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節
混戰中,無人能永保勝利。 一會兒,倒在荒原上的,說不定就是剛才那個贏者。 現場廝殺進行了很久,木朗看到,周圍不斷的都是明軍和貼木心的軍隊在加入。 自己的人,從一對一變成一對多。 自己的人,很快的紛紛倒下。 木朗咬著牙,繼續砍殺。他的勇力是超過很多人的,遇到他的明軍士兵,紛紛倒下。 這時,一支箭對準了他,那是樊察。 這一次,樊察的弓上,搭上了三支箭。 那是樊察的絕活。 他看到木朗還在那里作最后的掙扎,他彎弓搭箭。 弓似滿月的拉開。 然后,一個瀟灑的放手。 三支利箭飛了過去。 木朗遠遠的感覺到了寒氣,他急忙提刀揮砍,他只砍中了第一支,余下的二支箭一下子紛紛射入了他的身體。 他哼了一聲,伴隨箭的大力,他跌下了馬。 第193章凱旋卻是離別時 當朱厚照回到了都城,遠遠的在城外,他看了迎接的一行人。 人群中,有貼木心,有王猛將軍。 他朱厚照看到貼木心的時候,叫人把一個盒子送了上來。 “來人來,將這個盒子,送給貼木心大王!” 那個四方的盒子,貼木心接的時候,有些微微顫抖。 她知道這個盒子里,裝的是啥,她深呼吸一口,平復下心情,然后打開了盒子。 當她看到了盒子里的那個人頭,一下子,各種情緒浮上她的胸口。 “你也有今日,早知道今日,你當日就該安分知命,好好做你的左賢王多好!可惜,你害了我父王,害了先王,也害了你自己!” 貼木心喃喃的說。 然后她抬頭看著藍天,“真是天網恢恢,不管你逃到哪里,你都躲不過這個結局!” “來人啦!”貼木心說。 “將這個人頭按照王爺之禮埋了吧,雖然他謀逆篡位,但是本王還是希望不傷天和。傳我命令,木朗部落的百姓,只要愿意臣服,讓他們回到原有的地方,繼續他們的生活!” “大王宅心仁厚,希望木朗部落的人,能夠回到自己的故土,好好生活,忘記仇恨!”阿洛瓦說。 “貼木心,你的心底真善良,這樣也好,冤冤相報何時了,你寬待木朗,大家都會知道是他錯,不是你錯!仇恨就會慢慢化解的!”朱厚照也說。 “我只希望瓦剌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貼木心說。 “嗯,一切會好的!”朱厚照說。 “王將軍辛苦了,鎮守都城,讓貼木心大王度過這段非常時期!局勢已經穩定下來了吧!”朱厚照對王猛說。 “陛下,基本上局勢穩定下來了,貼木心大王的軍隊基本成型,我們都幫助訓練了很多天了,而且各處的部落都很穩定,少數靠北的,可能有想法,但是基本他們也不會攻擊都城!爭奪王位!”王猛說。 朱厚照有些皺緊眉頭,不過他想,蒙古部落自來如此,這不是自己該擔憂的,即使蒙古南北分裂,反正靠南的基本和漢人的生活融合一起。只要他們在,就不用多擔心安全問題,反正愿意和大明一起的部落,他們的生活會安定祥和富裕。自己做到這點,也是成功了! 果不然,過些日子,一些靠北的部落就擅自脫離瓦剌,獨立生活。他們畢竟離南部有些距離,他們喜歡那種純游牧的生活。 木朗的部落也來信,信中倒是很祥和,那是部落的長老寫的,信里意思是說,感謝貼木心大王的寬厚,木朗的這個結局,是他自己選擇的,誰也沒有辦法。他既然去了,希望一切都隨他的死帶走。部落的人們都希望能回到原地生活,可是,他們都希望以后不再接受都城的管轄,希望能自立門戶!因為經過了這樣多的事情,大家都希望能夠能夠冷靜下。但是,以后他們決不和貼木心為敵,也不會有報仇的想法,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希望貼木心大王能恩準。 貼木心仔細想了很久,她和朱厚照商量說,原本瓦剌就是部落集合一起,以前事沒有這樣多的時候,大家抱持平衡,可是如今經過了戰亂,一些原本的裂痕更進一步的展示出來。 如果強求統一,說不定事情更多,反而不好。 “讓他們走,我們留下的這部分,會和大明和平永遠友好相處下去!這樣也好!”貼木心說。 “好,強扭的瓜不甜!”朱厚照說。 明軍很快要撤軍了,畢竟幾十萬大軍在草原,費用日高,勝利后,就必須得班師回朝。 臨行,朱厚照來到了都城外的一座山上,帶著大多數的將領,貼木心和阿洛瓦以及瓦剌的很多將軍大臣都來了。 朱厚照要給陣亡的將士做一個紀念儀式。 祭臺已經搭好,一切都按程序進行。 朱厚照為明軍備好的祭詞如下:“天威浩蕩,天運無常,照自登基以來,國泰民安,須知兵不可窮武不可黷,然漠北事變,木朗殺王而自立,意欲南犯!