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都穿現代了,發財很合理吧 第551節
轉身。 外公不知道什么時候站在門口,正笑意吟吟的看著她。 余敏又羞又惱:“外公~” 剛才他們那個,外公不會都看見了吧? “怎么了?”云杉一本正經:“小燁走了?!?/br> 聞言。 余敏臉色自然了一些。 “嗯?!?/br> “您怎么只穿了一件單衣,現在還挺冷的,我趕緊扶您回去穿一件外套?!?/br> “不用了,我自己回去?!痹粕季芙^:“現在還早,你也回去再睡一會兒吧?!?/br> 余敏也沒勉強:“行?!?/br> 身后。 云杉目送她的背影,暗暗嘀咕:“誰沒年輕的時候,害羞什么?!想當初我和淑媛,也差不了多少……” “唉,淑媛,你等著急了吧?別急,我很快就來陪你了?!?/br> 最后一句話,聲音極低,風一吹,消散在了空氣中。 …… 時光飛逝。 一轉眼,就到了1991年。 12月16號,發生了一件震驚全世界的大事。 蘇/聯解體了。 國內喜氣洋洋,奔走相告。 畢竟,兩國之間的關系早就惡化,只剩下表面的友好。 余敏也很興奮。 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因為她期待已久的易貨貿易終于要拉開序幕了。 蘇/聯解體后,全國緊缺糧食、水果等副食品,愿意用飛機、坦克、汽車、火車……來換。 第480章 股票認購證 此時。 改名為俄羅斯的蘇/聯實行“休克療法”,導致國內輕工業產品缺乏,急需大量價格低廉的輕工業產品,如食品、服裝等。 與此同時,國內沿邊開放戰略為邊境易貨貿易發展提供了動力。 12月22號。 董事長辦公室,余敏撥打了一個電話號碼。 嘟嘟嘟。 三聲之后。 那邊接通,她當即笑著開口:“安東、我是余敏,你和鮑里斯最近過得還好嗎?” 這兩人,是大學時候認識的校友。 兩人作為交換生過來的,由于她的特意交好,這些年關系保持得不錯。 兩人能來當交換生,家世背景和能力自然都不錯。 是合作的最好對象。 這兩人還是同性伴侶,據說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感情十分穩定,恩愛非常。 她結婚,兩人還特意來參加了。 “……” 寒暄了幾句。 她當即開門見山:“安東,你們那兒的事情我已經聽說了,請保重?!?/br> “我聽說你們那里急缺食品和服裝等輕工業,有沒有興趣和我合作發財?” 16號發生的事情。 她忍了一個星期,今天才打電話,就是想要給兩位朋友緩沖的事情,免得顯得太急功近利了。 “你有興趣?” “我能提供啥?呵呵,第一次貿易,我預備一批羽絨服、運動服、絲綢、羊毛衫,你看怎么樣?” “行啊?!?/br> “你們那兒有渠道拿到照相機、望遠鏡、摩托車、小汽車?好好好,我都能接受?!?/br> “先準備吧?!?/br> “我這邊啊……2個月吧,行,電話聯系,好好好……” 掛完電話。 余敏眼角眉梢都是喜意。 國內改革開放后,經濟越發繁榮,大家講究衣食住行、娛樂活動也豐富多彩起來,照相機、望遠鏡、裘皮、摩托車、小汽車……根本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她可是知道。 俄羅斯后面發展得,連飛機、坦克、戰斗機、防空導彈、“基洛”級潛艇、“現代”級驅逐艦以及相關設備和技術都賣了。 當然,這和她無關。 她不會也不敢去碰,就當個老老實實的商人就行了。 如今她手里的幾家企業,都是當地的納稅大戶,有關部門也會給幾分面子。 但是,她向來講究誠信經營,不會鉆法律的簍子,讓自己在刀尖上行走。 這時。 門從外面推開。 章燁的走過來坐在扶手上,摟住她,輕笑道:“這么高興,談好了?” “差不多吧?!?/br> “約定了2個月時間準備物資,到時候在邊境交易?!?/br> “那時間還挺充裕?!?/br> “是啊?!?/br> “你準備讓誰來負責?” “小鳳啊,她這幾年和她哥一起開的服裝公司蒸蒸日上,這種事情當然找她了,她肯定給我成本價?!?/br> 章燁挑眉:“不拉她一起?” 余敏早就想好了:“這次就算了,第一次,等我掙了錢,還怕她不心動?到時候,我做她引薦人就是?!?/br> 說著。 她繼續道:“等我熟悉了,就開始做食品貿易,要知道,這才是利潤最大的?!?/br> “這第一次不敢?!?/br> “畢竟食品都是有保質期的,要是發生什么突發狀況,就全賠手里了?!?/br> 章燁深以為然:“你說的對?!?/br> 隨即,他想起什么,道:“上海那邊你的戶口差不多了,就等你過去簽字了,咱們啥時候過去?” “過幾天吧?!?/br> “我和小鳳商量買服裝的事情,你把公司的事情安排下,咱們帶著兩個外公去上海那邊好好玩一趟?!?/br> 章燁自無不可:“好?!?/br> 他并沒有問余敏為什么突然要把戶口遷到上海,既然她這么做,自然有她的道理。 余敏自然是有目的在的。 1992年1月10號,第一批股票認購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每張30元,無限量發行,全年有效。 憑借一本認購證,就可以參與全年打新,可以多次搖號抽簽,反復中簽。 官方推測會十分火爆。 可沒想到,卻門庭若市。 這是當時的時代局限性造成的,股票在國內是一個相當陌生的概念。 一張30元,要知道上海居民人均工資也就300—500元每月。 這東西,還不一定中。 多少家庭能看著30塊打水漂而無動于衷? 即使是那時已經開始富裕起來的上海居民也做不到。 值得一提。 她落戶上海,就是為了購買股票認購證,因為,只有上海本地的才能購買。 不過,轉手并不需要。 言歸正傳。 由于昂貴的價格,第一批發行的股票認購證只賣了2077665份,只占預期發行量的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