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大明麻將
細算起來,除了被打包的勛貴之外,第一個被下獄的大臣就是東林儻人,在他們看來,這應該不是什么好跡象。 在這個極度敏感的時間段,進宮來打探消息,只要見到了太子,甭管對方說什么,多少也能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 但是幺雞并不打算滿足他們的心愿,真想進宮拜見老子也可以,門票一萬兩! 你還別嫌貴,本宮可不是什么人花錢都能見到的! “殿下,此二人皆為東宮講讀……” 楊進朝出于好意,還是和風細雨地提醒小太子,莫要怠慢了兩位老師。 “那正好,傳本宮口諭,即日起,此二人不再擔任東宮講讀一職,僅需履行原職,馬上去辦!” 不提還好,既然你提起這茬,那就沒必要以后在宮里再看見這么兩個禍害了。 如果你們不識好歹,明早再特么跑到外朝找茬,那就別怪老子翻臉無情了。 “冰雪聰明”的楊進朝覺察出了太子口氣中的不悅之色,也不敢再說什么,只得出去打發掉還在侯著的兩位來客。 “兒臣給母后請安!” 等吃完晚飯,幺雞再次來到坤寧宮,漂亮親媽也已經用過御膳,絕美的面龐依舊略帶一絲愁容,估計是被那貪財欺君的便宜姥爺給氣的。 “烺哥兒大病初愈,不必如此客套,快過來說話!” 見到自己的寶貝兒子,周皇后勉強擠出些許笑意,鶯聲燕語地招呼前來問安的長子。 原本漂亮親媽還想在事后給國仗說兩句好話,多少緩和一下爺孫之間的緊張關系。 但等看到方正化上報來的查抄數額,作為女兒的周皇后就不愿再為親爹開脫了。 三十五萬兩! 光是白銀就從周府抄出了三十五萬兩! 面對堆積成山的白銀,之前國仗那番家境貧寒的說辭在剎那間便被擊得粉碎! 真是騙得自己好苦,前番還想替國仗墊付銀子,沒想到啊…… 看著臉色尷尬的國仗,周皇后頓時感覺對父親來說,父女之情還不如成箱的銀子。 騙皇上、騙皇后、騙太子,國仗真是膽大包天,無所不騙! 要不是今天周府被查抄,沒人知道國仗是如此的視財如命,連親生女兒反復勸說都無濟于事。 作為眾人矚目的國仗,在國難當頭之時,非但沒有慷慨解囊,反而吝嗇至極,面對太子的質詢,國仗居然謊話連篇,還腆著臉簽下了字據,事后變成了無可抵賴的憑證,連作為其女兒的周皇后都感到無比的難堪。 那些勛貴們不愿意捐款也就罷了,身為國仗,皇帝的岳父,皇后的生父,太子的外公,在大殿之上,公然宣稱家境貧寒,一毛不拔,被朝會上的史官記錄在案之后,必將成為大明開朝兩百余年歷史上的恥辱之事! 若是比較起來,高高在上的國仗還不如王承恩這樣的內侍。 家人不如家奴,可悲,可笑也! 周家上下,連同皇后在內,在一天之內,仿佛成為了一個大笑話! 不論老叟還是兒童,都可以對皇室指指點點。 幺雞也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輕聲問道“母后可是還在為國仗憂心?” 別人的心,周皇后是襙不起的,唯一擔心的也就只有娘家人而已。 漂亮親媽慨嘆一聲,起身悲切地致歉“母后代國仗給烺哥兒賠禮了!” 皇上跟自己都被國仗的小把戲給蒙蔽了,要不是烺哥兒聰慧機智,設下圈套,國仗時至今日仍舊不會露出破綻。 經過此事,周皇后咋對待國仗的問題上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念在父女的情份上,只要國仗不被問斬,她便不會向自己的兒子求情了。 對這個存心蒙騙的父親來說,像尋常百姓一樣活著沒什么不好,在發跡之前,自己一家雖然吃地是粗茶淡飯,可也是其樂融融。 接受這樣的大禮,自己會折壽的,幺雞急忙制止道“國仗刻意欺君,理應受懲。母后心善仁慈,無須賠禮!” 幸好今兒個有智障的陽武侯頂在前面,不然露出國仗這么個玩意,滿朝文武都盯著,不嚴懲還麻煩了。 對一個家財萬貫的吝嗇鬼來說,抄光他的家底,讓他一貧如洗地活在世上,就是對他最嚴厲的懲罰! 宰了這貨,漂亮親媽會傷心,而且對幺雞來說,也不怎么解恨。 還是這么好好圈養起來比較妥當,天天讓國仗姥爺過著窮日子。 以前是裝窮,現在不用裝了,是特么滴真窮! 內帑也沒多少銀子了,所以今后就不慣著你們了! rou嘛,最好一周吃一次,可以幫你們減肥嘛,還能避免得上三高! 