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節
皇后見是陸尚宮,也隱瞞陸尚宮,就把太后交待她的事兒都告訴了陸尚宮。 聽罷,陸尚宮心中雖有些想法,卻又不敢說出來,一時就支支吾吾的。 皇后道:“有話只管說,本宮如今若是連你嘴里的都聽不到一句實在話,那就真的是孤立無援的?!?/br> 陸尚宮忙跪下,不禁同皇后一并哀傷,道:“皇后娘娘,奴婢覺著許是奴婢多慮了,這才未向皇后諫言?!?/br> 皇后嘆了一氣,“常說一人計短,兩人計長。你想了到什么,你且說來本宮聽聽?!?/br> 陸尚宮道:“聽說太后在前朝正和威震伯斗得不輕,太后回頭就找上了明貴妃的不是,還牽扯上了皇后。京中誰不知明貴妃同威震伯夫人的關系匪淺,若開罪了明貴妃,威震府可不會善罷甘休的。那是就怕是鎮遠府也不會袖手旁觀的?!?/br> 皇后聽了,點點頭,“你往下說?!?/br> 陸尚宮又道:“皇后娘娘這些日子以來的經營,已讓各家各府都知道娘娘的不偏不倚,公正獨立了,京城中各家雖依附皇后的不多,但也未再視皇后為敵了。這是好不容易得來的局面,若是遵從了太后的意思,開罪了威震府豈不是都毀之一旦了?” 皇后默然了,她在權衡得失利弊。 陸尚宮又將聲音壓低了幾分,“再者,以太后這一計,只是讓皇后和明貴妃去斗,就是兩敗俱傷也沒太后半點關系的,所以不論結果如何太后都沒半分不利的,可皇后卻得不償失了?!?/br> 皇后猛地一拍手邊的引枕,道:“沒錯,這是將本宮當槍使的,最后本宮能落什么好的,那時怕是要再換一人坐了這后位,任本宮死活去了。好個‘慈悲心腸’的太后,姑母,竟要將本宮這般物盡其用,再棄之如敝履,也不是沒有的,先皇后不就是這樣的下場嗎?” “皇后,要三思??!”陸尚宮道。 “你放心,既然如此,本宮就沒有再如他們的愿,任人擺布作踐了的道理?!被屎蠛藓薜?,罷了又起了冷笑,“不過既然太后要對付明貴妃,也不是全然不好的,明貴妃也張狂了些,該有人治治她了,只是本宮是不會動手了?!?/br> “難不成皇后娘娘得了什么好計了?”陸尚宮道。 皇后拿起榻邊小幾上的一本書,笑道:“昨兒本宮在看《三國志》正好瞧到了孫權擒殺關羽父子,若不是謀士張昭提醒,孫權還志得意滿卻不知將有大禍的。事后孫權聽張昭諫言,將關羽首級送給了曹cao,欲要嫁禍于曹cao。曹cao識破將計就計厚葬了關羽,令天下皆知曹cao對關羽是尊崇禮敬的。劉備得聞,自然不能再遷怒于曹cao,轉而傾國出動,誓與孫權不共戴天?!?/br> 陸尚宮在皇后身邊多年,一聽就明白的了皇后的意思,“皇后娘娘是想也將計就計一番?” “不但如此,本宮還要明貴妃欠下本宮一人情?!被屎蟮?。 陸尚宮一疊聲道:“皇后娘娘,果然是好計,好計?!?/br> 數日后,宮中果然起了風言風語,都說明貴妃恃寵而驕,竟敢與皇后比之,其意欲奪后位,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還從宮里一直傳到了宮外了,朝堂之上有人對韓施巧也有了微詞。 韓施巧知道了,沒有不著急了,急急傳了袁瑤進宮。 袁瑤卻不以為意,安撫道:“有人就想要借此把娘娘逼急,最好逼得娘娘做出什么大不敬的事來,正好應了傳言的?!?/br> “那我該如何?就任由謠言四起對我不利?”韓施巧道。 “娘娘只需記住一樣,只要皇上相信娘娘沒那心思,旁人的閑言碎語,也不過是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痹幍?。 “我真的什么都不做,就能好?”