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 《回到民國當導演》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強推獎章: 現代導演紀霜雨穿越民國時代,為生計只好四處求職,利用后世觀念編排傳統戲曲、剛剛發展的話劇,以及方興未艾的電影,帶領華夏戲劇崛起。也在期間結識了商人周斯音,堅定的無神論者紀霜雨遇到迷信的周斯音,故事啼笑皆非起來。 文章流暢詼諧,講述主角紀霜雨穿越后的成名經歷,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總是被誤認為是演員的他,非要用現代技巧來驚艷觀眾,屢破票房紀錄,甚至因為能力太強,讓投資人們你爭我奪。人物形象鮮明,萌點與笑點齊飛,打臉和蘇爽并存。 ============== 第一章 號寒的北風一過,京城的天成了陰沉的鼠灰色,小雪落下,倒是遮住了街上彌漫的塵土。雖說京城的冬天很少下雪,但能為這雪花歡樂的只是少數人。 火車的哨子聲,電車的鐺鐺聲,夾著各類小販的叫賣并喚頭聲,賣藥的鐲鈴、收舊物的小鼓、賣油的梆子……長長短短,一并鉆進滿京城的大小胡同里。 京城沒有春秋,陰慘慘的冬天通常是陡然到來的,人們會匆忙披上御寒的皮衣。 或者像紀霜雨這樣,裹著自己僅有的一件半空心棉袍。之所以說‘半空心’,是因為這衣服里還存著一點棉絮,倒能充滿一半空間,不算完全凄慘…… 紀霜雨所有頭發一絲不露地藏進氈帽里,僅露出張白皙清麗如檐下初雪的漂亮臉龐,烏黑濃密的睫毛半掩住的雙瞳,對比之下瞳色更顯淺淡,但清澈有神,如琉璃照月。 他低頭袖手,和其余七八個人一樣,跟在鄰居江三津身后,進了長樂戲園大門。 江三津掃了兩眼紀霜雨低著的臉,有些納悶地道:“這互冬歷夏地街面上干活,你怎么還白胖了這么多?” 紀霜雨的臉絕對是不胖的,甚至因為這些天吃得不好消瘦了。但江三津不知如何形容,稱之為細嫩可能比較準確。 前些天紀霜雨一直裹著圍巾,看不大出來,這會兒沒了遮擋才清楚。 和飽一頓饑一頓的窮人的面黃肌瘦不同,更像是頓頓白米雞蛋細養的嬌兒,身形挺拔、眉眼疏闊之處,還更強些。 雖說五官和從前差不多,但江三津一看,就覺得紀霜雨模樣驚艷了許多倍,又詞匯有限,不知如何說,只憋出白胖兩個字,下意識把自己心中的最高審美往上套了。 紀霜雨面不改色道:“江叔,這是凍的。圍巾留給家里弟妹了?!?/br> 江三津知道他父母病死,一人撫養好幾個弟妹,便也感慨地點了點頭。也正是可惜紀霜雨,江三津才想著幫扶一把街坊,帶他來戲園掙錢。 江三津吃梨園行這碗飯,是個流行,也就是跑龍套的。干久了,心里有成數,成了龍套頭領。戲臺上某些小龍套不一定要內行,也可以用外行人充數,由他這頭領交代清楚場上動作就行。 他就時常拉一把窮朋友,尤其是沒啥固定職業的。不止這一個戲園,好幾處唱戲的舞臺、劇院,都是由他帶著龍套們各處跑。 只要是他負責的,臺上都沒出過亂子,所以各個戲班也樂意和他合作。 但江三津哪知道,此紀霜雨,早已不是彼“紀霜雨”了! 這個紀霜雨,生于二十一世紀,職業是導演。出身文藝世家,打小各種片場、劇院泡大的,正是當打之年。就穿來之前,新片票房大賣,還在辦慶功宴呢。 慶功宴上喝多了,再醒來,就到了這近百年之前。