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謝貴妃進門后, 眾人俱起身見禮,阿梨也跟著祖母起身。 貴妃原含笑與眾人頷首, 態度親和, 直至目光落在阿梨身上, 驀地一頓, 身子一僵, 倒是很快回過神, 行至自己的座位前, 坐了下來。 貴妃入座,眾人亦跟著坐了下來。 謝貴妃雙目緩緩環視四周,沒看見自己想找的人, 目不斜視,左手在桌案上輕輕一敲。伺候她的宮女立馬跪下了,壓著聲道,“娘娘有什么吩咐?” 謝貴妃側過臉,在宮女耳邊輕輕說了句話,宮女便很快出去了。 這邊小小的動靜,并未驚動任何人,越來越多的官夫人和宮妃入席,原本空蕩蕩的正殿,也逐漸滿席了。 這時,殿外有人高呼一聲,“太后娘娘到?!?/br> 千秋殿內嗡地一下,立即靜了下來,宮妃以謝貴妃為首,官夫人以雍王妃為首,俱起身相迎。 阿梨也跟著低著頭,聽到一陣不輕不重的腳步聲后,她微微抬起眼,便見到走進來的謝太后。一身明黃宮袍,面容和藹柔和,看得出年輕時候,定是個容貌極好的女子,此外掌中托著串三十六子念珠,兩指輕輕扣在三通母珠上,念珠明黃的流蘇散下,隨著主人的走動,微微晃動著。 須臾的功夫,太后便已經走近了,阿梨恭恭敬敬垂下眼,卻見面前停下了一雙明黃的鞋。 除去太后,也沒其他人了。 阿梨略略屏住呼吸,不明就里,好在太后什么也沒說,仿佛只是停下歇一歇,很快便走遠了。 太后入座,柔和道,“不必多禮,都入座吧?!?/br> 眾人有了動作,阿梨也跟著坐下,還未坐穩,便見太后似乎同身邊人說了句什么,隔得太遠,她們也聽不清,然后那嬤嬤便朝這邊走了過來。 嬤嬤行至跟前,福身后道,“太后請娘子到跟前說話?!?/br> 阿梨一怔,不知為何下意識有些慌,蘇老夫人倒是很為孫女高興,先給那嬤嬤塞了袋金豆子,和氣笑著道,“這孩子頭回入宮,若有哪里不得體的,嬤嬤多指點指點?!?/br> 嬤嬤收了荷包,面上的笑更真了三分,七分真三分假的道,“老夫人且安心便是,太后娘娘最喜如六娘子這般的乖巧娘子,早說要見一見了,只是一直沒機會。借著今日千秋宴,才開了口?!?/br> 見太后似乎對自家孫女頗有青眼,蘇老夫人心里先喜了三分,轉頭輕輕推了推還愣在原處的孫女,低聲道,“沅姐兒莫怕,快隨這位嬤嬤去吧?!?/br> 躲自然是躲不了的,阿梨心下深吸一口氣,面上一派從容,抿唇露出個乖巧溫順的笑容,站起身來,先同祖母福了個身,再跟在那嬤嬤身后,朝太后所在之處走去。 長樂殿不大,她們蘇家的位置也算靠前的,沒走多遠,便已經到了太后跟前了。 阿梨恭恭敬敬跪下,行禮分毫不差,行云流水的動作,以及那截纖細柔軟的腰肢,被謝太后看在眼里,老人眼中多了幾分深意。 “臣女見過太后娘娘?!?/br> 阿梨說罷,便感覺周邊驀地一靜,似乎有不少沉沉的目光從四面八方投來,無形的重量,壓在她的肩上。她下意識將背脊挺得直了幾分,她既是蘇家女,心里再怵,也不能丟了蘇家顏面。 謝太后倒是對來自妃嬪的視線,恍若未覺般,伸出手,輕笑著道?!澳氵@孩子真是實誠,自家人還跪什么,快起來,到哀家身邊來?!?