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韓施惠回了府,見霍榷在等著問她,她自然是撿著對自己有利地說了。 “……二爺,你看表姐這樣上下不分,和下頭的人混一塊,弄得灰頭土臉,這那是做主子的樣?”說著擅自哀悼了一聲,“說來也因袁家老爺和姨太太去得早,沒得教養的,表姐又在那種地方呆過,沒個體統也是難怪的??梢膊荒苓@般放任了,以后打得可是我們侯府和二爺的臉面?!?/br> 霍榷不言語,就光看著韓施惠絮絮叨叨的,可她越說他越覺得她不是在說袁瑤,而是在說她自己。 韓施惠是個沒眼力勁兒的,繼續攛掇霍榷道:“二爺你看,山嬤嬤是太太送來的,在婢妾身邊一直是個得用的,不如讓山嬤嬤去跟了表姐,一來表姐那里也有個管事的mama,二來教些規矩體統,今后也不至于丟了臉面?!?/br> 這山嬤嬤是個最注重規矩禮數的,當初霍榷的母親霍馮氏也是覺得韓施惠是沒個禮義廉恥的,便讓山嬤嬤到韓施惠身邊去教,但主要還是盯著韓施惠別讓她又做出什么丟了侯府臉面的事來。 韓施惠因言行舉止皆不得當,在山嬤嬤這吃了不少苦頭,今日又這機會怎么能不把這老虔婆給弄走,二來這老虔婆在袁瑤身邊也能當她的眼線。 這樣霍榷什么時候去了袁瑤那里,又給了袁瑤些什么東西她便都清楚了。 韓施惠這算盤打得是自以為的精妙。 先不說別的,就一條,你韓施惠有什么能耐讓山嬤嬤聽你使喚。 說了半日,韓施惠這才后知后覺得發現霍榷的眼神不對了。 過了許久霍榷才道:“袁姑娘家中的事,丟的是侯府哪門子臉?” 韓施惠不敢答,可心里早腹誹開了,“你都在外頭給她置房產,又拿銀子養著了,還要我說個明白,鬧得我們這房沒臉嗎?” 霍榷起身,“好好跟山嬤嬤學好規矩吧,學好了她自然就回太太身邊去了?!?/br> 韓施惠被霍榷說得滿臉通紅。 完了,霍榷再留一句說今晚出門會客不在家用飯,便走了。 韓施惠送了霍榷,自己一人坐炕上瞎琢磨,估摸著也是王姮從霍老太君那里回來要擺飯的時候了,該去立規矩了便帶著丫頭慧喜到楓紅院去。 正巧碰上了霍老太君院里的大丫頭玉衣,聽說是霍老太君娘家送年禮來了,各院都有正往里送。 看著玉衣手里的東西,韓施惠那是一個眼饞。 在昧了袁瑤的五兩銀子后,得了甜頭的韓施惠心就有些大了。 “看還有不少院子要送的,我正好到楓紅院伺候我們二奶奶用飯,就順道幫你拿去?!表n施惠主動接下玉衣手里的事。 玉衣本覺得不妥的,可的確東西不少,再看這韓姨娘雖說名聲不好,可性子卻是個綿軟的,被二奶奶治得服服帖帖的,就覺得韓施惠不敢存什么心思的。玉衣遲疑了一小會兒,便將東西給了韓施惠,福身道:“那就勞煩韓姨娘了?!?/br> 見東西到手了,韓施惠的心便無由來狂跳,止都止不住,可那絕對不是害怕,而是興奮。 細細將東西都看了遍,都是些頭面居多,像是什么紫金飛鳳玉翅寶冠、海水玉赤金冠、并蒂牡丹的步搖、珍珠玲瓏八寶簪一類的,旁的還有阿膠、人參之類的滋補品。 這些東西王姮是不少的,往日里韓施惠看著就是羨慕,如今近在眼前,韓施惠就趕緊打發了慧喜到楓紅院知會一聲,說自己端著東西走得慢些。 慧喜說要幫她拿都被韓施惠給罵走了。 等四下里無人了,韓施惠偷偷地拿了兩樣小的藏衣袖里,大件她是不敢拿的,以為這樣便神不知鬼不覺,這才去了楓紅院。 韓姨媽沒教過韓施惠當,所以她是不知道的,大戶人家的各房各院得東西都有一份清單的,以便核對用。 此時楓紅院的上房里,飯早便擺好了,王姮本就沒什么胃口,見到韓施惠她愈發沒胃口了,可她還就是每日都要韓施惠來立規矩。 