照為天下蒼生,必須一戰而定乾坤,今大軍抵北,救百姓于水火,立功業于千秋,破天火于軍前,追頑酋于漠北,終斬首而歸!奇功雖建,三軍寂寞。憐我將士,沉魂草原,傷我百姓,丟夫失子! 然功業終建,須知匹夫之生死,有輕于鴻毛重于泰山之說。我威武之師,紀律之師,隨死猶生,今當歸來,魂兮歸來,享我烹酒,享我尊榮! 為敬!” 當朱厚照念完這詞,眾人肅穆,天地不語。時值深秋,落木蕭蕭,四處寂寥。 士兵對天開槍作為祭奠!一時,天地都仿佛在悲戚。 當行前的最后一夜,朱厚照和貼木心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是如此的難分難舍! “你說,你會不會忘記了我?”貼木心說。 “我哪里會忘記你呢,我一生一世都好好的愛你!”朱厚照說。 “你要真忘記了我,我就當是守寡罷了!”貼木心心里很開心,她喜歡聽他說這些話。朱厚照緊緊的抱著貼木心。 兩個人經過了那樣多,此刻,是最契合的時候了!在這個秋風四起的時候,寒意中,他們彼此溫暖著對方。讓對方一生都不寂寞。 然后第二天,班師回朝。在回程開拔之時,許多瓦剌老者都給明軍端來好酒,說是給朱厚照送行。 “看來你們百姓還是記得我啊”朱厚照說。他有些感動!| “皇上陛下一定要記得我們,我們受您的大恩,無以為報,只能送點吃的給將士們”百姓們說。 ”既然大家如此深情厚誼,我們以后就成為真正的親兄弟,一起好好的生活!”朱厚照大聲說話! 此刻,啥都不需要多說。 大軍已經走了很遠,還看到那些好兄弟在送別的路口望著他們。還有那些瓦剌士兵,曾經一起并肩戰斗過的兄弟都來給他們的熟悉的兄弟送行。他們都熱淚盈眶。 看著這一切,朱厚照知道,兩個民族已經接下了兄弟般的友誼,他知道,這就是以后的和平的基礎。 “子曰,遠人不服,修文德使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朱厚照念著這些句子。 “須知武力不可長久,文德才是永恒呀,只是武力不申,國威不振,文武之道,一張一馳,并行不可廢??!” 朱厚照又想起諸葛孔明的故事,孔明可以七擒孟獲,使西南千年來,基本上沒有大的反叛,那是多大的功業??!如今自己做到了真正讓瓦剌心服了嗎? 如果真的作到了,那將是大明幸,萬世幸??! 只是自己終將走入歷史,走入那些風煙的畫卷里,走入一個因時光久遠就會湮滅的傳說里! 那是一個悲哀還是一個幸福? 幸福,可是那幸福到底又在哪里? 這時,馬上的他,看到了一個人,在前方的一個山上崖上,正看著他的方向,那人一身黑衣,蒙著面,旁邊只有一個人隨行。 看著那個身影,朱厚照再熟悉不過。他癡癡的望著那個方向。 仿佛可以凝望一生! 不知道他凝望了多久,他身邊的將士就停了多久。 很久,他看著身邊的將士,“走吧!” 遠遠地,他向著那個方向,微笑,不知道她是否看到了,只是他知道,他的笑會開在她的心里,陪伴她的寂寞! 大軍向前,朱厚照不斷的回頭,漸漸的,人影兒已經不見了。 這時,山崖上的那個人,還在癡癡的忘,天邊的白云飄浮,她在癡癡的念:“歡樂趣,別離苦,此中更有癡兒女,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厚照,今生我一定會去隨你的,不管多難,我都會做到的!” 第194章聽琴卻逢刺客臨 當朱厚照和班師的大軍一路走來。沿途看到草原白骨累累,朱厚照心生嘆息。 “王侯將相霸業成,可憐白骨邊城生,當時若知千年恨,不叫羌笛起龍城!”朱厚照嘆息到。 一路上,他都在思念著貼木心,好像對啥都不大感興趣??吹降乃猩缴剿?,他都想起當時和貼木心一起的情景。 因為第一次去瓦剌的時候,來回也是走這樣的路。 雖然那時貼木心經過了變故,人是很恍惚的,可是那幅馬上的佳人圖,朱厚照卻是永遠的記得。 就這樣走著,快到了邊境了。 這天夜里,朱厚照睡得很早,有些迷迷忽忽的。 突然他聽見一陣琴聲,那陣琴聲,真是云裳訴,仿佛和那日在金鳳樓上他聽到的曲子,一模一樣。 琴聲悠揚,如泣如訴,那個故事仿佛很悠久,又很靠近。充滿了愛慕,也充滿了悲傷。 仿佛一個佳人,輾轉在江南的煙雨里,抱著一把琴,浪跡浮生。 她每日站在那彎彎的小橋上,撐著一把油紙傘,在將誰癡癡的等待。 到黃昏,青石板的小巷,只是空留下她的足音,千年成幻。 又或許浪跡不知所蹤,她抱著琴,在那只烏篷船上,船在河水里走,佳人的眼眸,是如此的寂寞,略帶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