若遇到重大事件皇帝會加開恩科。雖說三年才出一個狀元實在是金貴得可以,但今年的狀元楊文甫卻是狀元中的鳳毛麟角。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楊文甫驚才絕艷,只弱冠之齡便傲視群雄,場場都拔得頭籌,乃大齊第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爺。 聽聞這狀元爺不僅文采曠爍古今,人也生得高挑俊朗,端的是玉樹臨風貌若潘安,連皇帝都忍不住在殿試的時候夸贊他是玉面狀元郎,可見風頭之盛。 雖說這楊文甫并非世家出身,但也是一從五品的官家嫡子,雖其父并無實職,只拜了個朝請大夫的文散官,但楊家家風慎嚴,在雍州極有盛名。 都說文人皆風流,這狀元爺在入京趕考的時候,溫書溫累了,閑來無事便在寄居的客棧樓下的飯館包間的墻上提了一副上聯。 上聯曰:“寸土建寺,寺旁言詩,詩曰:風月來帆歸古寺?!?/br> 可惜楊文甫入住的客棧小有名氣,這墻上題詩作賦的十分多,于是,他所提的上聯便被淹沒在一干龍飛鳳舞的字跡里了。 等了許久沒見有人對上下聯,楊文甫小有失落,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可待到放榜那日,卻意外發現竟有人對了下聯。 只見一排清秀的小字寫于其下。 “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時入山林?!?/br> 楊文甫只覺得此對甚妙,登時驚為天人,又問了一番這對子是何人所對,想結識一番??上秋堭^里每日迎來送往的,店小二誰會有心思記得這種小事? 楊文甫甚是失望,但因要參加最后的殿試,也只能暫時作罷。 在瓊林宴上,皇帝倒是問起了楊文甫的婚事,畢竟這次放榜的三甲,也就只有這玉面狀元郎是尚未婚配的。 楊文甫當下便說只想求得知心人,能陪自己談風弄月詩說古今,但可惜至今為止還沒遇上能讓他心動的女子,所以婚事便只能一拖再拖。如今見皇帝提起,楊文甫倒也順水推舟地請了一道圣旨,說是日后若遇上心儀之人,還想請皇上下旨賜婚以全心愿。 皇帝那日龍心大悅,自然無不可地應下了。 誰知那楊文甫也不知是著了什么魔,心里還是時刻記掛著那個對出了絕妙好對的人。于是派人多方打聽,這才知道原來那日是孔府九小姐禮佛回來半路在那飯館包間用了飯,見了他所提的上聯,便將下聯對了出來。 楊文甫得知此事后,又四處尋了孔九小姐的墨寶比對了一番,確定了那下聯所提之字果然出于孔九小姐之手,大喜過望后便上書求皇帝賜婚。 皇帝接到了楊文甫的陳請表之后立刻犯了難——這孔九小姐前不久不是才被太后指給了聶家的嫡子么? 可楊文甫說了,皇帝答應給他指婚是在太后下懿旨之前,只不過他當時因為沒能查出對出下聯的佳人是誰,所以才不得不拖到現在。 但無論怎么說,太后下的懿旨確實在先,但皇帝在百官面前的金口玉言卻也不好更改,且若要論個高低,圣旨還是要比懿旨重一些的。 皇帝如今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夾在這三家人之間只覺得為難——聶家和孔家的門戶更匹配些,可楊文甫和孔恩霈卻是難得的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也是門珠聯璧合的好婚事。 皇帝這一犯難,便索性將這個燙手山芋丟給了孔家。 既然是兩男爭一女,那便讓孔承旨自己擦亮眼睛好好挑選自己的未來女婿吧! 第124章 皇帝老兒的話一傳到孔府里,把所有人都給炸懵了。 這孔聶兩家的婚事,原本在大家眼里已經是沒有絲毫回旋余地的了,除非聶定遠和孔恩霈死一個,否則這門婚事是結定了。 誰想現下被那金光閃閃三元及第的狀元郎橫插一杠,竟生出了這么大的變數來。 這事情讓孔老爺也犯了難,但既然皇帝的口諭都已經傳達過來了,那就不是嘴上說說就過的事,是得好好思量的。 若放在沒出木蘭圍場的鬧劇之前,孔老爺對與聶家結親一事倒是十分滿意的。 雖說聶定遠是武將,但身上已經有了自己攢下的軍功,年紀輕輕就封了四品的諸衛大將軍。且只要不出意外,待聶定遠的父親聶安國接任冀州節度使,那聶定遠就會轉任承宣使節度留后。日后,從二品節度使的位置也是要交到他手上的。 可上回孔恩霈從木蘭圍場回來被罰,聶定遠為了給孔恩霈開脫,便跑到孔老爺面前把錯處都往自己身上攬,而且為了不把項望山和徐曼青牽扯進來,還把其中的情節改動了一番。 這樣一來,在孔老爺眼里,這聶定遠之所以費盡心機去木蘭圍場堵自家閨女,不就是嫌棄自家閨女的長相,試圖羞辱孔恩霈一番好逼其退婚么?且聶定遠也說了,后來是因為看到了孔恩霈面紗下的臉,發覺根本就不像傳聞中說的那樣可怖,所以才來孔府負荊請罪,承諾一定會履行婚約的。 