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21 章
著腮,望著他大步遠去的背影,陷入了艱難的自我詰問之中:每次說出“滿意”兩個字,他都覺得這像一種潛移默化的規訓,說得多了,慢慢的,自己就會相信鄭飛鸞的確是一個讓他滿意的alpha??梢f“不滿意”呢,他又實在挑不出毛病來。 鄭飛鸞太聰明了。 何岸原以為,那個死纏爛打非要帶他回淵江的鄭少爺,一旦抓住機會,必定會得寸進尺,時時刻刻粘著他培養感情——但鄭飛鸞沒有。 完全沒有。 他像是變了一個人,除了每天過來申請續住的那一分鐘,其余時間從不打擾。偶爾在街上遇見了,也不過是微笑著點個頭,除非何岸主動開口,否則絕不冒昧攀談一個字。鄭飛鸞迄今最過分的舉止,就是鈴蘭摟著六百六在秋千搖籃里打盹的時候,站在二樓走廊上看了一下午。 克制是可以表達愛的。 而且比起糾纏,克制往往表達得更多。 鄭飛鸞嚴格控制著行事分寸,止步于何岸的焦慮線之外,連何岸主動提出要給他辦一周的入住也婉拒了。 “約好了每次只給一天,我怕給多了,以后就不夠自律了?!?/br> 他微笑著謝絕了何岸的好意,有理有據。 怎么辦呢? 鄭飛鸞滴水不漏,何岸一點把柄也捉不到。 買下酒吧的那天,鄭飛鸞曾問過何岸一個問題:你最希望酒吧變成什么? 當時何岸沒有回答,但他心里是有答案的。 他想要一家糕點鋪子,不用多大,也不用多高檔,只要出售實惠的熱飲、蛋糕與面包,讓青果客棧的住客們找得到地方填肚子就行——客棧的廚房太簡陋了,只夠做自家人的一日三餐,顧不上住客們,而最近的餐館也在兩條街之外。 許多客人會在訂房前打來電話,詢問附近有沒有好吃的,何岸不愿用諸如“步行距離內有餐館”之類模棱兩可的話敷衍他們,可一旦告知真實情況,訂單往往也就接不到了。 即便是這樣,何岸依然沒有告訴鄭飛鸞:我想要一家糕點鋪。 店面不是他的,他不能拿自己的需求綁架鄭飛鸞。 當時他再三推拒,不肯回答。鄭飛鸞便也體貼地不再追問,而是露出了一種自信的笑容:“那就讓我來猜猜正確答案是什么吧?!?/br> 他猜得中嗎? 何岸咬著指尖,總覺得那應該不太容易,可內心的某個聲音又無比清晰:他當然猜得中,因為,沒有誰會比他更了解你想要什么了。 轉眼十天過去了,對街的店鋪改造過半,也與何岸腦海中的畫面一點一點奇妙地重疊了起來: 采光極佳的大幅落地窗,熱情洋溢的紅磚墻,魚骨拼地板,圓木小矮桌,流線形長吧臺,灰色系布沙發,延伸至天頂的橡木書架,充滿了民俗感的當地工藝品與綠植……最后,還出現了成排的多層糕點柜。 臨近開業那幾天,何岸甚至看到了一位白髯白須的老先生,高鼻梁,深眼窩,笑容和藹,穿著雪白的廚師服在新店內培訓員工。 老先生名叫大衛,是個頗負盛名的米其林廚師,曾在久盛工作了十余年,這一次是被鄭飛鸞以私人關系請來坐鎮的。他親手做了一份中式糯米nǎi糕,送到青果客棧作為見面禮。何岸拿勺子挖出一小塊,喂給鈴蘭,小丫頭吃得口水淌了一圍兜,從此天天去對街報道,扒著玻璃窗,探頭探腦地往里瞧。 若是鄭飛鸞出來,她就屁股一扭,跌跌撞撞奔回橋這邊,撲進何岸懷里躲起來。 若是換了大衛爺爺出來,遞給她一勺糯米nǎi糕,她就心滿意足地“啊嗚”一口吃掉,然后裝作什么都沒發生的樣子,慢悠悠扶著欄桿挪回來,模樣乖巧,一點兒也不心虛。 何岸拿她沒辦法,伸手抹去她唇角的nǎi漬,抱著她稱了稱體重。 唉,果然胖了。 12月25日,經歷了半個月的裝修后,對街店鋪煥然一新,正式開業。它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紅莓西點屋”。 logo是鈴蘭喜歡的紅草莓,與青果客棧的青蘋果遙相呼應。 而這一天,恰好也是鈴蘭的周歲生日。 西點屋中央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