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三路攻蜀,兵臨江州
在慕容皓與眾臣緊急商議過后,初步決定把江州作為突破口,由此處攻入蜀中。 江州,巴郡治所,蜀軍中的最強戰力——楊鐸所部,就駐扎在這兒。楊鐸不僅僅是個狡猾的對手,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專家。在他的指揮下,江州變成了一座足可媲美成都的堅城。巴郡有精銳蜀軍十萬,而且蜀中的蝗災、瘟疫、饑荒和他們基本沒什么關系,因為楊鐸的老師就是蜀皇孟軻,再餓也不會餓到自己人。所以,在別的蜀軍天天吃了上頓愁下頓的時候,巴郡楊鐸的蜀軍卻依舊可以得到足夠的供給,戰力也并未受到很大的影響。 一般來說,這種硬骨頭都是留到最后才去啃的。但慕容皓也沒辦法,在對比有限的蜀中地理情報后,巴郡是蜀中唯一一個,可以讓世軍騎兵發揮出作戰空間的地方。而且巴郡的蜀軍是全蜀的精銳所在,只要拼著一口氣將他們給擊垮,那剩下的蜀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慕容皓心中渴望的是一戰定乾坤,而江州就是最好的決戰之地。如果抱著走一步是一步的心態,那基本上就輸定了。蜀中地貌崎嶇,用鬼斧神工來形容它都有些吝嗇。處處都可用作伏兵,隨便一個洞窟或一條山澗,就能隱藏數千敵軍。一旦埋伏起來,別說斥候了,衛星都不一定能發現。所以,必須要在正面戰場上,一舉擊潰蜀軍。 大世尊武二十年七月初三,這臺沉寂了四年多的戰爭機器再度運轉。一道道命令從北平傳出,一支支軍隊向著西南方向而去。為了這最后一戰,慕容皓和孟軻不約而同的押上了手中所有賭注。孟軻雖然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忙著修補蜀國的元氣,但同時也絲毫沒有松懈過對世國這個鄰居的關注。這次世軍的大規模調動自然瞞不過他的眼睛,在通過世軍的動向、細作的探報以及以往他們對世軍的了解,孟軻和蜀國眾臣立刻推斷出了世軍的主攻方向——江州。 世軍一向喜歡速戰速決,孟軻深知,蜀中在經過蝗災和饑荒等大劫后,實力早已不復當年之盛。想要擊敗世軍,就必須要依靠地利之優,來拖垮世軍。大的戰略方針定下了,剩下的就是挑選主帥了。毫無疑問,這個光榮又艱巨的重任被楊鐸當仁不讓的接下了。面對強敵,孟軻也不吝嗇,大筆一揮,將其余地方尚有戰力的蜀軍全部調往了巴郡,全部歸楊鐸指揮。此外,還有馬瓚、林茂、夏之郃等蜀國邊關大將,也一同劃到了楊鐸帳下。 各路大軍陸陸續續的趕到江州,蜀軍兵力達到了空前規模的二十萬。楊鐸也被正式拜為護國大將軍,統帥三軍,持天子劍,出行、言軍、規法,如天子親臨。孟軻相信自己這個學生,并將一切都交給了他。他相信楊鐸會給自己帶回最終的勝利,就像以前一樣,從未讓孟軻失望過。 相比蜀軍,世軍的調動就麻煩多了。慕容皓將原先圍困巴蜀的五個郡改成了三路兵馬。一路由唐勝為主將,慕容赫為先鋒,率涼州八萬大軍佯攻蜀國北部;另一路則由坐鎮司隸的左縉之為主將,霍尋為先鋒,率關中、漢中兩地十萬大軍出南鄭,取道閬中攻入巴郡;第三路由晉陽王慕容函為主將,其子慕容寶所率的并州軍、狄無傷的豫州軍、慕容德的荊州軍、劉仕闥的徐州軍等,全部歸于其帳下聽令,另有慕容信、寧子善、蕭平等人隨軍出征。各路大軍加起來,兵馬合計三十五萬,號稱五十萬。于尊武二十年十月集結會師于南郡,同月,世國正式對蜀國宣戰。 三路大軍明面上各有各的任務,互不相干。但左縉之和唐勝心里都清楚,此戰的三軍主帥實際上就是晉陽王,所以在進軍之前,兩位主將都是先派人去南郡找慕容函匯報了下工作,比如這次我要打哪里哪里,最后功勞咱們怎么怎么算??偟靡痪湓?,您老人家多照顧。 慕容函今年已經七十多了,眉毛胡子早已花白。但老頭兒身體卻很硬朗,每天吃得好睡得好,飯量比年輕人都大。騎馬射箭樣樣不差,連他的兒子慕容寶都不是他對手。更重要的是,慕容函雖然上了年紀,腦袋卻依舊好使。即所謂該糊涂的時候裝糊涂,不該糊涂的時候不糊涂。抱著這個至高理念,慕容函十分成功的變成了無人敢惹的角色。最典型就是督察院,那幫子瘋狗天不怕地不怕,逮誰咬誰。管你是什么官兒,就連慕容皓,有好幾次都受到了波及,恨得牙癢癢。唯獨慕容函,無人敢罵。 對慕容函這個上了年紀的人而言,上天留給他的時間不會太多了。他久居并州,雖然將并州治理的井井有條,但他時刻都沒忘記自己是一名將軍,不上戰場,那還叫什么將軍?眼看著世國的疆域越來越大,慕容函的心也越來越失落。