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節
沈如是問:“建一個房子堆滿書,讓大家都可以來抄書來看書,這看起來挺容易的呀。還等什么?” 玄燁搖頭,一手提著犁一手摟著她往回走:“不是這么簡單的事兒。往小了說,有了這圖書館,縉紳之家與貧寒之家出身的士子,登科幾率只怕會大有不同。往大了說呢,這是一個移風易俗勸化向善的好機會。這事情什么時候做,交給誰來做,都得仔細想一想,這才好??茖W學會和醫學院也是這樣的。不能著急!你若是想給家里開個產業,就開個西餐館好了。不一定能掙大錢,但肯定能維持下來。是個好營生!” ………… 沈如是就在鎮上開了個西餐館。 鎮上離家二十五里路,離河近,運輸可以走船。西餐有材料的特殊性,也有做法的特殊性。沈如是和新船長等人約定了下次稍點新鮮海魚。又搜刮了他們帶在身上的咖啡。 沈如是有心把這產業留給家里,就帶著弟弟meimei每天騎驢到鎮上,晚上再騎驢回村。再找鐵匠打造烤箱之類。忙了小半個月,總算放鞭炮開張了。 許多人圍在旁邊看。就是沒一個人進來的。等到中午總算有生意上門了:“楊家大妹子呀,快跟我走。咱家當家的打擺子了!” 沈如是手頭正有洋藥“金雞納霜”。去看了癥狀,當即拍板用了。那家人家沒口子感謝。沈如是哭笑不得,一氣之下索性把西餐館辟了快兒地方做藥方…… 鎮上的人發覺“西餐館”每天買的也是點豬羊rou,而不是人心人肝兒之后,總算有人進門嘗試了。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第三個。大家都夸獎那黑乎乎的咖啡: “不愧是楊家大妹子熬的藥湯,就是下火!” ………… 沈如是又忙了一個多月,才算是把弟弟meimei都教會了。 沈如是仗著西邊兒的人不會跑來指責。最后確定下的“西餐”菜譜兒中一大半都是中西結合。比如什么意大利名菜“罐兒燜雞”,經研究放了大蒜的大家更愛吃。于是成了“蒜頭燜雞”。又比如什么奶油蛋糕上的鮮果,干脆用了京城名產的蜜餞。還有什么不同餡料的雞蛋卷,搞得跟餃子似的。又有酸奶,里面加了藥店常備的梅蘇丸。 中不中,西不西,大家都挺滿意的。至少玄燁是吃進去了。沈如是覺得天下比這位挑剔的只怕不多。 她把這店鋪交給家人,就跟著玄燁趕驢走了。臨行前,楊家老娘跟她說:“看起來,你找的那個,人倒不算壞。你堅持就算了。等你們安頓下來,勸他學上個正經手藝吧?!?/br> ………… 沈如是和玄燁這次兜了個大圈子。 他們從淮泗北上到了山東。齊魯號稱“四塞之地”,山川富饒,天然就有幾分神仙氣兒。這兩人跑到海邊,眺望了一下蓬萊。然后乘桴浮于海,到了對面的遼西,去看了看大清老祖宗們奮斗過的山林。 沈如是沿途做游方醫生給人看病。玄燁有時候給沈如是打下手,有時候坐在一邊拿出筆墨寫著什么東西。那紙越積越多最后搞了個書箱駝在驢背上。沈如是沒再問過他醫學院和圖書館的事兒,因為知道他肯定記在心里了。 兩人從遼西到遼東,北上過蒙古,橫穿大漠,從涼州一代進了關中。秦漢唐王興于此。千年以前王朝絢爛。宋代鐵馬秋風大散關,元人自此進兵,破襄陽據天下。一山一水,都有太多值得一提的東西。 玄燁神態越來越平和。從表面上看,他似乎已經和路邊隨便一個什么人沒有什么差別??墒茄劬s日益深邃。他指著涼州以西新疆方向對沈如是道:“西北至少還有一戰。蒙古不算完全平定,涼州對關中俯沖之勢,不解決了這個問題,誰也不會安穩?!?