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集 玩石創舉
書迷正在閱讀:精靈世界夾縫求生、被小首富偷偷看上以后、穿成古早反派后我崛起了[快穿]、我的極品女老板、木葉之式神召喚、從大佬到武林盟主、毀掉綠茶人設、雖然人設選好了,但是沒入戲怎么辦、總裁寵妻套路深、他讓白月光當外室
九龍再次向周總表示祝賀,九龍同時問他,閩西有沒有玩蠟石很厲害的人。 周總肯定回答:“有一個,據我所知,她不僅喜歡蠟石,而且喜歡大手筆的買回來,聽說連黃龍玉都有?!?/br> 這引起了九龍很大的興趣,便問周總,怎么認識她。 周總似乎很為難,說他就一平民百姓,無法接觸到對方這樣的高端人士。 聽他的意思,對方不是普通人了,那就另想辦法吧,也別為難周總了。 九龍此次上杭之行,也買了幾方大的觀賞蠟,他覺得現在購買,價格也算合理,更重要的,當別人都在玩九龍璧的時候,他先下手,也就是搶占了先機,未來是福是禍,一切隨緣。 此后幾天,除了照料店里生意外,只要有空,他便往湖峰村跑,而且每次都有收獲,收了好幾件大的觀賞蠟。 當然,周總說的女石友玩蠟石這事他也放在心上,他想到在龍巖這地方,鄧師傅應該比較熟悉,便一個電話打了過去。 對方知道九龍來意,便告訴九龍,龍巖確實有一位女石友玩蠟石玩得很瘋,可以幫他引薦一下。 九龍大喜,要了對方的電話,才知對方的身份確實不一般,她是某政府機關的局長,平時就喜歡玩石頭,大部分的業余時間都去走南闖北,也算老玩家了。 九龍約好了時間,立馬出發,往龍巖奔去。 這家主人很會生活,她家住在天馬山下的高檔別墅區,七彎八拐,總算到她家門口。 主人約五十多歲年紀,姓張,名明珠,橢圓臉,戴一幅寬邊眼鏡,風韻猶存,梳著齊耳短發,滿臉堆著笑。 她住的別墅共有三層,她說,在龍巖,沒幾人玩蠟石,九龍喜歡,也算同道中人了,那就幫她看看,她家的蠟石成色幾何。 九龍知道她在說氣話,如果不是鄧師傅介紹,她的門在哪邊都不知。 因此,九龍也謙虛回應,他是來學習的,請張老師多多指教。 張老師對九龍的態度很滿意,臉上露出欣慰笑容。 她告訴九龍,家里除了臥室,到處堆滿的都是石頭。 先從地下室開始參觀,里面擺放了不少九龍璧人頭石和鳥類,個個栩栩如生,可見主人品位不俗?。 上到一樓,是九龍璧畫面石展示區,其中一方《花枝俏》的畫面石深得張老師喜愛,為此她還特地附了賞析: 此石畫面主題突出,花枝、花邊、花蕾一應齊全,黑底的古樸更襯托出黃白花蕾的鮮艷奪目。 金枝玉蕾,猶如鐵烙畫般的凹凸感,更是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質地上看,白色的花邊已玉化的晶瑩剔透,堪稱絕品。 張老師講了自己玩石的故事,她說:“與石結緣,是本世紀初因工作關系派往縣城任職,途中有時車頓勞累便停下路邊小歇,無意中發現路邊河灘上奇形怪狀的石頭十分可愛,就好奇地撿回賞玩,那時還不懂什么‘質、形、色、紋、韻’的賞石概念。 “前幾年市里辦石展,石協的幾位理事幫我選了幾品去參展,沒想到還獲獎了,這品《花枝俏》就是其中之一。 “此后我便步入石界,且一發不可收拾,看書訪友、逛石市、觀石展,不亦樂乎;每逢節假日,不是徜佯于江河湖邊覓石,便是奔波于產地、石市淘石,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現收有石種近百,尤以黃蠟石和福建九龍璧為主;藏石逾千,特別是專題收集的百鳥、百猴、百壺、百景、百花及百臉譜等系列藏品已小有規模。 “?覓石貴有緣、緣為情所系,可能是新手上路,上天特別眷顧,有意度我進石界,這品《花枝俏》就是那時在縣城任職回家途中無意間在新泉河段覓得的,此后許多石友聞知,請我當向導,雖多次故地重覓但都無功而返; “有幾位還出高價懇請我轉讓的,但因是十月懷胎親生的緣故,賣之有如賣兒賣女的感覺于情難舍,只好笑言:我還沒愛夠,還是成全我親自撫養吧,你們確實喜歡就只好委屈當干爹干媽啦。 “現已為我這貴為名人的石頭閨女配過三套‘衣服’,由最早的中纖板簡易座、到紅木座,再到如今的雞翅木雕花座。 “對我而言,此生努力工作萬金易得,但此生努力覓石再想得此精品難也!” 果然是愛石之人,才對石頭如此癡迷,九龍了解到,她現在也是閩西奇石協會副會長,想搞個奇石郵資明信片珍藏冊,并想好了名字叫《閩西奇石雅集》,把閩西的奇石文化推廣出去。 這本雅集,她匠心獨運地將奇石、書法、繪畫與地域特色資源融為一體,把奇石與書畫藝術結合,把傳統文化與地域資源結合,使各方相得益彰,不僅傳播了文化、推介土樓神韻,擴大旅游、郵政知名度,對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也必將起推動作用,實乃一大創舉。 九龍聞言,對其敬仰由然而生,他祝愿張老師能心想事成。 隨后步入二樓,整個廳都是蠟石,其中一部分還是雕件。 這些蠟石,一層層紋理清晰,像千層蠟似的。 九龍便問這些蠟石是哪里來的,到哪去雕刻? 張老師如實回答,一部分是自己在汀江撿的,大部分都是在汀江河沿岸收來的凍蠟,至于雕工,基本是叫莆田仙游的木雕師傅雕的,她問九龍雕得怎樣? 九龍對雕件仔細品味,感覺和他在龍陵看到的黃龍玉雕件簡直有云泥之別,造工粗糙,都是挖槽去坑之法,并無什么藝術觀賞可言,特別是本身質地偏生又雜,終于讓九龍明白,為什么汀江蠟石大部分不可雕。 九龍也很奇怪,蠟石應該有專門的雕刻師傅才對,怎么能去請木雕師傅來雕,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這只能有一個解釋,寶主對請雕師沒經驗,以為只要是雕工,請誰都一樣。 可能直接對張老師說嗎?聽她的口氣,沒好好教訓自己一頓就不錯了。 張老師見九龍欲言又止,哈哈笑了:“其實你不說我也明白,應該是雕的不好,有好多石友都這么說,這些都是我早期請人雕的,當做花錢買教訓吧,你以后的路會好走的多。 張老師的平易近人、實話實說讓九龍大感意外,由衷佩服她的大度。 最后,張老師到三樓私藏室把她壓廂底的黃龍玉籽料雕件拿來讓九龍看,這些雕件果然色彩艷麗、做工精細、油潤細膩,皮質老到,不失為好雕件。 原來她還是收藏有好東西的,畢竟閱歷在那,豈是平凡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