衣服嘛,粗布的就行,又不用干什么重體力活,不用擔心磨壞袖口了。 房子嘛,不撒氣漏風便是座好宅子,讓娘家人都體驗一下“京城農家樂”。 全家每月五十兩生活費,應該足夠吃飽飯的了,反正多了也沒有! 順便說一下,以后就不能隨意活動了,既然是圈養…… 呃~“贍養”,門口自然都有哨兵“保護”。 全體被貶為庶民的勛貴們都要如此這般,接受統一管理,每天早上按時報道,不然怎么能體會到皇恩浩蕩呢? 大家剛剛在朝會上“愛了”本宮,現在本宮“反愛”回去,這便是“愛的代價”! 哪位朝臣吃膩了山珍海味,住厭了豪宅庭院,都可以進去體驗體驗,保證可以得到無數心得! 周皇后不想再提及國仗那點傷心事,異常憐惜地拉著幺雞的小手感嘆“我兒年紀尚小,便要接手朝政,真是受累了!” 丈夫剛剛仙游而去,國仗家就被抄出幾十萬兩銀子,莫說是京城,就是皇城里都人心惶惶。 不光如此,面對朝臣們的蒙騙與質問,如果沒有這個貼心的小寶貝替自己分憂解難,周皇后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幺雞見到漂亮親媽心生愛憐之色,急忙寬慰道“母后毋須牽掛擔憂,兒臣身份太子,國難當頭,監國理政乃是份內之事,不出十天,便會一如既往,母后敬請放心便是了。只是后邸這里尚須母后引領,萬不能出現聒噪之音?!?/br> 甩鍋爹成了植物人,后邸住著一群老娘們,嘰嘰喳喳,議論紛紛是在所難免的,但只要不出什么宰人上天的大事,那就算沒拖后腿了。 要是讓她們盡量少議政務,也不是沒辦法,一種辦法就是直接下令,另一種便是轉移這些老娘們的注意力。 前一種辦法比較生硬剛猛,難以得到理想的結果。后一種辦法則屬于因勢利導,順應人性。 “今日朝會之前,母后還很是擔心,但烺哥兒出亂不驚,眼下又這般胸有成足,母后便安心了!” 周皇后原本對長子從仙界游學回來之事還將信將疑,但白天寶貝兒子與群臣一番唇槍舌戰,還占了上風,這又讓她打消了一多半的顧慮。 方才十歲的孩童,若是沒有超凡脫俗之智慧,決然不是那些混跡朝堂多年的老臣的對手。 細想下來,烺哥兒能有今番辯駁之才華,或許還真是被仙界的太祖皇帝點撥所致。 “烺哥兒?” 周皇后把話說完,見到長子都還在發呆,沒有回話,急忙追問,千萬別又變得呆傻起來。 “哦~!母后勿憂!兒臣適才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打牌游戲,所以一時發楞了!” 把這玩意搞出來,后邸里面閑得無聊的貴人們就有的玩了,保證起早貪黑啪啪啪…… 幺雞想的東西便是麻將,努努力的話,說不定還能被定為“大明國粹”! 麻將的前身是“葉子戲”,就是以前又薄又長的塑料片上畫小人的那種牌。 據說這玩意唐代就有了,不過肯定不是用塑料做的,材料應該是木片或者紙殼之類的東西。 南唐后主李煜便是“葉子戲”之高高手,還撰寫過《小葉子格》、《偏金葉子格》、《擊蒙葉子格》等著名學說。 大明流行的“馬吊葉子”就跟麻將很像了,有文錢(幾枚)、索子(串錢)、萬貫、十萬貫的籌碼單位。 另據小道消息,《瓶子》里就有金蓮跟潮兒打馬吊的描寫,不過幺雞看書的時候,這種不劇烈的情節幾乎直接略過…… “鐵骨錚錚”吳偉業在寫《綏冠紀略》的時候還不忘狂噴士大夫,說他們整天沉溺于打馬吊,荒廢政務,以至于大明帝國都被“大清王師”給啪啪斯密大了! 估計這貨打馬吊的水準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總是輸錢,以至于只得借用自己的拙作來吐槽別人了。 《某樓夢》第四十七回,賈母、王熙鳳、薛姨媽一起玩牌,她們玩地就是從“馬吊葉子”進化而成的大清“默和牌”。 到了清末,麻將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才逐步與現代麻將大同小異,所以幺雞可以肯定,大明的菠菜市場有很大的挖掘潛力! “甚么打牌游戲能讓烺哥兒想得入神?” 被寶貝兒子一說,周皇后也來了興致。 后邸里的的貴人們除了打馬吊,也沒什么休閑娛樂活動了,一來是這時候娛樂項目很少,二來也不允許擅自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