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王和笙原來是排新劇的戲劇家,后來被邀請來華盛做導演。說是導演,實則編、攝、導、剪各個環節基本都要涉獵,產出過不少優秀作品,在華夏影戲界,算是很有些名氣了。 ——到底多有名氣,近來滬上影戲界幾家華資大制片公司想牽頭籌辦影戲學校,頭一批找的幾個人里,就有王和笙。 但王和笙只答應了屆時會去講課,不任他們強烈要求的副校長、系主任之類頭銜。他平素忙著藝術創作,擔任行政職務可是很多事要cao心的。 而作為一個導演,王和笙來看電影,也就不是單純地看電影,更是考察市場。 《鴛鴦戲夢》的海報撞入眼里,這部影片一看就是風花雪月類型,海報也是女主演嬌美的容顏,這種類型的確能吸引相當的觀眾群體。 各個影院其實也有自己的定位,根據定位來選片,王和笙他們公司的影戲院因為坐落在高校附近,就喜歡選一些愛情片、國外偵探片,符合年輕人口味。 王和笙喜歡看美人,美人能激發他的靈感,盯著海報看了一會兒后,他毫不猶豫地走向了票房,刷臉拿了一張票,進去觀看。 影院內,亮堂堂的人,賣小食品的伙計走來走去,找座位的人走來走去,后排的人喊前排的人摘帽子,還有人大聲念說明書上的劇情介紹,屏幕上正播放著措辭夸張,仿佛吃下后百病全消的醫藥廣告…… 王和笙開始閉目養神,思考自己下部影片,唉……到底該如何,向老板爭取到更新設備呢,想他們的設備,遠不如國外感光好,別人拍攝的美人栩栩如生,他倒是找到美人,可呈現在屏幕上,卻生生多了瑕疵。 不知不覺,想了一會兒,王和笙忽然覺得有些奇怪,影院內怎么安靜下來了?而且,還聽到了京胡聲,是影片開始了嗎? 以往,就算影片開映,也不會立刻安靜的。 王和笙疑惑地睜開眼睛,一入眼便是屏幕上一名美貌的戲裝女子,他第一眼,便想大呼一聲真美人也!這不是近來紅遍滬上的那位梨園名旦金雀么? 緊接著,王和笙就要為這布光贊嘆了。 這片子必是用最接近西洋的新設備拍攝,而且拍攝者精于布光,不像一些國產影片,人物都成平面了。金雀在鏡頭下,那臉雖然會因為大屏幕而拉寬一些,可是在妝發、燈光造型之下,只顯得大氣清麗,光影簡直就是一絕。 時人都說王和笙擅長拍美人戲,但他看到這一幕,只有發呆。 緊接著畫面的跳切,出人意外的無技巧轉場,直接讓王和笙坐直了,嘴巴越張越大。 這,這是誰拍攝的? 華人主演,應該是國產,但是所用到的技術,王和笙都看傻了。 他從未看過有人能將剪輯完成得如此有沖擊感,而且完全打破了傳統思維!抽取重要段落剪切?這簡直就是一個顛覆! 在國外,剪輯藝術已經開始發展,而在國內,剪輯是什么?就是一張桌子,一個放大鏡,一把剪刀。知道一秒的膠片是多長了嗎?好了,可以開始剪了。 很多就硬剪,硬轉場。 別說在現在了,就是幾十年以后,華夏都大有不重視剪輯的現象。 在很多人眼里,剪輯就是把沒拍好的部分剪掉,將鏡頭拼接起來。 但是在這短短十幾秒里,王和笙就看到了用剪輯重構的時空故事,看到了鏡頭切換構成的節奏感與沖擊力,簡直目不暇接…… 甚至,在有聲影片、無聲影片孰優孰劣仍存在爭吵的時刻,在這里,王和笙體會到了聲音蒙太奇的魅力。 王和笙:也許你們普通人看到這種鏡頭,會被畫面沖擊到。其實在我們專業人士眼里……這種沖擊更大啊啊??! 這是徹頭徹尾的炫技,所有人完全能夠體會到紀霜雨拍攝短片的初心——向書妄言這樣的外行觀看者證明,沒有人比我更懂技術。 太美了! 