這么說來,這聶定遠擺明了就是個以貌取人的膚淺男子。就算如今孔恩霈的臉已經比之前好了許多,但誰能保證這老毛病以后不會再發作?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斑痘的毛病真沒有了,但女人總會有人老珠黃的一日。若聶定遠只看重女人的外貌,這色衰愛弛的事情還會遠嗎? 于是在這樣的考量下,孔老爺和孔夫人心中的天平就向楊文甫傾斜了。 雖說這楊文甫的家底遠沒有聶家來得厚,雖然三元及第名盛一時,但能不能在官場上站穩腳跟卻還要另說。古今有多少才子正是自詡才華橫溢便恃才放曠,最后在官場傾軋里隕落。跟聶定遠相比,這楊文甫的身上的未知更多。但饒就是如此,楊文甫之于聶定遠而言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他是個愛才輕貌的。 孔恩霈的才女之名在咸安城里是有口皆碑的,若是讓孔恩霈嫁得楊文甫,雖是下嫁,但想必婚后也能夫唱婦隨琴瑟和鳴。 于是,孔老爺擬了折子,打算要奏報圣聽,選楊文甫為婿,可這事畢竟與聶家休戚相關。 雖說文武不同路,但聶家畢竟勢大,孔家不想輕易得罪,便在一錘定音之前修書一封遞給了聶安國,言語婉轉地表達了自己已輾轉得知聶定遠不是很滿意這樁婚事的事,又說如今圣上開恩又賜良緣,小女不敢高攀,便打算將孔恩霈下嫁給楊文甫的決定。 接到孔府遞過來的帖子,聶安國看后卻出乎意料地十分平靜。 若是換做平時,孔承旨做出這種出爾反爾之事,聶安國第一個就會炸毛。 可如今他心知肚明自家兒子是有多嫌棄孔九小姐,之前也為了這事鬧得各種雞飛狗跳的不得安生,現下既然皇上都開了金口給了另一條路子,那便是皆大歡喜的事。 孔小姐尋得如意郎君,楊文甫求得佳人,聶定遠也樂得解脫,聶安國總算不用擔心成親拜堂那日要多少個人摁著聶定遠的腦袋逼他磕頭了。 聶安國自知理虧,當即修書一封回送給孔老爺,信中表示雖然無法結親十分遺憾,但聶家還是會尊重孔家的決定。 寫下最后一字,聶安國將毛筆放下,只覺得自己生了這樣一個讓人不省心的逆子真真是造孽,白白地廢了一段這么好的姻緣。 聶安國越想越氣,正好門外又傳來下仆問安的聲音,便知道是聶定遠從兵部回來了。 聶安國陰沉著臉讓下人把聶定遠叫過來。聶定遠前腳剛進了門,便見兩個封子劈頭蓋臉地打了過來。 聶定遠伸手一接,臉上盡是莫名其妙的表情?;叵肓艘幌滤裉煲矝]整出什么幺蛾子來,完全不知道他爹好端端地又抽什么風。 “怎么了?又是哪個不想活的惹到聶大人您啦?” 聶定遠嬉皮笑臉地走了進去。在他老爹面前,他從來都是這樣一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賤樣。 “你自己長了眼,自己不會看么?!”聶安國沒個好氣。 聶定遠這才打開封子取出信函,一看內容之后,臉上那天塌下來當被蓋的表情也當即掛不住了。 “這是怎么回事?這莫名其妙的怎么會突然冒出來一個姓楊的?!” 聶安國嗤笑一聲道:“這不正好合了你的意?” “反正你也不想娶孔家的閨女,之前還鬧得要死要活的想退婚?!?/br> “現在好了,不用你鬧了,人孔家根本就看不上你!” “你個不爭氣的東西!盡他媽給老子丟臉!” 聶定遠頭上青筋直冒,不自覺地將手里的信紙捏得死緊。 “憑什么?是我們先跟孔家的閨女議了親!憑什么又把她許給那姓楊的?!” 聶安國氣道:“孔大人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的緣由你是瞎了么?沒看到?” “也不知道你是怎么胡鬧的,孔大人已經知道你嫌棄人家閨女長得不好的事了!就算我聶家有金山銀山又有什么用?誰好端端地會把自家的寶貝閨女作賤成那樣,非要嫁給你這種混不吝的東西不可?!” 這門婚事對于聶家來說所獲得的好處要遠大于孔家。畢竟孔家滿門清貴,且文官一般不會對皇權造成威脅,但握著地方兵權的聶家卻是皇帝時刻要提防和注意的對象。 換句話來說,聶家說不好有可能哪天就被皇帝抄家滅族了,但孔家卻有可能一路榮華出幾個三朝元老。 所以,孔家沒必要一定要跟聶家攀親,而聶家卻需要借助孔家在官場上的言官勢力為自己保駕護航。 可惜自己這任性的兒子,完全沒體會父母為他做長遠打算的苦心。都說娶妻娶賢,光看相貌有個屁用?燈一熄了,天仙和蛤蟆又有什么分別? 聶定遠遠沒有聶安國功利,看了這兩封信函之后,只覺得額上青筋直暴,胸腔里一陣翻江倒海。 看孔老爺送過來的帖子,明顯就是已經選了那楊文甫做未來女婿了??蛇@到底是孔老爺的意思,還是孔恩霈自己的意思? 雖說他之前對孔恩霈是過分了點,但這女人也被他親過被他抱過了,難道還能若無其事地去嫁給另一個男人? 她把他聶定遠當成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