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殺王歸北地,八王亂西北
慕容赫對這些手握兵權、深諳亂世之道的人太了解了,僅憑自己“發”的這幾道圣旨,這些唯利是圖的家伙是絕不會為自己所用的。和他們談國家大義、民族氣節、忠君報國等同于放屁,只有好處到位了,自然什么都水到渠成了。所以,為了更好的把這八萬人變成自己手里的武器,慕容赫又拋出了一塊任何人都不可能無動于衷的香餌敕封王令。 簡單來說,就是以新涼皇薛荃的名義,敕封圍城勤王的八位將軍為王爵。地盤隨便挑,名號隨便起,官職隨便定,反正這里也不是大世境內,土地都是別人家的,最后買單的也不會輪到慕容赫他自己。但這些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要先剿滅朝廷叛逆薛伯興,向新皇示忠。這就很有意思了,要知道現在慕容赫手上握著一個對他言聽計從(或者說不敢不聽)的傀儡皇帝,他現在所簽發出來的所有圣旨,在名義上都是經過涼皇準許、走過國家正規章程的,這上面所蓋璽章也是貨真價實的。所以,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些圣旨的確是矯詔不假;但如果拋開這些因素,單看圣旨本身,它就是一份名正言順的圣旨。哪怕是涼國開國的幾個老皇帝從地里爬出來,也賴不掉。 這八份圣旨(總共有八個將軍頭領)一到城外的勤王軍大營,大營里頓時就炸開了鍋。所有人都憤憤不平的表示,絕不上敵人的當!要堅持自己的底線!要堅決擁護正統薛氏皇族,城里的那個就是假的!咱們要頂住誘惑 第二天一早,八家將軍誰都沒有互相私底下商量過,十分默契的各自整軍拔營,火速撤下了圍城上的士兵,一聲不吭的朝著北地郡絕塵而去。 在絕對的利益面前,人性從來、也永遠都是不堪一擊的。 當然了,如果這支勤王聯軍中有薛氏皇族坐鎮,那慕容赫的這招挑撥離間就起不到半點作用了。慕容赫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這些掌軍的都是異姓將領,慕容赫抓住了他們心中的不安分和野心,大做文章。事實上,所有人心里都知道武威城里的那個新皇帝是被扶持的傀儡,所有人也都知道薛伯興是無辜的。但那又怎樣?封王圣旨已經到了自己手里,如果大家秉承大義,繼續進攻武威,最后雖然救出了皇帝一大家子,但到時候老皇帝還會承認這道封王令嗎?只怕最后的功勞還不一定夠大家伙兒分的呢;既然這個好處太少,那就只剩下一個法子了順水推舟,殺掉薛伯興。起碼自己履行了義務,到時候就算城里的匈奴人反悔,新皇帝總不能反悔吧?大家一起裝傻,最后一起升官發財。反正圣旨白紙黑字擺在這兒,也不怕你到時候賴賬。 這是慕容赫從軍生涯中最為閃亮的一筆政治戰爭,在生死攸關之際,他成功的打了一圈漂亮的太極拳,將薛伯興拉來助陣的惡狗們又給踹了回去。悲哀的薛伯興此時正在北地讓世軍打的抬不起頭來,他決不會想到,就在自己的屁股后,又悄悄的冒出了一群想置他于死地的“敵人”。 當這八位將軍率軍趕到北地的時候,薛伯興還以為他們已經解決了武威的匈奴人呢。世軍已經攻破了薛伯興所布置在泥陽的第一道防線,十萬大軍如同開了閘的洪水,迅速的攻占了北地的許多要地。這次世軍并沒有抱著打一圈就走的態度,而是站住了就不走了。唐勝一邊向北平匯報戰況,一邊開倉濟民,收攏民心。世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甚至還幫住百姓清理當地惡霸、暴紳(當然抄他們的家才是主要目的),很快就贏得了北地郡百姓的一致擁護。 反觀薛伯興這邊,連遭大敗,涼軍的士氣一落千丈。每日逃跑、投降者數以百計,就在薛伯興已經開始絕望的時候,后方八萬“援軍”及時趕到了。 薛伯興很高興,剛想打瞌睡就有人遞來了枕頭。這八萬生力軍就是自己的強心劑,現在自己手上的軍隊普遍士氣低落,要是有了這八萬人的加入,不僅可以恢復士氣,還可以拖住世軍進攻的腳步,等時間一長,世軍就和以往一樣,只能乖乖退兵了。 想象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薛伯興此時還不知道這八萬多人是奔著他腦袋來的,為了體現自己對他們的重視,薛伯興特地親率儀仗隊出城迎接,并在城中組織了許多的兵民,手捧鮮花標語,準備夾道歡迎這支援軍的到來。 這八位將軍把軍隊排在了城外二十里左右,并沒有急著上前。很顯然他們也被這種歡迎儀式給搞懵了,為了防止薛伯興在城內布下埋伏,八位將軍臨時決定,以犒軍的名義,請薛伯興來他們軍前閱兵。 薛伯興不知是計,為了不傷眾將的心,真的拋下了大部隊,只帶了一百多人前去犒軍。當他們一行人剛踏進軍營的時候,早已埋伏在兩側的刀斧手立刻暴起,大肆砍殺。薛伯興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亂刀砍翻在地,剁成了rou泥。 八位將軍殺光了薛伯興隨行的一百多人,將他們的尸體草草埋葬后,割下了薛伯興的首級,便馬不停蹄的下令撤軍。只要把薛伯興的首級交到武威,那他們就將成為西北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存在,到時候把持朝政,呼風喚雨自不在話下。