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到最后一條議案了——為女王陛下的丈夫,親王陛下增加十萬英鎊的年俸。 議員們一個接一個表態:[同意];[同意];[同意]。 直到格溫普蘭。 他說:“不同意?!?/br> 舞臺上鴉雀無聲。 女王、書記官,還有那些上議院的老爺們冷漠地望著這個敢提出異議的人。 于是接下來,到了格溫普蘭陳述見解,勸說大家將十萬英鎊拿去幫助人民的時候了…… 也就是說,考驗演員臺詞功底的時刻到了! 蘭迪這時候說話的聲音并不高,乍聽也沒什么氣勢。 這是因為格溫普蘭這個角色本就不是一個強勢的人,他只是敏感、善良,所以,在剛開始演說的時候,語氣雖然認真,卻還是天真、溫柔、客客氣氣,委婉且不傷人的:[爵爺們,你們有財有勢,快快樂樂,太陽也一直都照耀著你們……你們是在上面的,可你們并不知道下面的日子是什么樣的。剛好,我是從下面來的……] 格溫普蘭坦坦蕩蕩,沒有隱瞞自己的身世,也不覺得這身世有什么丟人的地方。 他唱了一首[人民的苦難],假如記憶力比較好的觀眾,會察覺出這首歌的曲調有些似曾相識,因為它在這部劇的第一幕中出現過,那是在格溫普蘭被兒童販子遺棄,在荒野中艱難求生的時候…… 阿爾故意做出這樣的安排,用意很明顯。 之前是自然的荒野,現在是人心的荒野。 蘭迪就這么用優美卻悲涼的歌聲,將底層人民的苦難徐徐道來: ——年老的婦人臉上寫著饑餓;年輕的姑娘臉上寫著賣yin. ——勞動者的要求并不高,他們只是想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 不得不說,蘭迪不止嗓音方便得天獨厚,歌唱技巧也稱得上爐火純青。 在這首歌中,他的很多處理都是點睛妙筆,比如,刻意在一些較長的句子上做了些顫音處理,聲音聽起來仿佛就帶了幾分哽咽,歌聲立刻就添了幾分細膩和真實,情感的表達也就自然而然地到位了。 所以,好些個觀眾都是抹著眼淚聽的。 尤其是盧克那邊,居然神奇地成了重災區。 那些出身自貧民區的兄弟們幾乎都沒上過學,更不知道什么雨果,被劇情觸動后,在那里邊哭邊拽盧克的衣袖,還問了這么一句:“阿爾這是給咱們寫的嗎?” 討厭唱歌的人,卻喜歡寫歌的人。 盧克內心矛盾糾結,根本不想回答。 可不管這歌聲如何動人,舞臺上的女王和議員們都無動于衷。 而且,由于格溫普蘭上半張臉悲傷、懇切地望著這些人,下半張臉卻因為手術的緣故,始終維持著一抹古怪的笑容…… 于是,有人看著他那張臉,看著,看著,突然噗嗤一聲就笑了出來。 這聲笑很快就感染了所有人,那些冷硬心腸的貴族們拍著巴掌,大笑起來:“哈哈,我懂了,這是在表演,對嗎?”“對啊,他可是笑面人??!”“好啊,再來一個吧,笑面人!”“向你敬禮,小丑爵爺!” 格溫普蘭無措又竭力地繼續說著正經事。 可換來的卻是全場爆笑,所有人都拿他當耍把戲的了。 那張始終在微笑著的臉絲毫不具備什么說服力。 沒有人會認真聽他講話。 格溫普蘭第一次感受到了屈辱, 他茫然四顧…… 這張臉是誰的杰作??! 是高高在上的國王賣了他;是窮苦的流浪藝人撫養了他。 人的品性不是由地位決定的。 苦難人民該有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 格溫普蘭便再一次努力:“人人都該是自由人?!?/br> 貴族老爺們哈哈大笑著、叫嚷著:“快聽,快聽!聽他還能說什么胡話?!?/br> 格溫普蘭又提高了嗓門:“理智、進步、責任、權利、榮譽和誠實,人不該隨便偏離正道。大家,我本人不算什么,只是一個聲音。人都有嘴,我就是他們嘴里發出的哀嚎……你們知道什么是痛苦嗎?痛苦是貧困,我從小領略過那滋味;是寒冷,我曾因它顫抖;是饑餓,我險些為此喪命……老爺們,我從受壓迫的人群中來,我想要讓大家仔細聽一聽……” 議員們笑得更厲害了。 但沒想到的是,這些惡意的嘲笑聲,不僅僅讓格溫普蘭這個角色痛苦,還激怒了大廳中的觀眾。 觀眾席中不知道是哪幾位觀眾,居然義憤填膺地大喊起來:“聽他說!聽他說!” 聲音大得令人無法忽略,連舞臺上正表演的演員們都嚇了一跳,還有幾個經驗不高的群演,差點兒就忘記要繼續笑下去了。 幸好蘭迪從小就是在舞臺上長大的。 他上前一步,指著底下的觀眾們,神來一筆地加了一句臺詞:“聽??!這是人民的呼聲?!?/br> 臺上的演員們迅速地回神。 扮演貴族議員的一名老演員率先回應:“我沒聽見人民的呼聲,我只聽到一個怪物在講笑話?!?/br> 剩下的演員們便也得以順著把劇情接了下去。 他們譏笑著“看啊,看這個怪物??!”,他們拒絕去聆聽底層人民痛苦的呼聲,反而吆喝著“說點兒更有趣的吧,笑面人”,還有人在下面竊竊私語:“哈,克朗查理那個背叛帝制的叛徒終于在墳墓中受到了懲罰,這個兒子就是他的報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