終有一日,會天下太平,太平之后,自己存在的意義又在哪呢? 終于,就在自己落寞的擦劍時,天子圣旨到了。 但等慕容函興沖沖的來到南郡后,才發現眼下最麻煩的不是蜀軍,而是另一件事慕容皓和林太妃最終被慕容瑞的誠意給打動了,特許他來南郡見見世面,美其名曰鍍金。 慕容函看著眼前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思緒瞬間回到了若干年前,那個叫慕容昭的年輕人,正是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屈死沙場,腦袋都被人砍下來當球踢了。這一幕如夢魘般的常年縈繞在慕容函的腦海里,他幾乎是下意識的做出了反應不行! 送慕容瑞來的公公臉色一僵,他們顯然沒想到晉陽王居然敢公然抗旨。當下急忙好心的提醒到,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不是給您討價還價的,您只能接受! 這下慕容函就沒轍了,無奈,他只得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為了不重蹈慕容昭的悲劇,慕容函任命慕容瑞為自己的親衛,時刻不離的保護他。慕容函不斷地在心里安慰自己,只要不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應該就不會出事了吧? 處理完這件事,慕容函就準備著手安排進攻計劃了。此時唐勝已經開始率軍攻打劍門關,對這天下數一數二的雄關,世軍從上到下,都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劍門關是涼州、漢中直達成都的重要關口,劍門關中的金牛道則是入蜀的主要道路,雖然還有米倉道和荔枝道可以通過,但劍門關的重要性卻是其他道路關卡難以比肩的。而唐勝的任務,就是用人命堆出一條破關的道路來。 漢中的左縉之進攻的同樣十分吃力,江州北部,依次有墊江、安漢、閬中等重鎮攔路,世軍沒有翅膀,就只能一城一城的去啃,進展速度自然極慢。慕容函知道,不能再遲疑下去了。每過一刻,就會有成百上千的將士喪命。大軍必須立刻出發,以雷霆之勢,壓向江州! 世軍入巴郡后,第一站就是臨江。此地原有三萬蜀軍,守衛著江州的東大門。后來蜀國朝廷調兵增援巴郡,此地的駐軍也從三萬變成了五萬,守城大將乃是蜀國蕩寇將軍夏之郃。 夏之郃,蜀郡成都人,蜀國蕩寇將軍、廣柔侯。其年歲已近四十,膚色偏黑,且沉默寡言,屬于扔進人堆里就找不到的那種。平時就算說話,也是和和氣氣的,要不是那身將軍甲胄,不知情的還以為是哪里的莊稼漢呢。但這個人話雖然少,手卻比較黑,來到臨江后,啥事也沒干,就先砍了十余個擅離職守的軍官,一次性立足了威名。 在他的指揮下,蜀軍個個奮勇,接連打退了世軍好幾次進攻。最后慕容函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大軍出征第一仗就打成這樣,你們干什么吃的?!于是,慕容函親自來到陣前,擂鼓以壯軍威。世軍見到主將和自己站到了一起,士氣大振,憑借著絕對的人數優勢和不怕死的精神,終于撬開了臨江的大門。 夏之郃見城門已失,立刻指揮士兵退到城內進行巷戰。此地是蜀國本土,蜀軍眾將士面對外敵入侵,自然是十分拼命,連動員都不需要。要不是先去的蝗災和饑荒、瘟疫帶走了太多百姓的生命,導致他們根本沒力氣去對抗外敵,否則世軍的傷亡將會更大。 在經過三天的鏖戰后,世軍終于攻下了斷垣殘壁的臨江。蜀軍殘部敗走江州,夏之郃也溜走了,而世軍,卻只是邁出了一小步而已。 雖然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臨江好歹是拿下來了。有了臨江,荊州的補給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從此處運送給大軍。慕容函一邊派人去北平報捷,一邊準備接下來的戰役。夏之郃只能算是開胃小菜,真正的大餐,是楊鐸。 攻克臨江的第五天,世軍整頓完畢,慕容函留下數萬兵馬鎮守臨江,確保大軍后方安全后,親提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江州殺去。接應到夏之郃敗軍的楊鐸也迅速整軍備戰,在江州城內靜候世軍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