不是韓施巧不信袁瑤,只是她覺著有些玄。 袁瑤點點頭,“是的,娘娘什么都不用做,且如果皇上提要查謠言的來源,娘娘還要阻止。謠言不過是壞了娘娘的名聲,名聲壞些于娘娘也未嘗不是好事,皇上只會越發相信娘娘和十皇子都是無心那個‘位置’的。且只要有皇上在,謠言再鬧也奈何不了娘娘?!?/br> …… 是夜,禎武帝歇在韓施巧宮中,果然提起了要查謠言。 韓施巧溫順地依偎在禎武帝懷中,很是不以為然的灑脫道:“臣妾知道皇上心疼臣妾,只是謠言就是謠言,自有不攻自破的一日。臣妾與十皇子身正不怕影兒斜,且名聲臭些也好,日后誰都不敢再拿臣妾和十皇子當幌子使的,那才干凈,有什么不好的?!?/br> 禎武帝聽了這話很合心意,溺愛地點了點韓施巧的鼻尖,道:“只是委屈愛妃了?!?/br> 韓施巧撒嬌道:“那皇上賞臣妾些什么東西,補償補償臣妾唄?!?/br> “好,你說,你想要什么?”禎武帝也不吝嗇。 “聽聞,皇上得了一匣子合浦南珠,要不皇上就給臣妾吧?!表n施巧從不遮遮掩掩,拐彎抹角的,要什么都直說,不給也從不糾纏。 就這性子禎武帝喜歡得不得了。 禎武帝一聽便笑了,“要尖的耳朵,朕今兒才得的東西,這會子你就知道了。誰當的耳報神,可是王永才那老東西?” “皇上,”韓施巧輕喚了一聲,把聽到的人骨頭都喚酥了,“皇上只說給不給,沒得這么東拉西扯的不爽快?!?/br> “好,好,朕還有什么是不給你的?!钡澪涞垡恢柑羝痦n施巧的下巴,親了下,“只是你該怎么謝朕?” 韓施巧笑著將禎武帝推倒,她欺了上去,服侍禎武帝的日子不斷了,自然有些心德,再加之韓施巧如今將袁瑤教的□之術運用得愈發爐火純青,把禎武帝侍候得沒有不盡興的…… 翌日,禎武帝不但高調賞了韓施巧合浦南珠,還賞了好些珍玩。 讓散播和助長謠言的人,都不禁暗暗含怒含怨的。 太后更是對韓施巧切齒磨牙地恨,“小瞧這蹄子了?!?/br> 李尚宮勸說著讓太后保重身子的,罷了,又只提醒太后乞巧節到了。 太后這才想起,“謠言到底不過是傳聞,自然不如眼見為實的。哼,幾個皇子也都不小了,特特是三皇子都將弱冠了,妃位這么懸著可不像話。你去傳哀家的話,讓皇后今年好好辦辦這乞巧節?!?/br> 李尚宮得話就出去了。 皇后下懿旨盡邀朝中百官家中女眷進宮歡度七夕。 都知道離三年一度的選秀還遠著,那就只有一樣了,就是給皇子們選妃了。 一時間,京城中各家各府有適齡女兒的,都在家中暗暗對幾位皇子的評頭論足了。 正文2239日第一更在這里 作者有話要說:這是第一更,第二更可能會有些遲。 第三四回風雨欲來(三) 大皇子已弱冠,十五成親至今已六年,大皇妃是湖廣總督蔣寅易的女兒。 都說蔣寅易是個性子軟,才能也不過是平平的,雖如今官居高位,卻都說不過是他運氣罷了,故而對不太瞧得起他。 總督乃封疆大吏,真只要有運氣,沒些旁人所不及的能耐真能一路平步青云,那宦海之中便不會有這許多人郁郁不得志的了。 表面上蔣寅易能耐不大倒也其次,更為主要的他還不是大皇子一系的人,可這樣的人如何成了大皇子的岳丈了? 大皇子的生母已亡故的淑妃為了自己兒子的前程,自然不能選了這樣一個對兒子無助益的妻族,只是耐不住當時太后插手了這事兒,才有了今日的關系。 雖如此,蔣寅易的女兒卻肚皮爭氣,嫡出的皇長孫正是她所出,所以她大皇子正妃的位分固若金湯。 大皇子正妃之位是沒了,可這樣一個沒助益的妻子,大皇子少不得還會封側妃的。 皇子側妃的位分攏共有二,雖舊年時已封了一位,是老勛貴敬國公的女兒,但還剩一側妃的名分不是。 誰又說的清楚在乞巧節上會不會也給大皇子補全了這側妃的空缺的,所以有心要依附大皇子一系,削尖了腦袋等著的也不是沒有的。 