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東陵與楚國大戰之時, 已經大傷元氣。柳無寐的兵馬都是精兵良將對上東陵的兵馬綽綽有余,再加上他老道的用兵手段, 收拾一個東陵輕而易舉, 怎么可能會戰??! “可知是什么原因?”穆辭此時是少見的急切。 柳無寐戰敗對他的影響頗大, 若是東陵趁此機會攻打西吳,腹背受敵之下, 北進之路必然受阻,到時談何橫掃天下, 成就霸業, 破這輪回之苦。 被問到關鍵, 黑伯的臉色有些蒼白,“是晉王鳳黎紓, 鳳乾救出了她……” “為什么……為什么還是如此?”剎那間穆辭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頹廢的一屁股坐回椅子上, 喃喃地說道:“難道天命真的就……就不能逆轉……” 如果鳳黎紓活著從死人谷出來,那就說明他原先根據書冊推測的,他之所以會帶著記憶一次又一次的重生, 是因為鳳黎紓的死和天下歸一的結論, 完全是錯誤的! 難道這個局就真的沒有辦法破除嗎? 穆辭臉上的微笑終于徹底的破裂,只剩下青白。 他慢慢地垂下眼簾,難受的心口一片冰冷。 他此刻忽然想到一個可怕的可能。 如果…… 如果他的這本書冊是錯的呢? 當年此書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出現在他面前,雖說觀察字跡像是手寫, 卻因書上所寫的關于西吳之事,在日后都一一印證的絲毫不差,所以他漸漸對此書深信不疑。 也因前幾世,鳳黎紓死的過早,后這半部分的事一直沒發展多少,以至于時至今日他才察覺出問題。 或許他一直以為的天書,不過是有人設計他的一個圈套。 如果真是這樣……他怎能承受! 穆辭心中一陣陣的絕望,他費勁心機終于走到了這一步,卻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從頭到尾都在被人算計。他可憐蕭惟做了棋子,可自己又何嘗不是一枚攥在別人手中的棋子。 這一瞬間什么稱霸天下,宏圖霸業,皆離他遠去。 穆辭徹底陷入深深地迷茫中。 “王上——”黑伯焦急的呼喚在耳邊響起。 穆辭卻還是一動不動,雙目悲涼麻木的看著地面。 就這樣過了許久,直到他往日的微笑再次回到臉上。 穆辭從容起身撣撣衣袖,抬頭看了黑伯一眼,“去告訴諸位將軍,三日后孤要看到北遼再無一個姓狄的?!?/br> 那一眼冰冷殘虐,黑伯心中凜冽。狄是北遼國姓,王上這是要屠盡北遼王室! “是?!?/br> 穆辭擺手,示意他出去。 黑伯拱手退下。 此時已是黑夜,萬籟俱靜。 一夜過后,將殺戮再起。 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只要還沒到最后一刻,他就不能放棄,就算是死,這天下也必須爭一爭! 穆辭凝視著燭臺上跳動的火苗,昏黃的光暈照在他臉上,柔和而殘忍。 突然,他快步走到軍帳中擺放輿圖的位置,死死盯著某一點,思緒快速運轉。 如果他是晉王,在聯合東陵伏擊完柳無寐后,會怎么做? 與東陵再度合作討伐西吳? 還是趁東陵元氣大傷,直接吞了它?! 不! 都不是! 穆辭手指放在輿圖上劃拉,在楚國的位置頓了一下。 楚國—— 他竟然把楚國給忘了! 鳳乾此刻只怕已經在楚國收攏土地,為晉王提供糧草。而他的西吳大軍身在北遼腹地,糧草需要從西吳運往前線……糧草…… 糟糕! 穆辭一下想通鳳黎紓的下一步舉動。 立即下令,抽出一隊人去接應糧草。 不過,黎紓既然要動西吳的糧草,還會給穆辭護糧的機會嗎? 答案自然是:不會! 對于喜歡空手套白狼的黎紓來說,再沒有比劫糧草,更讓人心潮澎湃的事。 斥候們已經摸清的西吳運糧必經之路,黎紓在與東陵聯合滅掉柳無寐之后,根本沒多做停留,立即繼續北上進入西吳地界,好在她帶的人馬并不多,分成小隊行事也方便。 