光影,聲樂,畫面的流淌,場景的奇妙轉換,流暢的節奏……所有這些新奇的感受,襯托出兩位一古一今的女演員,烘托出那支鋼筆的特殊之處。 直到最后一行字幕打出來,才有人慢半拍感慨,一如所有第一次見到它的人:“我的天,這是……廣告?” 廣告。 我們華夏什么時候這么奢侈了,動用這樣的設備、技術、演員,拍攝一支銀幕廣告。不太懂的人總覺得,這個花費應該很高吧?畢竟,比那些西洋投資十幾萬的巨片看起來還過癮。 “你們看到沒,最后那字兒還變化了,真乃影戲魔術也!還那畫面從筆尖一轉,我都看呆了。不知怎么的,現在心跳得還有些快?!?/br> “是金仙和林尋芳呀,我的天爺,兩位大美人一起拍攝,簡直不知更喜歡誰了……” “她們用的這寒星鋼筆可以到哪里買??” “哎,等等,又有字幕了,導演……紀霜雨?” 影院內一片嘩然,居然是紀霜雨拍攝的。 這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紀霜雨的書法人盡皆知,他亦是《絕色》和《洛陽春》的導演。 只是任誰也沒想到,紀霜雨還精通拍攝……不是,這種人才到底為什么不是滬上的??他怎么就從京城,從舊劇出名呢?? 王和笙更是猛然想到,公司曾經讓他拒絕了魏可聲、紀霜雨等新舊劇人士要牽頭辦的戲劇大學,當時他自己也根本沒猶豫,畢竟,那二位都非影戲界的。學校影戲專業空空如也地來招人……兩邊學校他必然只顧得上一邊啊,用腳想都知道怎么選。 可現在看來,似乎不是他想的那么回事…… “再放一遍??!” 王和笙站起來沖著工作人員高喊。 他有些激動,因為閉目養神,他并未從最開頭看起,而且信息量實在太大,有太多值得他琢磨的概念了。 他甚至想到,如果有人用這樣的技術,去拍攝真正的故事片…… 其他觀眾也被提醒了一般,看著又開始播放醫藥廣告的屏幕,大聲喊起來:“沒錯,再放一遍剛才的影片!” “我還要再看一次!” 他們渾然忘了那只是一個廣告,甚至沒有講述一個起承轉合具備的故事——這又怎么樣,比起很多影戲,它也更有觀看性啦,多美??! 即便紀霜雨是按著廣告來打造的,但出現這種當成觀賞性短片欣賞情況,還是必然的。好在,大家雖然被畫面吸引,但也都把寒星鋼筆四個字記在心底了。 往日大家不罵廣告就好了,今日反倒要求再放一遍,其中還包括他們公司的導演。 這位放映員不止不想對抗群情激動,他自己,也想再看一遍! 足足觀看了六遍廣告,仍有觀眾意猶未盡,可是此時,正片《鴛鴦戲夢》已經要上演啦。 可是,誰又在乎呢。 但和方才所看的短片比起來,此片簡直是平庸乏味到極致,往常能看得津津有味,今日來看,卻倍感拖沓,身心尚沉浸在之前的刺激中,對觀看的一切,毫無反應。 明明是新片,內容平心而論也不錯,可就是……寡淡,在看完寒星鋼筆的廣告后,這玩意兒簡直味同嚼蠟。 王和笙只覺索然無味,站起來向外走去,他滿腦子都是:如何才能找到紀霜雨?紀霜雨他們學校什么時候開學?我要怎樣才能入學? 可有賴滬上報界的記者們,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紀霜雨,剛剛離開滬上! …… 相似的情景,發生在這一天滬上的大小影院之中。 此乃滬上影史一次奇觀,一支銀幕廣告,竟引起了滬上影戲市場的震蕩。 無論專放西洋影片的頭輪影院,還是二、三輪影院,或多或少都出現了類似情形: 文明一些的觀眾還會乖乖看影片,素質差一點的,直接威脅放映員,導致正常場次的影片放映不斷往后退,改成了一遍遍放廣告,直到觀眾看滿意了! 