/br> 沈如是眨著眼睛正想說什么,卻聽見他突然又說:“你換回女裝吧。我想看?!?/br> 這天他們正準備自孟津出關到中原去走一走,一個幾乎從不露面的侍衛竟出現了。他聲音快而急促:“主子,京城有變?!?/br> ☆、158午門捉妖大會 早先,胤礽還做太子的時候,是有一些親近的公職辦事人員的。。大部分隸屬于他的太子詹事府,好看的小說:。又有索額圖這樣的親戚。這些人在太子出海游歷的時候,都堅持了與大阿哥黨派的不懈爭斗。沒想到太子回來,儼然已經與大阿哥冰釋前疑。這讓大家十分不理解。 太子登基之后,最高興的就是這么一批人了。俗話說“茍富貴,無相忘”。當年光武帝劉秀問手下某述職的封疆大吏,所屬的地區怎么樣。那臣子是這么回答的:“別的都挺好。不過這個人才,能不能從中央政府統一選拔一下,別用陛下您的南陽老鄉了!”草莽出身的皇帝都懂得的道理,專精管理學的太子殿下怎么會不懂! 大家彈冠而慶,等著“雞犬升天”。沒料到,左等右等等不來: 新皇陛下給人升官了,提拔的是權貴——權貴就權貴,兵荒馬亂太子登基,權貴出了力當安撫。再說,人家是親戚,咱們比不上。 新皇陛下又給人升官了,提拔的是清流——清流就清流,他們品級再高也是幫窮書生,冬天穿的外套都是貓皮染的。咱家主子可能怕名聲不好,給他們灑點米弄點好處。 新皇陛下再次給人升官了,什么?連兵部工部大理寺理藩院海軍造辦處一些不知所謂的家伙都被封賞了,咱們就得了大眾獎勵三斤蘋果——封賞就封賞,反正蘋果也不便宜? 沒有反正了,忍不了了!主子一定忘了咱們的功勞。。來來來,拉幫結伙進宮去哭一場去! ………… 胤礽發現國事上處處有人和他為難。后來突然就想起個好辦法來:施恩! 不錯,當主子不就是恩威并加么! 胤礽想出好辦法就執行。自己都沒怎么多考慮。更別說和人商量了。他一股腦的先把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封了貝勒,又一溜下去封了四五個貝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拿人手短”,這幫弟弟好幾天沒跟他鬧別扭。胤礽大喜,好! 于是新皇就甩著這法寶施展開了??粗樠鄣?,能升爵位升爵位,能升官升官。抽冷子賞點金銀布帛。從皇室到宗室近支到六部到館閣,所到之處一片歌舞升平??!沒人說他不好,誰都是一臉感激望著他呀。胤礽這才首次體驗到了做皇帝的味道——做皇帝,真好! 結果這些人還沒說什么呢。最早跟著胤礽的這一批人先不干了。 在他們看來,自己勞苦功高。手持的還是原始股。怎么能封賞和別人一樣呢?至少也得兩倍,不三倍,不不四倍,還是五倍好了!至少也得這么多啊。新皇上居然把咱們和那些后來才加入的墻頭草一視同仁了?刻薄寡恩呀!你忘了咱們在朗朗夜風中一同罵納蘭,埋怨你爹偏心的日子了! 連索額圖都對著胤礽鬧了點小脾氣。在索額圖看來,胤礽當了皇帝,難道自己還當不得一個首輔?張廷玉是個什么東西!咱們可是親外叔祖吶!從你小時候還不會爬就親自扶持你長大的呀——太令人傷心了! 這些人明里暗里聚了幾次會。。語氣中頗有不滿的地方。關鍵職位上的大臣也惶惶啊。新皇舊部不滿了,正在鬧騰。新皇如果一妥協,豈不是就奪取我們這些人的位置?豈有此理!老主子才遜位,你一登基就清掃你爹的舊部,你不是個好兒子! 相當稀奇的。新皇大張旗鼓一通封賞居然沒撈到個好,全京城不管哪個派別,到處都是罵他的。