/br> 阿梨站起身,便被嬤嬤引到太后跟前,旋即被太后那雙保養得當、肌膚細膩如少女般的手,給握住了,雖未抬眼,但她感覺得到,謝太后在打量著她。 而此時的謝太后,也的確毫不掩飾自己的視線,眼神穩穩劃過面前嬌美小娘子的眉眼,從如遠山的眉,到挺翹的鼻,再到紅潤濕軟的唇,這樣年紀的小娘子,正是最招人的年紀,減一分則太淡,增一分則太俗,就這般才剛剛好,連略低著頭的慌亂,都恰好能激發男子的憐愛。 老夫少妻么,說不定還能多疼幾分。 謝太后掃過幾眼,心下對阿梨十分滿意,瞥了眼四周虎視眈眈的宮妃,倒沒再表達自己對阿梨的喜愛,將手收了回去,柔聲道,“回你祖母身邊去吧?!?/br> 這話一出,阿梨能明顯感覺到,不止她,身邊許多人,都驀地一松,緊張的氣氛,似乎也隨之松了下來。 阿梨又一福身,剛欲轉身要走,卻聽得外頭傳來一聲通傳聲。 “陛下到——” 滿屋子的人,除了起身的太后,全都一下子跪了下去,阿梨此時自不能鶴立雞群,來不及趕回自己的座位,便飛快往角落里退了幾步,旋即隨著眾人一起跪下。 皇帝不急不緩進門,朝太后拱手,含笑道,“兒臣賀母后生辰?!?/br> 還沒開宴,皇帝便匆匆趕來,可見是很給太后面子,太后面上的笑濃了幾分,招手道,“快過來坐,皇帝自己瞧瞧,你一來,全都跪下了,都快起身吧?!?/br> 皇帝今日倒是好性子,對著滿屋的女眷,他倒也的確和顏悅色了些,順著太后的話,道,“都平身吧?!?/br> 眾人俱起身了,阿梨也從角落里朝外走了幾步,打算借這個機會,回祖母身邊去。還沒轉身,便又被太后給叫住了。 阿梨腳下頓時停住,恭敬上前,又給皇帝陛下磕了個頭。 皇帝垂眼,待看清阿梨的臉時,眼里笑意淺了幾分,面上倒不露端倪,只道,“這是誰家女兒,看著如大公主一般大?!?/br> 太后瞧了皇帝一眼,道,“蘇閣老家的。哪里便與昭容一般大了,可比昭容大了三四歲?!?/br> 皇帝面上依舊看不出什么,仿佛是想了想,才道,“蘇卿家的?是貴妃侄女吧?” 皇帝說罷,被點到名字的謝貴妃起身回話,道,“回陛下,的確是臣妾的侄女?!?/br> 皇帝點頭,從手上褪下一扳指,隨口道,“既是貴妃侄女,那朕也算她的姑父了。姑父見侄女,見面禮總不能少?!?/br> 侍從忙接過那玉扳指,捧到阿梨面前。 阿梨恭恭敬敬雙手接過,又謝過帝恩。 此時,宮妃們眉眼都露笑了,彼此看了眼,都不再盯著這邊。 謝太后倒并不泄氣,打趣皇帝,“你是天下之主,便拿個玉扳指糊弄人,這孩子乖巧溫柔,性情賢淑,才不與你鬧的?!?/br> 皇帝一笑,卻是道,“母后說得也有道理,是朕小氣了,來人,把朕新的那方宋硯取來?!?/br> 太后這才笑了,道,“皇帝倒是舍得?!?/br> 阿梨聽著這天底下最尊貴的母子倆說話,頭卻一直低著,好在母子倆也沒有一直不讓走,很快太后身邊的嬤嬤,便請阿梨起來,引阿梨回了座位。 阿梨一坐下,祖母便拉過她的手,一摸是冷的,原想問的話,倒是咽了回去,只怕了拍孫女的手,安撫道,“別怕,祖母在呢?!?/br> 阿梨點點頭,覺得進宮太累了,若是可以,下一回再也別進宮了。 