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
黎牧問道:“紀校長,我還有個問題,可能是題外話了,但大家都很關心,您說暫時不會考慮拍攝《鏡花水月》的續集,那么下部作品會是什么呢?” 紀霜雨思考了一下,說道:“從《古都鎮物奇談》我考慮了市場,考慮了單位,《鏡花水月》我為了自己而創作……” 他說到這里的時候,黎牧提出疑問:“為了自己?大家都說您是為了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還有華夏的影戲特效技術?!?/br> 確實也是初衷之一,不過…… 紀霜雨只和周斯音交換了心照不宣的眼神,繞著彎子道:“這當然也是目的,希望盡我所能,給大家帶來點什么。每部影片都包含導演當下想說的什么,我之后的作品,可能還是會著眼身邊,為我愛的人們創作?!?/br> 黎牧用力點頭。 紀校長還這么年輕,正在藝術家最高產的時期,甚至還能上升。如今已經有評論家直呼,如無意外,以后至少十年的票房,怕是都要被紀霜雨統治了! 與此同時。 世界各地,那些承諾了來參加的導演,早就從各自的國家、城市啟程了。 這些導演大多乘船,先抵達滬上,再由此處前往京城——華夏電影節乃是在京城舉行。 但因為滬上是華夏的影戲制作中心,所以大家還是會在滬上先待上幾日,接受制片公司的款待之類,休整一下,順便參觀游覽一番。 這些人里包括了阿納托爾導演,他帶著自己的新作與滿腹交流欲而來。 抵達滬上之后,他就給自己安排了戲院觀賞之類行程。因為金雀并未巡演至他的城市,他只見報道,對華夏戲曲早就向往很久了。 還有其他很多同行呢,從導演到攝影師、編劇、演員,他們聚在一起后一商量,要不,咱們還是去看電影唄。 本來,大家都是電影人,最關心的也就是這個。 他們在海外能看到的華夏電影還是太少了,紀霜雨把大家都整懵了,覺得自己是不是從來不了解華夏影片。 于是,這些人就上街去找電影看了,還沒到電影院,先在街頭看到了露天電影,饒有興味地停留下來觀看。 他們都不知道,這是政府免費給放的,都是一些新聞片、教育片之類。 雖說是做教育之用吧,但政府也接受投放廣告,可以沖銷一些花費。所以,在免費電影之前,就要先看個幾支廣告。 現在的華夏銀幕廣告,和幾年前可是大不相同的,早就擺脫了靜態,或冗長無聊的廣告片。 寒星鋼筆的廣告對華夏廣告影響多大啊,而且如今好多滬影、華戲的學生在外面打工,尋找自己的冤大頭,都選擇給人拍廣告短片。 這個東西拍的時間短啊,還挺賺,不失為練手的好機會。 他們受到紀霜雨的啟發很大,也更早,再加上自己的發揮,導致華夏影院內優秀廣告一度井噴。 這些廣告多數在本土播放,有的會去到南洋等地,也就是說,西洋友人們基本還未見過…… 到了晚上,阿納托爾從京戲園子回來,和同行們撞見,就隨口問了一句:“你們都看了些什么電影?武俠嗎?” 這些同行抬起手里大包小包的商品,一臉癡呆地道:“忘了,好像就是個風景片,才十分鐘,主要是看了五六個廣告吧,然后我們就忍不住離開去購物了……” 阿納托爾:“???” …… 說實話,紀霜雨以為他接到這些海外筆友們后,他們第一句話,應該是“你的特效到底怎么做的”。不對,不止他,整個華戲都這么認為,反正總得和《鏡花水月》相關吧。 但是,當紀霜雨在京城車站接到了諸多來參加電影節的海外同行時,他們握住紀霜雨后第一句話就是: “你們華夏的優秀導演都被你擠兌得往廣告界跑了嗎?” 紀霜雨:“???” 這些人七嘴八舌抱怨起來,在滬上看一圈廣告,花了我好多旅費…… 一個個都是海外有些名氣的電影人了,滿臉仿佛被給了下馬威的郁悶,還琢磨華夏電影在紀霜雨的帶動下,能發展得怎么樣了呢,一來發現人家廣告都拍得那么精彩紛呈。 紀霜雨這才回神,差點沒笑出聲來,對哦,這些廣告對他們來說還很新鮮。 嗯,看來,應該提醒打入海外的產品也拍些廣告片…… 紀霜雨作為主辦方的代表,還招待大家一起吃烤鴨,去長樂戲園,包了整個二樓,觀看金雀主演的新戲。 阿納托爾的手里一直拿著一臺相機,走到哪里,就拍攝到哪里,還向紀霜雨說了自己決定在這期間拍攝一支短片,希望紀霜雨給他介紹演員。 紀霜雨表示那沒問題,我們華戲的學生多著呢。 