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貝克判斷
島上生活的大多都是漁珉,對于荷蘭艦隊突然前來全然沒有防范,漁船與漁夫面對全副武裝的戰艦和水手也無力招架,貝克上校派出的先頭部隊很快便控制住了登陸場。 作為艦隊司令,貝克上校覺得他們可以與島珉們友好相處,而且己部很快就會離岸,所以非常仁慈地沒有將事態擴大化,僅僅免費租借了一塊地方作為休息地與屠宰場。 這兩船牛和兩船羊都是鄭一官采購的用來飼養他的海盜大軍的,現在被己方搶劫過來,貝克認為必須立即消化掉才行,否則帶著這些商船會拖慢整支艦隊的航速。 船上還附帶了不少屠夫,這是讓荷軍士兵非常滿意的人員,他們就省得自己動手了,連廚子都可以拿到現成的牛羊rou,喂好佐料便可以烤制了。 除了被擊沉的兩艘鄭氏戰艦之外,余下五艘都是商船,副司令托馬斯亨德里克斯少校讓他們將值錢的貨物都卸下來裝上己方的武裝商船,然后就可以放其離開了。 海軍不同于陸軍,在大多數時候都不會胡亂殺人,攻擊任何目標都有極大的目的性,如果沒有必要,貝克的艦隊甚至連艦炮都不愿意點著。 實施破交戰,有三個條件,首先就是要保證己方艦隊不會被敵方主力艦隊抓到。其次是要確保戰艦的完好與艦員們的健康。最后就是盡可能地劫掠敵方的運輸船。 貝克認為即便雙方處于戰爭狀態,自己的艦隊也能扮演一種類似于“文明強盜”的角色,也是為了后路考慮。 萬一真的在海上遭遇鄭一官的主力艦隊,甚至被其俘獲,貝克也擔心鄭一官在得知己方的惡劣行徑之后,他和他的水手們會遭到對方的血腥報復。 在巴達維亞派來的支援艦隊抵達之前,他們要在海上與鄭氏艦隊周旋三個月之久,貝克上校就不想過分得罪這個東方世界的海上霸主了。 考慮到己方艦隊的孱弱實力,他是不想與鄭氏艦隊硬碰硬的,但整個東印度公司都卷入了這場戰場,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都要有所應對,不過是在敵方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進行。 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能夠取得不錯的戰果,說不定可以變成荷蘭的德雷克爵士,晉升為海軍少將,貝克是不指望了,因為本土艦隊司令才是海軍中將,分艦隊司令是海軍少將。 把這個虛擬的海軍上校落實下來才是正道,要是不行的話,干一票大的就此退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總之要趁這次機會撈個夠本才行,不然這風險就白冒了。 這個月的收獲應該會不錯,但隨著戰事擴大,消息四散,越來越多的明帝國的海商會得知,他們聞訊之后,到下個月,這海上的買賣就不會好做了。 從夏門起航的商船都會有鄭軍大量戰艦的保護,貿然出擊并非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鑒于己方實力有限,眼下的目標還是以劫掠落單的商船為主,實在不行再考慮其他方式。 艦隊司令在為未來籌劃的時候,但艦隊里的水手們卻認為他們趕上了好時候,勃爾格給他們開出了雙倍的薪水,劫掠物資還能自行分配,這條件真是再好不過了。 很多水手的財務狀況都是入不敷出,不欠債的窮光蛋都是被羨慕的對象,背著一屁股債是常有的事情,只有到了軍官級別才能過得好一些。 所以普通水手對于搶劫非常熱衷,軍官們則是奉命行事,能搶到一些值錢的財物自然更好,搶不到也無所謂,反正勃爾格會給他們豐厚的補貼。 海上的規矩是艦長拿兩成,軍官拿三成,余下五成歸水手們,哪怕就像前不久大家通力合作,搶了一船明帝國的西瓜,也要按規矩來進行分配。 但司令、副司令以及各艦的艦長們都吃不了這么多的牛羊rou,如果不能及時都變成耐儲存的熏rou的話,都全都是普通水手們的腹中餐了。 經過一連多天的海上漂泊,盡管作戰的時間并不長,可是大伙仍然希望能上岸緩口氣,吃頓飯也是好的。 