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 《隨身帶個老祖宗》 作者:寒小期 文案: [明朝的祖宗]vs[清朝的子孫] ** 從小寄人籬下的路謙,一心想通過科舉出人頭地。 某天突然發現自家祖宗顯靈了。 身為明朝高官的祖宗在被迫接受大明已亡的事實后,他決定…… 驅除韃虜!恢復華夏??! 反清復明!還我河山??! 路謙:……讓我靜靜。 ** 后來,他娶了夫人生了兒子。 夫人說:造反造反造反??! 兒子說:搞事搞事搞事??! 路謙:這個世界還能不能好了? ** 本文又名《來啊,互相傷害啊》。 食用指南: 1男主清朝土著男,女主現代穿越女,女主出得晚。 2半架空清朝背景,科舉升級流爽文。 一句話簡介:穿清,前期舔狗后期造反 立意:驅除韃虜,還我河山! 內容標簽:穿越時空 升級流 科舉 朝堂之上 主角:路謙 ┃ 配角:祖宗 ┃ 其它:清朝歷史名人 ================== 第1章 反清復明!驅除韃虜!還我…… 這日便是鄉試最后一場了。 貢院內,考生們皆伏案低頭,忙著破題解題,能否更換門庭只看這一遭了。 路謙也是如此。 他已審完了題,正一面研墨一面打著腹稿,待大致有個雛形后,便準備提筆揮毫。 只是在提筆之前,他先沖著身畔擺了擺手,卻聽一聲冷哼,一股青煙飄然的從號房的小窗口的晃了出去。 那股子青煙離了路謙所在的號房后,又挨個兒的去了別的號房,倒也是好耐心,竟是一排排一間間挨個兒不落的看了下來。也不光干看著,還有心情點評一二。 評了這個大面上還成,卻經不起細細推敲,到底還欠些火候;那個打眼瞧著便是個書呆子,動輒便是某某曰,全無自個兒的想法;又對另一個嗤之以鼻,學問是有了,見識也不凡,卻是個諂媚玩意兒,看那字里行間,滿滿當當的寫了“舔”字…… 貢院不大,號房卻不少,饒是四下一片寂靜,巡查的差丁卻不敢有絲毫大意,認真的查看著,卻無一人發覺這其中的異樣。 直到看完了也看膩味兒了,那青煙這才飄飄蕩蕩的回到了最初的號房。 路謙此時已將那策問寫了一半有余,別看他年歲不大,學問倒是扎實,此番提筆便是行云流水般的寫出了自己的見解。 那股子青煙悄無聲息的飄到了他的身側,逐漸凝成了一個只有大半個身子的白須老者。 老者也不打擾他,只伸長了脖子去看他寫的文章。 稍片刻后…… “混賬東西??!” 一聲飽含著暴怒的罵聲在路謙的耳邊炸響,驚得他渾身一哆嗦,連帶手中的筆都被甩了出去。 路謙捂著心口,一臉怨念的看向身側的老者。 被他這般看著,老者面上卻沒一絲一毫的愧疚,只徑自鼓著腮幫子生著氣,連帶胡子都在不停地顫動,可見是真的氣壞了。 “你個叛徒!賣國賊!不肖子孫!” “我先還說某些人學問不錯,卻趕上著捧那韃子的臭腳,卻沒想到自家也出了你這么個叛徒!” “看看!看看!全不能要,重寫!” 換個人見此情形,就算沒被嚇出個好歹來,只怕也早已亂了心神無法考試了??蓪τ诼分t而言,驚嚇是有的,但緩過來就好了,至于這考試…… 鄉試的第三場不同于前面兩場只考經史子集的內容,這場考的是時務策問,難度高不說,更講究一個能否說到主考官的心坎上。 莫要小瞧了這份本事,有很多滿腹經綸的考生,卻是實實在在的栽在了這上頭。你便是才華橫溢,若沒了這份審時度勢的能力,便是僥幸進了官場,也未必能全須全尾的出來。 尤其如今是大清朝,是滿人的江山。 鄉試對于路謙而言沒什么難度,難的是什么呢?是當著漢家祖宗的面寫下這份吹捧滿人朝政的策論。 “路謙,你可還記得韃子奪我大明江山,辱我大明皇室,殺我黎民百姓?” 路謙差點兒沒忍住想翻白眼,最終只能權當沒聽到這話,索性尋了支新筆,重新蘸了墨汁,又繼續寫先前被打斷的策問。 見狀,老者只恨不得拿把刀將路謙捅個對穿??上麤]那個能耐,如若不成,七八年前路謙就該沒命了。 老者其實是個經年老鬼,大約在七八年前忽的恢復了神志,卻不想睜眼一看就看到了眼前的大禿瓢。 便是這路謙。 