從前來華夏拍攝影片的外國人,多是拍攝一些奇怪的畫面,如今已不同了,無論阿納托爾,還是其他產生了靈感的導演,他們早已被紀霜雨的作品洗刷過。 所以,紀霜雨也歡迎他們用自己的鏡頭,從和紀霜雨不一樣的角度,拍攝這個古老美麗的國家。 好容易見面,除了招待看戲曲,這些海外同行幾乎是拉著紀霜雨聊了個整夜,不乏一見如故者。 天際將白的時候,已經不剩幾個醒著的了,四仰八叉睡在床上、沙發上,還有懶得回房間往桌上一趴的。 makou鐵壺的壺蓋隨著早起服務員的步伐碰撞,發出叮叮之聲,隱約從門外傳來,與街道上依稀的駝鈴頗有相似。 攤販的推車轆轆駛過,雖無聲音,卻有茉莉的香氣飄過,想是賣花人也途經了。 阿納托爾被種種聲響吸引,迷迷糊糊的向著窗外一看,強撐著拍了一張照,喃喃道:“我們該睡了,城市要醒了?!?/br> “朋友,休息吧,我也回去了?!奔o霜雨輕笑,也打了個哈欠。 “晚安,不,早安……”阿納托爾爬上床,雖然今天是第一次見面,但紀霜雨之于他們,已熟悉了許久,從他的作品與文字中,依稀能看到這個青年自信卻只讓人喜歡的模樣。 看到紀霜雨和一直在旁邊等待的周斯音已經起身,要給他關燈,手已經摁在了開關上。 阿納托爾感慨道:“我有時候都想,你這個人,不會也是穿越來的吧,簡直橫空出世,完全不講道理,改變了我們說故事的規則……哈哈!” 下一秒燈已經被關了,朦朧的晨光中紀霜雨好像笑了起來,于是阿納托爾也哈哈大笑,覺得自己這個笑話很妙,結合了紀霜雨的電影。 但他可實在是太困了,哈欠連天:“我真得睡了……我嶄新的老朋友,感謝你帶給我們這么多精彩!” 紀霜雨無奈地笑了笑,都說阿納托爾的作品很具有幻想,但就連他,也是用這話來開玩笑。 他關上門,看到周斯音正盯著自己,欲言又止。 雖未說話,紀霜雨卻好像知道周斯音是在意阿納托爾的那些話。是在擔憂我聽到這句話,心情又傷感思鄉了吧。 紀霜雨呼吸著清晨濕潤的空氣,那一絲茉莉香已經遠去了,他對周斯音笑了笑,細數起來:“其實這里也帶給我很多……甜水井,冰糖葫蘆,還有鈴鐺兒?!?/br> 作者有話要說: 甜水井,冰糖葫蘆,鈴鐺兒。喝的,吃的,用的(??咳咳,有個共同點就是都很甜! ps:還有兩章了~本文的參考資料,感謝各位作者!民國文不讓寫真實歷史,所以沒有完全和現實掛鉤,以及有錯漏不符的地方見諒,瞎爽一氣完事哈 《齊如山文集》《京劇談往錄》《民國風俗》《中國京劇習俗概論》《北京俚語俗語趣談》《民國名報擷珍》《歲朝清供》《洋鏡頭里的老北京》《民國北京城:歷史與懷舊》《北京老戲園子》《九門紅塵》《戲曲行業禁忌習俗的屬性與特征探微》《二十世紀前期戲曲期刊與戲曲理論批評》《中國早期話劇布景體系考述》《“眼見之實”的深化與固化——論十七年話劇舞美中的質感營造》《愛美劇與中國話劇寫實性舞臺美術體系的構建》《中國現代話?。好褡灞硌蒹w系的探索和建構》《論民國時期的拯救毛筆風潮》《硬筆書法的發展與變革》《民國北京房價知多少》《談民國時期書法家的特殊潤例》《民國時期上海劇場研究》《新中國舞臺美術研究》《中國戲曲舞臺布景的演變研究》《清末民初都市戲曲人文生態研究》《科技對戲曲發展的作用研究》《戲曲術語英譯研究》《影院經濟與文化空間:近代上海的電影院業研究》《電影藝術詞典》《中國電影發展史》《電影導演藝術教程》《中國電影剪輯小史》《電影剪輯對影像時空結構重建的運用研究》《蒙太奇嬗變研究》《論武俠電影中武打影像的視覺流變》《中國早期武俠電影與好萊塢之影響》《中外電影特技發展歷程》《激光的發明與應用》 第六十四章 因華夏電影節的舉辦, 京城幾乎處處可見電影海報,氛圍濃厚,皆是要參加展映的作品, 來自全國、世界各地的電影人陸續齊聚京城。 其中更有趁著這個時間來京城旅游的客人們,車站多了不少警察兵, 又成立咨詢臺, 昆侖書局也印發了最新版來新旅游指南給電影節期間到京游客。 此次舉辦地點在華夏戲劇大學,一共展映十五天, 將會對外售票。 而且但凡購票進入的觀眾, 在離開的時候可以把門票中特制的一聯, 投給自己最喜歡的影片,最后產生一個最受觀眾歡迎獎。 京城居民作為紀霜雨最早、最堅實的支持者,此時也展現了他們熱情好客的一面。 “您打哪兒來?一看就是去華戲參加電影節的吧, 過幾天就開幕了,趕緊去買票吧,一張那是一天的。最近的票房就設在長樂戲園, 買完了,還能看場戲!” “您是喜歡紀霜雨?