真不知道到底是在折騰誰。 用了半碗甲魚湯后,讓韓施惠把東西端過來,掃了兩眼沒見到有喜歡的便讓秋風收了起來。 自春雨冬雪成了霍榷的通房后,這兩人原先管王姮首飾和衣裙的差事就交給了秋風和夏日。 秋風是個心細的,接過東西就找了壓在頭面下面的清單一對,發現少了東西,自然是不敢瞞的,到王姮耳邊說了幾句。 王姮的臉立馬變了色,一拍炕幾,指著韓施惠,“好你個賤人,吃了豹子膽了,我的東西都敢昧下了。鞏嬤嬤你給我搜?!?/br> 這韓施惠自然是躲不過的,這晚霍榷這房里又是雞飛狗走,鬼哭狼嚎的。 霍夫人霍馮氏聽到了動靜,便找山嬤嬤來問個明白。 山嬤嬤便一五一十地說。 “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這那里是官宦人家出來的小姐,市井流氓也不過如此?!被赳T氏的臉黑得跟鍋底似的,抬頭對自己奶娘王嬤嬤道:“你去跟二奶奶說,倘若她治理不了一個姨娘,就讓人帶我這來,別鬧得雞犬不寧的。再去問問,看二爺什么時候回,回來讓他到我這一趟?!?/br> 年末本事就多,人情往來更是不少,霍榷在外頭吃了酒又吹了風,酒勁上頭了有點犯困,恨不得立馬躺床上去,卻被王嬤嬤給在半道上截了。 到了霍馮氏跟前被兜頭就是一通罵,“……她以前的事我便不說了,只盼她能學好,沒想她倒好,如今還學會偷雞摸狗這一套了。我們是什么人家,倘若被人知道了丟了臉面就罷了,被那些言官知道了少不得要參你個治家不嚴。還有你那二奶奶也是個不省心的,這種事悄悄地治了就成了,非要吵個人盡皆知。她覺得有臉了還是怎么地?” 霍榷本就暈乎乎的,聽了這事就覺得煩,最后也不管了將王姮和韓施惠都禁足一月,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 王姮覺著自己沒錯,委屈,想找霍榷分辯分辯,卻得知霍榷歇下了,只能按下性子等明日。 可次日霍榷一早有事又出門了,這一忙就近了除夕才得了閑,知道前些時日莊子上得了幾件好皮子都送來了,本想讓韓施惠給袁瑤送去一件,才記起那兩人被禁足的事。 轉身交待鄭爽備馬去南山寺,又想起如今袁瑤已不在南山寺,驀然發現不知何時有了這習慣,一旦得了閑便往南山寺去,哪怕只是去吃杯茶。 說到茶,霍榷端起手邊的茶碗,呷了口,只覺味微苦水發澀,再看茶湯,些許發黃,便知烹茶的人用火急把水催老了,老水過熱又燙傷了茶葉,水也不是好水才出的這味。 想到如今是連口稱心的茶水都吃不上,霍榷覺渾身不自在。 而此時袁瑤送走了前來送年禮的縣令夫人和縣丞夫人,院里也開始忙活了起來。 別看田嬤嬤粗壯豪爽,卻剪得一手好窗花,像喜上眉梢,年年有余,招財進寶的,就她剪子在紙上遛個彎的事。 把這些個往窗戶上一貼,那個年味就出來了。 蘇嬤嬤有一手好廚藝,就見她將干凈利落地將雞給殺了洗剝干凈,再取rou上削下的皮,全放鍋里熬,然后調了味兒,便將湯放冰天雪地里凍了起來,說是餃子餡。 蘇嬤嬤原是南方人,按她們老家的習慣過年是要蒸紅年糕的,吃了年糕才能年年高。袁瑤便讓蘇嬤嬤蒸了一屜。 年糕出籠時,那是一個色澤金紅,蘇嬤嬤再在年糕上撒上炒香了的芝麻和搗碎的花生,還有紅棗,便算成了。 袁瑤趁熱乎吃了一小塊,軟滑香甜,可口無比。 蘇嬤嬤說等年糕涼透了,切成片放鍋里煎得兩面金黃的更好吃了。 青素則在趕制縫新衣,一人一身穿身上過年也喜慶。 見大伙都忙開了,袁瑤想著過年豈能沒春聯,想罷挽起衣袖潑墨揮春。 