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戶部最近風氣實在不算太好,人心浮躁得厲害,撥個老實人過去不是什么壞事。 甘霆當即應了下來:“陛下英明,喬英可擔此重任?!?/br> 皇帝眉開眼笑起來:“朕就知道,愛卿同朕總能想到一塊兒去?!?/br> = = 永安宮內,喬貴妃聽說了家中兄弟升職的消息,心里又驚又喜。找人去打聽了事情始末,回來復命說是左相一力舉薦。 貴妃想起幾天之前,她曾經叫宮里嬤嬤去過東宮一趟,還給甘棠帶了話,說是感謝左相照顧家中侄兒。 想來這太子妃是個極為機靈的,聞弦歌而知雅意,已經參透了她的話語,并給自己說了不少好話,左相才會舉薦自己的兄弟。 這么多年來,左相從來沒有正經看過喬家一眼,偏生在她同太子妃交好后便舉薦了喬英,這很明顯是太子妃的功勞。 貴妃越琢磨越覺得是這么回事,先是備了禮物給甘家送去,又著人去東宮尋太子妃,想要請她用膳以示答謝。 為了更好地招待甘棠,貴妃甚至精心列了一張單子,吩咐身邊宮女明月去御膳房要膳。 御膳房內,總管太監方師傅推開明月給的銀錢,對著明月客氣道:“哪里能叫姑娘破費,給娘娘效力是奴才的福氣?!?/br> 貴妃一向得寵,自己宮里也有小廚房,御膳房想巴結都巴結不上。難得有機會,自然要好好表現。 明月見狀也不再堅持,將貴妃列好的點膳單子遞給方師傅:“我們娘娘今兒想宴請太子妃過來永安宮中用膳,太子妃的口味想必你們比我了解,娘娘說了,今日永安宮的膳食定當要合太子妃口味才好?!?/br> 明月點完膳后邊回了永安宮伺候貴妃,走時還留下了永安宮的兩個小太監在膳房守著,省得有那不長眼的將貴妃娘娘點好的午膳截胡了去。 德妃這日想吃御膳房唐師傅拿手菜紅糖桂花芋艿,也叫了貼身宮女秋霞過來點餐。秋霞看方師傅等人忙得熱火朝天,出的還都是尋常不易得的大菜,不由多嘴問了一句,才知道貴妃娘娘今兒想請太子妃用膳。 秋霞提著點心回到永寧宮后,便將自己在蜀山方的所見所聞告知了德妃。 德妃重重冷哼了一記:“喬氏成日里就愛瞎巴結,不過是個小輩兒,也這般抬舉,我可看不慣她這幅做派?!?/br> 秋霞低頭應了一聲,沒有說話。 人家貴妃巴結左相那是十分有成果的,家里兄弟升官,侄兒升學,件件是喜事。倒是她們家主子,只顧著同左相一家別苗頭,到了弄得兄弟在家賦閑,侄女無緣東宮。 叫她說,還是貴妃實惠。 收到貴妃沒頭沒腦的宴請邀約,甘棠只覺得奇怪。但喬貴妃畢竟是貴妃,又是長輩,且對她表現出了極大的善意,甘棠實在不知該如何拒絕,還是帶上禮物去了永安宮。 這日的喬貴妃格外熱情,且客氣十分,不光好吃好喝的招待甘棠,還變著法兒地將她夸得跟朵花兒一樣。甘棠雖然從小到大被很多人夸過,但是像貴妃這樣把人從上上下下反復來回夸的很少見,甘棠著實有些不大適應。 一頓午膳接近尾聲,余嬤嬤匆匆來報,說是三皇子的侍妾呂氏已經發動,三皇子是頭一次遇上這種事情,心里有些發慌,想請娘娘過去看看。 三皇子還未大婚開府,雖然府邸已經建成,但是依然在宮里住著,要等大婚之后才能搬出去。 這是三皇子的第一個孩子,而王妃還沒過門,貴妃心疼兒子,還是打算過去皇子所看看。 貴妃起身要走,甘棠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貴妃想起一事,轉身對著甘棠詢問道:“太子妃那里還有沒有好的山參?我家里父親前段時間身子不好,我找人將之前皇上賞的那幾盒子高麗參都送去了家里。想著一時半會兒用不著,就沒叫人去內務府再領新的,誰知這會子又用上了?!?/br> 甘棠正好站著尷尬,聽了這話飛快地應道:“有的,我這就回瓊芳殿取了給您送去?!?/br> 甘棠叫紫陌去庫房找龐通尋了兩盒上好的高麗參出來,準備叫紀嬤嬤給喬貴妃送去。 紀嬤嬤對著甘棠柔聲勸道:“三王妃還沒過門呢,長嫂如母,您既然都遇上了,這藥材還親自送去為好。也顯得東宮處事周到,您和太子殿下關懷幼弟?!?/br> 甘棠覺得紀嬤嬤說得有些道理,換了身輕便的衣服,又叫紫陌包了幾盒滋補藥材,親自送了過去。 還未進三皇子的住處,甘棠就聽到呂氏的慘叫聲陣陣傳來。 這個朝代沒有產房,沒有急救室,也沒有無痛,看著宮女們端進端出的一盆盆的血水,甘棠只覺得頭暈。 甘棠將人參和藥材交給了貴妃身邊的嬤嬤,又和同樣面色蒼白的三皇子打了聲招呼,說了幾句吉祥話,便陪在一旁等著。 不知過了多久,產房內傳出了嬰兒的啼哭聲,接生嬤嬤出來同三皇子和貴妃報喜,是個六斤五兩的小姑娘,母子均安。 = = 甘棠回宮時候,天上飄起了零星的小雨,饒是宮人們為她準備了雨傘,衣裳也被雨水打濕了一層。 已經是下午五點左右,秦崢依然沒有回來,王欽傳回話來說,皇帝召了太子殿下共進晚膳,請太子妃自便。 溫嬤嬤今天回城郊家里探親了,依然是紀嬤嬤過來伺候甘棠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