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齒胄之禮
“仲秋之月”,就是指農歷八月,用公歷來算,等同于現在的九月中旬?!褒X胄”語出《文選》,“出龍樓而問豎,入虎闈而齒胄”,《六臣注文選》中李周翰注“公卿之子曰胄子。言太子入學,以年大小為次,不以天子之子為上,故云齒胄。齒,年也?!?/br> 用白話文解釋,就是作為四皇子的王杰在九月中旬的時候該去上學了。 歷朝歷代的王朝早期對皇子的教育都是十分重視的。比如“齒胄之禮”,就意味著皇子已經長大成人,是有一個非常隆重的禮節儀式的。 上學的地點是在秘書省下隸屬的小學,這個小學倒和現代意義上的小學意思差不多,負責皇子的啟蒙教育。 王杰以一個現代人的思維,自然不了解為什么皇子讀書要提早一個多月下旨。直到第二天,禮部專門派了官員下來教導禮儀,王杰才知道齒胄之禮是怎么一回事。 按照天地君親師的規矩,王杰首先要去兩儀殿拜見皇上安懋,接著去清寧宮拜見嫡母皇后宋氏,再然后是去孔子廟拜見孔圣人,最后才是去弘文館拜見老師,且這四套禮儀還完全不一樣。 王杰聽完這一套禮儀流程就知道第一天是學不了什么東西的。 啟蒙教材也由禮部所發,王杰一翻書本,驚訝地發現這個朝代已經有了活字印刷術。紙張用的竟然是開花紙,質地細膩潔白且無紋路,紙雖薄而韌性強,在王杰本來的時空,這種開花紙到清代順治以后才用得上。 啟蒙教材分別是《急就章》《文選》《開蒙要訓》《太公家教》《兔園冊府》《文場秀》《蒙求》和《初學記》,書中不但有句讀還有注疏標點。雖然都是繁體字,但是用的是端正的顏體。 甚至這些讀本的字體都特別大,字體大小和現代課本和兒童繪本差不多。以現代醫學的觀念來看,字體大是因為小孩子視力發育不完全,但是古代能照顧到這一點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王杰本來對上學還有些疑慮,但看完這些讀本,就覺得可能也就是一個繁重的按部就班的儀式而已。他甚至想,很多穿越小說的主角都沒有這樣好條件可以從頭學起古代的禮儀規矩和學問。 畢竟現代大學文學系的學生也不太可能一下子脫口就背四書五經啊。 與王杰的輕松閑適相比,徐寧就焦慮多了。 “今上究竟是何意?”徐寧在內侍省里面來回踱步,借著齒胄之禮的名目,徐寧來往內侍省并不怎么引人注意,畢竟四皇子不受寵,徐寧為自己主子多打算也是合情合理。 “此原非上意也?!毙彀脖人偠ǖ枚?,“是御史臺的陶靖節上書,說內宮宦官權勢過重,貪污納賄苛待宮人,趨炎附勢者不計其數,并勸圣上整治內宦,以避李唐之禍?!毙彀舱谂莶?,這時釜中水將開未沸,他往水中加入茶沫,“他以四皇子竟在內宮太陽中暍為例,說如今宦官之勢已禍及六宮?!?/br> “李唐之禍?”徐寧冷笑一聲,“神策軍如今何在耶?” 唐朝宦官的政治權力太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唐德宗把禁軍交給了宦官掌管,導致宦官集團長期控制皇權,甚至主導了唐末的皇帝廢立,導致唐朝崩潰。 而唐德宗剛剛登基時,明明是疏斥宦官的,他甚至剛繼位就賜死了父親唐代宗寵信的宦官劉忠翼。 但是他試圖削藩時,隨即引發“奉天之難”,在叛軍進城時,唐德宗才發現,他所信賴的禁軍將領不能召集兵卒保衛宮室,他所信賴的朝廷文官竟然立刻叛變。 流亡時,始終忠心耿耿的竟然是他在東宮時宦官竇文場、霍仙鳴所率領的百余名宦官。 也因此,平定奉天之難后,剛返回京城,唐德宗就把神策軍軍權交給了身邊的宦官。這直接導致唐穆宗之后的皇帝竟然全部由宦官集團把控。 徐寧說神策軍現在在哪里呢,意思是唐德宗之所以信賴宦官,無非是因為他發現朝臣不可信。 陶靖節與其貶低宦官,不如多做些讓當今皇帝信任的事情。 再說,如今的內侍也還沒有掌握軍權。 徐安將沫餑杓出,置于一旁的熟盂中備用,繼續燒煮,“今上賢明,萬不至于此?!彼⒅杷?,若有所思,“陶靖節此舉,似是意圖于四皇子,而非內宦?!?/br> 安懋對陶靖節的批示是“如何這等說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怎么能這么說呢”,基本屬于駁斥的意思。 安懋是個很不喜歡言官的皇帝,因為他自己當皇帝這個過程就不符合儒家禮教,在盛朝也總被言官彈劾。他登基以后,對讀書人和文人雖然多加安撫,但是很多次地對其他官員和身邊的宦官表達對言官的厭惡,“言官徒結黨求勝,內則奴隸公卿,外則草芥司屬,任情恣橫?!?。 言官慕名而不圖利,安懋要是為此殺言官,反而那“因言獲罪”的言官會因此揚名。而言官制度從秦始皇開始就有了,一直延續至今,安懋如果撤掉言官這個制度,屬于百害而無一利,他本人也少了一條監督官員的渠道。 所以雖然安懋殺不盡言官,但是他對言官的上書建議多是申斥和駁斥的態度。 這次卻是例外。 “言之有理,外官如何知道這等宮闈之事?” 徐安沉吟一下,“也未必如此,尚藥局的脈案、藥方經多人之手?!?/br> 尚藥局當然不只服務于內宮,畢竟好的醫生屬于稀缺資源,安懋為表寵信,會委派尚藥局水平不錯的醫生為朝廷重臣或者其家人診治,也算表示皇恩浩蕩。 尚藥局里的醫官是獨立于內宮和朝廷之外的一個獨立系統,醫官從來不站內宮或者朝廷派系的隊,他們只要保證程序上不出錯,保護皇帝健康狀況的隱私,那些明爭暗斗也斗不倒他們。 四皇子中暑的事情說不準就是哪個醫官出去會診時順口說的。 因為無論是四皇子還是中暑,都不是什么嚴重的問題。 但是徐安的政治敏感性告訴他,陶靖節肯定是受人指使才上書的,而且目的達到了,安懋表面上又駁斥了他,但實際上立刻下旨讓四皇子開始讀書了。 “如今情勢不明,”徐安面前的茶水已經波滾浪涌,“有人意圖動搖東宮之位。四皇子內無生母相幫,外無族戚相助,為人利用,易如反掌?!?/br> 徐安將方才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嚴格量入,茶湯均勻斟入兩人的碗中,這是《茶經》中記載的煮茶法,包含同甘共苦之意。 徐寧拿起面前的一碗茶,仔細品味后,低頭道,“大人有何對策?” “為今之計,”徐安緩緩喝了一口茶,“不如讓四皇子出繼皇后膝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