尤其是能夠吃到燒烤大餐,在佐料管夠的情況下,烤牛rou、烤全羊是不少人心里理想的大餐。 光是灑海鹽是不夠的,加上一些香料就截然不同了,特別是有了胡椒之后,烤rou的味道就更加讓人垂涎欲滴了。 各艦都裝載了不少的紅酒,這會兒都被運到了岸邊,喝著紅酒吃著烤rou,享受著海風的吹拂,這日子可是無比的愜意而又悠閑。 “鄭一官要是帶著他的主力艦隊追擊我們該怎么辦?” 在岸上安排妥當之后,貝克上校也來到海灘,暫時休息一下,順便吃頓可口的美餐,但亨德里克斯少校對艦隊的前途還非常擔心。 “他們來的戰艦少的話,我們便攻擊他們。否則,我們就退到明帝國的瓊州去,在那里找一處海島暫避,然后襲擊過往的明帝國的商船?!?/br> 貝克上校在從大員島起航之前便想好了對策,他將夏門、大員、瓊州三地連成一個三角形,艦隊就在這個范圍里活動。 大員目前是最危險的地方,那里布滿了鄭軍的戰艦。 瓊州則是最安全的地方,可以用來作為避風港使用。 夏門則是鄭一官的老巢,可謂風險與機會并存。 但不到萬不得已,貝克是不會貿然率領艦隊突襲夏門的。 他還沒打算與鄭一官同歸于盡,而且大員艦隊的能力也根本做不到這點。 九艘戰艦加上六艘武裝商船面對擁有高達上千艘戰艦的鄭軍艦隊,所能做的也就是攻擊對方的商船而已。 如果能夠將己方艦隊的規模翻一倍的話,譬如獲得十艘類似于“赫克托”號這樣的戰艦,或許還有挑戰敵軍艦隊的機會。 就當下的實力而言,能夠攻擊明帝國的商船,而且不被鄭一官的艦隊抓獲,那就是相當成功的軍事行動了。 留在處于閩粵海域交匯處的外平島其實也是很危險的,這里距離夏門并不遙遠,貝克倚仗己方戰艦的航速優勢才可以做到有恃無恐。 將艦隊安置在這里,還可以卡住從廣崠去往福健的商船,外平島與南澳島遙相呼應,只要商船從這條水道通過,都會被己方戰艦發現。 一天只襲擊兩三艘商船,三個月的總和也能累積到兩百余艘之多,鄭一官一定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如果鄭一官下令在戰時禁止商船出海,那么貝克就打算派遣水手登岸作戰,攻擊明帝國沿海地區的城鎮。 英國人就這么在廣崠地區干過,最后與明帝國握手言和了,自己也實施同樣的戰術,屆時看鄭一官會如何應付。 這是備用戰術,放棄戰艦,在沒有馬匹的時候,讓水手們登岸本身就是冒險之舉,貝克上校輕易不打算這么做。 能夠做到俘獲及擊沉兩百艘商船,那就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戰果了,哪怕在整個荷蘭海軍將領里面也算是出類拔萃的。 “……鄭一官或許正在讓他的艦隊在海上搜尋我們!” 吃著可口的牛rou,又喝了點紅酒,但這并不能減輕亨德里克斯少校對未來的擔憂,隨著戰事的繼續,在海上每一次襲擊就意味著距離危險更近了一步。 鄭一官完全可以利用麾下數量龐大的艦隊在海上實施拉網式的圍捕,己方艦隊不可能再在海峽水域大肆攻擊明帝國的商船了。 “我們的艦隊只有十五艘船,卻可以牽制住一百艘、兩百艘,甚至三百艘鄭軍的戰艦,這已經算是達到了戰略目的了。如果想要與其交戰,完全可以等到三個月之后,我們與巴達維亞派來的支援艦隊回合,實力將會得到迅猛提升,恐怕不會低于五十艘。他們追不上又打不過我們的戰艦,這樣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攻擊鄭軍的戰艦了?!?/br> 貝克上校在心里又加上一句,要是巴達維亞評議會的那些傻子真的重視大員地區的話,就不應該派來十幾艘船,起碼也要達到四五十艘,才能對鄭一官實施有效的震懾。 想讓這個野心極大的家伙斷了對大員地區的渴望,就要在海上擊敗他的艦隊才行,貝克認為在決戰時,己方艦隊的規模不應該低于五十艘,最好能夠達到七十艘。 鄭軍艦隊里的主力艦并非是印象中的明式小船,噸位與荷蘭戰艦相差無幾,甚至個別戰艦還要大一些,有差距的方面僅僅是航速與火炮性能而已。 