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程大老爺怎么也沒想到,他這廂才安撫住了兒子,那廂又陸續來了好幾撥,紛紛埋怨他怎么不多留路謙一段時日。 說親啊,就算不能立刻成親,那不是還能定親嗎?起碼得把庚帖交換了吧?你不能因為自家沒合適的人選,就不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掛田啊,路謙都是舉人了,他們這個縣里好些年沒出本地舉人了,將田掛在路謙名下,不就能省下好大一筆稅錢?你呢,你們程府是不是都掛上了? 更離譜的是,還有號稱是路家拐著彎兒的遠親,表示才知道路謙沒了爹娘,要接他回家住。 程大老爺:……你連他娘死沒死都不知道,還跟我說是親戚? 光打發走這些人,就用盡了程大老爺全部的精力,等回頭老族長上了門,敲著拐杖質問他,什么都沒定下,連個信物都無,萬一路謙考中了,被人榜下捉婿了怎么辦? “他是鄉試墊底,又不是這一屆的解元!” …… 路謙既不知道他差點兒間接逼死了程大老爺,更不知道他之所以能逃過一劫,全是托了老祖宗的福。 多虧老祖宗裹亂,不然他要是真的考了個解元回來…… 大概他已經是個有媳婦的人了吧。 不過這會兒,路謙卻不是想到這一茬,他只忙著跟各位同行的舉人打交道。 同北上赴京趕考的舉人供有五位,當然實際上結伴同行的卻不止他們這五人。路謙帶了他表哥程二少爺程定康以及隨從兩位,縣學的蔣舉人帶了一位老仆,另有在省城認識的三位舉人,各自都至少帶了一人。除此之外,他們還是隨了商隊北上的。 可以說是很小心了。 這也是沒辦法,前幾個月為了平三藩一事,還很是鬧騰過一陣子。到了八月里,吳三桂涼了,可正因為他涼了,余下的人愈發瘋狂起來。哪怕這些事情跟他們這些趕考舉人沒什么關系,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就他們這些細胳膊細腿兒的,碰上點兒事情就是個涼字。 就這么一路上走來,都能看到不少人心惶惶的場景。 倒是把老祖宗給看興奮了。 在祖宗眼里,吳三桂當然不是個好東西,但正所謂狗咬狗一嘴毛,他極是樂意聽到這種亂象,也不想想各地一亂,最倒霉的就是無辜百姓了。 不過,舉人們多數時候并不聊這些,想也知道會試考題千千萬,絕不可能考這玩意兒的。因此,路謙只一面聽著舉人們變著法子的夸康熙新政,一面欣賞老祖宗的氣急敗壞。 講道理,這年頭對大清朝心懷不滿的人還是有很多的,但像他們這般眼巴巴的北上趕考的,那還能不是為了仕途? 待得夜間投宿時,路謙才壓低聲音勸祖宗:“就算要反清復明,不得先壯大實力嗎?就憑咱們一人一鬼的,是我去大街上瞎嚷嚷,還是你去宮里吐他一臉口水?” “你總是這么說!哄了我教你讀書,結果滿篇策問都是在拍韃子皇帝的馬屁!” 一想到鄉試,祖宗頓時暴跳如雷。 想他生前也是個體面人,偏死后百多年又醒轉過來,還恰好碰上了路謙這個糟心的后代。 路謙可懂了,確切的說,他倆是互相套路。 一個指望路謙能幫他反清復明,另一個則指望祖宗將滿腹經綸傾囊相授。 倆人一拍即合。 剛開始,祖宗沒當回事兒,覺得不過是個黃口小兒,既想學那就學唄,正好從小教起,教得他只認大明不認韃子。 不巧的是,路謙將他教授的經史子集銘記于心,但凡是關于大明的種種,卻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實在要是祖宗鬧騰了,他就開始給祖宗畫大餅,說自己一介白身如何如何,大清朝如何如何…… 次數一多,再加上鄉試策問一事,祖宗氣呼呼的表示,不相信你了! 路謙熟練的開始畫餅。 “舉人有什么用呢?那些個平民沒見識,才覺得舉人老爺可能耐了。祖宗您是什么人呢?官拜一品大員……對了,這個不是你騙我的吧?是一品嗎?” 祖宗原本正吃著路謙現成給畫出來的熱乎大餅,冷不丁的遭到了質疑,頓時氣得吹胡子瞪眼。 路謙見好就收,繼續畫餅,這次要畫個rourou餡兒的餅。 “待得我金榜題名,依著慣例,進士必能謀個缺兒。到時候,我至少也是一方父母官,旁的不說,起碼能庇護一方百姓。您不是最擔心韃子魚rou百姓嗎?放心,有我呢!” 祖宗狐疑的看著他:“你原先說的是考取舉人后,就拉人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br> 路謙心道,我要不這么說你能讓我去考科舉? “我既沒人也沒錢,更沒丁點兒權勢,怎么謀反呢?”路謙苦口婆心的勸著,“只有坐到高位之上,我才能拉攏人,如今只是在打基礎!” 祖宗被說服了,哪怕隱隱還是覺得有些不對,但又不得不承認路謙說的話還是有點兒道理的。 但是,他沒那么容易認輸,當下又道:“那你記得拉攏你表哥?!?/br> “嗯?” “不是你說既缺人又缺錢嗎?正好,程家有錢,你表哥不就是人?