那給您推薦一個好去處, 旅游手冊上不會寫, 您上小鼓胡同,那是紀霜雨以前住的地方, 好多他的鄰居,看著他長大那種, 跟他們嘮嘮, 能知道不少趣事?!?/br> “就在華戲門口,有租《鏡花水月》戲服、道具的,還帶攝影師, 有這個條件,可以換了再去合影!” “哪國來的?我想想左拐買票用外語咋說來著……昨天人家才教過我?!?/br> 這個期間,甚至誕生了華夏第一批職業導游…… 那些小吃攤也特別會做生意,搗鼓一些電影里出現過的食物,或者干脆八竿子打不著,給它起個和電影人物沾邊的名字,生意居然也挺不錯。 …… 第一屆華夏電影節,開幕式上,除卻電影界人士,亦有鄒暮云、周老太爺之類官員名流捧場,中外記者成堆,再加上大批觀眾,把整個學校塞得滿滿當當。 黎牧用他的鏡頭記錄著這一切,拍攝下擔任開幕式主持的趙嵯峨一上臺,便博得滿場歡呼與尖叫。此片紅遍海內外,在場可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另外還有一位算是副主持,精通中文的洋人,是從制片公司借來的,負責翻譯。 不過好些洋人看了很多遍華夏電影,在趙嵯峨說到關鍵詞時,他們已然是歡呼鼓掌了,還有人能字正腔圓地喊趙嵯峨的名字。 這雖然是華夏第一次舉辦電影節,但紀霜雨參加過的電影節太多了,也不乏作為評委出席,對其中流程知之甚多,因此整個儀式感十足,有條不紊,細節安排妥當。 紀霜雨本人也代表委員會上臺致辭了,嘴炮向來是他的強項,自然信手拈來,“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感謝各位的出席。影戲,是繼詩歌、舞蹈、音樂、繪畫、建筑、雕塑后的第七種藝術,也是融匯了前六者的產物……” 先把電影藝術給夸一遍,然后細述一下電影藝術大師,包括了電影的各行,他多會捧人啊,聽得剪輯師、編劇、演員……等等職業的人士,全都心情愉悅。 紀霜雨對每個幕后人員工作的重視,是大家都知道的。 他對剪輯的推崇,更讓剪輯師們的地位一躍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薪水都變高了。 單單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所有的剪輯師感謝他了! “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在藝術上大膽探索,創新發展,找到更多的拍攝角度,鶴年與諸君共勉!” 紀霜雨說罷,掌聲響起,也昭示著電影節正式開幕了。 接下來,大家會一起欣賞電影節的開幕片,即王和笙執導的一部彩色電影,是他在華戲創作出來的《花木蘭》。 觀其名就知道取材自大家都聽過的華夏傳統故事,這一點已叫本土觀眾未看便先興奮起來了。 因是首映,在放映之前,也有人發放影片說明書,上頭有多國語言的影片介紹。 王和笙是個極有思考的導演,當初也是紀霜雨力邀他加入教師團隊,他能力毋庸置疑,花了一年時間潛心制作此片,叫本土觀眾驚喜,很久不見,他的執導技術真是大大提高,配合上本就優秀的講故事能力,縱然是耳熟能詳的故事,也看得人如癡如醉。 外國觀眾則是感慨,又是一個出自華戲的優秀導演! 開幕片放映完時,大家可以自行去各個放映廳觀影,到場的明星自然被熱情的觀眾又多圍了一會兒,此時熱度最高的是《鏡花水月》的演員們,就算是小配角,身邊也有觀眾求簽名。 唯獨一名同他們走在一處的男演員,看起來好像是劇組的,也是盛裝出席,座位也靠前,卻無人理會,一臉郁悶都快冒出來了。 阿納托爾都覺得奇怪:“那個也是參演的演員嗎?我怎么沒印象?” 紀霜雨也看了一眼,“啊,那個是商積羽的配音演員……” 阿納托爾:“……”雖然很不好意思,但他忍不住笑了。 紀霜雨因為自己的影片也參賽了,因此不能參與主競賽單元的評委工作,但是還有另外三個單元嘛,所以他每天都溜達來溜達去,觀看展映的諸多影片。 紀霜雨也是有自己的偏好的,他喜歡故事、剪輯有新意的作品,在“尺寸之珍”環節中,他就看上了一部剪輯很有新意的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