胤礽有時候議政,忍不住癡癡的往外面看。太冤了……會不會下雪? 這事情本該鬧騰一陣子就這么沉淀下去。不管怎么說,新皇也沒做什么錯事,最多是封賞不公。新手總得犯點錯才能變成明君。胤礽也就二十出頭,還挺年輕的。 結果不知道怎么就出了個愣頭青,把已經沸騰的局勢,又澆了一盆guntang的熱油上去。那愣頭青,是三貝勒手下的一個讀書人,他考證皇帝賞罰不明這是大錯誤。而本朝恰好有個消減錯誤的辦法。也就是大家還是在東北部落的時候,采取的—— 八王議政,。 ………… 八王議政。也就是說天下雖然名義上是愛新覺羅的,實際上是咱們八旗的。愛新覺羅一家是執行總裁。八王是董事。國家遇到大事情,愛新覺羅氏的提議如果八位董事不能半數通過——不算數! 如今的形勢是什么呢?如今的形勢大不一樣啊。愛新覺羅“家天下”。八王就是個名義上的。地位雖然高點,說話一點用都沒有。 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太不一樣了。 八旗旗主沒有不愿意成為權力人士的——男人最好的保養品么! 愛新覺羅家呢?除了胤礽自己是持堅決反對的。其他人的態度其實都挺曖昧的。大家都是皇子,八旗統領什么的也有交好的甚至包衣手下之類。那么一個空頭小爵位皇子,和一個可能得到部分權力的八旗幕后cao縱者來說,哪個更有吸引力?不好說! 當皇帝的可不是咱們吶! 人心苦不足。 京城風氣云涌。 新皇胤礽一無所知。 ………… 七月初二大朝會。禮部尚書并宗人府宗正聯名奏請恢復“八旗議政”制度。 滿朝文武附議的有一多半。 皇子沒有站出來的。大阿哥當眾卻遞了奏折。胤礽翻開一看,里面墨色深淺不一,顯然寫了好多次。胤褆在里面寫了自己自從留洋之后的種種思考。尤其是對于島國一個皇室加上一個內閣共同理政制度的推崇。胤礽氣的手抖。他不是氣胤褆這些想法,這一看就知道是對方的真心話。他氣的是胤褆不可能不知道這局勢。居然選擇在這個時候提出來,這是脅迫他不得不答應啊。 胤礽掃了一眼大內侍衛總管。心想是否采取些極端做法……那人突然俯身,說附議。這家伙控制著宮城四周!他家人管了西山大營。 胤礽大驚大怒,反倒平靜下來。他坐在高高的寶座上掃視四周,聲音依然雍容華貴:“朕若不允,爾等欲何如?” 回首,猛然抽出配劍,咣當一聲扔在地上。然后,冷笑。胤礽從小就是太子,生來就是被人捧的。論“尊貴”氣度,他爹都比他多了幾分苦x氣。此時橫眉倒豎,已是怒極。大有血濺當場魚死網破也不妥協的氣度。 朝堂寂靜。有人暗自傳遞眼神。 外面突然有腳步聲傳來。有人回頭,驚詫。驚詫傳播了整個大殿: 玄燁瞇著眼睛緩步踱來,他一身衣服灰撲撲的。只輕輕看了一眼,滿堂的人都俯□去。 ………… 沈如是頭發已經長長了些。只不過,她前后的頭發長度還不太一樣。于是隨意梳了個髻兒,頂在頭上。 此時,她雙手抱胸站在五鳳樓墻根兒的陰影里。有點擔憂的望著前面的大殿。她和玄燁方才是亮明了臉從中門進來的。沈如是站在這里等,玄燁徑直過去了。 沈如是回憶起玄燁平日的神棍勁兒,想來他應是有把握的!然后她突然開始擔心起自己了。話說咱下一步該往哪邊走?前朝還是后宮呢? 遠處華表上的雕刻的“吼”,遙遙望著她。這家伙面向著北,又有個別名兒,叫做:“望君?!?/br> ☆、159笙歌散彩云歸 胤礽眼中無限復雜。然后,他起身,下行,緩緩跪在了階下右側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