初時,那老鬼并不曾將路謙放在眼里,他只好奇如今是大明歷多少年,誰知稍稍一打聽,差點兒氣到掀了棺材板。 哪還有什么大明,如今是大清朝了。 大明的覆滅已經讓這老鬼痛徹心腑了,當他知道這如畫江山還是被蠻夷韃子占去了時,只恨不得再度一死了之。 然而,更可怕的事情還在后面,自己睜眼后看到的那個寄人籬下的大禿瓢……竟是他的不知道多少代的玄孫。 想他當年也是出身貧寒,愣是憑借自個兒的能耐,慢慢爬上了高位。有了權勢自然也不缺錢財,在他闔眼之前,路家已是大明極有名望的大族了。 大明沒了,路家沒了…… 他辛苦一輩子拼了命攢下來的家當也沒了! 那還有什么好說的?指望他心疼?不,廢物成這般,倒不如死了干凈! 當時,他就沖到廚房想拿那剔骨刀,給那不肖子孫一個痛快! …… 其實后來,路謙略大一些后,代入了祖宗的角度,想著若是自己耗盡了心血才創下的萬貫家業,卻被子孫后代敗活了個一干二凈,也會氣得手刃子孫。 但他作為差點兒就被手刃的子孫,就只剩下陣陣后怕了。慶幸這位祖宗已經拿不動刀了,不然他人早沒了! 他容易嗎?三歲沒了爹,不久爺奶也相繼跟著去了,只剩下一個娘,還回娘家改嫁去了。得虧他有個嫁得極好的大姑,憐他處境艱難,不顧反對將他接了過去,給了他一日三餐片瓦遮身。 也因為有了這寄人籬下的經歷,當這老祖宗想要不顧一切的弄死他時,他爆發了強大的求生欲,硬生生的將人……哦不,將鬼勸了下來。 敗光家產是不對,可他路謙從睜眼起,路家便窮得很,還是因為大姑嫁到了當地望族,自家得了一筆禮錢后,家里的情況才有所改善。所以,這個罪名他不能認。 至于大明覆滅…… 咱們還是接著聊如何振興家業吧。 在路謙的好說歹說之下,這祖宗總算是歇了弄死他的心,轉而開始督促他進學,目的卻并非為了振興家業,而是為了反清復明。 反清復明是祖宗最愛念叨的話,往常他就總是督促路謙進學,一對一的教導經史子集。旁的學生還能偶爾偷個懶耍個滑,或是在課堂上開個小差,或是回家后先瘋玩一陣再寫功課,但對于路謙來說,他真的是一天十二個時辰的努力上進。 誰讓他身畔有個祖宗永相隨呢?去凈房都跟著你敢信?天不亮就叫起,天都黑透了還要讓他背書,就算他借口點油燈看書壞眼睛,那祖宗便說,無需點油燈,我念一句你念一句。 路謙只能被迫答應,又偷摸著睡覺,只在祖宗念完后,跟著哼哼兩句。誰知,這祖宗真不愧是他祖宗,前頭念的是賢人著作,后頭冷不丁的給改成了…… 反!清!復!明! 因為順著念慣了,路謙就跟著念了一句,然后整個人從迷瞪之中驚醒過來,直接就摔到了床下。 幸虧啊,幸虧他住的是程家的偏院,屋里也沒個值夜的人,這才沒直接叫人叉了去。 路謙摸著良心說,他能全須全尾的活到那么大,那可真是耗費了他畢生所有的運氣。 …… “反清復明!驅除韃虜!還我河山!” 號房里,路謙耳畔傳來了自家祖宗那堪稱振聾發聵的口號聲,不由的腦袋發脹,連筆都開始拿不穩了。直覺告訴他,就算最后一場尚未結束,但這次鄉試他算是涼了。 想也知道,這會兒他是在鄉試現場,寫策問不吹噓當今,倒是去夸前朝皇帝,就算不想活了,也大可不必找這么個慘烈的死法。 假如路謙能開口說話,他有很多法子勸祖宗暫時放過他。然而,鄉試現場必須保持安靜,哪怕是想解決五谷輪回之事,也必須等差丁巡視路過時,用手勢示意。 不能說話,又不能阻止祖宗說話,路謙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的策問尚未完成,前頭一多半倒是不錯,后面簡直就是頂著一腦門子的漿糊瞎寫的。能想象那種感覺嗎?旁的考生都在屏息凝神的認真答題,唯獨他要獨自承受來自于老祖宗的言語攻擊。 待交卷時,他就知道,這場沒了。 唉,真是成也祖宗敗也祖宗。 足足被祖宗念叨了半個白日以及一整個晚間,待次日貢院開門后,路謙幾乎是腳步虛浮的扶墻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