還有程家其他人,望族呢,我記得程氏一族少說也有五六百號人嗎?” 路謙沉默了,他突然覺得,一貫拿他當綠葉襯托自己的程大少爺,是一個多么溫柔善良的好人。 “你打算讓程氏一族的所有人跟著咱們造反?” 人家養了他近十年! 怎么他報答養育之恩的方式,還能是滅人一族? 多大仇?! 祖宗很是慎重的點頭,他是有認真考量過的。程家祖上也是當官的,當然是微末小官,直到清兵鐵蹄踏足江南后,程家祖上這才辭官回鄉當起了富家翁。 所以,他有理由相信,程家是一門忠烈! 路謙:……行叭,反正他就沒打算回去。 “總之,別的以后再說。等到了京城,我參加會試時,祖宗您可千萬別搞亂了!就我這水平,全力以赴都不一定能考上,您要是再搗亂,我就真的只能回老家開學館了!” 一人一鬼幾乎掰扯了一路,最終達成共識。 首先,路謙參加會試時,祖宗絕不裹亂。 其次,在會試之后,路謙起碼得招募到至少一個忠心耿耿的手下,就算不提心中最大的秘密,但忠仆還是必須有的。 最后,祖宗要求他不要忙著成親…… “大清不亡,你成什么親?” 有理有據,無可反駁。 好在路謙原本也沒想這么早成親,又不是前朝了,晚婚不婚就要鐵窗淚。擱在如今,莫說晚成親,就算不成親也沒人管。 呃,前朝…… 路謙明智的決定閉嘴。 他們這一行人外加一只鬼,是十月初從江南出發的,因為是跟的商隊,一路輾轉往北,中途還經常在城里停留,直到十二月初,才總算到達了北方地界。 饒是如此,離京城還是一大段路。 幸好離京城近時,各地考生尤為多,他們又認識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加之互相之間也算是熟悉起來了,談論的話題終于不再局限于經史子集了。 就是那個彎兒拐得可能有些大,車速也略有些急。 反正路謙是怎么也沒想通,話題究竟是怎么從孔孟之道,突然就往美艷女鬼身上去了。 沒錯,同行者之一的秦舉人正在講鬼故事。 一點兒也不可怕,甚至還有點兒令人期待,年歲尚輕的路謙且不論,其余眾人多半都是家中已娶妻或者房中有人的,總之大家都聽得很專注。 秦舉人從一位綠衣長裙的少女走入書齋開始講,在經過了一段辭藻華麗的描述后,劇情急轉直下,他道,原來那位少女竟是個蜜蜂精。 路謙:……??? 他一個沒忍住,張嘴就問:“秦兄你方才不是說這是個美艷女鬼的故事嗎?” “路小兄弟想聽女鬼的故事?” 不,我不想聽。 “那不才就給諸位說一個我才看到的新故事,有一女鬼名喚聶小倩……” 路謙兩眼直勾勾的看向他祖宗,此時此刻,祖宗正飄在秦舉人的頭頂上方,乍一看還道是他坐在人家頭上。還別說,祖宗這會兒一點兒也沒鬧騰,還聽得格外認真。 于是,在旁人眼中,他們一行連帶后加入的,一共七人聚在一道兒談天說地??稍诼分t眼中,卻是八人……哦不,七個人一只鬼。 關鍵吧,他們說的還是鬼故事。 只見秦舉人聲情并茂的說著故事,到動情處,還感嘆自個兒怎的沒這般桃花運,他也曾去過破廟,卻只得滿頭蚊子包,哪得那姿容不俗的美艷女鬼? “我是浙江金華人士,同那聶小倩還是同鄉呢!你們說巧不巧?對了,諸位可曾讀過那《聊齋》?據說作者正準備將諸多故事編成冊,不知是真是假?!?/br> 那秦舉人也是個妙人,說到興頭上還去翻了自己的箱奩,尋出幾張手抄頁,同眾舉人分享了起來。大約那書寫得確實是好,幾人忍不住交口稱贊。 路謙趕緊避了出去。 人人只道他毛頭小子還知道害羞了,卻不知…… 什么美艷女鬼,暴躁老鬼你們要不要見識一下? 第5章 這可太刺激了! 但凡讀書做學問的,幾乎沒一個是不看閑書的。一群舉人原還端著身份,一路北上也相互熟稔了起來,加之又有個秦舉人開了個口子…… 娘喲,接下來可不得了。 其他人倒是很樂呵,又是聊美艷女鬼,又是聊書生傳奇,獨獨路謙一人陷入了自閉之中。 他沒接觸過這方面的內容,完全插不上話。 怨念的小眼神啪嗒啪嗒的丟向老祖宗。 祖宗:……怪我嘍? “你又不聰明,時間還趕,不將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放在功課上,如何能夠考上功名?如何又能夠反清復明呢?” 噢,看閑書耽誤他反清復明。 路謙舉手投降,他算是真的服氣了,服氣祖宗甭管說啥事兒最后都能硬掰回來扯到造反上頭。 是挺上頭的。 好在,等他們徹底熟稔后,商隊已經接近京城,不日就看到了那巍峨的城門。 然后在冰天雪地里,他們被擋在了城門外,一個兩個的都必須下馬車接受檢查。商隊那頭還要驗貨和查路引,他們這群舉人則要看身份文牒等憑證。 查驗身份倒是無妨,只是這天喲,冷得叫人直哆嗦。 還在蔚縣時,路謙是得了不少來自于程府的接濟,除了盤纏外,還做了好幾身衣裳,其中有一半都是冬衣,且還是加厚版的。那會兒,路謙還沒領悟到現實的殘酷,直到他親眼看著鵝毛大雪洋洋灑灑的落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