都說深宮似海,可不是么,便是至親至愛,說起話來都是小心翼翼的,謝貴妃等宮妃對著陛下,倒不似對著自家丈夫,更像是伺候主子。 當然,對皇帝而已,除了太后外,其余人也的確全是奴才。 很快開宴,阿梨動了幾筷子,便沒什么胃口,好在倒也無人把心思放在吃的上面,宴上一直熱鬧著。 皇帝重孝,太后千秋,宮妃們自是要絞盡腦汁,討太后歡心,畢竟,陛下未曾立后,如今宮中也久不進新人了,眾人恩寵都寡淡,但若是得了太后青眼,登上后位,也不無可能。 宮妃們一個比一個起勁,捧出的東西,也一樣比一樣貴重,要么價值連城,要么舉世罕見,倒令阿梨大開眼界。 太后顯然很是高興,頻頻舉杯,太后舉杯,眾人自然要跟著喝,一連三四杯下來,阿梨都覺得眼前有些花了。 蘇老夫人看了眼面色紅得不像話的阿梨,忙去摸她的臉,一摸便是guntang的,再看阿梨連眼神都迷茫了,著急道,“你這孩子怎的這樣老實,沾沾唇便好了,不必一口氣喝完的,也怪我,該早些同你說的?!?/br> 阿梨遲緩眨了眨眼睛,聽到祖母說的這番話,張張嘴,想說,她是只沾了沾唇呀,滿打滿算都沒有半杯下肚,按說不該就這么醉了啊。 可話還沒說出口,眼皮子卻重得不像話,撐著身子的胳膊軟了下去,整個人趴在了桌案上。 見孫女直接醉得睡著了,蘇老夫人心里急了,雖說沒人會揪著個小娘子的錯處,但宴上醉酒,怎么都還是不好的。 一旁伺候酒水的宮女蹲下/身,體貼道,“娘子醉了,奴婢扶她去歇一歇。殿里安排了房間,是特地為諸位夫人娘子準備的?!?/br> 這倒也不奇怪,陛下時常設宴,宴上醉得走不了路的大臣,不在少數,都是在前殿尋個地方安置的。太后千秋宴,有此安排,倒也正常。 蘇老夫人沒丁點懷疑,遞過去個荷包,道,“那勞煩你了?!?/br> 宮女接了荷包,招來另個宮女,二人一起輕手輕腳,扶起“爛醉”的阿梨,朝長樂殿特意備下的房間去了。 蘇老夫人看了眼被宮女扶走的孫女,心道,沅姐兒這酒量未免太淺了些。 見此處少了一人,便有宮女上前,將阿梨用過的酒盞和酒壺收了起來,帶出殿去。 第78章 殿內依舊歌舞升平, 無人察覺走了一人。 幾個尊位的妃子獻了禮,位份再低的,便沒那個機會, 在太后跟前獻禮了, 都止由監官站在大殿中間,將禮單誦過一遍, 謝太后再和顏悅色夸幾句,賞點東西, 便算完事了。 皇帝倒是一直陪著, 皇帝今年年近四十, 年紀并不大, 年輕時候亦是跟著先皇學過騎射功夫的,經年未曾落下過, 依舊豐神俊朗,又身居高位,九五之尊, 身上那股子貴氣,旁人是學不去的。 但他近年不大入后宮, 有子的妃嬪還好些, 無子的不就盼著寵了麼, 時不時將纏綿的眼神遞過來。 皇帝自不會在母后的生辰宴上寵幸妃子, 況且, 他在女色上, 一貫克制寡淡, 故而只坐著,未曾理睬來自妃嬪們的眼神。 謝太后看在眼中,身子微微踉蹌, 像是醉了般,右手扶額。身邊宮人立即察覺到了,扶住太后,低聲道?!疤蟆?/br> 滿屋子的女眷,皇帝自不會把心思放在臣子家眷身上,故而太后一有動靜,他便察覺了,親自遞過去一只手,孝順關切道,“母后……” 謝太后倒是搖搖頭,擺手笑道,“不服老不行了,想你父皇在的時候,哀家雖不能說千杯不醉,但也是能陪你父皇喝上幾壺梨花白,哪想現在,才幾杯薄酒,就坐不住了,果真是人老了,不中用了?!?