家徒四壁,還有足足四個餓得嗷嗷叫的弟弟meimei,一副全靠他養的模樣。獨生子紀霜雨哪見過這場面。 他為什么白嫩了很多?因為他是身穿??! 起初紀霜雨以為是魂穿,但摸著身上的法蘭絨睡衣,看著鏡子里自己一頭漂染過的淺色頭發,立刻確信了是身穿,只是這個時代也有一個叫“紀霜雨”的,甚至長得和他都差不多。 ——也不知道這里的“紀霜雨”,是不是和他交換,去往百年后了。 剛穿來時,紀霜雨靠裝嗓子痛,蒙混了幾天,慢慢從家里那幾個小孩口中套出了情況,也把鄰居認了個七七八八。 這些天還一直把染過的頭發包得嚴嚴實實,且等著黑發長出來吧,他懷疑現在還沒有染發劑。畢竟人生地不熟,怕惹來奇怪的關注。 照紀霜雨的猜測,他懷疑這里是個平行宇宙,因為歷史走向好似不太一致,說不定啊,原來那個紀霜雨就是平行世界的他。 紀霜雨每天睡醒,都盼著回到自己的公寓床上了,然后都會在饑餓和失望中起床喝涼水。 太窮了,他家實在是太、窮、了! 哪怕穿來的家里有缸米,他心態也能平和一些,欣賞欣賞百年前的世界啊。但餓著肚子,哪有心思想那些,紀霜雨還從沒有過這種十天半個月一點rou末也吃不到的日子。 就算哪天能回去,不也得保證在那之前不餓死。 原來的紀霜雨好像就是街面上干苦力打零工,攢不下什么積蓄,冬天以來沒啥工作機會。他正琢磨自己能干什么,好心的鄰居江大叔就說可以帶他去跑龍套。 紀霜雨當時心里一喜,跑龍套,那也是去片場啊,他熟悉的地方。 只要有機會進去,還怕沒機會靠本事多賺點錢么,他是導演,攝影也是懂的,又在片場、劇院泡大,相關工作七七八八也都了解。 后來才發現自己誤會了——跑龍套這個詞,原本就是從戲曲行業借鑒過來的詞兒。 江三津說的跑龍套,是指去戲園,不是電影片場。 那好歹也能賺點錢了吧,雖然是每天就開那么一點戲份,拿回去還一家人吃,還是好窮,好餓…… 到底怎么樣才能吃上rou? “好想吃rou哦?!奔o霜雨小聲嘀咕。 “犯啥嘀咕呢?”旁邊一起跑龍套的路人問,看紀霜雨抬眼,又是一驚,“怎么眼圈都紅了?!?/br> 紀霜雨:“沒什么,感慨我好窮?!?/br> 路人:“……” 呃,是挺窮的。 大家都是窮人,但紀霜雨家因為孩子多又沒大人,窮得比較突出,這都窮哭了…… 路人琢磨道:“你若是學過戲,能唱,不說能不能成好角,至少比現在掙吧?!碑吘箚慰催@臉,扮相是差不了。 說完這話卻被聽到的江三津瞪了一眼,“就你話多?!?/br> 江三津知道“紀霜雨”父母也是書香門第,家道中落才貧病而死。紀霜雨作為還享過幾天福的長子,淪落到下九流的行當來討飯吃,估計心里已經夠難受了。 紀霜雨卻只笑了笑:“怪只怪我五音不全?!?/br> 時空不同,之前那個紀霜雨怎么想不知道,這位長在現代的可是一點都沒覺得難受。 人人平等,不帶職業歧視的嗷。 再說了,他自己是電影導演,但家里往上也有長輩也是從事傳統戲曲行業的。紀霜雨也是深受影響。 話說這兩個行業在華夏本也大有淵源,電影進入華夏時,華夏人創作多受傳統藝術影響。本國人拍攝的第一部 電影,可不就是戲曲類型。 只能說,他是真不會唱戲嘛,沒那天賦。 其實類似的話紀霜雨也沒少聽,不少人勸過他走到熒幕前,覺得他長了張上鏡的演員臉。彼時他志不在此。 剛自己拍片兒那會兒,甚至有個傻缺富二代在公司溜達時,看到他和一群演員站一塊兒,指著說要捧他做男主角…… …… 再說長樂戲園里,后臺正吵著呢。 