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試射拿皇
好不容易出來一趟,不能就去一個地方便折回去,某太子在視察完天啟坦克的原型車之后,還要檢查一下火炮的研究成果。 新成立的火炮廠是以盔甲廠的大銃作坊的員工為主,由廠里的貼廠太監張巒督辦,某太子還為其找了兩個正副廠長。 那就是《火攻挈要》的撰寫者焦勖與修訂者趙仲,這倆貨算得上是很不錯的業內人士,也沒有多少選擇,大敵當前,要么為國效力,要么為國盡忠…… 除此之外,著名的土木與武器雙修工程師張國維與什么新奇物件都愛鉆研的薄大才子也奉某太子之命,作為廠里的特聘磚家,指導新式火炮的制造。 他倆在多年之前,便在安慶制造了銅炮,用以擊退來犯的流寇,所以在這方面是具有較高的造詣和經驗的,起碼自己造出來的銅炮經過了實戰檢驗。 某太子已經將威震八方的1857型12磅野戰炮的圖紙與參數給了薄大才子,這貨弄懂之后,便開始指導廠里的能工巧匠制造和改進相應模具,使之能夠適應新式火炮的尺寸。 在研發成功迫擊炮與火箭炮之后,某太子起初對拿皇炮并沒上心,因為迫擊炮的射速遠遠超過辮子的紅夷大炮,而火箭炮的射程又與紅夷大炮接近,二者可以互相彌補彼此的短板。 但是考慮到一線作戰部隊仍舊缺乏一款性能優異且射度較高的直瞄武器,在對陣辮子的時候可以多一絲獲勝的把握,所以某太子才會決心研發出拿皇,尤其是大號版本。 看過大同之戰的戰報之后,某太子便對拿皇炮項目極為上心了,在大同之戰里,平叛大軍的不少盾車就是被城頭的直瞄火炮所摧毀的。 這不禁讓某太子想到在對陣辮子主力時,其重甲步兵集群發動進攻,前面必然有大量楯車充當移動掩體,迫擊炮的威力可能會大打折扣。 這時候使用可以直接打穿楯車的拿皇炮,就可以連人帶車,一并打飛了,尤其是1857型12磅野戰炮在最大仰角的情況下,其極限射程高達2800米。 對面的紅夷大炮都難逃一死,射程之內的辮子將會遭到拿皇炮狂風暴雨般的轟擊,尤其是發射霰彈的時候,對步兵的殺傷效果更是驚人。 紅夷大炮的射速是每小時六發左右,而拿皇炮的射速為每小時六十發,也就是每分鐘一發,其極限射度是每分鐘四發。 所以在射程、射速、重量、質量方面,拿皇炮都遠遠超過明末時期全世界的鑄鐵火炮,唯一的缺點就是貴,因為其材質是銅。 但為了造出足夠多的拿皇炮,哪怕是將整個皇城里的銅器都熔掉,某太子也要堅持不懈地這么做,這件兵器也是未來戰場上的決勝武器之一。 因為鐵制炮身比銅制炮身更為脆弱,主要源于這時候的冶煉技術不過關,所以在不嚴重缺乏銅材料的前提下,拿皇炮都會以銅作為首選。 等到造出第一批合格的拿皇炮裝備部隊之后,便可以建立相應的作戰單位了,最基礎的是連級,下轄三個排,每排列裝四門1857型12磅野戰炮。 伺候每門炮的十名士兵編為一個班,含有一輛拖拽式炮車、兩輛彈藥車、兩輛輜重車,除沒有配備板甲之外,其他單兵武器與步兵等同。 每排四個班含排長等人在內供計五十人,每連總計兩百五十人,裝備十二門野戰炮。 在抵達預定陣位,準備妥當之后,便可在十分鐘之內,向敵方目標傾瀉至少一百二十發炮彈。 在紙面上來對比的話,一個野戰炮連的火力就相當于對面兩個旗的炮兵部隊投射總和,折合就是一百二十門紅夷大炮。 某太子認為皇太雞現在所擁有的各型紅夷大炮的總數不會超過三百門,而且也不可能在入關的時候把這些重型火炮都帶進來。 本時期的紅夷大炮,要想達到一公里以上的射程,通常重量都要達到兩千斤以上,也就是一噸多,不少型號都在兩噸以上。 這么重的武器要想翻山越嶺,對那些炮手來說,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而且辮子也能順勢繳獲明軍裝備的紅夷大炮,所以并不需要將家底都搬到關內。 要想擊退皇太雞,保住自己的雞窩,獲得防御戰的勝利,某太子就要掌握足夠的勝算條件才能出戰,否則就是給人家送快遞的。 勝算條件便是武器、兵力、士氣這三大要素,后兩者都可以用銀子來解決,武器就得倚仗以薄玨為首的一群科學家了。 己方部隊擁有足夠的紀律與斗志的前提下,武器制勝論當然會降到第二位,但是目前渣明軍隊的紀律與斗志,除了幾支嫡系之外,其他幾乎無從談起。 