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4
久呢?” 這話尾的悲涼弄的平陽學話時都禁不住酸了鼻子,人一旦說起大限,便也是真的老病不堪了。 王太后昔日的溫柔笑臉下滿藏的銳氣已經一泄而盡了,她再也不是那個用妙計除去前進道路上一個個障礙步步為營的王太后了,而是一個委屈心酸的母親。 這話便是阿嬌聽來都有些心軟了,正在她想著要不要親自帶著一雙兒女往長信宮中去看看的時候,劉徹卻終于親自去了。 也不知道到底是不忍心了,還是瞧著火候差不多了。 但總算是去了,便是阿嬌都松了口氣。 劉徹親自侍了一夜的疾,第二天才回溫室殿來。 王太后有了臺階下,心下一寬,病立馬就好了大半。 此后劉徹再去,還是她親自趕的兒子走,絕口不提前次的不愉快了,只說自己是換季之節不慎染了病沒大礙,東線戰事艱難,天子應當多用心。 如此母慈子孝之下,誰還敢說太后是因為慪氣病的? 經此一事,長安城中也再沒有人敢興主和之言。 安撫住了太后后,天子也實在是無心他顧了。 邊境的戰事近來傳到宮中的就沒有一個好消息,匈奴人氣勢洶洶地勢要逼出漢軍主力。 為此軍臣又往漁陽、上谷方向增派了援軍,如此重壓之下,上谷已然陷落,漁陽卻還在咬牙堅持著,只是也是朝不保夕的境地了。 情況稍微好點的就是李廣駐守的右北平,雖然也是連日惡戰,但就目前來看也還能堅持些時日。 等最開始的焦躁不安褪去后,劉徹反倒真的鎮定下來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已經盡力而為,其余的就等待塵埃落定吧。 太期待成功患得患失只會什么都做不好。 看著劉徹又把地圖搬回了溫室殿卻再沒有像從前恨不得鉆進去時,阿嬌就知道他的心安靜了。 但是天子在夜深人靜時還是會忍不住掛念起兩個人來,他比任何時候都期盼得到他們的消息。 第一個自然是衛青,這個被他寄予重望的大將也不知道如今走到哪了?有沒有向河南之地的匈奴人發起進攻? 第二個是這十多年間始終懸在心上的張騫,每逢漢匈戰火重燃,劉徹都忍不住想張騫如今是生是死? 倘若他能帶回和大月氏結盟的消息,便可實現劉徹最初的戰略目標:前后夾擊匈奴! ☆、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 清秋的夜里就連搖曳的燈光也似乎有些孤寂的味道,層層重重薄霧般的宮幔淡化了月光的光芒。 劉徹極慢極慢地從胸中吐出一口氣,生怕驚醒了身側熟睡的阿嬌。 他冗自想到縱然是同大月氏結盟失敗,也能帶回許多關于匈奴的消息。 大漢對于匈奴的了解實在還是太少了,離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還有很遠的距離。 但一晃整整十一年過去了,帶著幾百人離開長安的張騫卻一直杳無蹤影,如泥牛沉海再無半點聲響。 張騫啊,張騫,你究竟在哪? 劉徹凝重的目光仿佛穿透重重宮闕,一路往西域方向而去。 忽而身側的阿嬌發出一聲夢囈,無意識地伸手來夠他。 他忙收斂了心神,伸開雙臂摟緊阿嬌。她在他懷里舒服地找到了一個滿意的位置繼續睡,他抱著清瘦卻柔若無骨的阿嬌,滿心都是溫暖安靜,恍如在春日午后看著樹梢間一圈圈散開的日光。 ***** 劉徹不知道,被他惦念的兩個人此刻相隔的很近。 衛青、李息率部出邊郡后,從云中向西大迂回。 兩部先沿黃河北岸西進,在秦長城的掩蔽之下迅速推進至高闕塞,大軍預備稍事休整,趁夜發起進攻,切斷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樓煩二王與匈奴腹地的聯系。 而張騫此時還在匈奴王庭,因著他上次逃跑,匈奴人直接把他羈押在眼皮子底下。 兩人相距不過幾百里,快馬一天即到。 前次距離更近,甚而打了個照面。 那是在衛青領軍火燒龍城的時候,彼時張騫就在龍城。 張騫完全可以借這個難得的機會回去,有大軍的保護,這一路上絕不會風餐露宿、沐雨櫛風。 他能順利地回到大漢,陛下更不會怪罪他。 張騫不是圣人,他心里不是沒有動搖過。 他也曾對自己說回去吧,也不知道家里的老父老母怎么樣了? 但是人當重信,他只要想到他出發時陛下眼里那殷切期盼他就沒法這樣回去。 他哪有臉告訴陛下他根本都沒到大月氏? 張騫短暫的猶豫后,最終決定趁亂逃出匈奴繼續尋找大月氏,他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他是漢使,代表的是漢室的意志! 逃出匈奴后,張騫一行取道車師國,進入焉耆,又從焉耆溯塔里木河西行,經過龜茲、疏勒等地,翻越蔥嶺,到達大宛。在大宛國王的幫助下,終于到達了大月氏邊境。 那天,他哭了。 漫長的十年中,他被匈奴人羞辱,曾完全沒有*尊嚴地活著。 他想家,想老父老母,想漢朝的一切。 但他從來沒有哭過,他想漢使是不能哭的,更不能在匈奴人面前哭。 而那天他終于第一次感覺自己能完成陛下賦予他的使命時,縱然是心性堅毅如他,也忍不住哭了。 他做到了??! 他做到了! 十年??! 終于做到了! 只是可惜陛下遠在天邊,聽不見也看不著他的吶喊和回稟。 更可惜的大月氏新任國王已經不想再報父仇了,張騫苦苦相勸了一年也沒所得。 而不斷隨風飄來的漢匈之間的大戰,也讓張騫歸心似箭,沒有繼續苦耗的心思了。 他想盡快地回到大漢去,把手中掌握的一切匈奴和西域的情況回稟給陛下。 兩軍交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于是元朔元年時張騫終于起程回國,歸途為避開匈奴控制地區,改從南道翻蔥嶺,沿昆侖山北麓而行,經莎車、于闐、鄯善地,進入羌人居住地區。 卻不料就連羌人亦成為匈奴的附庸,張騫一行再度被匈奴人捉住,扣押在匈奴王庭。 這次匈奴人看守嚴密至極,便是張騫自己也對能不能再逃出去充滿了懷疑,上次那是運氣好碰到漢軍火燒龍城,上蒼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眷顧他! 只是張騫還是不準備認命,在被羈押的日子里他就教兒子寫字讀書。 他就是要被匈奴人關一輩子,他張騫的兒子也得長成漢人! 妻子到后來也加入進來學習漢人文化了,她雖然是地地道道的匈奴人,身上卻有一種漢族女人的特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她覺得既然嫁給了漢人,就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