一般來說,廣告商付錢,影院才在正片上映前播放。但現在的情形是,影院方不得不在觀眾要求下,多多播放,甚至因此,增加了觀眾…… 那些沒有拷貝的影院,更是眼紅到主動去昆侖書局商談,愿意出錢購買廣告拷貝——最后,昆侖書局一盤算,別說一開始投放廣告花的營銷費用,連拍攝成本都給收回來,還賺了! 觀眾:“別放影戲了,放廣告!” 就是這么神奇,就是這么群魔亂舞。 最受影響的,無疑是那些在這一天首映的影片,口碑會直接垮掉,放在從前或者以后,可能都沒這么慘。偏偏放在這一天,在大家剛受完沖擊之后。 沒錯,說的就是《鴛鴦戲夢》。 首映這天,周若鵑也期待得直搓手,這部片子在試映的時候反響很好,又找了美艷的影星,所以他也很有信心。 在和朋友聚完餐之后,周若鵑還特意帶著朋友,去影戲院,想看看首映現場的熱烈盛況。 毫無疑問,他看到影戲院外掛著“客滿”的牌子,得意和友人交換了一個眼神。 此時,剛好一波觀眾從影戲院魚貫而出,口中還在討論著:“太美了,我此生從未見過如此美的畫面?!?/br> “從畫面、人物,甚至道具,都美得不可方物!震撼人的心靈!” “我腦海里現在還忘不了那四個字——” “哪四個字,”周若鵑得意地搭話,“《鴛鴦戲夢》么?” 對方奇怪地看他一眼,“寒星鋼筆??!” 周若鵑:“???” 什么寒星鋼筆,這特么不是小崽子和鵲妹搞的那鋼筆么,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場次錯了??? 不對不對,還是不對。那玩意兒和影戲有什么關系。 觀眾已經自顧自繼續討論起來了:“你說紀霜雨真的回京城了嗎?太可惜了!” “他若是以這樣手法拍攝影片,我是定然要去票房蹲著的?!?/br> “正是??!你說他會拍嗎?會就應該留在滬上啊,全華夏九成的制片公司都在這兒啦?!?/br> 周若鵑越聽越一頭霧水,紀霜雨到底何時拍了影片,拍了也不能立刻上映啊。 他心里涌起不妙的預感,沖進了影院,一路撞開了保安。 到了里頭,只見屏幕上還在播放廣告短片,有些觀眾仍不舍立場,坐在遠處觀看。 “續千年文墨,書寫意人生?!?/br> “寒星鋼筆,專為華文書寫?!?/br> 以及清楚的字幕,導演:紀霜雨。 周若鵑:“…………” 他完全凌亂了,怎么會這樣?紀霜雨這是在干什么??他為什么還會這個?! 銀幕廣告?這怎么能是個廣告,還特么在我的片子前面放? 思及剛看完《鴛鴦戲夢》的觀眾出去都念叨著紀霜雨的名字,周若鵑按著心臟,一臉痛苦,只覺得喘不上氣來:“你……你……” “你媽的,想逃票?。?!”兩個壯漢一左一右夾住了周若鵑,把他往外頭拖。 …… 遠在金陵的周寒鵲也一夜沒休息好,不停在接電報或者電話,全是滬上的商家,之前沒定好的要求下訂單,定了的要求增加,現在預售出去的都已經超過他們第一筆訂單的了。 周寒鵲都懵了,我貨還沒發出去,你們就來了?? 其實在訂貨方面,周寒鵲相當隨意,因為掌握了學生市場,這款鋼筆是穩賺不賠的,到時在書局銷售,就足以覆蓋它的最大受眾了。 所以在一些洋行因為這是國產鋼筆,就挑三揀四的時候,周寒鵲完全一副你愛進不進的態度。 結果現在,他們一個個哭著喊著希望周寒鵲先發貨給自己。什么?你要先發外地的書局?別了別了,我加錢還不行么,這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