在戰場上遇到辮子主力,不主動脫逃就是好樣的了,能跟辮子硬碰硬,那絕對算得上是王牌部隊了。 明軍目前無法對辮子形成足夠的兵力優勢,各部將士又多半患有難以治愈的“恐辮癥”,用高科技武器來彌補戰斗力就成了當務之急。 某太子的想法就是,先讓這些狗腿子保住自己的狗命,知道對方的武器傷不到自己,然后這種悲觀情緒就會得到極大的緩解,之后再想辦法整死對面的辮子。 既然你都打不動我,那我就不用跟你客氣了,一個辮子可是價值一百兩銀子呢…… 整死辮子的辦法也很簡單,首先,要對辮子進軍的方向進行偵察,主要是由飛艇負責。 其次,要在辮子能夠威脅到己方之前,用遠程武器敲掉他們的同類型武器,然后盡可能多地殺傷其有生力量,這是由火箭炮、迫擊炮、野戰炮來負責。 最后,就是要用到單兵裝備的燧發槍、手榴彈了,還能撂倒一大片。如果還有活著的辮子沖過來的話,就必須用刺刀進行白刃戰了。 火炮的作用就是對敵軍殺傷與遲滯,讓辮子未到跟前,先折一半,最后能夠沖到己方眼前的只有一兩萬人的話。 對陣至少五萬裝甲火槍兵,勝利的天平就會向某太子這邊傾斜了。 因為辮子在戰后才會發現,這些明軍與之前交鋒的渣渣大有不同。 離遠了夠不著,凈挨打。 湊近了又打不動,還是挨打…… 某太子就是要讓辮子們知道,你們費了半天的勁也弄不死一只狗腿子! 在缺乏重武器的情況下,辮子想要打傷裝甲火槍兵倒是不難,但是想要弄死就很難了。 火槍兵都是全身防護,尤其是重點部位的裝甲都非常厚,憑借單兵武器基本上不可能得逞。 這就是龜殼的作用,反之就不同了,辮子并不知道對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還是用原先的裝備與戰術來攻擊某太子的部隊,那就有的瞧了。 古代能夠承受一兩成左右的傷亡的部隊就稱得上是精銳之師了,要是被打掉三成人馬,皇太雞還執意跟自己死磕,真的是要玩命了。 兩邊均出動至少十萬大軍,用一戰定輸贏方式來解決問題的話,那就堪稱關乎明清雙方衰亡的國運之戰了,輸的一方在十年之內都難以恢復元氣。 皇太雞要是輸了,大不了就此拍拍屁股退回關外,休養生息,然后繼續干四處劫掠的老本行,往后大不了不跟明軍死磕了。 大明之前可是屢戰屢敗,這么一場幾乎將北方的機動部隊全押上去的戰略博弈,某太子坦然承認自己輸不起。 既然輸不起,那就必須保平爭勝,火箭炮、迫擊炮、野戰炮、燧發槍、手榴彈、坦克、飛艇、地雷、刺刀這些武器加起來便可增強明軍一大截的戰斗力。 某太子出動十五萬人馬的話,其中有五萬能夠以一當三的裝甲火槍兵的話,那就相當于原來的二十五萬明軍。 只有達到至少十五萬的規模,某太子才敢出城一戰,自己所掌握的兵力太少的話,皇太雞真就可以用實力碾壓自己,然后來個鳩占鵲巢。 除了黃得功麾下的勇衛營這樣的嫡系王牌之外,某太子從心里是不相信手下這些狗腿子的,連新組建的東宮衛隊都是渣渣級別的存在。 對面喊一句——“大清兵到”! 這邊恨不得腿肚子都開始抽搐…… 指望當眾喊兩句口號,就能讓將士們群情激憤斗志昂揚,進而把辮子殺得丟盔卸甲四散奔逃,某太子可以直接告訴你,這就是白日做夢! 當初劉秀逆襲王莽,人家有隕石雨助陣! 某太子這里只能召喚冰雹,貌似還無法退敵…… 而且也做不到像其他書里那樣,敵人從頭到尾都在中計! 呀? 中計了? 呀? 又中計了? 呀? 怎么還中計呢? 啊~! 沒想到臨死又中一計…… 唉~! 真是天亡我也呀! 氣得一口老血噴出八里遠! 您這智商都被主角降到跟豬一樣的地步了,怎么可能不中計呢??? 豬的智商是二十,您這智商最多是十八,因為豬要跟你拉開檔次! 更可怕的是,對面出道即巔峰,而且手下從不背叛。 臨陣指揮精妙,決勝千里之外,這就無懈可擊了。 自己嘔心瀝血數十年,被穿過來的一個無名之輩碾壓。 這還不如剛開場,反派一號人物就墜馬而死…… “啟稟殿下,新式火炮準備妥當,特請殿下恩準試射!” 貼廠太監張巒屁顛屁顛地跑過來請示某太子,這炮雖然不是他親手制造的,可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勞,起碼物料與人手都是由他來張羅的。 “那就開始吧!” 之前某太子問過薄玨關于拿皇炮的相關情況,不過薄大才子好像對第一批樣品的性能不甚滿意,也就沒有過多的匯報。 除了制造自行車之外,他也每天都會到廠里監督銅炮的制造過程,雖然不是全天都蹲在廠里,但對制造流程已經心里有數了。 按照某太子賜予的制造說明,里面的主要流程他都全程參與了,比如煉銅、制模、鑄型、澆注、脫范、驗膛、磨齊、鏇膛、鉆火門。 為了讓火炮達到理論上的最大射程,他還親自制造了一個很是牢靠的炮架,可以讓火炮從負五度至正六十度之間任意調整仰角進行發射。 某太子見到新炮的炮架就明白薄玨雖然看似將心血都放在自行車上面了,只要拿出些許精力,便可以將自己交辦給他的其他差事做得很好了。 這主要是因為之前薄大才子做過這玩意,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多動腦細胞,幾乎是駕輕就熟,一些需要改進的部分也不用跟鐵匠仔細溝通,直接親自上陣,打鐵搞定。 經過某位科學院院士的一頓實錘之后,新炮的炮架就誕生了,某太子光看其仰角,就知道已經超過原版的作用了。 “轟~!” 炮口驟然噴出一團火焰,伴隨著大量的黑煙,然后青銅炮管發出了一陣嗡鳴聲,這是拿皇銅炮所特有的,鐵炮就沒有這個特點。 “很不錯!” 幺雞用望遠鏡觀瞧,貌似打得很遠,用目測估算,應該至少超過兩公里了,具體是多遠,還得在測量之后才能知曉。 為了取得較為公允的數據,之后又在最大仰角射程放了十九炮,總計二十炮,這樣就可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結果了。 “啟稟殿下,此炮最大射程可達一千七百三十三步,平均射程為一千七百步上下!” 幺雞聽完下面的匯報,用自制的鉛筆一算,居然可以打到接近兩千六百米的距離,倒是非常驚人,雖然沒有達到原炮的最大射程,可已經非常接近了,確實出乎自己的意料。 原版拿皇炮的極限射程可能在三千米左右,更遠也說不定。 自己這版本的最大射程雖然只有對方的八六折,可已經非常不俗了。 改用無煙火藥之后,威力和射程或許還能增加不少。 拿皇炮的標準彈丸是12磅,折合544公斤,1088市斤,大約為九明斤。 這次所發射的炮彈用的是重七明斤的型號,所以舶來版在射程與威力上都遜色于原版。 但對某太子來說,這就足夠用了,七明斤重的炮彈照樣能把辮子的楯車打上天! 也不能高興的太早,必須還要再進行一系列的測試,譬如持續射速與炮彈殺傷效果。 光是射程遠是不夠的,要在全方位達到原版12磅拿皇炮的八成以上的戰斗力才行。 新炮在重量上比原版略輕,所以機動性上就由于射程相當的紅夷大炮,理論射度則要甩飛本時代的同行們。 “嗯~!不錯!繼續測試其他指標,嚴格記錄相關數據,若是達到原版八成標準,本宮便獎勵所有參與者一月薪俸!” 某太子的要求也不算太高,只要保持目前的性能,不在某一環節掉鏈子,那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更何況有薄大才子與張總工程師指點,由焦勖與趙仲把關,還有自己的全套技術參數,調集大明最為頂級的鑄炮工匠。 匯集這么多能工巧匠,作出一門還算合格的拿皇炮并不算太難,而且這還是第二批樣品,在某些方面已經比第一批得到了小幅度的改進。 如果準備時間更多一些的話,或許具體性能還會得到一些提升,可按照射程來說,已經達到量產的標準了。 辮子的紅夷大炮敢于渣明王師裝備的拿皇野戰炮對射的話,那就是主動找死。 較于鐵炮,銅制拿皇野戰炮最大的特點就是射速,其次才是射程與威力。 先敲掉辮子的炮兵陣地,然后再逐個打飛緩慢推進的楯車。 最后讓辮子的重甲步兵只能在戰場上果奔。 除非皇太雞讓數千騎兵發動正面沖鋒,先行吸引明軍火力。 否則,某太子就要用各種火炮紅燒了對面的披甲兵! 你們不是號稱非??勾蛎?? 那這次就看看你們能不能扛住七斤重的炮彈! 讓你們切身體驗一下王八吃秤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