只要前期制定好路線和匯合的目的地,便能省去很多路上的麻煩。 當西吳運糧的隊伍出現在晉軍的視線范圍內時,隨著短促的哨聲響起,鋪天蓋地的火箭雨頃刻間將整個運糧隊伍點燃。 運糧的領頭將領臉色大變,嘶聲怒喊:“有人劫糧!快!滅火——” 然而,黎紓鐵了心要把這些糧草留下,怎么可能還給他救火的機會。 一輪接一輪的箭雨,無情的射向亂成一鍋粥的運糧隊伍,只一刻鐘,黎紓連面都沒露,就把糧草和人殺了個精光。 “王上,可要現在下去收拾戰場?”一旁的親衛問道。 黎紓看了一眼北邊,搖了搖頭,“再等等?!?/br> “是?!?/br> 不過親衛還是有些納悶,這人也殺完了,糧草也燒的差不多了,還要等什么? 難道王上不急著北上與西吳王一較高下了? 尤其當親衛看見黎紓拿出一個紙筒綁在箭上時,心中更是迷惑不解。 不由感慨,王上的心思果然神秘莫測,不是他這個小小的親衛能猜到的。 就在親衛感慨萬千的時候,忽然遠處再次出現一隊人馬,往此處狂奔而來。 黎紓神色一振,輕聲道:“來了?!?/br> 她將綁好紙筒的箭搭在弓上,淡淡一笑,“傳令,除了中間領頭的人,其他格殺勿論?!?/br> “是?!?/br> 竟然還有援軍,王上果然料事如神,親衛心服不已,立即去傳達軍令。 少頃,當那隊人行至黎紓等人埋伏的地界,震驚的看著被燒成灰的糧草久久不能言語之時。 一旁的山坳里突然沖出幾萬人將這千人隊伍團團圍住,接著一場短暫的屠殺就此開始。 半個時辰后,黎紓踩著一地尸體走到倚著樹干茍延殘喘的領頭人身前,滿臉笑容的把手里的箭硬生生摁進此人耳邊,笑瞇瞇地說了句:“喏,把這上面的紙筒帶給你家主子?!?/br> 說罷,拍拍手領著隊伍揚長而去。 此舉簡直無情的令人發指! 差點把剛撿回一條命的領頭人嚇死。 等此人緩過勁來,也不敢多做停留,跌跌撞撞的站起來爬上黎紓給他留下的一匹馬,帶著箭上的紙筒揚起馬鞭朝北奔去。 幾日后,西吳軍帳中,穆辭拿著打開的紙筒,負手沉思。 夾在他指尖的紙上,隱隱約約寫著兩個字。 細細看去,似是嶺山二字。 嶺山,西吳地界。 亦是決戰之地。 晉王此舉確實是穆辭沒有想到的,他以為對方會趁他進攻北遼王城之時,三面夾擊抄他后路。 不曾想她卻想與他堂堂正正的正面抗衡,不知是另有緣由,還是藝高人膽大。 穆辭靜靜地站了一會,嘴角微微上揚,低低地笑,“這一切也該結束了?!?/br> *** 三月初,黎紓率領十五萬晉軍駐扎嶺山。 這十五萬乃三路兵馬匯聚而成,其中包括鳳乾和尹臻的兵馬。 同時這二人如今也在嶺山。 五日后,西吳二十五萬大軍也順利到達嶺山,與晉軍相距三十余里對持。 當夜西吳軍帳中,西吳王穆辭召集所有將領商定兵力部署。 子夜時分,天色昏暗之際,一隊隊人馬悄無聲息的離開西吳軍營,從左方右方繞路渡河跨山分兵偷襲對面晉軍大營。 而于此同時,晉軍軍營軍燈未熄,刁斗聲不止,仿佛沒有察覺半點異常。 原本按照傳統,既然要堂堂正正的打,該是雙方同時往平坦遼闊之地開拔,接著扎住陣腳后,主將對話宣戰,之后沖鋒決戰。 然穆辭深覺比他先到的晉王,一定設計了天羅地網在前面等著他。 由此便有了兵分多路合而偷襲之法。 正所謂兵不厭詐,戰場之上何須講究什么武德,自然以勝利作為首要條件。 嶺山并不十分險峻,其地勢一面是遼闊的平原,一面靠河。 只要過了河,越過嶺山山頭,晉軍大營就近在眼前。 說來也奇怪,此處并不是最為合適的駐扎之地,卻不知為何晉軍選擇了這里,又或許晉王是故意露出破綻引西吳軍前來? 這一點穆辭也沒有想通。 不過聰明人一向想的多,穆辭最終認為這是晉王鳳黎紓故意布下的迷障。讓他以為這山后有陷阱,從而絕了這繞后偷襲之念,好讓他從平原進攻。 而這平原定然才是真正的陷阱。 穆辭看透晉王布局,斷然決定渡河翻山奇襲之計。