接著是二皇子。 二皇子只比大皇子小了半歲,自然也已成親,二皇子原是太后的親兄弟周陽伯王允之女所出,只是此女命薄,生下二皇子便香消玉殞了,這才見二皇子記在了太后堂兄南陽伯王諲之女如今王皇后的名下。 太后王家一系的,二皇子妃的妻族自然也是王家一系的,且對二皇子大有助益的,就連兩位側皇子妃也是。 至如今二皇子已得三子一女,也算是圓滿了。 再把女兒往二皇子府里送,作用已是不大,故而倒沒多少人對二皇子有打算的。 跟著就是三皇子了。 提起三皇子,沒有不說是皇家中的奇葩。 生在天家卻不愛權勢,整日里游山玩水,游手好閑,不務正業,至今已十九,卻連個近身服侍的女人都沒有。 今年的乞巧節,都說主要就為了這位三皇子選妃而籌備的。 能有女兒嫁入宗室,自然是貴不可言,可要是嫁給三皇子這樣的,都說不如同勛貴聯姻的。 雖然這位三皇子的生母是賢妃,賢妃正是驍勇伯蕭寧的jiejie,但這位賢妃在后宮里就跟得了什么仙人的隱身符兒一樣,說起來都沒幾人知道她的。 所以這位三皇子唯一可取之處,就是有驍勇伯蕭寧這位舅舅。 驍勇伯蕭寧可是禎武帝的心腹,如今同威震伯霍榷正是圣眷正隆之時,只是蕭寧這人油鹽不進的,不好親近。 想要向驍勇伯示好的,走三皇子這一途看似像捷徑,就不知道結果如何了。 故而不少人都并不急進,靜觀其變。 按序齒該到四皇子了。 可四皇子是個短命的,當初禎武帝令百官舉薦太子人選時,霍榷薦的就是這位早入土為安的四皇子。 所以這位四皇子就不多提了。 四皇子之后是五皇子。 這位五皇子可不得了,他雖不是長,卻是他兄弟中最為尊貴的,因她是先皇后所出,眾皇子中唯一的嫡出正統。 只是這位五皇子一直被禎武帝和兄長們打壓著,而怏怏不得志,舊年那場圍城逼宮的謀逆叛亂,這位五皇子正是幕后指使。 正所謂成王敗寇,如今這位五皇子已被貶為庶人,禁在宗正府中余生都不得出。 潦倒如此都說生不如死的,所以這位五皇子也可不提了。 余下的適婚皇子就剩下六皇子和七皇子,同十五歲,年頭時才出宮開府。 六皇子和七皇子是雙生子,是一位美人所出,后晉為貴人。 這位貴人出身不算好,父親不過是直隸知州,在遍地權貴女兒的后宮中,她并不突顯。 雖有些才名,但人已是昨日黃花,自然同韓施巧這樣正青春貌美,又有威震府做靠山的不能比了。 而這二位皇子又是同他們生母一般,在眾皇子中最是庸庸碌碌的,很不打眼。 然有失必有得,這般不出眾的他們卻最是平安長成的。 有想讓女兒一生安穩榮華的,自然是沒有不對這二位皇子有打算的。 這一通高低遠近的分析下來,可見各家都是各有各的打算的。 而威震府,袁瑤并無姊妹,唯一的小姑霍韻也已出閣,所以這場給皇子選妃的盛事和他們家無關。 這事兒在鎮遠府和威震府是無關的,可要是放在族里就有關了。 正是少君伯有一適齡女兒的。 少君伯是霍氏族長,原有三子三女,都是少君伯夫人所出。 當年少君伯屋里倒也有一二侍妾,可那些年一來肚子都不見動靜的,就算有動靜也不過是三四月的功夫就又沒了。 都知道少君伯夫人的娘家原是太醫,少君伯夫人從小耳渲目染之下也就懂些養生調理之法,故而若是她用什么手段給小妾們吃的,才讓她們生不得的,也不是沒有的。 可少君伯夫人都兒女繞膝了,還沒少給小妾們吃那些玩兒的,就說不過去了。 在有些人的攛掇這下,一個小妾就使了手段了,原是要治少君伯夫人的,不想陰差陽錯之下反倒害了少君伯的長子。 最后那小妾的下場如何自不用說的,但長子英年早逝,讓白發人送黑發人是何等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