再不濟的,哪怕世軍真的打來了,自己就算打不過,但也能以王爺的身份投降啊,這分量豈是以前的雜牌將軍可比的? 可憐薛伯興滿腔忠義,到頭卻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不得不說這是對他一種莫大的諷刺。薛伯興一死,八萬生力軍又撤退了,剩下留在北地的三萬多人就像沒了頭的蛇,再無半點戰心。世軍雖然不明白這其中發生了什么,但也絕不會放過這一大好時機,唐勝和慕容寶立刻發動全面進攻,涼軍降者大半。至此,世軍僅僅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奪下了整個北地郡。 “各軍準備的怎么樣了?今天夜里,咱們可就要向東撤退了,”武威城內,慕容赫一邊巡視著城墻,一邊惱怒對身邊的木速兒不訓斥道,“你知道嗎,我剛剛隨便下去轉了轉,發現軍中最低等的士兵,隨身都有著兩大口袋財寶,更別說還有人牽著女人了。木速兒不,你這個將軍是怎么當的?” “回上將軍,末將無能,”木速兒不急忙解釋道,“只是,將士們在武威發了財,末將再讓他們吐出來,可能會波及軍心。至于那些女人,您也知道,有的人管不住自己,有不少女子甚至已經懷上了勇士們的骨血,您說這種情況,他們要把自己的女人帶回去,末將也不好太過苛刻吧?” “算算時間,咱們的援軍現在應該已經在北地打下不小的地盤了,”慕容赫嘆了口氣,他此時尚且不知道唐勝已經攻下了整個北地,“我明白你的難處,但你要知道,咱們這次是撤退,不是凱旋!帶著這些東西,咱們每天能走多遠?錢重要還是命重要?更何況” “報!”就在慕容赫苦口婆心的說教時,一名斥候快步跑到慕容赫腳邊,打斷了他的話,“啟稟上將軍,城下有涼軍使者請求入城!” “涼軍使者?”慕容赫詫異的挑了挑眉毛,“哪支涼軍的使者?北地的,還是先前那支勤王聯軍?” “回上將軍,小的不知,但他托小的帶話給將軍請將軍莫忘了當日封王之約!”斥候快速回答道,“此外,那使者還說他們已經完成了將軍所托,特來找將軍兌換承諾的!” “這么快?”經此提醒,慕容赫立馬明白了這名使者的來意,急忙示意道,“快快有請!” “喏!” 當慕容赫看到薛伯興死不瞑目的頭顱時,興奮的差點跳了起來。當即派人把薛荃從皇宮里給架了出來,命他在使者面發下毒誓,一定兌現承諾,否則以后生兒子沒之類的。有了新皇帝的保證,使者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送走使者后,薛荃呆呆的坐回了本不屬于自己的皇位上,木然地看著底下忙碌的搬運著奇珍異寶的匈奴兵,彷佛這一切都和自己無關似的。這幾天,慕容赫一直在密切注視著薛荃的一舉一動,臨近撤退,他可不想快要走時,這個傀儡突然在背后捅自己一刀。好在,這幾天薛荃出色的表現出了一個傀儡應有的特質傻,呆,聽話。 到目前為止,慕容赫對薛荃很滿意。所以也就慢慢的放下了心里的警惕。當天夜里,慕容赫將地牢里的薛氏族人全部裝了車,五千余匈奴兵帶著此行的戰利品,急匆匆的撤出了武威城。 匈奴軍撤退后,原本縮在家里的涼國文武大臣才敢出門上街,朝拜新皇。不管怎么說,城里就薛荃這么一個根正苗紅的皇子,而且已經登基了。就算有些人心里再怎么不情愿,也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就在薛荃終于揚眉吐氣,打算大干一場的時候,八位涼國新晉的“王爺”回來了。 亂世之中,誰有兵權誰就是老大。當八位將軍得知武威城中已經成了空殼子后,立刻率軍控制了武威。薛荃剛脫離虎口,又悲催的掉進了狼群。八位將軍搖身一變,從帝國底端的雜牌軍,變成了可以左右朝廷的高級武將。為了襯托自己的身份,在王號上,這八位仁兄可謂煞費苦心,終于取出了令自己滿意的名號 “紅角王”蘇奎;“大威王”徐呈;“并肩王”羅??;“老狼王”宋人杰;“守信王”宋人瑞;“百歲王”邱力;“多財王”謝成林;“千里王”左一奎。雖然看上去很傻很接地氣,但對這些斗大字不識的老粗來講,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其中,如果說其他七個人是大老粗的話,那羅恕絕對算得上是大知識分子了。從他取得“并肩王”一號就可以看出來,不知不覺間就比其他的阿貓阿狗高出了一頭。這個羅恕在這八個人里絕對算得上是另類了,在別人忙著圈地大興土木的時候,他卻不動聲色的將皇城守軍中重要的地方都換上了自己人,控制了薛荃,就等于控制了武威,也就等同于控制了涼國大權。八位王爺在武威興風作浪,讓原本還以為脫離苦海的百姓們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場鬧劇,在后世,被稱為“八王亂西北”。 另一方面,慕容赫帶著薛氏俘虜逃難似的跑到了北地,立刻得到了世軍英雄般的接待。慕容赫兩萬孤深入武威的壯舉,已經傳遍了大世國內,現在不僅完好無損的回來了,還抓了薛氏一大家子,將士們對這位殺王是真的敬畏到了極點。在唐勝和慕容寶的強力挽留下,慕容赫放棄了撤回后方休養生息的計劃,繼續留在軍中,準備對已是懸崖邊口的涼國來上最后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