進去前江三津就吩咐了,今天都低調點,免得惹里頭那幾位生氣了,尤其是最近在長樂戲園搭班唱戲的名角“應笑儂”,他脾氣可差著呢。 這戲園紀霜雨先前也來跑過幾場龍套,又從同事們口中聽了點八卦,知道他們為什么吵。 戲園老板姓徐,叫徐新月,年紀不大。這是他家祖產,地皮也是他的,園子也是他的,自東自掌,和既唱京戲又唱昆曲“兩下鍋”的戲班含熹班簽訂了長期合約,含熹班駐扎在這園子唱戲。 長樂戲園地方不大,撐死也就能坐三四百人,但地段夠好,屬于繁華地帶,生意一直不錯。 上任老板,也就是徐新月他爹,是業界著名鐵公雞。買賣交到徐新月這里,把這特性發揮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背地里大家管他叫小雞、雞崽子。 但做任何事,人家進步你不進步,等同是你倒退了。 別的戲園都推陳出新,想方設法招攬客人,徐老板小氣,不舍得整修戲園,也不舍得延請名角兒。一不留神,生意冷得和外頭的北風一樣。 甚至有中人找上門來,想替聞風而來之人說合,把他這地皮買走了。 偏徐新月的老母還病了,花錢如流水。鐵公雞也是孝子,這時代除了孝敬長輩,還講究祖產不能隨意動,否則更不孝,不止是對父母不孝,對你家地底十八代祖宗都不孝。 徐老板眼看老母這病一時好不了,趁著還有點余錢,決心來個破釜沉舟,挽救戲園生意。 他好說歹說,和含熹班合起來出資,請了位久不出山的京戲名角應笑儂來排彩頭新戲,鬼神題材的《靈官廟》。 說是名角,但這會兒梨園行大約五年就更新換代一次,應笑儂賣座能力肯定不如當年了,誰讓徐新月請不起也舍不得請當紅演員。 除此之外,徐新月還親自跑了趟滬上,學習那邊最先進最時興的舞美技術,購買各式道具,運回來好些西洋風格的布景片。 如此排好了戲,水牌子往外一掛,戲票的確賣得不錯。 可惜,還沒有火熱幾場,就冷清了下去,眼看這波就血虧了。 后臺本是信心滿滿,畢竟,現在各地都學滬派布景,而滬派布景,正是學的西洋戲劇,繪制油畫般寫實的布景,再加上機關火彩,熱鬧非常。 現在華夏戲曲舞臺上,最流行西洋戲劇那樣的布景, 沒想到,這也能虧。 見這情形,自然是……互相推鍋啦! 戲班、徐新月、過氣名角三方吵得不可開交。 戲班這邊責怪徐新月景片沒選好,機關設得不夠巧,被滬上的布景師騙了;應笑儂嗓子不如當年,唱得留不住聽眾。 應笑儂就說是戲班的伴奏樂師為難他,給他定調門定得太高,唱得不痛快怎么留人。 徐新月趁機指責他們危機當頭還內訌,浪費了自己特意布置舞臺和延請應笑儂的錢…… 應笑儂和戲班班主一起兇他:“你哪兒擺呀!你懂什么唱戲??!” ——應笑儂不愧是科班出身的名角,而且花臉一般要求演員身材高大雄偉,他俯視著徐新月開口。這噴口,這嘴功,字字有力,清晰圓潤地砸徐新月一臉。 徐新月:“……” 氣死他了!眼里還有沒有他這個東家,真是看他要倒臺了么! 眾人陷入甩鍋的氛圍中無法自拔,徐新月甚至扯住了江三津這個外人,叫他評理:“你們說是誰的錯?” 江三津哪里敢回答,只顧著打哈哈,心想要這樣下去,完咯,近百年的長樂戲園。 “我覺得三方都沒有錯?!币坏兰毤毜穆曇繇懥似饋?。 眾人看去,都微蹙起眉,江三津更是臉色一變。 沒錯,插話的人正是沒吃飽飯中氣不足的紀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