/br> 皇帝聽謝太后提起先帝,眉間卻是緩和了幾分,當年父皇與母后,的確是伉儷情深。那時,他也不會忌憚什么,如今卻是…… 到底是生疏了—— 皇帝心中生出些愧疚,低聲道,“母后何須妄自菲薄,您身子骨利索著。這酒喝多了傷身,兒子也不喝了,扶您去歇會兒?!?/br> 說罷,母子倆起身,妃嬪們瞧見,自不敢妄動,俱起身行禮,目送二人離開。 謝貴妃坐下后,卻是看了眼遠處,見蘇老夫人身旁無人,神色微微一變,卻沒什么動作,依舊穩穩坐著,心下焦灼之意卻是有增無減。 她輕輕垂下眼,太后到底不肯死心。 皇帝扶著謝太后來到后殿,宮人們見母子氣氛融洽,倒未敢上前,只撩起簾子,看著皇帝將謝太后扶到榻上。 皇帝又蹲下/身,親自替謝太后脫了鞋,蓋了被褥,事孝至親的模樣,任誰看了,都要動容。 謝太后微微垂下眼,視線落在長子身上,唇邊笑著,卻有一絲寞落之意,道,“皇上想抬舉三皇子,哀家不反對。那孩子是孝順的,但封三皇子生母為后,是不是要再斟酌斟酌。一國之母,若出身過于卑賤,在后宮之中,怕是難以服眾啊?!?/br> 皇帝似是早料到太后要說什么,只是一笑,道,“出身高低,都是朕的女人,章妃柔順,后宮以貴妃為首,從來不讓朕cao心,又有母后坐鎮,章妃縱是不能服眾,也還有母后您幫兒子看著。兒子不指望章妃,兒子指望的可是母后?!?/br> 被兒子戴了頂高帽,太后卻高興不起來,只定定看了眼自己十月懷胎生下來,卻處處忌憚她的兒子。 皇帝是她生的,她心里明白,皇帝這個人,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喜歡誰,就要把所有好東西都加諸于身,后宮之中,無人得他這般偏愛,但過目不忘的三皇子,卻得了他的青眼,連生三皇子的章妃,都要一并抬舉。 這可真叫她這個當太后的,心里不舒坦了。 大皇子二皇子都在她膝下養大,皇帝不喜歡,偏喜歡三皇子。 到底是喜歡三皇子,還是不喜歡她撫養過的皇子,太后心里忍不住琢磨著,越想越深,面上卻露出點疲意來,微微擺手,嘆息道,“哀家累了,皇帝自去忙吧?!?/br> 皇帝也佯裝無恙,孝順兒子當到底,親自替太后掖了被角,吹滅了燈,輕聲道,“那母后歇吧,兒子不打擾母后清靜了?!?/br> 說罷,抬步走了出去。 才走出幾步,卻見一宮女急匆匆走了進來,手里端著碗湯,見到陛下,似是一慌,立刻跪了下去,手沒端穩,宮女下意識朝前一撲,一聲脆響,瓷碗落地,湯濺在皇帝的衣袍上。 宮女嚇得半死,拼命磕頭,“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皇帝還未開口,帳子后的謝太后卻是被驚醒了,撩了簾子,看了眼滿地的瓷片,再看皇帝弄濕的袍子,呵斥那宮女,“誰教的規矩?自己下去領罰!” 又喊了嬤嬤進來,囑咐道,“去把哀家給皇帝新作的那件袍子取過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