大年三十天還未見亮,一院子的人都起身了忙活起來了。 春聯、門神、桃符一應全新。 然后開了小門樓,接著是垂花門,最后是上房門。 此時袁瑤上房正間里擺了祭器貢品,請神主,又供上了袁父袁母的牌位。 一色齊全后,袁瑤領著青素和田蘇兩位嬤嬤,拈香而拜。 到了晚上,年夜飯在上房炕上給袁瑤置了一桌,青素和田蘇兩位嬤嬤在炕下圍了一桌,也不拘于什么食不言的,主仆四人歡聲笑語。 到了守歲,田嬤嬤在上房東此間擺了一桌,蘇嬤嬤將發好的面和已經凍成膠狀的餃子餡料,一應備到了桌上。 一時揉面的揉面,搟皮的搟皮,包餃子的包餃子。 袁瑤從未做過,瞧著便新鮮,雖說不會做的,但餃子倒是吃過不少的,唯獨沒見著過蘇嬤嬤做的這種餡料的。 蘇嬤嬤卻賣關子,說等到吃就知道滋味不同了。 餃子包好,只等子時到來。 只聽隱隱傳來寺中的鐘聲,便知新春至。 青素和田蘇兩位嬤嬤跪地上,喜慶地給袁瑤拜年了。 袁瑤早有準備,給她們三人一個大紅的荷包。 青素的倒沒什么意外,田蘇兩位嬤嬤得的卻是自己的賣身契,莫不感激涕零的。 正文45第九回不速之客(四) 等田嬤嬤燒了鞭炮,回頭大伙就一起吃餃子了。 袁瑤這院子在胡同的盡頭,這胡同又是個死胡同,有時會有些無家可歸者借她們家門前避避風。 田嬤嬤拿著炮仗開門正要點上,就被倒在門前的一團窸窸窣窣的黑影給嚇了一跳。 借掛小門樓前的大紅燈籠的光一看,原來是個乞丐,還是個女的。 大過年的誰都不想觸霉頭,于是田嬤嬤就想舍幾文錢,趕緊打發走才是。 可不想叫幾聲,那人沒動。 “難道凍死了?”田嬤嬤覺得很不吉利,雖說人不是她們弄死的,可好死不死地在她們家門口,可不是好兆頭,就趕緊去回了袁瑤。 袁瑤秉持著救人一命的心,讓兩位嬤嬤趕緊把人搬到前頭倒座的客房去。 青素搬來了被褥,田嬤嬤燒了炕,蘇嬤嬤去煮熱乎乎的湯水。 一碗姜湯下肚,那乞丐這才覺得暖和了不少,悠悠睜眼想道謝卻傳來饑腸轆轆的聲響。 袁瑤讓蘇嬤嬤給她一碗剛下的餃子。 乞丐雖餓得緊,卻無論如何都要下炕來謝了恩才吃,吃相也不差,規矩得很,可見是在大家里頭調*教過的。 見乞丐緩過勁兒來了,袁瑤也回上房吃餃子了。 蘇嬤嬤的餃子果然是不同的,一口咬去,涌出濃郁湯汁,鮮美無比。 袁瑤連著吃了好些個。 吃包了,乞丐總算是緩過勁兒來了,隨田嬤嬤到上房給袁瑤磕頭謝恩,并徐徐道出自己的來歷。 不說不知道,原來和她們還帶點“故”,這人竟然是霍榷的小廝鄭爽的胞姐,名叫鄭翠。 鄭翠和鄭爽的娘在生鄭爽時便去了,鄭老爹后來娶了李氏。 常言這有了后娘,便有了后爹,還真是有的。 李氏嫁入鄭家一連得了兩子一女,便看鄭翠姐弟不順眼了。 鄭老爹也覺得一家子人多也養活不起,便信了李氏的話,把鄭翠姐弟賣到富人家去,不但省了口糧,每月還有月錢。 鄭翠就被賣到了京郊一戶已致仕的老尚書府里,鄭爽就被賣到侯府,給人做伴當。 姐弟雖各一方為奴為仆的,可衣食不缺過上了好些年的舒坦日子。 眼看鄭翠十八了,老尚書府是世代書香門第,通情達理得很,便讓她老子娘來領出去配人了,臨走還給了些嫁妝,也算是主仆一場的情分了。 這李氏倒是不敢昧下老尚書夫人給鄭翠的東西,但轉手她把鄭翠配了自己侄子,這樣鄭翠的嫁妝被他們姑侄二一添作五就分了。 鄭翠自嫁到李家四年,李家對她非打即罵。 原本有過身子的,可被打掉傷了身子,大夫說從此怕是不能夠再有了。 李家就以惡疾一條,把鄭翠給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