荷蘭戰艦的戰斗力普遍高于同等噸位的鄭軍戰艦,哪怕是武裝商船也具備與鄭軍戰艦進行決戰的能力,但這要基于一定數量的基礎上。 不能指望每艘武裝商船都可以像“赫克托”號一樣可以一艘打十艘,巴達維亞總部能夠派來五艘類似于“赫克托”號的戰艦就不錯了,余下都會是小型快艇以及武裝商船而已。 要是連支援艦隊都被鄭一官給重創的話,屆時的責任就不在自己了,己方水手都是訓練有素的,火炮性能也算上乘,差距就是戰艦數量而已。 只有在遠東水域維持一直規模在五十艘左右的艦隊,才能得到鄭一官的尊重,否則這個前海盜頭子隨時都有可能翻臉不認人。 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武力來促進合作,用武力來監督合作,讓武力成為商業貿易的保護者,目前也只有這個辦法可行。 “在此之前,我們只能依靠自己了!” 亨德里克斯少校說的倒是有些酸澀,但他并不害怕孤軍奮戰,至少己方艦隊還有十五艘戰艦可用。 只要能夠繼續在海上活動,鄭一官就不得不調派大量戰艦進行圍捕,這就是大員艦隊存在的價值也意義。 “托馬斯,這沒什么不好,人多分錢少,人少分錢多,呵呵!” 貝克上校一向嚴肅,但在這個時候,也展現出了少有的幽默感,將任務看作是一筆生意,也算是苦中作樂吧。 整個艦隊還不到兩千人,打劫的目標放在落單的商船上,哪怕不是天天都能得手,也很容易喂飽麾下的水手們。 換成指揮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那情況就截然不同了,不但要戰勝鄭一官的主力艦隊,還要做到讓己方艦隊不損失太大,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大員艦隊所從事的行當就是此前鄭一官的職業,跟被西班牙人痛恨的德雷克是同行。 連德雷克那家伙都發家致富了,他們這些人為什么不行? 起碼明帝國的商船的火力非常有限,可是比西班牙運寶船的戰斗力要低多了。 “……這倒是!” 換個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倒是可以減緩心理壓力,貝克上校說的也不無道理,他們并非是正規軍,僅僅是受雇于東印度公司而已。 如果不在崗位上盡可能地多賺錢,退休生活就沒有必要的保障了,要想今后過上好日子,起碼要在眼下冒點險才行。 亨德里克斯給自己定了兩千枚銀幣的目標,這相當于六七年的薪水,能否實現就要看自己的運氣了。 不光是他自己,整個艦隊上到司令官貝克上校,下到普通水手,設定的期望金額都是很高的,因為大家都明白自己在干什么。 無需直接領取銀幣,哪怕分到一匹絲綢或者一桶胡椒,那就意味著可以賺到一大筆錢了,運抵巴達維亞就能兌換銀幣。 只要繼續逗留在明帝國的海岸線上,這種東西就會源源不斷地被送到戰艦上,從事海盜行當其實比貿易來錢更快,只不過風險更大而已。 “這只是一場與鄭一官的局部沖突而已,并非荷蘭與明帝國的全面戰爭,我們只要干好本職工作,就能得到該得的東西了?!?/br> 貝克上校對于當下的局勢判斷非常清楚,明帝國正在與北方的清國交戰,根本無暇顧及東南沿海的戰火,想要讓鄭一官自己派兵占領荷屬大員。 不過鄭一官并非會為了明帝國而竭盡全力,只要東印度公司能夠讓其軍事實力遭到重創,那么這個前海盜頭子就不得不坐下來與東印度公司握手言和了。 在東方,戰爭是長期的,和平時短暫的。 但在東印度公司與鄭一官之間,情況恰好相反,因為戰爭會影響到雙方的貿易所得。 東印度公司是一家國際貿易公司,軍事手段僅僅是開拓市場的方法而已,屬于備用選項。 鄭一官實質上是一個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明帝國所賦予他的官職僅僅是他擁兵自重且壟斷市場的借口而已。 雙方都是商人,那么戰爭就注定是短期且不可持續的,等到戰事結束,大員艦隊上下就可以拿著各自的薪水享受生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